中小学生关于宋庆龄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2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高高的围墙,黑色的大门,每次经过门口,我都看到门口等着准备参观的游客。
趁这个寒假,妈妈也带我一起参观了这个红色基地,宋庆龄奶奶的家。
她的家有两栋小洋房和一个花园所组成,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主要场所。
一进大门,我就看见了一尊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宋庆龄雕像,坐落在广场中央,用一副慈祥的面孔和蔼可亲地笑着,好像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宋奶奶的身边有许多白鸽飞来飞去,洁白的羽毛象征着和平,它们“咕咕”的叫声陪伴着宋奶奶每一天。
走过洋房中间的小路,我看到了一片碧绿的大草坪,每一颗小草仿佛就像宋奶奶呵护的每一位孩子,周围的28棵香樟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如同被她哺育成人的孩子。
宋奶奶是大家心目中的“国母”。
她曾经为儿童创
办了中国福利儿童基金会,还为新中国的事业做出了毕生的贡献。
她一直照顾流浪儿童,定期邀请他们来自己家里开茶话会,照顾孩子们的生活。
通过这次参观,我才知道,我出生的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也是由宋庆龄创办的,这是她出资捐赠的第一家医院。
每次经过这里,妈妈总指给我看我出生的大楼,今天,我真正了解了这所医院的历史,也为自己能在这里出生而感到骄傲。
故居里的每一件家具摆设和一草一木使我看到了当年宋奶奶整洁又豪华的家,她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观宋庆龄故居感想组织感想昨天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淮海中路上的宋庆龄故居,寻访伟人足迹,了解宋庆龄同志奋斗的一生。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了百年香樟,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收藏着她大量的遗物,如她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写下的文稿、函札,收藏的字画、印章和图书。
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双马国画,还有国际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宋庆龄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并且首先是一位爱国主义的伟大战士。
爱国,是宋庆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并且她也是一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舞台,具有重要影响和崇高声誉的社会活动家。
拯救祖国,献身祖国,反映在她的一生,她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久经考验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宋庆龄同志的一生,是为国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不停战斗奋进的一生,是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认识新事物,接受新思想,紧随着时代脚步不断前进的一生。
她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永放光芒。
由宋庆龄的光辉事迹,我想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由先辈们用心血创造出来的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里,我们不用像先辈们那样去革命,去战斗,但也有着自己的使命。
那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使国家越来越和谐、富强。
我们大学生一方面应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则要铭记历史,关注时事,付出实践。
等将来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我们也应努力工作,关注社会,为国家的和谐强大做出自己的努力,当国家社会需要我们有所作为、行动时我们要及时站出来。
我们要学习宋庆龄同志,热爱共产党,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她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表现了一个革命者高贵的品质。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宋庆龄故居观后感(精选5篇)宋庆龄故居观后感篇1上海宋庆铃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
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
故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大量文物。
今天,我和我妈,小姐妹,一道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去参观。
进到门里,见到汉白玉雕刻的宋庆龄的坐像,我站着看了很久,雕刻的宋庆龄很逼真,神态非常慈祥。
后面的楼门口挂着“宋庆龄文物馆”的匾额,径直往里走,院子里的车库停放了两辆轿车,一辆是大红旗,一辆是斯大林赠送的吉姆牌桥车,这都是宋庆龄生前坐过的轿车。
然后从侧门进去,仔细的参观图片以及一件件文物。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型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名贵花卉,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室内存放着一架钢琴。
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她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仰慕,被誉为“国之瑰宝”。
宋庆龄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和显赫的家庭,他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上海高中毕业,1907年——1913年留学美国,在历史悠久的卫斯里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宋庆龄具有很多的政治资源,她是孙夫人,被誉为“国母”,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她一直都没有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她并不热心于政治,而是把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
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了妇幼保健院。
宋庆龄,她像“圣母”一样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一生尽做好事善事。
故居,绿草如茵,虽毗邻淮海路,但闹中取静,漫步其间,似乎仍能感受到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的风范。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汇总(3)宋先生的书房,卧室,办公室是一室三用的,她的专用厨房也非常狭窄,如果俩位身材高大的师傅同时下厨,根本无法转身。
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住所相差甚远。
好在卧房的回廊比较宽敞,晚年的宋庆龄腿脚不便,就经常趴在这条暖道(即:较长的阳台)里晒太阳,观风景。
正对暖道的草坪里有一株参天的槐树,据说是醇亲王载沣当年修建花园时栽下的。
建国初期。
这株树遭受雷电袭击后,树形呈凤凰展翅状,宋庆龄给这株槐树起名为“凤凰国槐”,表明了宋先生的高尚情怀。
与两层主楼并排的是一栋一层楼的平房,是过去宋庆龄和工作人员的活动室,现在成了宋庆龄同志生平事迹展览馆,馆内展出了宋庆龄生前用过的物品书信以及她不同时期的照片。
从这些展出的物品中,你能感受到的宋先生的伟大,慈爱与俭朴,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
宋庆龄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
宋庆龄有句名言:“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
”在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她荣获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和平奖获得10万卢布的奖金,她把这些奖金全部捐给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对妇女儿童事业如此慷慨的宋庆龄,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非常节俭。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她经常要出席许多外事活动,但她的衣服却非常少,展室里展出了她常穿的几件旗袍,为了让少有的几件旗袍穿出花样,她精心为这些旗袍配了七八件马夹,有些马夹还是旧衣服改制而成的,其中有一件马夹是她的保姆从一家服装厂捡来的218块粹花布拼制而成的,宋先生亲切地称这件马夹为“百纳衣”,她还多次穿着这件马夹参加国事活动。
看到这里,谁能想象到高贵而又颇有风度的宋庆龄如此节俭。
不知那些只会牟取私利的贪官污吏们对照宋先生会不会感到羞愧和汗颜?走出宋先生的故居,天色已暗,后海的四周已是灯红酒绿,鼓乐声声。
荷花街上,更是人来往,生意兴隆。
参访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宋庆龄故居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49号,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仰。
我近日有幸参访了宋庆龄故居,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感受和体会。
宋庆龄故居分为内外两个院落,分别为前院和后院。
前院是个独立的园林式小院,以
绿色植物和琳琅满目的花卉为装饰,以及一座被誉为“粉墙黛瓦”的新中式建筑,门口还
有一架富丽堂皇的汽车,这些都展现了一个人物的尊贵和地位的象征。
故居内部保存着许
多宋庆龄的物品和家具,其精致细腻的工艺和讲究明清文化的特点,展示出宋庆龄身份和
品位的高贵。
走进后院,感受到一种恬静和宁静的气氛。
院内有清秀流畅的溪流穿过,古朴静谧的
小桥,在纤细柔软的枝叶间起舞,水声潺潺回荡耳畔,令人心旷神怡。
在园林内,有一座
流传千古的“梅花三弄”亭,在这里,我看到了宋庆龄曾经居住的环境,并深入地感受到
了她的人文精神。
在参观中,我发现宋庆龄故居中的每一处都体现着她的思想。
如她的书斋里摆放着很
多书籍和文件,都说明她是一位博学多才,勇于思考和探索的人。
她密密麻麻的日记和手
稿向我们展示了她的人生历程和她为民族复兴做出的不懈努力。
从对母亲的爱,对家国的
怀念和对妇女权益的倡导,无不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总的来说,参访宋庆龄故居,收获颇丰。
自从现代化建筑盛行后,保护历史建筑就显
得尤其重要。
通过参观宋庆龄故居,我体会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及其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珍藏历史,重视保护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宋庆龄故居考察报告篇一:参观宋庆龄故居感想组织感想昨天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淮海中路上的宋庆龄故居,寻访伟人足迹,了解宋庆龄同志奋斗的一生。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了百年香樟,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收藏着她大量的遗物,如她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写下的文稿、函札,收藏的字画、印章和图书。
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双马国画,还有国际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宋庆龄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并且首先是一位爱国主义的伟大战士。
爱国,是宋庆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并且她也是一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舞台,具有重要影响和崇高声誉的社会活动家。
拯救祖国,献身祖国,反映在她的一生,她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久经考验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宋庆龄同志的一生,是为国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不停战斗奋进的一生,是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认识新事物,接受新思想,紧随着时代脚步不断前进的一生。
她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永放光芒。
由宋庆龄的光辉事迹,我想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由先辈们用心血创造出来的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里,我们不用像先辈们那样去革命,去战斗,但也有着自己的使命。
那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使国家越来越和谐、富强。
我们大学生一方面应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则要铭记历史,关注时事,付出实践。
等将来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我们也应努力工作,关注社会,为国家的和谐强大做出自己的努力,当国家社会需要我们有所作为、行动时我们要及时站出来。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前年到北京出差之余,参观了位于后海的宋庆龄故居。
故居原是好像是溥仪父亲载沣的王府,后由政府划拨改建,宋庆龄在此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九年。
故居里,绿树掩映着一座座青砖红墙的宅子,楚楚亭台楼榭,风景秀丽。
时值深秋,故居内举办了菊展。
菊花象征着高洁,与主人的品格相配。
故居里有一座楼,是宋庆龄日常起居、办公、接待客人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起居室也成了抢救室。
故居还有一个纪念馆,用图片展示了宋庆龄的一生。
小学时我读过一本书,叫《宋氏家族第一人》,讲他的父亲宋耀如的奋斗经历;高中时读过《宋庆龄评传》,后来还读了一本美国人写的《宋家王朝》,对这个传奇家族和故居的主人多少有点了解,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图片,很容易耐着性子一张一张的看下去,对图片下面的介绍文字,能一字一句的读下去。
在所有介绍中,令我难忘的一组图片和实物是讲她在病重弥留之际,全国各地的群众写来的慰问信,信封上的地址有的简单到:“北京,人大常委会,宋副委员长(收)”。
有的信寄来了祖传的药方。
在那段时间,人民日报每天在头版向全国发布关于宋庆龄的病情公告,这在新中国的新闻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些内容让我感到震撼,立刻理解到“爱戴”两字的内涵,体会到何香凝先生用“国之瑰宝”形容她的用意所在。
不知道这样的事情,现在。
参观宋庆龄故居作文导读:宋庆龄故居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沿,宋庆龄从1963年4月迁居于此。
下面是相关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参观宋庆龄故居作文【篇一】宋庆龄故居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宋庆龄于1948年底迁到这里居住,故居内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
在这里,宋庆龄接待了53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国外元首和贵宾,是宋庆龄长期居住和从事国务活动的地方,里面收藏了许多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已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学校地处市中心,周边有很多小型的历史博物馆,它们承载了武汉的很多历史,很多馆都是这些年才翻新的,有些我都没去过,一个个去看看吧,起码增加点儿关于武汉的知识也好!上个学期本来定的是周五的下午,但是我去联系宋庆龄故居的时候,保安说下午4:30闭馆,只能利用中午的时间了。
而且上个学期的时间没有选好,1:00钟在校门口集合,结果有人迟到(对这些不守时的人恨得牙痒痒),1:15才到宋庆龄故居。
参观了5分钟后保安说楼上有微电影,意外的收获,结果我们看了一场15分钟的微电影。
回学校的时候都13:50了,好险,差点儿迟到!这学期进一步改进,12:30就在校门口集合了。
(但是还是有同学迟到,还有两个不乐意去)管不了那么多了,12:40出发。
这次又有收获了,原来这个馆还有讲解呢。
不过吵着她午休了,中午不是她讲解的时间,只好说抱歉了。
她还是很耐心的给同学们讲解了很多关于宋庆龄的历史,辛苦她了!参观宋庆龄故居作文【篇二】自从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后,宋庆龄故居就成了我心心念念的景点。
最近,我终于圆梦了……刚进入景区,我就看到了宋奶奶的雕像,她的面容是那么慈祥,仿佛在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每一个人。
接着往前走,一块大理石牌匾嵌着几个大字:宋庆龄纪念馆。
这里有着详细的宋庆龄毕生故事,从她和孙中山那忠贞的爱情,到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世界和平而做出的牺牲和努力,让我不得不为这位坚强伟大的女人鼓掌!出了宋庆龄纪念馆,就看到了一个车库,那里的车可是当年宋奶奶坐过的,每天都有人去保养它……“咕咕咕咕”一阵鸟叫传来,我走到一个鸽屋旁,小鸽子们并不怕生,在我面前跳来叫去,仿佛在欢迎宾客们的到来。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参观了宋庆龄故居,它坐落在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
远远的就可以看见门的右侧写着“宋庆龄故居”五个大字,我在门前拍了一张照片。
走到门里,右边立宋庆龄故居的游览图。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
现在前花园的右边是文物馆,左边是游客服务中心。
在文物馆前我看到了宋庆龄的坐像,雕刻得很逼真。
文物馆里陈列着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她生前的照片和用过的物品。
在这里我了解到:她在1893年1月27号生于上海,1907年,宋庆龄15岁时和妹妹宋美龄一起赴美国留学,六年后大学毕业回国。
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
1893年6月4日在北京逝世。
参观完“宋庆龄文物馆”后,正好有个讲解员走过来了。
她带我们游览了主楼。
主楼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有700平方米,宋庆龄于1948年底迁到这里居住。
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
进入主楼,一眼就可以看见,在门右边的笼子里有很多鸽子。
据说宋庆龄很喜欢小动物,生前她养了一群和平鸽,现在笼里的鸽子就是它们的后代。
主楼地层为客厅、餐厅、书房。
客厅西面的餐厅里陈放着她个人生活经历中的重要纪念品和各国友人赠的珍贵礼品。
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办公室和保姆李燕娥的卧室。
室内的一套藤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给她的嫁妆,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
书桌上放着她生前使用过的文具用品。
楼前是草坪,楼后是花园,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环境优美清净。
宋庆龄奶奶奋斗的一生。
充满了爱和信仰,令我感触至深。
宋庆龄奶奶那动人心弦的伟大业绩,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她把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安危与自己紧紧相连,我们一定要向她学习。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宋庆龄故居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建筑,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宋庆龄的纪念馆。
参观这座故居让我深受感触,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女性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貌。
整个故居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宋庆龄女士的一生。
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她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更深刻地了解了她的思想、理念和贡献。
在故居中,我特别被宋庆龄女士的精神所感动。
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女性领袖。
她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她也关注妇女权益、儿童教育和福利事业,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努力。
此外,故居中的一些细节也让我深感敬佩。
比如,宋庆龄女士的卧室里只有简单的陈设,可以看出她简朴的生活作风;而她在工作中却非常严谨细致,对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这种精神品质也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的来说,参观宋庆龄故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位伟大女性的魅力和精神风貌。
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相信,这座故居将会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小学生关于宋庆龄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最后,我们参观了宋庆龄纪念馆,这里陈列了宋庆龄奶奶一生的各种物品,小到一份亲笔书信,大到当年坐过的汽车。
物品虽珍贵,但更珍贵的是这里保留下了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是如何在当时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是如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这次参观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给同学们带来极大的触动。
宋庆龄奶奶传奇的一生此时此刻已不仅仅是书本上那些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深深的烙印在同学们的心中。
我们都由衷地感到,宋庆龄奶奶不愧被称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实在太多太多,再多的景仰与爱戴,再多的赞誉和热爱都不足以表达人们对她的崇敬之情。
在宋庆龄奶奶的雕像前,同学们驻足了很久,也许他们此刻正在心中向他们敬爱的宋奶奶道一声:辛苦了!谢谢您! 也许他们此刻正暗下决心,要像宋奶奶一样,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发扬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甘于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同学们都没说话,但他们渐渐坚定的眼神,早已说明了一切,也许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归途中,我的脑海里还不断回响着宋奶奶的名言: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成果。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
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历史加速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中小学生关于宋庆龄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二)08年是宋庆龄诞辰115周年,08年的最后一天来北京找同学过元旦,去后海逛了一下,顺路参观了一下宋庆龄故居。
45年前,宋庆龄70寿诞时迁入此院,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9年。
小学课本上曾有宋庆龄故居的故事,不过那是上海的宋庆龄故居。
记得里面写了故居里的樟树,北京的虽然没有樟树,但是却也有宋庆龄喜爱的国槐和海棠,站在凤凰国槐和西府海棠前不由的肃然起敬,流连往返。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
这是一卒典型的中国式庭院,走进故居,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
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
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溘然长逝。
园内原有古建筑为:前厅濠梁乐趣、后厅畅襟斋、侧厅听鹂轩、西厅观花室。
超手回廓南街南楼,北通东厅,东接王府宅院,回廓中间建有恩波亭。
南湖对面的假山,错落有致,筑有扇亭和听雨屋。
宋庆龄从青年不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七十年来经历风风雨雨,这里的一切,再现了这位极不平凡的伟大女性的品德、情操和永不休止的追求,也再现了自二十世纪开始她为之献身的中国革命史实的重大事件的侧画。
1915年宋庆龄不顾家庭反对毅然与流之中的孙中山先生结婚,从此宋庆龄为了孙中山救国救民的事业,为了自己求中国自由平等的理想,历尽艰险,百折不挠,至死不渝。
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以她崇高的威望,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事业团结了不少国际友人。
白求恩、斯诺、柯棣华、马海德等,都是由宋庆龄介绍,从此成为中国人民永不分手的挚友。
她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而且也是建设新中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宋庆龄为发展妇女儿童的文教福利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故居的主楼,建于1962年是一座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外观仿古,与内景致和谐一体。
庭院当中,可见清碧的湖水将主娄和草坪紧紧环抱,后湖畔有一鸽子房。
宋庆龄喜爱鸽子,常在工余亲自给它们喂食。
1982年5月29日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故居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50万人次。
人们在这里缅怀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毕生的光辉业绩,追念她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
她崇高的品德,情操,光辉的业绩将会在人们心中永存!中小学生关于宋庆龄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三)上海宋庆铃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
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
故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大量文物。
今天,我和我妈,小姐妹,一道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去参观。
进到门里,见到汉白玉雕刻的宋庆龄的坐像,我站着看了很久,雕刻的宋庆龄很逼真,神态非常慈祥。
后面的楼门口挂着宋庆龄文物馆的匾额,径直往里走,院子里的车库停放了两辆轿车,一辆是大红旗,一辆是斯大林赠送的吉姆牌桥车,这都是宋庆龄生前坐过的轿车。
然后从侧门进去,仔细的参观图片以及一件件文物。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型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名贵花卉,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室内存放着一架钢琴。
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她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仰慕,被誉为国之瑰宝。
在临终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称号,享年88岁。
宋庆龄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和显赫的家庭,他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上海高中毕业,1907年--1913年留学美国,在历史悠久的卫斯里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宋庆龄具有很多的政治资源,她是孙夫人,被誉为国母,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她一直都没有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她并不热心于政治,而是把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
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了妇幼保健院。
宋庆龄,她像圣母一样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一生尽做好事善事。
故居,绿草如茵,虽毗邻淮海路,但闹中取静,漫步其间,似乎仍能感受到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的风范。
中小学生关于宋庆龄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四)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
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
上海宋庆龄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目录文物简介建筑介绍旅游信息文物简介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1843号,是伟人宋庆龄长期居住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
故居总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和大量文物。
1949年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参加开国大典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制定国家各项大政方针。
她经常在故居举行各种国务活动,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促进中外交往维护世界和平。
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是在这里酝酿、筹划的。
她也曾在故居内会见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等。
1963年开始,宋庆龄就搬到北京,上海的这边故居只有每年过年过节才会回来居住。
1978年12月31日,宋庆龄回这里过春节,至2月底返京,居住3个月,这是她最后一次回上海。
宋庆龄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去世,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对外开放,供后人瞻仰,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宋庆龄(1893-1981),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也是一位杰出的国际活动家,宋庆龄故居在准海中路1843号,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
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希腊船主的私人别墅,从1949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4年之久。
中小学生关于宋庆龄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五)今天,我和陶羽昕一起看宋庆龄故居。
我们一下车就看见有黑底镶嵌金字的宋庆龄故居五个大字。
进到门里,见到了汉白玉雕刻的宋庆龄的坐像,站着看了很久,雕刻的宋庆龄很逼真,神态非常慈详,后面的楼门口挂着宋庆龄文物馆的牌子,径直往里走,院子里的车库停放了两辆轿车,一辆是大红旗,一辆是斯大林赠送的吉姆牌轿车,这都是宋庆龄生前坐过的轿车,然后从侧门进去,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室内不许拍照,只能静静地听,听完了介绍,我们又仔细地一件一件文物参观了一遍。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了40株百年香樟,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宋庆龄于1948年底迁到这里居住。
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
讲解员告诉我们:宋庆龄把这里视为她的家,她说到北京是去上班,回到上海就是回家。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
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改名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5月宋庆龄逝世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宋庆龄在上海寓所的遗物就地保管、就地处理,其故居辟为永久性纪念地的指示精神,对遗物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房屋进行局部维修。
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收藏着大量的宋的遗物,总数在一万件以上。
如宋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写下的文稿、函札,收藏的字画、印章和图书,留下的照片,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国画,还有国际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客厅西面的餐厅里陈放着她个人生活经历中的重要纪念品和各国友人赠送的珍贵礼品。
在这间陈设简朴的小餐厅里,宋庆龄还宴请过来访的贵宾。
书房中收藏着孙中山先生演讲的珍贵录音唱片和孙中山亲笔题字的遗著,还有中外图书4000余册。
二楼是卧室和办公室,室内的一套藤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给她的嫁妆,算做对她婚姻的承认,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
室内摆放着孙中山18岁时的照片和孙中山逝世前一年与宋庆龄的合影。
书桌上放着她生前使用过的文具用品。
室内还存放着一架钢琴。
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