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文化研究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334.31 KB
- 文档页数:4
南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7.06•【字号】•【施行日期】2021.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南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市人民政府:2021年6月23日至24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现将会议综合审议意见通报如下:会议认为,近年来,南阳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和文广旅、财政、城管、住建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会议指出,我市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经济发展速度与社会文化需求不相协调,如宛城区府文庙,现在还是几个单位的办公地点,严重影响了文物单位本体的历史风貌;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结构比重很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不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弱;整体文化氛围还不浓厚,文化品牌意识不强;资金投入还不平衡,文化软件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投入相对较少,市、县(区)文化活动经费不足;文物保护意识尚待进一步加强。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一、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进程,加强文物保护力度。
要把握文化建设发展的趋势方向,瞄准发展前沿,以传统优势文化为基础,以培育新兴文化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意为手段,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体系。
要继续认真做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家底,建档造册,在此基础上,增补一批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文物点,加大文物保护范围和力度。
开发项目计划书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开发项目计划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发项目计划书篇1一、目的、意义河南省西峡县回车镇境内有一条长达10公里石垒的寨墙,当地群众俗称“白大垛寨”,其周围另有杏花寨、牛呤寨,分别称为“白大垛寨”的前哨、东大门,寨墙总长约20公里,横跨黑虎庙、西沟、大块地3个村,依山而建,时断时连,时隐时见,据文物部门初步鉴定为“楚长城”,从而把附近楚邑—白羽城、屈原岗、若阝国、古丹阳连为一体,成为西峡独具特色楚文化旅游景点,为了做强做大以“楚长城”为主楚文化旅游产业,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扩大西峡文化旅游在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对楚长城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宣传策划。
二、策划内容1、旅游景点名称:A、中国西峡楚长城遗址B、中国西峡楚长城游览区C、中国西峡楚长城风景区D、中国西峡楚长城文化旅游区2、宣传标语:A、长城之父—中国西峡楚长城B、一段楚长城,半部中国史C、旷世奇观,古代建筑地标—楚长城D、泛红绽绿,群山织翠,红叶如火,瑞雪纷飞——观楚长城四季景,饮华夏文明水。
E、神奇而古老的楚长城,张开臂膀笑迎八方宾朋F、中国西峡楚长城欢迎您的光临!G、漫游楚长城,感悟百味人生。
3、景点建设:A、雕塑a、孔子回车b、屈原劝谏c、楚国兵将、战车B、楚文化展览馆a、出土楚国文物b、楚长城、若阝国、白羽城、屈原岗、孔子回车等实物、图片、声像资料、书籍等C、烽火台a、瞭望楚长城及周围群山风景的制高点b、瞭望西峡县城附近全貌的制高点D、文艺馆a、根据楚长城来历及民间传说编排文艺节目b、根据若阝国、白羽城、屈原岗、孔子回车等历史及民间传说编排文艺节目E、礼品店a、仿制楚长城、楚币、兵器、编钟、服饰、恐龙等小玩具、小礼品b、西峡地方特色产品:猕猴桃、香菇、木耳、八月柞、木瓜、板栗、核桃等F、白大垛祠a、修缮白大垛道教圣地祠堂b、为游客及信民游玩及参拜提供便利服务G、溶洞a、蝙蝠生物标本展览b、观赏蝙蝠生活聚居4、广告宣传片: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她有震惊世界被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恐龙蛋化石群,她是中国南阳世界伏牛山地质公园核心地带,这里曾流下历代圣哲贤达传奇遗踪:孔子回车返鲁,屈原劝谏楚怀王,李白、孟浩然、李商隐、苏辙、司马光游西峡而留下名作,今天在若阝国、白羽城、屈原岗楚国地标环抱下,楚长城是那样熠熠生辉、楚楚动人,游楚长城,感悟百味人生;登楚长城、沐浴华夏文明之风;中国西峡楚长城游览区欢迎您!5、导游解说词:尊敬的游客同志们,欢迎您们来到中国西峡楚长城游览区。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豫政[2014]12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4.01.21【实施日期】2014.01.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豫政〔2014〕1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编制实施《规划》,对深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科学发展路子,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富民强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完善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加强组织协调,全面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河南省人民政府2014年1月21日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序言国土空间是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经济繁荣、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美好家园,必须科学开发我们的家园。
随着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我省全面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我省已经进入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全新发展时期。
从现在起至2020年,将是全省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快速变化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河南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的现状初探——以新浪河南、大河网、河南省政府门户网、河南文化网为例刘馨(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媒介传播是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驱动力,网络技术的出现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在此通过对新浪河南网、大河网、河南省政府网和河南文化网在传播河南文化中的表现对比,分析中原文化网络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就改善当前中原文化的网络传播效果提出具有创见性的对策。
[关键词]河南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刘馨(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业务。
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省份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传承弘扬中原文化,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是打造文化大省的重中之重。
当下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河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变化。
本文从新闻传播的学科专业出发,通过选择河南省的四类网站:商业网站——以新浪河南网为代表,新闻网站——以大河网为代表,政府或部门网站——以河南省政府门户网为代表,由协会创办的专业类网站——以河南文化网为代表,在了解河南传统文化网络传播意义的基础上,分析这些网站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的表现和作为。
一、河南传统文化及其传播意义(一)河南传统文化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河南传统文化资源是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河南省境内已明确的文化景点多达28168处,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96处之多,在全国各省市中占居第二位。
[1]弘扬和继承河南传统文化,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原崛起的过程中,其现实意义不容小觑。
(二)河南传统文化的传播意义1.传播河南传统文化利于打造中原文化发展创新区,提升中原经济区影响力。
河南郑州伏牛山观光攻略一、介绍郑州伏牛山郑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河南省的省会。
郑州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旅游胜地,其中最受游客欢迎的之一就是位于城市西南方向的伏牛山。
伏牛山被誉为中国中部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伏牛山位于黄河南岸,距离郑州市区仅约50公里的距离。
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山上绵延的森林和清澈的山泉,使其成为郑州周边地区最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此外,伏牛山还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二、游览路线及景点推荐1. 乘车前往如果您来自郑州市区,可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包车前往伏牛山。
在市区有多个汽车站有开往伏牛山的公交车。
如果您喜欢自驾游,也可以选择在市区租车前往。
2. 调整意念,享受山水美景伏牛山并不像一些山峰那样雄伟壮观,但它却有着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山水。
您可以先调整好心态,心情愉悦地踏上徒步之旅。
3. 参观草堂在行走之前,您可以先参观山麓的草堂。
草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寺庙,以其古老的建筑和文化底蕴而闻名。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佛像和文物,让您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4. 徒步旅行伏牛山有多条徒步旅行线路供您选择。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和时间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
徒步过程中,您可以欣赏到伏牛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山泉瀑布、茂密的森林和奇峰怪石。
5. 参观风景名胜区伏牛山的风景名胜区是您不能错过的地方。
在风景名胜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碧溪、丹霞和仙景等。
您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原始自然风光的魅力。
6. 品尝当地美食除了自然景观外,伏牛山还以其丰富的食物文化而闻名。
您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如伏牛山的特色小吃“丹霞果子”和“山水煎饼”,它们独特的风味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旅游贴士1. 注意安全在游览伏牛山时,确保您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请遵循导游或工作人员的指示,遵守游览规定。
如果您有任何身体不适或者紧急情况,请及时联系工作人员。
伏牛山旅游总体开发规划文本稿第一篇总则第一篇总则第一章编制目的与原则第一条位置与范围规划区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跨南阳、洛阳、平顶山三市,包括南召、内乡、淅川、西峡、栾川、嵩县、汝阳和鲁山八县,总面积20560平方公里。
第二条自然条件伏牛山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段,为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生物多样性丰富。
规划区中心崇山峻岭,周边地势平坦、多水面。
第三条人口与经济规划区现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
2001年总人口438.7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79.8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99.3元。
总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落后。
第四条编制目的1、推动河南省旅游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丰富河南省旅游形象和概念,使河南尽快成为全国旅游强省。
2、发挥旅游业的联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当地脱贫致富。
3、为伏牛山旅游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4、规范、指导各县的旅游开发。
第五条规划原则1、高位原则。
立足全球、全国、全省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进行规划。
2、可持续旅游原则。
即在满足当前旅游发展需要的同时,保持满足未来旅游发展需要的能力。
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者、旅游业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关系。
3、市场经济原则。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2)视规划区为企业,未来发展为有市场潜力的产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设计、开发、包装和促销,最大程度地引入工商管理的观念和方法。
(3)官产学民媒良性互动。
坚持政府规制,官产学民媒合作分工,协同参与,良性互动。
(4)统分结合。
在打破条块分割,发挥统一规范、统一市场基础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市、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六条规划依据规划的主要依据包括: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河南省旅游产业“十五”发展计划和2015年远景发展目标纲要。
总结八百里伏牛山的知识点地理特点八百里伏牛山地处中国的中部,包括河南省北部和陕西省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3°47′~35°02′,东经110°46′~113°00′。
八百里伏牛山属于中国的秦岭山脉,是秦岭山脉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山脉之一。
八百里伏牛山北起甘肃省镇安县,南至河南省禹州市,横跨三省区,全长约400公里,是中国境内东西走向最长的山脉之一。
整个山脉起伏不平,山势险峻,山峦叠嶂,峡谷幽深,气势磅礴。
八百里伏牛山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云母片岩等岩石构成,地势复杂多样,山高谷深,有许多陡峭的山峰和峡谷。
八百里伏牛山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山脉上分布着众多的溪流、瀑布、湖泊和森林,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历史文化八百里伏牛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追景寻胜的胜地。
山上有众多的古迹、文物和历史遗址,包括古代道观、寺庙、祠堂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八百里伏牛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八百里伏牛山地处中国的中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在八百里伏牛山周围地区,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城、遗址和古村落,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八百里伏牛山还是中国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山上有众多的道观和寺庙,包括有名的伏牛山大道观、太白山华岳寺等,这些道观和寺庙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山上还有众多的古代墓葬、碑刻和传统民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塑艺术的精湛技艺。
这些古迹和文物见证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
生态环境八百里伏牛山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众多珍贵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山上植被茂盛,树种繁多,有成片的松柏林、针叶林、硔林等,山腰间还有许多竹海和棕榈林。
在八百里伏牛山,有众多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包括有警备、金线蛇、大麂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盘羊、角马、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
张家川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开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步伐,根据天水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调研的通知》(天市文广发〔2013〕130号)精神。
我局积极行动,抽调专业人员,结合我县实际,就我县文广系统开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麓。
总面积1311.8平方公里,辖3镇12乡,255个行政村,总人口31.97万人,其中回族20.69万人,占69%,是陇东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回族聚居区。
(一)文物资源基本情况张家川县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文化底蕴比较深厚。
全县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其它文物点108处。
全县共有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件组,二级文物60件组,三级文物164件组。
县境内的山梁、河谷、台地、断崖所暴露的灰坑、房迹、陶片、红烧土,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佐证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先民们已在张家川劳动、生息、繁衍;仰韶晚期文化、齐家早期的常山文化,地域广、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基本无缺环。
秦汉邑城、墓葬、古道、关隘、烽燧、寨堡的发现和珍贵文物的出土,证明这里曾是秦帝国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关陇古道、长宁驿等古道驿站遗迹延续两千余年,是丝绸之路南大道关中进入陇上的交通要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张家川县宣化冈拱北,是伊斯兰教哲合忍耶门宦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每年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信教群众参加大型宗教纪念活动。
尤其是县境内的马家塬战国墓地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该墓地墓葬形制独特,为九级和七级台阶式墓道、在墓道一侧开挖偏洞为墓室,这种墓葬结构为国内首次发现;出土文物数量众多、工艺精美,其中有装饰奢华的车乘,有国内首次发现的青铜茧形壶,有地中海文明特色的连珠纹琉璃杯等器物,对研究秦戎关系,北方、西亚古代民族史,中国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古代科技史(冶金技术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民俗文化传承创新问题与解决对策伏牛山文化圈在我国河南省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基地。
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伏牛山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其传统民俗的弘扬。
民俗文化创新需要突出其特色,保持其原本的形态。
伏牛山文化圈民俗文化的发展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进行传播,提高伏牛山民俗文化的发展效率。
本文对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一)传承意识薄弱伏牛山文化圈的范围广泛,包含的传统民俗种类丰富,在现代化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传承意识薄弱,所以其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的继承,导致伏牛山民俗文化缺失。
在民俗文化的继承中,相关部门没有对其进行良好的规划,使民俗文化开发程度不同,受欢迎的项目得到全面开发,用以吸引游客,导致民俗文化受到过度消费。
而对经济效益低的民俗文化项目不进行开发,使其被遗忘。
同时,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专业的民俗文化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丢失。
相关领导对传统民俗文化了解不充分,对其进行盲目的开发,导致传统文化开发的连续性不高,传承过于独立,与整体不符,从而降低了民俗文化传承质量。
(二)传统民俗文化开发与保护不协调传统民俗文化的过度开发使其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保护不足,影响其在现代化中的发展质量。
在传统民俗的开发中,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民俗文化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民俗文化开发与保护的不协调,影响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使其失去了特色民俗文化的发展动力。
(三)品牌战略营销配合不默契在民俗文化品牌的战略营销过程中,品牌战略营销与市场的需求不同,导致伏牛山特色民俗文化没有自身独特的品牌特色。
同时,在民俗文化品牌的建立中,民俗文化品牌产权保护不足,在宣传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侵权,影响了品牌战略的建设。
特色民俗宣传效果的不理想削弱了品牌的效应,所以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
济源市文化知识点总结济源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唯一的省辖市,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文化知识点,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济源市的文化知识点。
一、历史文化知识点1. 三皇五帝传说:据《山海经》记载,济源市境内有太昊、少昊、黄帝、尧、舜等三皇五帝传说,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黄帝还在这里发源建国,济源也被称为“三皇五帝之乡”。
2. 夏代遗址:济源市是中国古代夏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许多夏代遗址和文化遗产,如夏台遗址、王屋山龙门文化等,展现了夏代文化的神秘和魅力。
3. 商周文化:济源市是中国商周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商周遗址和文化遗产。
如尹城商代遗址、尹昌文化、伊阙文化等,为研究商周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4. 战国时期:在济源市发现了很多战国时期的考古遗址和文化遗产,如石家沟遗址、孔山镇鸡冠山墓群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面貌。
5. 秦汉文化:在济源市还有很多秦汉遗址和文化遗产,如伊阙、尹城故城、济源井水等,反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6. 唐宋文化:济源市也有许多唐宋遗址和文化遗产,如伊水文化、云台山石窟等,展现了唐宋时期的风采和辉煌。
二、民俗文化知识点1. 民间传统节日:济源市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许多民间习俗和活动在传统节日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2. 民间民俗活动:济源市有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打树花、燃放孔明灯、扭秧歌等,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
3. 传统工艺技艺:济源市还有许多传统工艺技艺,如砖雕、木雕、竹编、剪纸等,这些工艺技艺在百姓家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4. 民间传统习俗:济源市有许多独特的民间传统习俗,如开弓放炮、拜年送礼、祭祀祖先、踩堆龙舟等,这些习俗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5. 民间传统美食:济源市的传统美食也很有特色,如伊阙热干面、济源水煎包、尹城糖油果子、域城坛子肉等,这些美食传承了地方的饮食文化和民俗传统。
玉城光华耀寰宇----------国际玉城沙盘解说词“玉苑宏开八极慕,琼楼高耸九州崇“,在闻名全国的”中国玉雕之乡“——伏牛山南麓赵河之滨,升起一颗耀眼夺目的明星,它就是由河南万正企业集团倾力开发建设的国际玉城项目。
“毕竟非凡,好凭山水兴佛寺;万正大气,敢令神工建玉城。
”国际玉城位于享有“中华玉都”盛誉的镇平县石佛寺镇南侧,处于该镇规划中的玉雕产业集聚区核心,未来的黄金商务圈中央。
由河南万正企业集团于2007年12月28日开工兴建。
该项目西临玉源大道,南至玉城大道,北连龙翔路,东接二龙路。
整个项目总占地面积1500亩,项目总投资将达到20亿元,她整体规划上南北以石佛寺院为轴,东西以玉神阁为轴,对称布局,形似一座聚宝盆,喻意招财进宝,金盆聚财。
国际玉城这一玉雕产业的参天大树之所以横空出世生机勃发,缘于她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先。
一是他植根于中国玉雕第一镇的沃土,县镇玉雕产业优势突出、资源丰厚、市场广大。
玉雕产业是县域传统特色支柱产业,。
万家加工企业、万家玉器商铺,营造出“村村可闻琢玉声,户户可见玉生辉”的鼎盛景象。
这里玉业产研供销链条完备,产品流转畅达。
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玉器集散中心。
二是五千专业人才、百多工艺大师是玉雕产业的强大人才支撑。
随着国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赏玉购玉佩玉正成为时尚。
三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特色经济发展。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任务,市县长期规划中做出打造中华玉都的发展定位,重点构建以玉源大道为主轴、以六乡镇为支点的“一带六点”的玉雕产业核心区。
’国际玉城以大投资、大体量、高建筑品质、大市场容量、高战略价值,赢得了党和国家、省县各级党政领导的特别关注与支持。
自2010年9月以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中央书记处书记、现任中宣部长刘云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原北京军区政委符廷贵上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市长穆为民,镇平县委书记史焕立等先后莅临国际玉城视察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议案太行山伏牛山生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太行山和伏牛山作为中国境内重要的山脉之一,具有独特且珍贵的生态特点。
这两座山脉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因此,对太行山和伏牛山的生态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太行山和伏牛山的生态特点、生态保护措施以及生态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醒人们对这两座山脉的保护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倡议和建议。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太行山的生态特点,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等。
同时,还将提到太行山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随后,我们将转向伏牛山的生态特点,详细阐述它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
同时,还将探讨伏牛山所独有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以及对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贡献和保护意义。
在揭示太行山和伏牛山的生态特点后,我们将重点讨论两座山脉的生态保护措施。
这包括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重点保护区的设立,以及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政策和实践的分析,我们将探讨这些措施对太行山和伏牛山生态的影响和效果。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会强调太行山和伏牛山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这两座山脉生态的必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建议和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太行山和伏牛山生态的关注和保护,共同守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太行山和伏牛山生态保护的重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和行动起来,为保护这两座山脉的生态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借此文章能够为今后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进行介绍和说明,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太行山和伏牛山的生态情况及其保护措施。
具体结构如下:1. 引言部分将在开篇对太行山和伏牛山的生态进行概述,介绍其特点以及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旅游工程筹划书文化旅游工程筹划书1 一、规划主题1、黑衣壮活态文化大全“黑衣壮”已经成为广西旅游文化的品牌,是吸引游客云集那坡的宣传亮点。
迎合文化旅游的时尚,借势造势,也必然作为本工程最为突出的卖点。
到了处处都有黑衣壮的那坡,唯有集聚“文化大全”,才具有吸引游客光临的诱惑力。
2、壮族医药大全壮医药作为传统文化,近年有渐成保健诊疗文化热点之势。
本工程建于壮医药材GAP种植基地,与黑衣壮文化互为支撑,可以开展成为一个壮族医药展示中心,集种植、欣赏、保健、诊疗和购药之大全,追求天然、生态的健身疗养的消费新潮流,对区内外和国内外游客均有独特而宏大的吸引力;也唯有天然、生态的“大全”,才能区别于植物园和壮医院而独具魅力。
3、桂西风光、天籁神韵依托于秀丽、典型的桂西自然风貌,山环水涌,与狮山相对,有龙山相拥,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雾缭绕,极其奇丽神秘,也是山水观光的佳境。
二、开发原那么〔一〕因地制宜原那么开发上劳山旅游资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靠当地固有的资,突出黑衣壮和壮药的特色。
〔二〕特色原那么利用上劳山的资优势,开发出独具个性的黑衣壮民俗旅游产品和壮药特色,深度挖掘黑衣壮文化与壮药内容。
〔三〕文化原那么深度挖掘黑衣壮深沉的文化内涵,从多学科,如民俗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人类学等角度来研究黑衣壮,开掘民俗内容,丰富民俗旅游工程的文化意蕴,让游客无论是欣赏民居、观看歌舞表演、品味风味小吃,还是参与工艺活动,都感觉到是在享受文化。
〔四〕多样化原那么文化村的开发针对游客需求的多样性,开发多形式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不仅有观光型,还有参与型、娱乐型、健身型、生态型等旅游产品。
〔五〕消费性原那么文化村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应以消费为根底,旅游的开发不影响居民的正常消费活动,同时也是满足游客对农业观光、消费民俗旅游的需求,壮药的消费、研究与旅游开发相协调。
三、性质与定位〔一〕工程性质文化村以自然生态环境为根底,以黑衣壮和壮药为特色,突出黑衣壮民俗风情和壮药健身保健,以黑衣壮民俗风情体验和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的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