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睡眠障碍 赵光远
- 格式:ppt
- 大小:241.00 KB
- 文档页数:37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张鹏;赵忠新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3(013)005
【摘要】为规范我国成人失眠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邀请相关专家经多次研讨,最终形成《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南》).该《指南》既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又兼顾我国国情,可以作为一部实用性和权威性兼具的临床失眠诊断与治疗范本供临床医师参考.本文将就《指南》制定过程中囿于篇幅限制未尽事宜和一些可能存在分歧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总页数】5页(P363-367)
【作者】张鹏;赵忠新
【作者单位】454003焦作,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J], 邹玉宝;惠汝太;宋雷
2.《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节选 [J],
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新四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解读 [J], 李琳;周其锋(指导)
4.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新四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解读 [J], 李琳
5.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解读 [J], 梅恒;胡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睡眠障碍患者的新治疗方法研究《睡眠障碍患者的新治疗方法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睡眠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人体健康的维持和心理健康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压竞争环境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睡眠障碍问题的困扰。
据统计,全球约有30%的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影响,其中包括失眠、多梦、睡眠中断等问题,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功能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务之急,以提供更好的睡眠质量和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课题旨在探究新的治疗方法对于睡眠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调查患者的睡眠情况和症状,包括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程度、睡眠质量等,以建立初步的患者样本;2.收集和整理现有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评估和筛选,选取适合于睡眠障碍患者的新方法;3.设计实验方案,通过随机分组、双盲试验等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在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和效果;4.进行实验实施,对患者进行新治疗方法的介入和监测,记录睡眠质量和症状的变化;5.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提出结论和建议;6.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推广给相关医生和患者,以促进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参与者招募:通过医院、社区和互联网等渠道招募符合研究要求的睡眠障碍患者,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2.初步测量和问卷调查:对招募的患者进行初步测量,使用标准化的问卷调查睡眠相关症状和质量;3.治疗方法评估和选择:收集并评估现有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选择适合研究对象的新方法;4.随机分组和双盲试验: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双盲试验,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5.实验介入和监测: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新治疗方法的介入和监测,根据预定方案进行实施,并记录相关数据;6.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包括对比组别间的差异以及与初始测量的差异,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7.撰写报告和推广: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将研究成果推广给相关医生和患者,为治疗和改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睡眠障碍科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医院睡眠障碍科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实习人员:XX一、实习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我选择了睡眠障碍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病例学习:通过阅读大量病例,我了解了睡眠障碍的种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鼾症、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四肢瘫痪等。
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如失眠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早醒等。
2. 检查方法: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多种睡眠障碍的检查方法,如多导睡眠图、动态睡眠监测、睡眠呼吸监测等。
这些检查方法对于诊断睡眠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多导睡眠图可以观察到患者的睡眠周期、呼吸情况、心电图等指标,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睡眠障碍。
3. 治疗方式:我了解了睡眠障碍的各种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使用安眠药、抗抑郁药等。
物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光照疗法等。
心理治疗如心理疏导、心理行为疗法等。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规律作息、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等。
4. 临床实践: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数十例患者的诊疗过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等。
通过临床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睡眠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和关爱。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睡眠障碍的诊疗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睡眠障碍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疾病,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对睡眠障碍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积极参与临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苑远【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2【摘要】目的了解某高校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以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从某高校三个专业一至三年级学生中抽取317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制影响因素问卷收集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QI总得分平均为(7.0±2.5)分,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42.9%,不同年级、性别、专业、住址、单亲情况等睡眠障碍检出率不同.经过对调查对象的研究,年级、学习压力、专业满意度、课程兴趣、学习生活节奏、学习成绩满意度、健康满意度、最近心情、与室友的关系、休息时受其他同学干扰情况、恋爱阶段、是否为生活费烦恼、担忧或感到焦虑的事情等因素对大学生睡眠有影响.结论该校三个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不高,存在一定数量的影响因素,建议开展健康教育.【总页数】3页(P90-92)【作者】苑远【作者单位】天津市西青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3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63【相关文献】1.新疆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J], 张静;赵传慧;张晶晶;邢威威;努尔妮赛姆·塔什;凯丽比努尔;张世显2.新疆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J], 张静;赵传慧;张晶晶;邢威威;努尔妮赛姆·塔什;凯丽比努尔;张世显;3.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J], 苑远;4.宁夏两所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研婷;宋臻敏;孔繁智;杨廷龙;牛建梅;尚玉秀5.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凤梅;陈建文;徐恒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创新《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创新》一、课题背景与意义睡眠障碍是指人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和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梦魇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0%的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困扰。
然而,在目前的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方法,并且具有诸多副作用和依赖性。
因此,探索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创新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本课题将通过研究创新的治疗方法,寻找针对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可行性治疗方案,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相关领域的医学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实践经验,促进睡眠障碍治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 探索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分析其病理特点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2. 寻找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可行性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睡眠障碍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4. 促进睡眠障碍治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相关领域的医学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和实践经验。
(二)研究内容1. 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 分析睡眠障碍的病理特点,探索其内在机制。
- 通过人群调查、实验室研究等方法,寻找睡眠障碍与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的关系。
2. 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可行性治疗方案- 根据睡眠障碍的不同类型和临床症状,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
- 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药物疗法、心理疗法、物理疗法等有效措施。
3. 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通过追踪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影响。
- 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生活方面的改善效果。
4. 睡眠障碍治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更加创新的睡眠障碍治疗方法。
- 推动相关领域的医学工作者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治疗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案优化《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案优化》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睡眠是恢复身体和大脑功能的重要环节,睡眠障碍是指引起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足等现象,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障碍患者数量急剧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严重问题。
尽管已经有一些治疗方案被提出和使用,但很多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优化。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社会经济负担。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综合评估不同类型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需求;2.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3. 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4. 提出优化治疗方案的建议,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综合评估不同类型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需求通过医学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临床观察等方法,综合考察不同类型睡眠障碍患者的症状、生活环境和心理因素等,了解其治疗需求。
2.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在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将考虑不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副作用风险,行为疗法方案将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心理治疗方案将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个体化辅导,生活方式调整将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进行个性化指导。
3. 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前后对照法等方法,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在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的相关指标上的效果。
主要指标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程度、白天疲劳感、焦虑和抑郁情绪等。
4. 提出优化治疗方案的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提出优化治疗方案的建议。
这些建议将包括改进药物治疗方案、优化行为疗法、完善心理治疗策略以及加强睡眠障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等。
睡眠障碍研究及治疗方法新进展探讨睡眠障碍是指影响睡眠质量和数量的各种疾病或干扰因素。
根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统计数据,全球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受到睡眠障碍的困扰,而美国睡眠障碍症状患病率高达30%以上,其中30%的病人晚上无法入睡,34%的病人重复醒来,20%的病人早上早醒。
睡眠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会导致多种严重的心理、生理疾病。
睡眠障碍的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针对睡眠障碍研究及治疗方法新进展展开探讨。
一、睡眠障碍的成因及分类近年来,对于睡眠障碍的成因及修复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目前认为,睡眠障碍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1、精神心理因素:如情绪、心理压力过大、情感问题等等。
2、生理因素:如细胞代谢失衡、身体不适等等。
3、环境因素:如噪声、蚊虫、光线等环境干扰。
4、社会因素:如工作、学习、生活节奏过快等影响睡眠。
根据睡眠障碍的不同成因,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失眠症:指难以入睡或睡眠不踏实,包括入睡困难、睡眠过轻、中途醒来、早醒或睡眠深度下降等情况。
2、呼吸暂停综合症(OSA):是指在睡眠时,呼吸暂停3-4秒以上的现象,一晚上会再次发生多次,导致氧气不足和高碳酸血症状。
3、周期性四肢运动障碍:首要症状就是夜间双腿肌肉抽搐或者痉挛,非常影响睡眠质量。
4、睡眠环境障碍:环境噪声、太亮或者太暗、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床铺过于硬或过于软都会影响睡眠。
二、睡眠障碍的诊断方法针对不同的睡眠障碍,也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常见的包括:1、睡眠障碍问卷:通过详细测问病人的睡眠情况、失眠时的感受和所行为症状等,从而确定患者的失眠类型。
2、多导睡眠图(PSG):这是通过在夜间对人行为、生理和神经等全方位的监测,来记录和判定不同阶段的睡眠质量的发生和变化。
3、白天多伦多症状依从性评估量表(ESS):较常用于对OSA进行诊断,通过对患者的白天疲累和打呼噜等行为进行评估。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某些心理功能关系的研究
李德明
【期刊名称】《心理学报》
【年(卷),期】1985(0)4
【摘要】268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经问卷调查之后,对20名好睡眠者和20名差睡眠者给予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木块图和数字划消四项心理功能测验。
测验证明,好睡眠者的数字广度短时记忆显著较差睡眠者要好。
该结果表明,睡眠质量可能与人的短时记忆有密切关系。
睡眠行为与心理功能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页数】5页(P418-422)
【关键词】睡眠质量;心理功能;大学生;睡眠者;短时记忆;数字广度;睡眠行为;问卷调查;数字符号;密切关系
【作者】李德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
【相关文献】
1.我国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J], 岳亮;李长亮;张金会;房飞飞
2.睡眠质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J], 姜兆萍; 李梦
3.大学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 [J], 乔陆; 范会勇
4.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与自主神经功能、睡眠质量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J],
侯敏;崔光富;李婧
5.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睡眠质量的研究 [J], 沈松;刘利敏;杜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失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1 范围本文件给出了失眠障碍的术语和定义,规范了失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的评估、诊断、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以及日常调护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脑病科、神经科、中医科、精神心理科、睡眠医学科(中心)、心血管科、老年病科、妇产科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51.2-2020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2020修订版)ZY/T001.1-94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术语和定义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睡眠-觉醒障碍 Sleep-wake disorders同“睡眠障碍”,其核心特征是个体通常以不满意睡眠质量、周期和数量为主诉就诊,并导致日间痛苦和功能受损,包括失眠障碍、过度嗜睡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异态睡眠[5,6]。
3.2 失眠障碍 Insomnia disorders属“睡眠-觉醒障碍”范畴,指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但在睡眠开始、持续时间、巩固或质量方面持续存在困难,并导致某种形式的日间损害。
日间症状通常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易怒、全身不适和认知障碍。
在没有日间损害的情况下报告睡眠相关症状的个体不被视为失眠障碍[5,6]。
3.3 不寐 Insomnia disorders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不易入睡,睡眠短浅易醒,甚则彻夜不眠,白天困乏,精力不济,可伴见头晕、耳鸣,健忘等为特征的神志病[7]。
4 评估和诊断4.1 评估内容充分及准确的评估是临床诊断和合理治疗的基础,临床接诊时应从主诉、睡前状况、睡眠-觉醒节律、夜间症状、日间活动和功能、其他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精神检查以及家族史进行信息采集,还可借助主观测评工具,包括睡眠日记、睡眠相关量表如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睡眠障碍评定(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SDRS)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The 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量表等,对睡眠状况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或通过客观测评工具,如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多次睡眠潜伏期实验(mul t 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进行辅助诊断。
睡眠-觉醒调控的神经环路研究
张凯莹;袁向山
【期刊名称】《解剖学杂志》
【年(卷),期】2024(47)1
【摘要】睡眠-觉醒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理状态,对身体健康和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在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探索睡眠的调节机制和相关的神经环路。
现对睡眠-觉醒神经环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重点总结控制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核团和神经元,快速眼动睡眠的启动和终止神经核团和神经元,以及负责觉醒的神经核团,为理解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提高睡眠质量以及改善大脑功能提供重要的基础。
【总页数】10页(P1-10)
【作者】张凯莹;袁向山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8.2
【相关文献】
1.段树民院士团队研究成果阐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对睡眠觉醒行为的调控机制
2.光遗传学技术在睡眠-觉醒相关神经核团及环路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3.郭方研究员团队揭示节律神经回路参与睡眠和觉醒的调控机制
4.睡眠觉醒环路与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睡眠障碍、梦与疾病(上)
广医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 睡眠是人类所必需的,可以说没有睡眠就不会有人类生命的延续.中国有句老话:"吃得好不如睡得好."正常人每隔24小时有一醒觉和睡眠周期,一般规律是白天醒觉,夜间睡眠.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新生儿睡眠18~20小时,儿童常睡12~14小时,青壮年每天要睡7~9小时,老年人睡眠减为5~6小时.
【总页数】1页(P22)
【作者】广医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忆梦返和舒乐安定对睡眠障碍疗效的对照观察 [J], 李舜伟;王长华
2.睡眠障碍、梦与疾病(下) [J], 广医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管理干预进展 [J], 任彩霞;刘红菊
4.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的ICD疾病分类编码 [J], 梁彩琼;李黎
5.睡眠障碍对躯体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刘璇;张轩;薛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觉睡到大天亮
晨曦
【期刊名称】《中国健康月刊》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6月中旬,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睡眠专家,在美国举行了为期一周的睡眠研讨会,会上美国的科学家发展了他们的研究报告,发现有八成的人一生中会在不同阶段出现程度不一的睡眠障碍。
“睡觉”这个与生俱来的本能,现在已经成为要学习的重要课题了。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晨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71
【相关文献】
1.一觉睡到大天亮 [J], 杨洁;吕继辉
2.一觉睡到大天亮 [J], 柳涵艺
3.一觉睡到大天亮 [J],
4.“赵公山上的守护人”:如果一觉睡到天亮就是一个“平安夜” [J], 康琴;
5.4.助眠神器SleepCogni:一觉睡到大天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对睡眠障碍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睡眠障碍实训课程。
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和临床实践,我们对睡眠障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背景与目标1. 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压力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公众对睡眠障碍的认识,培养专业的睡眠健康管理人才,我们开展了本次睡眠障碍实训。
2. 实训目标(1)掌握睡眠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2)了解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提高对睡眠障碍的预防和干预能力;(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临床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1. 理论学习(1)睡眠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2)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睡眠卫生和睡眠环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4)睡眠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学员们掌握了睡眠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3. 实地调研学员们深入社区、医院和睡眠中心,了解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患者需求和防治现状。
4. 临床实践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学员们参与了睡眠障碍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学员们对睡眠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有了深入的了解。
2. 临床技能学员们掌握了睡眠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3. 团队合作实训过程中,学员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五、实训总结与反思1. 成功之处(1)实训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师资力量雄厚,临床实践经验丰富;(3)学员积极参与,学习氛围浓厚。
2. 不足之处(1)实训时间较短,部分学员对睡眠障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2)临床实践机会有限,部分学员的临床技能有待提高;(3)实训过程中,个别学员存在沟通不畅、团队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
走出睡眠认识的误区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产业》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睡眠占据人生1/3的时间,虽然它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人类的睡眠健康。
然而,至今人们对睡眠的一些认识仍然是不科学的.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念,必须走出这些误区。
【总页数】1页(P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4.1
【相关文献】
1.设置认识冲突建立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走出学习电场的误区 [J], 张业俊
2.走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误区 [J], 秦贤清
3.论中医现代化认识误区及如何科学地走出误区 [J], 刘晓刚;樊敏;保晓美
4.论民族贫困地区体制转轨过程中认识误区的成因及走出误区的对策 [J], 李绍恩
5.走出认识误区回归儿童视角——摭谈区域活动幼儿作品呈现方式的误区与匡正[J], 赵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睡眠质量提升睡眠品质
佚名
【期刊名称】《防灾博览》
【年(卷),期】2017(000)003
【总页数】2页(P88-8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睡眠干预对提高睡眠--觉醒节律紊乱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J], 严翠香;梁亚群;丁润娟
2.睡眠监测系统以及与之联动的环境家电用于提升睡眠质量的应用展望 [J], 金巍;池敏越;陈业艺
3.世界中联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睡眠质量评价学组成立--睡眠质量评价与学组简介[J], 段莹;马彦
4.面向人体睡眠质量提升的挂立式睡眠灯设计研究 [J], 潘程晨;金宝坪;万璐
5.使用《睡眠障碍诊断和睡眠质量评定量表》评价睡眠质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J], 戴伟民;王瑞文;冀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