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0辨析病句类型5表意不明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0辨析病句类型5表意不明

类型5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主要指歧义句。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

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动词的施受对象不确定、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介词连词的词性不明、代词指代不明、主语不明、修饰不明、词语多义、停顿不明。

[典题试做]

1.指代不明

有些句子因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如:不几天,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是指“刘度”,还是“邢道荣”,指代不明。

2.对象不明

同样的一个句子或短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层次划分不同,其语意也不同,由此也可能产生歧义。

如:(2014·山东卷)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到底是他生活中的状态还是银幕上的形象,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3.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也会引起歧义。

如:(2015·山东卷)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多重限制造成表意不明。“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可以理解为“工人身患重病”,也可以理解为“女儿身患重病”。

4.词性不明

词性不同,词的意义也不同。句中某个词的词性存在不确定性,句子就容易产生歧义。

如:在戏剧学院学习时,只有我跟他学过弹钢琴。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歧义,“跟”可为介词,也可为连词。作介词时,是“我跟着他学弹钢琴”;作连词时,是“我和他一块学弹钢琴”。

5.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是多义的,或某个词组(短语)的意义不确定,则可能引起歧义。

如: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批评”可指他在文章中批评别人,也可指别人批评他。

6.停顿不明

句子中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造成歧义。句子中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加了标点符号),也可能使句子产生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月15日/前去汇报”,这种停顿的意思是15日当天去汇报;“本月15日前/去汇报”这种停顿的意思是15日以前的某一天去汇报。

[方法归纳]

1.锁定代词。当看到语句中有指代词时,就应先看清楚其所指代的内容是否确定。

2.查看句中是否存在着多个人、物、事等。如[典题试做第2题]中提到的“他”是生活中的状态还是银幕上的形象,让读者不好确定。

3.抓住修饰语与中心语,看其指向。如[典题试做第3题]中“一个深患重病”这个修饰语有两个指向,一个是“工人”,一个是“工人的女儿”。表意不明。

4.仔细辨别容易造成句子歧义的介词连词等在语境中有哪些可能的意义和用法。

5.查看句子可能有几种停顿。如果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停顿,并且因此有不同的意义,那么语句表达就有歧义了。

边练边悟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昨天下午三点钟,我接到老朋友电话,正准备出门,有人来找我,开门一看,是刚退休的所长的女儿阿雪。

B.新疆将从2015年起投入6.5亿元加大对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的人才培养力度,预计到2017年,可新增煤炭专业人才8万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