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非相干光学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41
非线性光学物理中的相干光与非相干光传播特性非线性光学物理是一门研究光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和作用的科学。
相比于线性光学,非线性光学具有更加丰富的现象和特性,例如光自聚焦、自相位调制、频率转换等。
其中,非线性光学中的相干光和非相干光传播特性备受关注。
一、相干光传播特性相干光是指光波的相位差相对稳定的一类光波。
相比于非相干光,它们的相位关系比较清晰,可以通过干涉实验进行研究。
相干光的传播特性与非线性介质的特性密切相关。
首先,相干光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会发生光束自聚焦现象。
这是由于非线性介质吸收光子的能力与光强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强光相比于弱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更快地被吸收。
当光束横截面较小,强度较高时,这种吸收过程就会导致光线聚焦的现象。
在该过程中,光线的强度将增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非线性过程的发生。
其次,相干光在非线性介质中还会发生自相位调制。
自相位调制是指由于光强的变化而引起的相位的变化。
在非线性介质中,由于吸收和折射率的变化,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相位的变化。
因此,非线性介质中传播的相干光在出射端的相位会发生调制,不同的光在经过非线性介质后的相位差也会发生变化。
二、非相干光传播特性非相干光是指一个光源的光波中不同频率和不同相位的光波混合而成的光波。
相比于相干光,非相干光波的研究更加复杂,因为它们的相位关系较为复杂。
在非线性介质中,非相干光的传播特性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首先,非相干光在非线性介质中会发生波长变化。
这是由于非线性介质吸收和散射过程的影响,导致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不同,从而使得光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其次,非相干光在非线性介质中会发生非线性光学效应。
由于光的强度较大,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显著增强,并促进非线性光学过程的发生。
这些非线性光学效应包括和相干光一样的光束自聚焦和自相位调制,还包括光学孤子和光学脉冲的生成等。
非线性光学效应对于光学信息和光学通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体来说,非线性光学物理中的相干光和非相干光传播特性都具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1.常用的非初等函数:矩形函数、Sinc函数、三角形函数、符号函数、阶跃函数、圆柱函数。
2.δ函数的定义:a.类似普通函数定义b.序列极限形式定义c.广义函数形式定义δ函数的性质:a.筛选性质 b.坐标缩放性质 c.可分离变量性d.与普通函数乘积性质4.卷积,性质:线性性质、交换律、平移不变性、结合律、坐标缩放性质5.互相关,两个函数f(x,y)和g(x,y)的互相关定义为含参变量的无穷积分6.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光场中任意给定曲面上的诸面元可以看作是子波源,如果这些子波源是相干的,则在波继续传播的空间上任意一点处的光振动都可看作是子波源各自发出的子波在该点相干叠加的结果。
7.基尔霍夫理论:在空域中光的传播,把孔径平面上的光场看作点源的集合,观察平面上的场分布则等于他们所发出的带有不同权重的因子的球面子波的相干叠加。
8.角谱理论:孔径平面和观察平面上的光场分布都可以分别看成是许多不同方向传播的单色平面波分量的线性组合。
9.点扩散函数:面元的光振动为单位脉冲即δ函数时,这个像场分布函数叫做~。
10.菲涅尔衍射成立的充分条件:传递函数:11.泰伯效应:当用单色平面波垂直照明一个具有周期性透过率函数的图片时,发现在该透明片后的某些距离上出现该周期函数的现象,这种不用透镜就可以对周期物体成像的现象称为~。
12.夫琅禾费衍射:13.衍射受限系统:不考虑系统的几何像差,仅仅考虑系统的衍射限制。
14.单色信号的复表示:去掉实信号的负频成分,加倍实信号的正频成分。
多色信号的复表示:16.如果两点处的光扰动相同,两点间的互相干函数将变成自相干函数。
18.光学全息:利用干涉原理,将物体发出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使物光波前的全部信息都储存在记录介质中,做记录的干涉条纹图样被称为“全息图”,当用光波照射全息图时,由于衍射原理能能重现出原始物光波,从而形成与原物体逼真的三维像,这个波前记录和重现的过程成为~19.+1级波(虚像),-1级波(实像),±1级波(赝像)20.从物光与参考光的位置是否同轴考虑:同轴全息、离轴全息。
光子学技术的相干光与非相干光实验教程在光子学领域中,相干光和非相干光是两个基础概念。
相干光是指波源发出的具有相同频率、相位相同或相关的光波,而非相干光则指波源发出的频率、相位无关或者相位随机的光波。
相干光与非相干光在光子学领域的实验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相干光与非相干光的实验教程。
一、相干光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相干光的干涉现象,了解相干光的特性和应用。
2. 实验器材:激光器、分束镜、反射镜、半透镜、干涉仪、干涉滤光片、干涉条纹图纸等。
3. 实验步骤:Step 1: 调整激光器,使其发出单色、相干的光源。
Step 2: 将激光光束分成两个光束,一个经过分束镜,一个经过反射镜,使它们相交在接收屏上。
Step 3: 调整反射镜的角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Step 4: 在一束光路上添加半透镜,改变光路的相位差,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Step 5: 将干涉滤光片插入光路中,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干涉条纹的现象,初步了解了相干光的特性。
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与光路中的相位差、光路长度等因素有关。
二、非相干光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非相干光的特性和现象,了解非相干光的应用。
2. 实验器材:白光源、准直器、分束镜、反射镜、干涉滤光片、干涉仪、干涉条纹图纸等。
3. 实验步骤:Step 1: 调整白光源,使其发出非相干的光源。
Step 2: 将白光光束分成两个光束,一个经过分束镜,一个经过反射镜,使它们相交在接收屏上。
Step 3: 调整反射镜的角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Step 4: 插入干涉滤光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Step 5: 改变光源的颜色,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干涉条纹的现象,了解了非相干光的特性。
与相干光实验相比,干涉条纹的变化更加复杂,颜色也更丰富多样。
相干光和非相干光是光子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光学干涉、成像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11章波动光学一.基本要求1. 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
2. 能分析、确定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等厚、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干涉加强、干涉减弱的条件及明、暗条纹的分布规律;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原理。
3. 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掌握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暗纹分布规律的方法。
4. 理解光栅衍射公式,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5. 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及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
6. 理解马吕斯定律和布儒斯特定律。
二. 内容提要1. 相干光及其获得方法能产生干涉的光称为相干光。
产生光干涉的必要条件是: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有恒定的相位差。
获得相干光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分波阵面法(如杨氏双缝干涉、洛埃镜干涉、菲涅耳双面镜和菲涅耳双棱镜等);另一种是分振幅法(如平行波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顿环和迈克耳逊干涉仪等)。
2. 光程、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光波在某一介质中所经历的几何路程l与介质对该光波的折射率n的乘积n l称为光波的光学路程,简称光程。
若光波先后通过几种介质,其总光程为各分段光程之和。
若在界面反射时有半波损失,则反射光的光程应加上或减去2λ。
来自同一点光源的两束相干光,经历不同的光程在某一点相遇,其相位差Δφ与光程差δ的关系为δλπϕ2=∆其中λ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3. 杨氏双缝干涉 经杨氏双缝的两束相干光在某点产生干涉时有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相位差为零或2π的整数倍,合成振幅最大—干涉加强;另一种是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合成振动最弱或振幅为零——称干涉减弱或相消。
其对应的光程差为⎪⎩⎪⎨⎧=-±=±= 21k 212 210 干涉减弱),,()(干涉加强),,( λλδk k k 杨氏双缝干涉的光程差还可写成Dx d=δ ,式中d 为两缝间距离,x 为观察屏上纵轴坐标,D 为缝屏间距。
杨氏双缝干涉明、暗条纹的中心位置 λdD kx ±= 明纹中心 212λd D k x )(+±= 暗纹中心 相邻明纹或暗纹中心距离λd D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