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拓方式井田开拓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135
矿井设计一、井田概况某井田含有两层煤,煤层厚度分别为1M 6m,2M 8m,走向长度8km ,倾斜长度1860m ,煤层间距10m ,煤层倾角34°,煤层露头深度为72m ,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t/a 。
瓦斯等级属于低瓦斯矿井。
地表较为平坦,水文地质简单,煤层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砂岩。
初步设计矿井开拓方式,并初步分析大巷布置方式,同时设计井底车场。
二、井田开拓一、储量计算1、矿井地质资源量计算t 2604025.1)86(18608000万=⨯+⨯⨯=Z Z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计算按下式计算:k Z Z Z Z Z Z M M b b g 333222112122111++++=g Z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b Z 111——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b Z 122——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112M Z ——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22M Z ——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333Z ——推断的资源量;k ——可信度系数,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取0.7。
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地质,在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t Z b 万8.10936%70%6026040111=⨯⨯=t Z b 万4.5468%70%3026040122=⨯⨯=t Z M 万2.4687%30%6026040112=⨯⨯=t Z M 万6.2343%30%3026040222=⨯⨯=因为地质条件简单,k 取0.9,则t k Z 万6.23439.0%1026040333=⨯⨯= 则g Z =10936.8+5468.4+4687.2+2343.6+2343.6=25778.8万t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可按下式计算)(1P Z Z g S -=式中S Z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1P ——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露头煤柱、水平面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
第二章 井田开拓方式2.1 井田开拓概念2.1.1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2.1.2 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1)按井筒(井筒 :由地面通达矿体的巷道)形式分:立、斜、平、综、分区域;(2)按水平数的多少分:单水平、多水平;(3)按开采准备方式分:上山式、下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4)按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方式分: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
如立井单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混合(采区)式,绘出关系图形如下图2.1。
图 2.1 开拓方式分类关系图2.1.3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选择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 确定井筒延伸方式及井田开采顺序。
其确定开拓方式的基本原则为:(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集中,简单;(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开拓方立 井 斜 井平 硐 综 合单水多水平上下山 上 山 上下山混 合 分层大集中大分组集中大(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新技术机械化。
2.2 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时,根据井田再划分方式和阶段内布置形式可组合成多种开拓方式。
如:“斜井单水平分区式”、“斜井单水平分带式”、“斜井多水平分区式”、“斜井多水平分段式”等。
本节仅举例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斜井开拓方式。
2.2.1 片盘斜井开拓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它是将整个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倾斜宽度可以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在井田沿走向中央由地面向下开凿斜井井筒,并以井筒为中心由上而下逐阶段开采。
第四节井田开拓方式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一)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一个煤田的范围很大,面积由数十至数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煤的蕴藏量由几亿到几百亿吨。
通常由几个或几十个矿开采。
划给一个矿井来开采的那部分煤田,叫做井田(或矿田)。
井田的边界多是以自然条件(大断层等)来划分。
井田范围的大小,决定了矿井的储量和开采条件,是建设矿井的基本根据。
矿井储量可分为远景储量和工业储量两类,是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矿井的工业储量减去设计和开采损失,就是矿井的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占工业储量的百分比叫做采出率(也称“回采率” ),矿井采出率应大于 75 %以上采出率太低,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减少矿井的服务年限。
矿井可采储量与工业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Zk=(Zc-P)CZk=A TK式中 Zk ——可采储量,万 t;Zc ——工业储量,万 t ;C ――采区设计回采率,薄煤层(煤厚w 1.3m )为0.85 ,中厚煤层(煤厚1.3〜3.5m )为0.80 , 厚煤层(煤厚> 3.5m )为0.75 ;A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 ;T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a;K ――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1.2〜1.4。
矿井生产能力,一般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
按设计的生产能力大小矿井分为大、中、小三种井型:大型: 1.2、1.5、1.8、2.4、3.0、4.0、5.0、6.0Mt/a 及以上;中型: 0.45 、0.6 、0.9Mt/a ;小型: 0.3 Mt/a 及以下。
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使它们之间保持一个技术、经济上都比较合理的关系。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2005 年版),对 45 万 t/a 及以上矿井,按不同井型,对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型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40 年, 1.2〜2.4 M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50 年,3.0〜5.0 Mt/a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 60 年, 6.0 Mt/a 及以上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70 年。
立井开拓有哪些优缺点?其适用于什么条件?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立井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作副井特别有利;对井型特大的矿井,可采用大断面井筒,装备两套提升设备;大断面可满足大风量的要求;由于井筒短,通风阻力较小,对深井更有利。
因此,当井田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采用平硐或斜井开拓时,都可考虑采用立井开拓。
对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水文情况复杂,需要特殊施工方法或开采近水平煤层和多水平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一般采用立井开拓。
斜井开拓有哪些优缺点?其适用于什么条件?斜井与立井相比,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较简单,掘进速度快,井筒装备及地面设施较简单,井底车场及硐室也较简单,因此初期投资较少,建井期较短;在多水平开采时,斜井石门工程量少,石门运输费用少,斜井延深方便,对生产的干扰少;大运量强力带式输送机的应用,增加了斜井的优越性,扩大了斜井的应用范围。
其缺点是:在自然条件相同时,斜井井筒长,围岩不稳固时井筒维护困难;采用绞车提升时,提升速度低、能力小,钢丝绳磨损严重,动力消耗大,提升费用高,井田斜长越大时,采用多段提升,转载环节多,系统复杂,占有设备及人员多;管线、电缆敷设长度大,保安煤柱损失大;对于特大型斜井,辅助运输量很大时,甚至需要增开副斜井;斜井通风路线长,断面小,通风阻力大,如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需另开专用风井或兼作辅助提升;当表土为含水的冲积层或流沙层时,斜井井筒施工技术复杂,有时难以通过。
当井田内煤层埋藏不深,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简单,井筒不需要特殊方法施工的缓斜和倾斜煤层,一般可用斜井开拓。
对采用串车或箕斗提升的斜井,提升不得超过两段。
随着新型强力的和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大型斜井的开采深度大为增加,斜井应用更加广泛。
斜井开拓(与立井比)有哪些优缺点?优点:(1)掘进技术和设备简单(2)掘进速度快,工期短(3)井上下设施简单。
多水平总石门短。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第一节井田开拓概述一、开拓方式概念1、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2、开拓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即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cm17042.按开采水平的数目(1)单水平开拓(2)多水平开拓3.按开采准备方式(1)上山式:开采水平仅采上山阶段(2)上下山式: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上山阶段(3)混合式:上山式和上下山式同时使用。
4.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1)分层大巷:每个煤层分别设一条大巷(2)集中大巷:所有煤层共用一条大巷(3)分组集中大巷:分煤组设置大巷图2-1-2 开拓方式分类5.举例:(1)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用在倾角较小(<16°),斜长不大的情况演示:(单水平上下山平面图)(单水平上下山立面图)(2)多水平上山开拓:每个水平服务于上山阶段,α较大,开拓水平多,井巷工程量大,多用于急倾斜煤层;演示:(多水平上山);(3)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每个水平都服务于上、下山两个阶段,减少工程量,增加下山开采,用于α较小的井田;演示:(多水平上下山);(4)多水平混合开拓:上部的水平采上山阶段,最下一个水平开采上下山两个阶段。
演示:(多水平混合开拓)三、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1、井田开拓解决的问题(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及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2)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3)布置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4)确定矿井的开采程序,做好水平接替;(5)确定井筒延伸方式、深部开拓等。
2、基本原则(1)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定,创造安全、良好的生产条件;(2)合理开发资源,减少资源损失;(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为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4)合理集中开拓布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5)适应当前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并为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创条件;(6)考虑煤质、煤种及其他有益矿产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井田开拓方式井田开拓方式是矿井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布置方式,也称为开拓方式。
根据井筒(硐)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
1. 立井开拓:主井、副井均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
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或需要采用特殊方法施工的井筒。
2. 斜井开拓:主井、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
一般以一对斜井开拓井田。
适用于表土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较浅的情况。
3. 平硐开拓:利用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进入地下煤层的开拓方式。
主要用于运输矿产品的平硐称为主平硐。
4. 综合开拓:在复杂的地形、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下,采用单一的井筒形式开拓在技术上有困难、经济上也不合理,因此可以采用综合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在选择开拓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矿井的生产能力、开采深度、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等级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施工难度、投资成本、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在立井开拓中,主井和副井均采用立井方式开拓,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或需要采用特殊方法施工的井筒。
立井开拓具有适应性强、安全可靠度高等优点,但施工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
在斜井开拓中,主井和副井均为斜井方式开拓,适用于表土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较浅的情况。
斜井开拓具有施工难度较小、投资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斜井的通风和排水较为困难。
在平硐开拓中,利用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进入地下煤层的开拓方式,主要用于运输矿产品的平硐称为主平硐。
平硐开拓具有通风和排水较为容易等优点,但施工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且受到地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
在综合开拓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多种井筒形式进行开拓,以充分利用各种开拓方式的优点,降低工程难度和投资成本。
综合开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总之,选择合理的井田开拓方式是矿井建设和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