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65.06 KB
- 文档页数:4
一、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
其中垂直巷道有立井(竖井),暗立井、溜井;倾斜巷道有斜井、暗斜井、上山、下山;水平巷道有平硐、石门、煤门、平巷。
每一项的具体解释就不用一一介绍了。
二、根据巷道服务范围及其用途,矿井又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
1、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者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属于开拓巷道。
如主、副井和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采区回风和采区运输石门等井巷,以及掘进这些巷道的辅助巷道都属于开拓巷道2、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运输、通风巷道叫准备巷道。
属于这些巷道的有:采区上(下)山、区段集中巷、区段石门、采区车场等。
3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其服务的巷道。
属于这类巷道的有:采煤工作面的开切眼、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
开拓巷道的作用在于形成新的或扩展原有的阶段或开采水平,为构成矿井完整的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准备巷道的作用在于准备新的采区,以便构成采区的生产系统。
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并进行生产。
这里有一些相应的名词解释,楼主可以借鉴一下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
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
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区段(分阶段、小阶段)在阶段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主要运输巷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和主要绞车道的总称。
运输大巷(阶段大巷、水平大巷或主要平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
开凿在岩层中的称岩石运输大巷;为几个煤层服务的称集中运输大巷。
石门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主要绞车道(中央上、下山或集中上、下山)不直接通到地面,为一个水平或几个采区服务并装有绞车的倾斜巷道。
上山在运输大巷向上,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按用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上山、轨道上山、通风上山和人行上山等。
下山在运输大巷向下,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采掘工程设计图是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以地质报告和经批准的上阶段设计为依据所绘制的图件。
在矿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矿井初步设计和矿井施工图设计阶段,矿井建设阶段,矿井生产以及延伸阶段,都离不开采掘工程设计图。
采掘工程设计图是矿井投资、建设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任务一井田开拓方式图
一、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
井田开拓方式图是将井田内的地质情况、设计的开拓巷道布置系统,采用正投影原理,按一定比例绘制出的图件。
井田的开拓巷道包括: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运输石门、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回风石门、回风井等。
在井田开拓方式图上,可以了解井田内煤层产状和主要地质情况,还可以了解矿井开拓的总体部署和生产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井生产条件和技术面貌,是矿井建设生产、矿井延伸、改造、采区设计的依据,是矿井设计、建设、生产中的基础图件。
常用比例尺为1:2000或1:5000。
二、井田开拓方式图的种类
井田开拓方式图种类较多,按下列方法划分:
1.按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1)按井筒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综合开拓。
(2)按水平的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
图5-1 矿井开拓方式分类
(3)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可分为分层煤大巷、集中大巷和分组集中大巷。
(4)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
第二章 井田开拓方式2.1 井田开拓概念2.1.1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2.1.2 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1)按井筒(井筒 :由地面通达矿体的巷道)形式分:立、斜、平、综、分区域;(2)按水平数的多少分:单水平、多水平;(3)按开采准备方式分:上山式、下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4)按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方式分: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
如立井单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混合(采区)式,绘出关系图形如下图2.1。
图 2.1 开拓方式分类关系图2.1.3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选择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 确定井筒延伸方式及井田开采顺序。
其确定开拓方式的基本原则为:(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集中,简单;(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开拓方立 井 斜 井平 硐 综 合单水多水平上下山 上 山 上下山混 合 分层大集中大分组集中大(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新技术机械化。
2.2 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时,根据井田再划分方式和阶段内布置形式可组合成多种开拓方式。
如:“斜井单水平分区式”、“斜井单水平分带式”、“斜井多水平分区式”、“斜井多水平分段式”等。
本节仅举例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斜井开拓方式。
2.2.1 片盘斜井开拓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它是将整个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倾斜宽度可以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在井田沿走向中央由地面向下开凿斜井井筒,并以井筒为中心由上而下逐阶段开采。
第17章井田开拓方式1根据井田内阶段数目及阶段内的准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水平、多水平、分区式、分段式与带区式等。
:2立井开拓: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3斜井开拓方式:斜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片盘斜井开拓4平硐分类:垂直走向平硐走向平硐阶梯平硐56综合开拓方式类型:平硐—立井—斜井平硐—立井平硐—斜井斜井—立井第16章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1煤田划分为井田原则:(1)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
(2)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
(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
(4)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
(5)直(折)线原则2煤田划分为井田方法(1)垂直划分(2)水平划分(3)按煤组划分(4)按自然条件划分3矿井储量可分为: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4国家规定采区回采率不得小于下列数值:厚煤层,75%;中厚煤层,80%;薄煤层,85%5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的年生产能力,万t / a;6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
一般分为特大型矿井:300、400、500、600万t/a及以上;大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中型矿井:45、60、90万t/a;小型矿井:30万t/a以下。
7 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因素:矿井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水平;国家需煤情况;安全生产条件。
8 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9井田开拓方式: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
(开拓、准备和回采巷道)10开拓系统:开拓巷道的形式、数目、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总称开拓系统11井田开拓方式分类:(1)按井筒(硐)形式分立井、斜井、平硐、综合方式(2)按开采水平数分单水平、多水平(3)按准备方式分上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4)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分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大巷。
一、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
其中垂直巷道有立井(竖井),暗立井、溜井;倾斜巷道有斜井、暗斜井、上山、下山;水平巷道有平硐、石门、煤门、平巷。
每一项的具体解释就不用一一介绍了。
二、根据巷道服务范围及其用途,矿井又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
1、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者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属于开拓巷道。
如主、副井和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采区回风和采区运输石门等井巷,以及掘进这些巷道的辅助巷道都属于开拓巷道2、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运输、通风巷道叫准备巷道。
属于这些巷道的有:采区上(下)山、区段集中巷、区段石门、采区车场等。
3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其服务的巷道。
属于这类巷道的有:采煤工作面的开切眼、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
开拓巷道的作用在于形成新的或扩展原有的阶段或开采水平,为构成矿井完整的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准备巷道的作用在于准备新的采区,以便构成采区的生产系统。
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并进行生产。
这里有一些相应的名词解释,楼主可以借鉴一下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
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
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区段(分阶段、小阶段)在阶段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主要运输巷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和主要绞车道的总称。
运输大巷(阶段大巷、水平大巷或主要平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
开凿在岩层中的称岩石运输大巷;为几个煤层服务的称集中运输大巷。
石门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主要绞车道(中央上、下山或集中上、下山)不直接通到地面,为一个水平或几个采区服务并装有绞车的倾斜巷道。
上山在运输大巷向上,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按用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上山、轨道上山、通风上山和人行上山等。
下山在运输大巷向下,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煤矿开拓方式的认识煤矿开拓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方式的选择对于矿井的安全、经济和生产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从开拓方式分类、矿井开拓系统、开拓工程设计、开拓工程施工、矿井开拓安全、开拓工程经济、开拓工程实例和发展趋势与展望等方面,阐述煤矿开拓方式的认识。
1.开拓方式分类煤矿开拓方式可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常见的有巷道式、井塔式和斜巷式等。
巷道式是通过挖掘地下通道实现煤炭的开采,包括平硐、斜井和立井等方式;井塔式则是在地面建立井塔,通过吊篮或箕斗进行煤炭的提升和运输;斜巷式主要是在地面设置斜井和斜巷,实现煤炭的开采和运输。
2.矿井开拓系统矿井开拓系统是煤矿开拓的核心部分,包括井筒、巷道、运输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井筒是矿井的入口和出口,巷道则是连接井筒与采掘工作面的通道,运输系统负责将煤炭从采掘工作面运至地面,给排水系统则为矿井提供必要的给水和排水条件。
3.开拓工程设计开拓工程设计是确保煤矿开拓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了解矿区的地质构造、煤层分布等情况;其次进行地形处理,根据矿区的地形条件进行工程设计;最后进行设施建设,包括井筒、巷道、运输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4.开拓工程施工开拓工程施工是实现煤矿开拓的关键环节,涉及到钻爆法、掘进法、吊车安装等技术。
钻爆法是通过爆破的方式破碎煤层,掘进法则是利用掘进机械将煤层掘进至设计位置,吊车安装则是负责将大型设备安装在井筒和巷道中。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各项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矿井开拓安全矿井开拓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重要前提,必须贯穿于整个开拓过程中。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其次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最后进行必要的安全应急处理,确保矿工和矿井的安全。
6.开拓工程经济煤矿开拓工程经济是评价开拓方式优劣的重要指标,包括成本、收益和投资等方面。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
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井田开拓方式种类很多,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分类。
:(一)按井筒(硐)形式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二)按开采水平数目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 1 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 个及2 个以上开采水平)(三)按开采准备方式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1)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3 )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四) 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1) 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2) 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 各煤层联系;(3) 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 根据我国常用的开拓方式,其分类可见图 3—14所示因此,立井开拓方式可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 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及上、 下山相结合的方式。
如图 3—15所示。
图3 —15立井开拓方式图了一14开拓方式分冀.(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式混合式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二、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根据矿区总体设计的原则规定,正确解决下列问题:(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立井开拓有哪些优缺点?其适用于什么条件?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立井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作副井特别有利;对井型特大的矿井,可采用大断面井筒,装备两套提升设备;大断面可满足大风量的要求;由于井筒短,通风阻力较小,对深井更有利。
因此,当井田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采用平硐或斜井开拓时,都可考虑采用立井开拓。
对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水文情况复杂,需要特殊施工方法或开采近水平煤层和多水平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一般采用立井开拓。
斜井开拓有哪些优缺点?其适用于什么条件?斜井与立井相比,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较简单,掘进速度快,井筒装备及地面设施较简单,井底车场及硐室也较简单,因此初期投资较少,建井期较短;在多水平开采时,斜井石门工程量少,石门运输费用少,斜井延深方便,对生产的干扰少;大运量强力带式输送机的应用,增加了斜井的优越性,扩大了斜井的应用范围。
其缺点是:在自然条件相同时,斜井井筒长,围岩不稳固时井筒维护困难;采用绞车提升时,提升速度低、能力小,钢丝绳磨损严重,动力消耗大,提升费用高,井田斜长越大时,采用多段提升,转载环节多,系统复杂,占有设备及人员多;管线、电缆敷设长度大,保安煤柱损失大;对于特大型斜井,辅助运输量很大时,甚至需要增开副斜井;斜井通风路线长,断面小,通风阻力大,如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需另开专用风井或兼作辅助提升;当表土为含水的冲积层或流沙层时,斜井井筒施工技术复杂,有时难以通过。
当井田内煤层埋藏不深,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简单,井筒不需要特殊方法施工的缓斜和倾斜煤层,一般可用斜井开拓。
对采用串车或箕斗提升的斜井,提升不得超过两段。
随着新型强力的和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大型斜井的开采深度大为增加,斜井应用更加广泛。
斜井开拓(与立井比)有哪些优缺点?优点:(1)掘进技术和设备简单(2)掘进速度快,工期短(3)井上下设施简单。
多水平总石门短。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第一节井田开拓概述一、开拓方式概念1、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2、开拓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即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cm17042.按开采水平的数目(1)单水平开拓(2)多水平开拓3.按开采准备方式(1)上山式:开采水平仅采上山阶段(2)上下山式: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上山阶段(3)混合式:上山式和上下山式同时使用。
4.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1)分层大巷:每个煤层分别设一条大巷(2)集中大巷:所有煤层共用一条大巷(3)分组集中大巷:分煤组设置大巷图2-1-2 开拓方式分类5.举例:(1)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用在倾角较小(<16°),斜长不大的情况演示:(单水平上下山平面图)(单水平上下山立面图)(2)多水平上山开拓:每个水平服务于上山阶段,α较大,开拓水平多,井巷工程量大,多用于急倾斜煤层;演示:(多水平上山);(3)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每个水平都服务于上、下山两个阶段,减少工程量,增加下山开采,用于α较小的井田;演示:(多水平上下山);(4)多水平混合开拓:上部的水平采上山阶段,最下一个水平开采上下山两个阶段。
演示:(多水平混合开拓)三、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1、井田开拓解决的问题(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及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2)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3)布置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4)确定矿井的开采程序,做好水平接替;(5)确定井筒延伸方式、深部开拓等。
2、基本原则(1)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定,创造安全、良好的生产条件;(2)合理开发资源,减少资源损失;(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为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4)合理集中开拓布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5)适应当前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并为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创条件;(6)考虑煤质、煤种及其他有益矿产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井田开拓方式井田开拓方式是矿井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布置方式,也称为开拓方式。
根据井筒(硐)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
1. 立井开拓:主井、副井均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
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或需要采用特殊方法施工的井筒。
2. 斜井开拓:主井、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
一般以一对斜井开拓井田。
适用于表土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较浅的情况。
3. 平硐开拓:利用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进入地下煤层的开拓方式。
主要用于运输矿产品的平硐称为主平硐。
4. 综合开拓:在复杂的地形、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下,采用单一的井筒形式开拓在技术上有困难、经济上也不合理,因此可以采用综合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在选择开拓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矿井的生产能力、开采深度、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等级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施工难度、投资成本、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在立井开拓中,主井和副井均采用立井方式开拓,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或需要采用特殊方法施工的井筒。
立井开拓具有适应性强、安全可靠度高等优点,但施工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
在斜井开拓中,主井和副井均为斜井方式开拓,适用于表土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较浅的情况。
斜井开拓具有施工难度较小、投资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斜井的通风和排水较为困难。
在平硐开拓中,利用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进入地下煤层的开拓方式,主要用于运输矿产品的平硐称为主平硐。
平硐开拓具有通风和排水较为容易等优点,但施工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且受到地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
在综合开拓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多种井筒形式进行开拓,以充分利用各种开拓方式的优点,降低工程难度和投资成本。
综合开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总之,选择合理的井田开拓方式是矿井建设和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估。
开拓巷道及开拓方法的分类第一节开拓巷道及开拓方法的分类矿床的赋存条件简洁,地表地形多种多样,矿山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故矿床的开拓方法和开拓巷道的种类也较多。
一、开拓巷道的分类依据开拓巷道在矿床开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1.主要开拓巷道:这种开拓巷道在矿床开采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它们在地表有直接出口,主要用作提运矿石。
属主要开拓巷道的有主平硐、主井〔竖井成斜井〕。
2.关心开拓巷道:这类开拓巷道在矿床开采过程中只起关心作用,用作通风、排水、运送材料设备、人员以及提运废石等。
它们在地表都有直接出口,属关心开拓巷道的有副平硐、副井〔竖井或斜井〕。
3.补充开拓巷道:这类开拓巷道是补充主要开拓巷道之缺乏,用来开采矿床下部的开拓巷道,一般都从主要开拓巷道的最下部水平开掘。
竖井、斜井、盲斜井、盲竖井都可作补充开拓巷道。
4.阶段开拓巷道:这类开拓巷道主要为开采阶段效劳,属阶段开拓巷有井底车场及硐室、石门、主要阶段运输平巷等。
二、开拓方法的分类依据主要开拓巷道的类型和下部有无补充开拓巷道,开拓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单一开拓法:用一种主要开拓巷道开采整个矿床的全部开采深度的开拓方法属于单一开拓方法。
依据主要开拓巷道的类型可分为竖井开拓、斜井开拓和平碉开拓三种。
联合开拓法:开采矿床上部用某一种主要开拓巷道,下部用补充开拓巷道联合开拓法。
本法可分为竖井与盲井〔盲竖井或盲斜井〕联合开拓法,斜井与盲井〔盲竖井或盲斜井〕联合开拓法,平硐与井筒〔明井或盲井〕联合开拓法三种。
主要开拓巷道的位置,依据矿床赋寸特点,地表地形条件可位于矿体的下盘,上盘,侧翼,矿体中或穿过矿体,而位于矿体下盘的为最多。
单一开拓法竖井开拓法:竖井开拓法主要用在开采急倾斜矿床〔倾角在600—700以上〕,由于石门较短。
当倾角不大的矿床〔倾角在150—200 以下〕也宜用竖井开拓,由于在这种状况下用斜井开拓长度太大。
按竖井与矿床的相对位置,竖井位于矿体下盘的开拓方法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图4-1〕,下盘竖井简洁保护,且不需留保安矿柱。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
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
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井田开拓方式种类很多,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分类。
:
(一)按井筒(硐)形式
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二)按开采水平数目
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1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个及2个以上开采水平)。
(三)按开采准备方式
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1)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3)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
(四)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1)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
(2)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3)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
根据我国常用的开拓方式,其分类可见图3—14所示
因此,立井开拓方式可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及上、下山相结合的方式。
如图3—15所示。
图3—15立井开拓方式
(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
(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式混合式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
二、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根据矿区总体设计的原则规定,正确解决下列问题:(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2)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
上述问题解决得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矿井生产的长远利益,关系到矿井的基本建设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设速度,从而影响矿井经济效益。
矿井开拓方案一经实施,再发现不合理而改动,那将耽误许多时间,浪费巨大投资。
因此,确定开拓问题,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
在解决开拓问题
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为早出煤、出好煤、高产高效创造条件。
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是初期建设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
(2)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做到合理集中生产。
(3)合理开发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4)必须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要建立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保持良好状态。
(5)要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并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合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
(6)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煤质、煤种的煤层分别开采,以及其他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