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夏天里的成长》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34.01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与反思第【1】篇〗《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导入同学们,古人写了许多关于夏天的诗,你们还记得有哪些吗?谁来背一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人抓住了夏天最具代表性的荷花、荷叶、蝉鸣来描写夏天,那作家梁容若又是怎么写夏天的呢?今天我们跟着作者梁容若一起来体会“夏天里的成长”。
齐读课题(生齐读)二、作者简介这就是作者梁容若。
梁容若(1904-1997),河北省行唐县人。
中国作家、教育家。
著作有《国语与国文》《文史丛论》《中国文化东渐研究》《坦白与说谎》《容若散文集》等,并为《主因详解古今文选》编著了不少文章。
是一个很有才的人。
三.检查生字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那你们能把生字词读好吗?谁来试一试?(课件展示词语)活生生苔藓草坪甘蔗瀑布增加缝隙软绵绵谚语农作物尽量(请两位同学读,再全班读两遍)四、整体感知解决了生字词,咱们再来把课文读一读。
请大家打开书本70页,自由地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把它画起来。
(生读)谁来把他找到的给大家读一读?(生读)(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大家齐读这句话。
(生读)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那这句话中的“万物”指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画出来。
谁来把他找到的跟大家说一说?(引导学生分自然段说)我们按自然段顺序找一找。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瓜藤、竹子、高粱、花苞、鲜花、小果实、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第三自然段的:山、地、河、铁轨、柏油路第四自然段的:人)第二自然段的这些有植物也有动物,我们统称为“生物”,(板书:生物)第三自然段的这些,山、地、河是有生命的,铁轨、柏油路是没有生命的,我们统称为“事物”,(板书:事物)第四自然段就是“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好处。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懂得人一定要珍惜时间,也要用力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棚、蔓、苞”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苞蕾、苔藓、甘蔗、软绵绵”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
3.理清课文脉络,大致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的。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思考文章是怎么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音乐《四季歌》(林夕填词,黄耀明演唱),引发学生畅谈四季感受。
导语: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因为四季轮回,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不同面貌。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能说说原因吗?(学生畅谈)(播放音乐,课件出示歌词。
)红日微风吹幼苗/云内归鸟知春晓/哪个爱做梦/一觉醒来/床畔蝴蝶飞走了船在桥底轻快摇/桥上风雨知多少/半唱半和/一首歌谣/湖上荷花初开了四季似歌有冷暖/来又复去争分秒/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桥下流水赶退潮/黄叶风里轻轻跳/快快抱月睡/星星闪耀/凝望谁家偷偷笑何地神仙把扇摇/留下霜雪知多少/蚂蚁有洞穴/家有一个门/门外狂风呼呼叫四季似歌有冷暖/来又复去争分秒/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过渡:刚才大家说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老师发现有许多同学喜欢夏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有关的课文——《夏天里的成长》。
(板书课题)大家刚才提到了夏天可以穿漂亮裙子,可以吃西瓜,可以吃冰激凌,还有长长的暑假,有同学提到成长了吗?夏天里有哪些成长呢?我们赶紧进入本课的学习吧!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一、课程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围绕着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夏天里的成长》展开。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了解自然界万物开始生长的过程,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2.让学生了解万物生长的过程;3.让学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了解万物生长的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文章中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和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互动、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和实物等教具进行教学。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哈密瓜、西瓜、南瓜等果蔬来引入课文,让学生对夏天中的植物和动物进行描述,了解夏天在自然界的重要意义。
同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是《夏天里的成长》。
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人物、动物、植物?•夏天对这些人物、动物、植物产生了什么影响?•夏天里的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生长的?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彼此交流文章中的一些关键内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以达到对文章内容共同理解和思考的目的。
4.个人思考在阅读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成组一个反思性问题或想法并用一篇小作文记录下来,以作为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启示。
5.总结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进行总结,并针对其中的亮点和难点加以点评,强调大自然很美,带给人们无限的生命力和惊喜,鼓励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六、课后作业1.学生反思性问题或想法的小作文;2.在家里拍摄一张寓意夏天的图片,并写下心得体会。
七、板书设计1.课程主题•夏天里的成长2.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万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第【1】篇〗《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对于夏天里各种事物飞快的长、跳跃的长,理解起来时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这篇课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学些什么呢?这篇文章语言非常的优美,应该让学生去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思考作者如何运用巧妙的方式体现出夏天里事物迅速成长的特点。
课标中要求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在课文中表达情意的作用。
把握文章的中心,并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表达思想感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品读课文的好词佳句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作为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话聊“夏天”,情境导入:在导入环节,我与孩子们话聊“夏天”,让孩子们感受到夏天的特点。
这样有利于学生带入自己的感受去学习课文。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喜欢?”生:“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穿裙子!”生:“我也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游泳。
”生:“我也喜欢,因为夏天有灿烂的阳光!”生:“我不喜欢,因为夏天太热了。
”师:“夏天最大的特点就是热,虽然有些同学不喜欢夏天的热,但正因为有了这份热,所以夏天里万事万物都在成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夏天里的成长》。
二、读题质疑,直奔主题: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生:“夏天里哪些事物在成长?生:“它们又是怎样成长的呢?”师:“好的,孩子们,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读课文,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研读文本,感受成长:通过学生默读课文,学生能概括出夏天里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都在成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第【1】篇〗《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品味语言,理解生长的含义,领悟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1.理解生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2.领悟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能够很快引领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景中,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夏天植物生长特别快,为下面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师:同学们看的这么专注,你的感受是什么?(2人)师:是啊,夏天的植物生长很快。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梁容若的文章《夏天里的成长》,看看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
(屏显)大声朗读课文(屏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师:这就是本文的中心句。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朗读文本,学生们对于内容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找出中心句,从中心句中找出关键词再次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从而支撑课堂。
(二)关键词一:万物(屏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师:先来聊一聊万物,围绕中心,文章列举了什么事物?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并尝试分类。
万物:绿蔓、竹子、高粱、苔藓、小猫小狗小鸡小鸭、草、树木、山、稻秧、甘蔗、地、水、瀑布、河、铁轨、柏油路、人植物、动物---有生命山、水、地、铁轨、柏油路---无生命人【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万物”都有哪些,并且作者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写的,从植物到动物,从有生命到无生命再具体到人。
领会文章中所有的材料都要围绕中心进行安排的道理。
(三)关键词二:生长(屏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抓关键词认真研读2-3段师:我们再聊一聊生长吧。
文中哪句话最能具体夏天生长的特点?屏显:“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师: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最突出表现特点?指导:“飞快”-----强调了长了速度“跳跃”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强调了长的幅度“看得见”----强调了长的样子。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6《夏天里的成长》课堂教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描述夏天景象的散文,通过描绘夏天的植物、动物和人们的活动,展现了夏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插图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本节课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属于阅读理解课。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基本内容。
学生对夏天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夏天景象的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散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夏天的生机勃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夏天景象,体会散文的语言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夏天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朗读节奏。
2.课文插图:准备课文中所涉及的夏天景象的插图,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夏天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夏天里的生长现象。
2.呈现(10分钟)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跟读课文。
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夏天里的生长现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充满童趣的语言,体会文字背后所传达的作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进行选材的。
【重点和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充满童趣的语言,体会文字背后所传达的作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难点: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进行选材的。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核心问题1、师导入:同学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如果请你用“夏天是一个的季节”说一句话,来表达你对夏天的感受,你会怎么说。
2、师质疑:那么,在作者的眼里夏天又是怎样一个季节3、请学生齐读第一段,“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师提问: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关键针对这些关键词语你会提出哪些问题(预设: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
万物是指哪些事物为什么说是迅速生长)二、品读语言,感受充满童趣的语言,体会文字所传达的情感1、师过渡:请同学们带着“万物是指哪些事物”、“为什么说是迅速生长”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圈划关键句子,同桌之间可互相交流。
2、学生散读课文,圈划语句和词语,做好交流准备。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品读语言,让学生体会文字所传达的情感。
(预设交流:品读第2段:A.学生交流:豆棚瓜架上的绿蔓、竹子高粱拔节、植物开花结果、白石头长苔藓、黄泥土长草长菜、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教师边板书B.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关注朗读中的停顿和跳跃起伏的节奏感。
C.师质疑:在朗读中,我们除了能读出生物生长的过程中的生机勃勃之外,还能读出什么来呢——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D.请学生带着对生命热爱的感情再读课文,并请学生仿写句子。
人教部编版《夏天里的成长》优秀教案1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5《夏天里的成长》人教(部编版)课题:夏天里的成长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研究写字,掌握“棚、苔”等8个字,以及“活生生、苔藓”等9个词语的书写。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并体会作者在文字表述上的特点。
3.意识到珍惜时间、抓住机遇的重要性,明白错过时机会导致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理解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指导:1.通过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联想,鼓励思考。
3.归纳点题,引出本课标题。
学生活动:1.初步感知夏天。
2.根据提问,想象夏天中成长的事物,交流发言。
3.跟随老师的步伐,带着信心和好奇心齐读文题。
教学提示:1.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允许出现不同意见。
2.重在激发学生研究本课的兴趣。
第二课时教师指导:1.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生字指导。
2.示范书写时,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的笔画姿势和运笔动作,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学生活动: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借助工具书了解“缝”的两个读音。
2.(1)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注意倾听。
2)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写得又好又工整。
3)注意观察生字结构特点,练书写“缝、坪”等字。
教学提示:1.教师要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从整体上感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主题,进而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
2.通过巧妙运用板书展示文章的脉络,可以更直观地体现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课后作业:1.结合本课字词设计书写作业。
按要求完成作业。
2.按要求用笔画出文中所涉及的各种生物,并想一想它们的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思考题: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对夏天的认识。
蔗——地(高);水,瀑布——河(宽深)。
3)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例证,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3.研究第4自然段。
16 夏天里的成长【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大自然,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言运用: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思维能力:朗读课文,能梳理课文条理,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审美创造:学会围绕中心句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
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夏天万物生长的自然现象。
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
关注结构:本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从动植物、事物、人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中心句总领全文,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自然界中万物和人在夏天的迅速生长。
【教学目标】1.会写“棚、粱”等11个字,会写“活生生、高粱”等12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夏天里的成长”。
(难点)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重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棚、粱”等11个字,会写“活生生、高粱”等12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是描写古人在夏天看到的景象。
我们今天继续走进夏天,了解梁容若先生在夏天里的发现和感受。
(出示课件3)(板书:夏天里的成长)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出示课件4)2.学习字词:菜畦铁轨棚架苔藓甘蔗缝隙谚语高粱(出示课件5)3.学写字。
(出示课件6)强调:“苔、藓、蔗”上扁下长。
4.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出示课件7)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板书: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小结:课文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句子就叫中心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夏天里的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1.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2学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课文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夏天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2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珍惜时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1.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教学难点:2.1体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夏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夏天的特点。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字词。
2.2学生分享自己认识的生字词,教师点评并指导。
3.课堂讲解3.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3.2学生听讲,做好笔记。
4.课堂讨论4.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1.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课堂讲解2.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2.2学生听讲,做好笔记。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4.写作训练4.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4.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1.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课堂讲解2.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
2.2学生听讲,做好笔记。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4.课堂小结5.课后作业5.1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