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故事设计及其教学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究【摘要】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本文从数字故事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探究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数字故事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效果和意义。
对数字故事教学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评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数字故事教学的全面探讨,旨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贡献。
【关键词】数字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实践探究、案例分析、效果评估、教学优势、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字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数字故事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数学思考和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探究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通过对数字故事的概念、应用、实践探究、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数字故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情境故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数字故事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数字故事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合作完成任务,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研究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也有助于拓展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数字故事的概念数字故事是一种以数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故事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数字元素的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故事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述一个富有情节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数字故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技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字故事可以应用于各个年级的教学中。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故事可以围绕基础的数学概念展开,比如数字0-9、加法和减法等。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寻找宝藏的故事,来帮助学生认识数字0-9的大小关系和顺序,并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
通过这样的数字故事教学,学生既可以培养起对数字的兴趣,又可以巩固对数字0-9以及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字故事可以应用于面积和周长的学习中。
比如在教学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可以通过一个关于小红在花园里种植花卉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并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进行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练习。
通过这样的数字故事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幼儿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数字故事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正逐渐走进幼儿教育的领域。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掌握如何在教学中巧妙运用数字故事,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首先,幼儿教师需要明确数字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数字故事是将“讲故事”的艺术与多种多媒体元素(如图片、音频、视频等)相结合,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故事形式。
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易懂、富有趣味性等特点,能够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选择数字故事的主题时,幼儿教师应紧密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例如,可以选取与家庭、幼儿园生活、小动物、自然现象等相关的主题。
这些主题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
同时,要注意故事内容的简单性和连贯性,避免过于复杂的情节和过多的角色,以免让幼儿感到困惑。
制作数字故事是运用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软件和工具,如 Powerpoint、Keynote 等,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素材整合在一起。
在选择素材时,要确保图片清晰、色彩鲜艳,音频和视频质量良好。
对于文字部分,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字体要大且易于辨认。
同时,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动画效果和转场效果,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数字故事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或者是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数字故事,并在讲述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提问。
比如,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可以在故事结束后,让幼儿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或者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故事进行改编和续编。
而在提高幼儿观察力方面,可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适时暂停,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提问他们看到了什么,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运用数字故事时,教师还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
可以在故事中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幼儿根据听到的声音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者让他们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和语言。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究1. 引入数学概念数字故事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入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
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引入加减乘除等基本数学运算,并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2. 培养数学思维通过数字故事,学生可以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的培养,通过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提高学习兴趣数字故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数字故事,可以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1. 精心选材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精心选择适合的数字故事。
故事情节要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故事一环扣一环,能够循循善诱。
2. 注重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的精心设计。
故事情节要有起承转合,引人入胜,让学生沉浸其中;语言表达要简练生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快速地融入故事情节中。
3. 结合教材内容在实践中,教师要把数字故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之成为教学的一部分。
通过数字故事,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 激发学生的参与性5. 综合评价故事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教师要及时总结故事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他们对故事教学的感受和建议,以及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学效果。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数字故事,能够引入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实践中,教师要精心选材,注重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性,综合评价故事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希望通过教师们的努力和探索,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究数字故事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
数字故事融合了故事、数字和数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故事的应用和实践探究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数字故事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一种常见的教学媒介。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或编写相应的数字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编写一个加减法的数字故事,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算出问题的答案;教学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关家庭居住的数字故事,让学生计算房间的面积和体积等。
数字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数字故事所蕴含的信息可以通过讲述、动画、图片等方式进行多媒体呈现,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应用技能,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数字故事不只是教学媒介,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数字故事的应用和实践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的设计和实施。
以下是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探究的一些建议。
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编写数字故事教师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适合的数字故事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利用他们身边的事物设计数字故事,增强数字故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2、细节处理要注意在设计数字故事时,教师需要注意细节,力求故事情节逻辑严密、清晰易懂。
数字故事需要符合数学学习的逻辑,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在呈现数字故事的多媒体素材中,也要注意各种媒介之间的连贯性和协调性,使故事更加完美。
3、利用数字故事开展互动教学数字故事可以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数字故事的讲解与展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幼儿园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字故事案例数字故事是一种利用数字元素设计的故事形式,它可以用来传达各种概念和知识,非常适合幼儿园的教学。
本文将从数字故事的定义、特点入手,以及运用数字故事的好处,最后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
一、数字故事的定义及特点数字故事是一种融合了数字元素的故事形式。
数字故事可以涉及数字、图表、数据等内容,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具有生动有趣的视觉效果和音频效果。
数字故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辅助教学和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数字故事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媒体形式。
数字故事采用多媒体形式呈现故事内容,包括声音、图像、文字等。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阅读、讲解方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更易于理解故事内容,并且能更加深刻地记忆所学内容。
2.生动形象。
数字故事中包含了大量的图像、动画、视频等元素,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概念。
3.教育性强。
数字故事不仅可以娱乐,也可以提供知识和启示。
在数字故事中,教育性与娱乐性相平衡,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数字故事的好处1.激发兴趣。
数字故事采用多媒体形式,尤其是图像和声音形式,因此非常吸引幼儿的关注,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提高记忆率。
数字故事采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方式,一般会配合动画和声音进行呈现,可以增加幼儿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3.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数字故事的形式,教师可以将课本上抽象的概念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案例《小鸟飞》是一则数字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只小鸟在飞行途中的遭遇。
整个故事使用了大量的声音和图像,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小鸟飞行时所遇到的风、雨、电闪雷鸣等情形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幼儿在视觉上得到了充分的体验感。
对于幼儿园教学来说,这个案例可以用来教授几何中的形状、位置关系等课程,比如教发散思维的“发现不对称”课程,引导幼儿观察数字故事中的图像是否对称,从而引导幼儿思考和分析图像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数字故事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字故事可以被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例子:1、数字故事引入概念:在教学新的数学概念时,可以通过数字故事进行引入。
以学习加法为例,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明去菜市场买苹果的故事,小明一次买了3个苹果,然后又买了2个苹果,最后他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通过故事情节,学生可以观察和思考,逐渐理解加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数字故事练习计算:在进行数学计算的练习时,可以使用数字故事来增加趣味性。
给学生出一道题目:小明一共有5个苹果,他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可以让学生想象小明在吃水果的过程中的情景,借助故事的情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计算。
3、数字故事巩固概念:在巩固学习的数学概念时,可以通过数字故事进行综合运用。
在教学乘法时,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红做饭的故事,故事中描述小红需要做3份相同的饭菜,每份饭菜需要5个鸡蛋,那么小红一共需要几个鸡蛋?学生在故事中思考鸡蛋的数量和乘法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概念。
4、数字故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字故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小狗追赶兔子的故事,其中描述了小狗以每秒5米的速度追赶兔子,而兔子以每秒10米的速度逃跑,问小狗追上兔子需要多少时间?通过这个问题的故事情节,学生需要运用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和故事情节,创造出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数字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提高数学水平。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究引言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字故事是将数学问题融入到生活中的故事之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且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数字故事,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字故事中,通常会有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购物、比赛、分组等。
学生通过参与数字故事的解决过程,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实际操作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提升学习效果数字故事充分结合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在数字故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景进行思考和操作,从而更好地领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综合运用能力。
1.选择适当的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数字故事。
数字故事的内容应该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也需要保证数字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和知识点与教学大纲相符合,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巩固和扩展。
2.设计合理的数字故事教学活动在数字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数字故事教学活动,包括介绍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讨论、解答故事中的数学问题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从中真正领会数学知识和技能。
3.引导学生参与在数字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字故事的难易程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参与和发展。
4.巩固与拓展在数字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总结,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教师也要着眼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开发潜力,创新思维。
结语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探究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数字故事是指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来引导孩子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字故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究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效果,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建议。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字故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问题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通过情节化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数学中的加减法时,可以通过数字故事讲述小动物们相互比较体重的故事,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字故事,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故事中设置各种计算问题或逻辑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通过计算和推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增强数学知识的记忆通过数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生动的情节和角色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数学知识的记忆。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或场景来引入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记忆和理解各种几何图形。
2.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字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数字故事的引导下,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故事情节在选择数字故事情节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来选择适合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故事中的数学知识和问题。
2.设置多样化的数学问题3.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数字故事教学应该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将数字故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在数字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推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字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由于数字故事具有生动、有趣、具体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同时,数字故事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数字故事的引导,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数字故事的编写数字故事编写有讲述方法、故事情节和震撼力这三个方面。
1.讲述方法数字故事的讲述方法应该简单明了,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可以使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形象的表述和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
2.故事情节数字故事的故事情节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编写出具有情节性和故事性的数字故事。
3.震撼力数字故事的震撼力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情感影响上,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给数字故事中添加一些反转情节、意外结局、重要人物的突然转变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字故事可以应用到小学数学各个领域的教学中,比如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面积、体积、几何图形等方面。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应用实例。
1.整数可以编写关于整数的数字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整数的概念、正负数的关系等。
例如:小明买了一箱苹果,里面有10个,又买了一箱桔子,里面有8个。
请问小明到底买了多少个水果?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数字故事让学生理解减法中的正数、负数概念。
2.分数例如:小猫想吃一块巧克力,但是巧克力太大了,小猫只好拿出勺子分成四份,分别吃掉一份。
请问小猫吃了巧克力的几分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数字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概念。
3.小数例如:小李去果园参观,看到一棵树上有0.5千克的苹果,他想买3千克的苹果,需要买几个苹果?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数字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概念以及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数字故事设计及其教学应用
作者:周静赵志靖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36期
摘要数字故事作为数字时代的新教学元素,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校将数字故事运用到德育、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高级思维培养中。
总结数字故事的特点,探讨数字故事设计的关键环节及在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增强数字故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数字故事;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100-02
Design and Instructiona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Storytelling//Zhou Jing, Zhao Zhijing
Abstract As a new teaching element in digital era, Digital Storytelling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Many schools use it to moral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senior thinking.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Digital Storytelling, discusses its design key points and th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its application.
Key words digital storytelling; instructional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China 225002
数字故事最早在国外是作为个人多媒体故事叙述方式出现的。
Daniel Meadows认为:数字故事就是个人的、短小的、发自内心的多媒体故事,而数字化正是它区别于传统故事的独特魅力所在。
国外已有很多将数字故事应用于教学的经验,且多是以竞赛、项目、与学科结合的形式开展。
我国也于2001年开始,由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老师指导研究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指导上海、苏州等地的中小学将数字故事运用到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受到师生的欢迎。
1 数字故事的特点
笔者认为数字故事并非新鲜事物,在生活和学习中早已出现并有所应用。
如很多具有故事情节的、简短的DV及动画作品都可称之为数字故事。
只是并没有把这种可视化的故事表述方法推广开来,而且相对于欧美国家,应用数字故事教学的尝试较少。
数字故事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真实性
数字故事不同于童话故事、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等,这里的故事是基于真实的事实。
同时数字故事也不是简单的“镜像”记录生活,它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探究,并通过数字故事的方式展现所掌握的知识和对问题的看法。
1.2 故事感
故事感即围绕主题,把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其具上下文语境,并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
即让人们在一定的上下文内容、一定的背景中去讲述,讲述的事物更容易被理解。
这也是数字故事与一般视频短片的不同之处。
1.3 多感知性
传统故事往往以口头讲述、书面记载或录音流传较多,缺少感动和震撼的氛围。
数字故事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它集成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使故事的聆听者可从声音和画面中同时获得故事内容,比传统叙述形式更具体、直观,信息量更大。
1.4 高共享性
数字故事是把传统讲故事的艺术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发布技术结合而产生的。
播客为学生的数字故事提供了交流、共享的平台,传播范围更广。
此外,时下流行的Web2.0模式的多媒体工具也支持数字化故事的在线制作和分享。
2 数字故事设计的关键环节
2.1 故事主题的选择与设计
一个故事必须确定一个核心主题,这是很重要的。
当主题是个人的并充满感情的时候,学生学习热情也会增加。
选择主题时要考虑两点。
1)具有亲和力。
选题必须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有趣,要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2)具有挑战性。
所谓挑战性,即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一般稍高于学生已有的智力/非智力水平。
挑战性的主题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这种挑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度,太难学生就可能会因为失败而沮丧,无益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禁锢学生的思维;同样,如果太容易,学生就不会做深度思考,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培养。
2.2 故事情节板的设计
在故事构思过程中,创建一个故事情节串联图板是重要而又必须的一个环节。
故事板是表明待拍摄作品的场景、镜头顺序和动作、情节变化的一系列略图,是最终作品的可视化预览。
这一步主要是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来完成。
制作数字故事,故事板的内容多采用剧本式的,即详细表达作品创意,如图1所示。
创作中要注意两点。
一是时间和画幅的把握。
若节奏舒缓,内容单纯,可适当减少画幅;节奏较快,动感强,则适当增加画幅。
二是注意作品细节的处理,比如镜头感、运动感、层次感等。
3 数字故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数字故事体现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
其制作过程中,学生既是读者和作者,同时也是编剧、艺术家和导演。
因此,将数字故事应用于学科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3.1 掘生活之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故事是有情感色彩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决定了他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也是不同的。
应尊重学生的生活、生命体验。
学习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生活,尤其对中小学生而言,学习是其人生历程的必然选择。
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并将生活这一广阔天地中的资源恰当地加以利用。
3.2 存主体精神
数字故事在欧美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因为数字故事的魅力不仅来源于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其制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这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需要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
教师必须使学生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当然,能否成功地把数字故事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
离开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问题。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若没有做好“导”的工作,就会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3.3 重实践能力
数字故事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是学生个体或小组收集、分析、选择信息,构思、写作、开发数字化作品的过程。
它强调学习者主体性的探索、研究、协作,从而让学习者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提高其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
教师应多观察生活、思考教学,主动把数字故事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引入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创作天地,为学生提供又一个表达思想的载体。
参考文献
[1]数字化故事叙述门户网站[DB/OL]./index1.html.
[2]孙卫华,郑江艳.数字故事在美国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