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去极化和氧去极化
- 格式:pptx
- 大小:615.14 KB
- 文档页数:39
一.1.腐蚀的类型有哪些?2.已知A=55.84克,设S=10cm2,阳极过程的电流强度Ia=10-3安培,求其重量指标和深度指标(该金属的密度为7.8克/厘米3)?二.1.双电层的类型有哪些?(1)金属离子和极性水分子之间的水化力大于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结合力(2)金属离子和极性水分子之间的水化力小于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结合力(3)吸附双电层平衡电极电位、电极电位的氢标度的定义?氢标度:以标准氢电极作为参考电极而测出的相对电极电位值称为电极电位的氢标度。
金属浸入含有同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参与物质迁移的使同一种金属离子,当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即反应正逆过程的电荷和物质达到了平衡,这时电位为平衡电极电位。
2.判断金属腐蚀倾向的方法有哪几种?(1)腐蚀反应自由能的变化与腐蚀倾向:当△G<0,则腐蚀反应能自发进行|G|愈大,则腐蚀倾向愈大。
当△G= 0,腐蚀反应达到平衡。
当△G> 0,腐蚀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以Fe--H2O体系为例,试述电位—pH图的应用?首先列出有关物质的各种存在状态及其标准化学位值列出各类物质的相互反应,算出平衡关系式。
以Fe-H2O体系为例(1)化学反应(反应式中无电子参加)例: 2Fe3++3H2O=Fe2O3+6H+由∆G=∆Go+6RTlnaH+-2RTlnaFe3+= ∆Go-2.3X6RTpH- 2.3x2RTlgGFe3+=0得lgaFe3+= ∆Go/(+6RT)-3pH=-0.723-3pH 对取定的aFe3+,是一条垂直线(2)无H+参与的电极反应例: Fe=Fe2++2eEe=Eo+RT/2FlnaFe2+=Eo+2.3RT/2FlgaFe2+=-0.44+0.0296lgaFe2+对取定的aFe2+,是一条水平线(3)有H+参与的电极反应例: 2Fe2++3H2O=Fe2O3+6H++2eEe=Eo+3RT/FlnaH+-R5/FlnaFe2+=Eo(2.3X3RT)/FlgaH+-2.3RT/FlgaFe2+=0.728-0.1773pH-0.0591lgaFe2+对取定的aFe2+,是一条斜线,斜率为-0.1773最后作出各类反应的电位—pH图,汇总成综合的电位—pH图4腐蚀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历程?它有哪些类型?组成: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电路四个部分工作历程:(1)阳极过程(2)阴极过程(3)电流的流动三.1.极化作用、阳极极化、阴极极化的定义是什么?极化的本质是什么?极化的类型有哪几种?极化作用:由于通过电流而引起原电池两极间电位差减小,并因而引起电池工作电流强度降低的现象。
判断金属腐蚀倾向的方法有哪几种?(1)腐蚀反应自由能的变化与腐蚀倾向:当△G <0,则腐蚀反应能自发进行|△G |愈大,则腐蚀倾向愈大。
当△G= 0,腐蚀反应达到平衡。
当△G> 0,腐蚀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标准电极电位与腐蚀倾向:标准电极电位越负,金属越容易腐蚀2.发生阳极极化与阴极极化的原因是什么?阳极极化原因:(1)阳极的电化学极化:如果金属离子离开晶格进入溶液的速度比电子离开阳极表面的速度慢,则在阳极表面上就会积累较多的正电荷而使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2)阳极的浓度极化:阳极反应产生的金属离子进入分布在阳极表面附近的溶液中,如果这些金属离子向深处扩散的速度比金属离子从晶格进入阳极表面附近溶液的速度慢,就会使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3)阳极的电阻极化:很多金属在特定的溶液中能在表面生成保护膜使金属进入钝态,这种保护膜能阻碍金属离子从晶格进入溶液的过程,而使阳极电位剧烈地向正方向移动。
阴极极化的原因: (1)阴极的电化学极化:氧化态物质与电子结合的速度比外电路输入电子的速度慢,使得电子在阴极上积累,由于这种原因引起的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
(2) 阴极的浓度极化:氧化态物质到达阴极表面的速度落后于氧化态物质在阴极表面还原反应的速度;或者还原产物离开电极表面的速度缓慢,将导致电子在阴极上的积累。
.氢去极化腐蚀与氧去极化腐蚀的异同点、极化曲线?电偶腐蚀:定义:异种金属在同一介质中接触,由于腐蚀电位不相等有电偶电流的流动,使电位较低的金属溶解速度增加,造成接触处的局部腐蚀,而电位较高的金属,溶解速度反而减小,这就是电偶腐蚀,又称接触腐蚀原理:腐蚀电位较低的金属由于和腐蚀电位较高的金属接触而产生阳极极化,其结果是溶解速度增加,而电位较高的金属,由于和电位较低的金属接触而产生阴极极化,结果是溶解速度下降,即受到阴极保护影响因素:(1)面积比:大阴极小阳极的电偶组合是很有害的,应当避免。
(2)介质的电导率:介质的电导率越高,两极间的溶液电阻小,阳极受到的腐蚀全面,不严重。
腐蚀与防护试题1化学腐蚀的概念、及特点答案:化学腐蚀:介质与金属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或损坏现象称为金属的化学腐蚀。
是一种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即腐蚀介质中的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上的原子相互作用而形成腐蚀产物。
在腐蚀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是在介质与金属之间直接进行的,没有腐蚀电流产生,反应速度受多项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
归纳化学腐蚀的特点在不电离、不导电的介质环境下反应中没有电流产生,直接完成氧化还原反应腐蚀速度与程度与外界电位变化无关2、金属氧化膜具有保护作用条件,举例说明哪些金属氧化膜有保护作用,那些没有保护作用,为什么?答案:氧化膜保护作用条件:①氧化膜致密完整程度;②氧化膜本身化学与物理稳定性质;③氧化膜与基体结合能力;④氧化膜有足够的强度氧化膜完整性的必要条件:PB原理:生成的氧化物的体积大于消耗掉的金属的体积,是形成致密氧化膜的前提。
PB原理的数学表示:反应的金属体积:V M = m/? m-摩尔质量氧化物的体积: V MO = m'/ ? '用? = V MO/ V M = m' ? /( m ? ' )当? > 1 金属氧化膜具备完整性条件部分金属的?值氧化物?氧化物?氧化物?MoO3 WO3 V2O5Nb2O5 Sb2O5 Bi2O5Cr2O3 TiO2 MnOFeO Cu2O ZnOAg2O NiO PbO2SnO2 Al2O3 CdOMgO CaOMoO3 WO3 V2O5这三种氧化物在高温下易挥发,在常温下由于?值太大会使体积膨胀,当超过金属膜的本身强度、塑性时,会发生氧化膜鼓泡、破裂、剥离、脱落。
Cr2O3 TiO2 MnO FeO Cu2O ZnO Ag2O NiO PbO2 SnO2 Al2O3 这些氧化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存在,?值适中。
这些金属的氧化膜致密、稳定,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MgO CaO ?值较小,氧化膜不致密,不起保护作用。
水工艺设备基础第一章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1、水工艺设备常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碳钢、铸铁、合金钢、不锈钢以及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等。
2、金属材料的基本分类:3、钢的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主要分为碳钢和低合金钢按质量分类:按照钢中硫和磷的含量可分为普通钢、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
普通钢 S≤0.055%;P≤0.045%;优质钢 S、P均应≤0.040%;高级优质钢 S≤0.030%;P≤0.035%按用途分类:主要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
4、普通碳素结构钢:这类钢主要保证机械性能,故其牌号用Q+数字表示。
若牌号后面标注A、B、C、D,则表示钢材质量等级不同,其中A级最低,D级最高。
若在牌号后标注字母“F”则为沸腾钢(脱氧不完全的钢),未加标注的为镇静钢。
例如:Q235-A·F表示屈服强度为235MPa的A级沸腾钢。
这类钢按其屈服强度的大小有Q195、Q215、Q255、Q275等牌号。
5、合金结构钢:这类钢的编号是利用“两位数字+元素符号+数字”来表示。
前面的两位数字代表钢中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元素符号表示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
元素后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平均含量的百分之几。
如果低于1.5%,则不标含量。
如果大于1.5%、2.5%、3.5%....,则相应的以2、3、4....表示。
例如 12CrNi3钢,其平均含碳量为0.12%,平均含铬量小于1.5%,平均含镍量为3%。
若为高级优质合金结构钢,则在钢号的最后加“A”字,例如20Cr12Ni14WA。
6、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C、P、S)硫、磷元素多了会有哪些不好?S含量必须严格控制,硫不溶于铁,以FeS形式存在,与Fe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使钢材在热加工时容易开裂,产生“热脆”现象。
硫含量高还使材料的断裂韧性降低。
P磷能全部溶于铁素体中,虽能使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但同时会导致塑型和冲击韧性的显著降低,特别是在低温时使钢材显著变脆,产生“冷脆”现象。
4.工程材料及其耐腐蚀性编写人:左禹,熊金平基本要求: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及应用;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特别是非金属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正确选择和使用工程材料。
考核知识点:熟悉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熟悉常用工程材料合成、制备、选择和使用。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及其耐腐蚀性4.1金属材料耐蚀性特点和分类腐蚀环境类型千变万化,条件复杂苛刻,同一种金属材料在一些环境中耐腐蚀,在另外一些环境中则不耐腐蚀。
根据使用环境正确地选择材料是提高材料服役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
纯金属耐腐蚀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自身的热力学稳定性而耐蚀;二是由于钝化而耐蚀;三是由于形成有保护作用的腐蚀产物膜而耐蚀。
工程材料绝大多数是合金,合金的耐蚀性仍然决定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
加入适当的合金化元素,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或提高材料钝化能力及形成表面保护膜的能力,从而大大地提高材料的耐蚀性。
4.1.1金属的热力学稳定性金属在水溶液中的腐蚀反应是由金属氧化为金属离子和溶液中去极化剂还原这一对共轭电化学反应构成的,即:M≒M n++ne(4-1)O+ne≒R (4-2)式中,O和R分别代表去极化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上述两反应的倾向性由有关物质的化学位决定,根据化学位可以导出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为Ee=Eo+RTlnαMn+/nf (4-3)Ee’=E o’-RTlnαO/nF (4-4)共轭反应式(4-1)和式(4-2)发生的热力学条件是去极化剂O的还原反应的平衡电位E/e高于金属M的氧化反应的平衡电位E e,二者差值越大,腐蚀反应的热力学倾向就越大。
金属在水溶液中发生腐蚀时,大多数情况下去极化剂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氧,阴极反应为H++e≒1/2H2(4-5)或O2+2H2O+4e≒4OH-(4-6)根据式(4-4)可以得到上述二反应的平衡电位随溶液pH值变化的关系,在每条平衡线上方,反应沿氧化方向进行,在平衡线下方,反应沿还原方向进行。
浅谈氧及氧化剂对化工设备腐蚀的影响余存烨【摘要】Different material in process equipment in each productive environment bring about each type corrosion. This text introduces oxygen and oxidizer for corrosive influence. Oxygen and oxidizer have duality, both can quicken corrosion, and can check corrosion was analyzed.Oxygen and oxidizer is necessary factor in take place pitting,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ect. localized corrosion was discussed. For the sake of anti-corrosion, sometimes may thorough removed-oxygen.%化工设备在各种生产环境中,不同材料会受到各种类型的腐蚀。
概述了氧及氧化剂对腐蚀的影响,分析了氧及氧化剂有两重性,有可能加速腐蚀,也有可能抑制腐蚀。
并探讨了发生点腐蚀、应力腐蚀破裂等局部腐蚀时,氧及氧化剂是必要的条件。
为防止设备腐蚀,有时可以彻底除氧。
【期刊名称】《全面腐蚀控制》【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6页(P28-33)【关键词】氧;氧化剂;腐蚀;防护【作者】余存烨【作者单位】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5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74.4化工设备所使用的金属与合金材料,在各种生产工艺环境中均会受到电化学腐蚀与化学腐蚀,其中氧及氧化剂对电化学腐蚀影响相当大。
化学腐蚀主要是高温氧化。
本文仅讨论氧及氧化剂对化工设备电化学腐蚀的影响与作用。
材料腐蚀与防护复习题适用于2011级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一、名词解释1.腐蚀:材料由于环境的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和变质。
2.阴极电化学保护:将被保护金属作为阴极,进行外加阴极极化以降低或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3.活化极化:由于电极反应速度缓慢所引起的极化;电极反应是受电化学反应速度控制。
4.腐蚀疲劳:材料或构件在交变应力与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脆性断裂。
5. 电极电位答:电极系统中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
6. 平衡电极电位答:金属和溶液界面建立一个稳定的双电层,亦即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极电位,称为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Ee)。
7. 标准电极电位答:纯金属、纯气体(气压分压为 1.01325x105pa),298K,浓度为单位活度(1mol/L),称为电极的标准电位,该标准电极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极电位(E0)。
8. 阳极极化(阴极极化) 答:当通过电流时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阳极极化。
(当通过电流时阴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阴极极化)9. 去极化答:消除或减弱阳极和阴极的极化作用的电极过程称为去极化作用,则能消除或减弱极化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10. 浓差极化:在电极反应过程中,如果电化学反应进行得很快,而电解质中物质传输过程很缓慢,导致反应物扩散速度不能满足电极反应速度的需要,形成浓度差,而引起电位移动;生成物从电极表面向溶液深处扩散过程的滞后,使反应物或生成物在电极表面的浓度和溶液中的浓度出现差异,形成浓度差,而引起电位移动。
11.极化:由于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电极电位显著地偏离了未通过净电流时的起始点位的变化现象。
12.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将被保护金属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使之成为阴极,阳极为一个不溶性的辅助电极,利用外加阴极电流进行阴极极化,二者组成宏观电池实现阴极保护的方法。
13.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把被保护壳体和比它更活泼的壳体相连接,在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宏观电池,依靠活泼阳极壳体不断溶解产生的阴极电流对壳体进行阴极极化的方法。
材料腐蚀与防护复习题适用于2011级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一、名词解释1.腐蚀:材料由于环境的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和变质。
2.阴极电化学保护:将被保护金属作为阴极,进行外加阴极极化以降低或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3.活化极化:由于电极反应速度缓慢所引起的极化;电极反应是受电化学反应速度控制。
4.腐蚀疲劳:材料或构件在交变应力与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脆性断裂。
5. 电极电位答:电极系统中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
6. 平衡电极电位答:金属和溶液界面建立一个稳定的双电层,亦即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极电位,称为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Ee)。
7. 标准电极电位答:纯金属、纯气体(气压分压为1.01325x105pa),298K,浓度为单位活度(1mol/L),称为电极的标准电位,该标准电极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极电位(E0)。
8. 阳极极化(阴极极化) 答:当通过电流时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阳极极化。
(当通过电流时阴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阴极极化)9. 去极化答:消除或减弱阳极和阴极的极化作用的电极过程称为去极化作用,则能消除或减弱极化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10. 浓差极化:在电极反应过程中,如果电化学反应进行得很快,而电解质中物质传输过程很缓慢,导致反应物扩散速度不能满足电极反应速度的需要,形成浓度差,而引起电位移动;生成物从电极表面向溶液深处扩散过程的滞后,使反应物或生成物在电极表面的浓度和溶液中的浓度出现差异,形成浓度差,而引起电位移动。
11.极化:由于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电极电位显著地偏离了未通过净电流时的起始点位的变化现象。
12.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将被保护金属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使之成为阴极,阳极为一个不溶性的辅助电极,利用外加阴极电流进行阴极极化,二者组成宏观电池实现阴极保护的方法。
13.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把被保护壳体和比它更活泼的壳体相连接,在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宏观电池,依靠活泼阳极壳体不断溶解产生的阴极电流对壳体进行阴极极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