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358.74 KB
- 文档页数:5
Business Collection商务必读 2017年8月133关于新常态下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长春工业大学 蔡秋梅 贺阳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0%以上,城市化增长率也较为稳定。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些乡镇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甚至达到了许多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在发达乡镇中的上层建筑的改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因此在我国很多发达乡镇中,出现了行政管理体制落后,不能适应乡镇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问题。
在传统的行政经济管理体系下,经济发达乡镇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保证乡镇的经济建设。
从我国发达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出发,结合发达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看新常态下发达乡镇应该如何完善内部的行政管理体制。
关键词:发达乡镇行政管理体制 发展现状 完善策略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b)-133-02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在乡镇地区则表现为: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
一些拥有优越地理位置的乡镇,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它们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建立起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发达乡镇,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有些地区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甚至已经接近了中等城市。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乡镇管理体系会严格制约这些发达城镇的经济发展。
传统乡镇的行政管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发达乡镇的发展要求。
无法为其提高高效的行政管理,发达乡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制约这些发达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改革发达乡镇的行政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是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发达乡镇的特殊经济贡献对于经济发达的乡镇来说,这些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和建议论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和建议论文引言我国乡镇刑侦管理体制建国之后几经变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病不断凸显,并给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值之下,经济发达镇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需要其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到先行先试,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来释放出来更多的市场活力。
一、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原则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这一工作推进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做到循序渐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然会遭遇到各个方面的阻力,这些阻力既包括利益层面的阻力,也包括观念层面的阻力,对于经济发达镇来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要客观评估各种阻力,在明确阻力的情况下来进行的改革方案的制定,避免改革方案过于冒进可能出现欲速则不达情况出现。
2.依法推进原则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无视法律,依法推进这是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依法推进要求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之下来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措施不能够过于激进,更不能够与我国的法律法规相违背。
3.不断调整原则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做到不断的调整,因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各项改革措施是否比较合适,难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试错,需要根据实际效果以及环境要求变化来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保证改革方向的正确与改革措施的有效。
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诸多突出的问题,例如权责失衡、职能扭曲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损害到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性,同时更是给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
*本文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B 类(项目号:085102J N 00)资助。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叶中华 王 楠 常 征[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部分乡镇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达镇,但传统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使经济发达镇长期处于责任大、权力小、功能弱、效率低的艰难境地,严重制约了经济发达镇自身的建设、发展和管理。
本文在总结经济发达镇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发达镇的行政管理体制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在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经济发达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乡镇政府[中图分类号]D 0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11)01-0086-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一些自然禀赋好、地理区位优越、产业基础发达、发展空间较大的乡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断聚集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迅速发展成为一些区域性的经济发达镇,其在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社会管理等方面甚至已经接近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体量。
然而,传统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由于无法满足这些经济发达镇的基本的城镇建设需求、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和有效管理,严重影响经济发达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经济发达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已成为我国城镇化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发达镇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地位经济发达镇通常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具有一定的人口、工业和商业聚集规模,是当地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并引领区域主导产业和产业群的发展。
有的地方也将其称之为中心镇。
目前,尽管学术界关于经济发达镇还没有形成统一概念和衡量标准,但是,经济发达镇一般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经济实力强,居民收入较高。
经济发达镇基本都是本地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经济总量规模较大,部分经济发达镇的G D P 能够达到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张家麟政府出台了《关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目前,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一、为何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10年安徽省城镇化率已达47%,特别是联接长三角的皖江城市带地区涌现出一批经济规模较大、城镇化水平较高、人口吸纳力较强的经济发达镇。
这些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突出的问题: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不匹配,一级基层政府的权责不对等、事权与财力不匹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形成“小马拉大车”、“大人穿小孩衣”的现象,这已成为影响经济发达镇科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因此,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性改革命题。
中央高度重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中央〔2009〕1号文件明确提出“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2010年4月中央编办、中农办、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50号),在全国13个省选择25个镇进行试点。
这项改革必将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而引发深层次的改革:一是乡镇体制向中心区域城镇体制并轨、村委会向居委会(社区)转制。
二是以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国家征地制度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
三是以农转非人员再就业、外来人口就业就学就医、流动人口管理等社会保障为内容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相关政策体系的调整;四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方式创新。
二、如何试安徽省围绕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改革目标、基本原则、组织保障等,提出明确清晰的要求。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核心,着力破解制约经济发达镇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把经济发达镇建设成为规划科学、人口集聚、产业集群、结构合理、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城镇,为加速安徽省城乡一体化进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社科研究18作者简介:李坡(1987— ),男,汉族,四川汉源人。
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2018年,省政府部署28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以来,各地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也是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者。
一、九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践(1)扩大管理权限,激发工作活力。
按照依法依规、权责相称、能放尽放的原则,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九襄镇政府能够有效承接的县级管理权限赋予九襄镇,在省政府明确的行政权力下放指导目录中,首批选取下放行政权力共73项,涉及市场监管、城乡建设、行政审批、农业农村、卫生健康、交通运输、体育等7大领域,着力提高九襄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的能力。
(2)灵活用人用编,提升干事热情。
采取“九襄镇内部落实一批”、“岗编适度分离派驻支持一批”、“面向社会选聘招录一批”的方式,着力保障基层事情有人办。
一是在九襄镇镇属干部中,选取业务熟悉或专业对口的专业技术人员24名,整合到便民服务中心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二是印发《关于实行岗位与编制适度分离管理推进九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办法》,推动司法、城乡建设、市场监管、林业、水利、自然资源6个部门派驻九襄镇机构共19人实行岗编适度分离;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综合行政执法6个部门,结合下放事权情况,统筹选派共1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九襄镇提供技术支持,选派人员实行不低于1年的服务年限制度,服务期内由九襄镇管理和考核。
三是建立经济发达镇人才优先机制,新招录工作人员、人才引进等优先向九襄镇倾斜,通过社招、面向基层考录等方式,增加九襄镇人员力量。
(3)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①实行集中审批。
在整合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责的基础上,单独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履行直接面对公民、法人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责,实行“一站式服务”“集中式办理”。
九襄镇便民服务大厅办公面积约627平方米,设有工作区、接待区、群众休息区和便民服务区四个服务区域,目前进驻窗口工作人员29人,设置9个综合性服务窗口,承接行政审批事项8项,民政、司法、就业、社保、职业健康5大类43项公共服务事项。
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2010年,江苏省选择20个经济发达镇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努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新型基层政府经济发达镇通常是指具有一定的人口、工业和商业集聚规模,经济实力较强、社会化水平较高、能引领和带动县域发展的建制镇。
经济发达镇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传统县域经济发展的单一格局,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江苏省在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一批经济规模较大、城镇化水平较高、人口数量较多的经济发达镇。
2011年底,江苏省GDP排名前100位的经济发达镇GDP 总和占全省GDP的比重约为28.6%,占全省所有镇GDP总和的51.8%。
这些经济发达镇正成为江苏省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战略节点和优化城市化布局的重要载体。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发达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改革,着力打造既不同于县、也不同于传统农业乡镇的新型基层政府,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在改革试点中,主要从以下五个层面着力探索构建新型基层政府:(一)城市导向型政府。
经济发达镇的经济实力强,居民收入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聚居了较多人口,集聚了部分特色产业,形成了相对优势。
江苏省城市化率约为60.6%,排名前100位的镇城市化率达到56.5%,部分经济发达镇甚至已达到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具备了中小城市的规模,客观要求镇政府按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管理经济发达镇。
经济发达镇的政府应是城市导向型政府,即具备城市管理的职能,以管理城市事务的标准来管理经济发达镇。
为保障和强化经济发达镇的城市管理职能,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先期下放城建、环保、治安等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以培育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具备中小城市规模的现代新型城镇。
关于推进经济发达镇赋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为加快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围绕经济发达镇赋权扩能工作,深入石泉县池河镇、平利县长安镇开展专题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走访县级部门负责人、镇办分管领导、站所办业务人员、企业群众代表百余人,收集意见建议,分析问题症结,提出对策建议,为下一步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一、调研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根据经济发达镇工作实际,重点强化发展产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和城镇规划建设等职能,完善基层政府功能。
理顺县(市、区、旗)和经济发达镇的关系,做到权责相称。
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借鉴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适应街道、乡镇工作特点和便民服务需要,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向经济发达镇扩权赋能是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更是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所在,难点所在。
二、实践概况2016年以来,池河镇围绕该项工作,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9年2月,省政府公布《赋予经济发达镇部分县级管理事项目录》(省政府令第219号),池河镇入选全省15个经济发达镇之一,也是我市唯一一个省级经济发达镇。
作为石泉县域副中心,镇域面积10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3万人。
试点工作推开后,石泉县结合实际,分批次推进赋权事项下放承接工作。
2019年10月承接136项(其中4项行政许可已于2016年下放委托),2019年12月底承接25项,改革试点要求的161项行政职权下放、承接工作基本到位。
2017年,长安镇也主动探索试点赋权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长安镇是全国重点镇,目前暂未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经济发达镇。
对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转轨时期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很多,有宏观方面的,有微观方面的;有客观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有历史形成的,有现实所致的;有体制方面的,有人的主观努力不够的等等。
这些诸多因素中,因地区差异和人的差异,表现出孰轻孰重。
根据这些年从事农村工作的观察、实践和思考,就影响制约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原因,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权责利的一致性行政管理体制主要解决政府体系中各层级的权限划分问题,它是现代政府有效运行的基础。
政府职能行使的前提和基础是权力,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确定不同的权限划分和利益调整方式,产生不同的行政动力机制。
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要体现行政主体责任、权力和利益的一致性,使行政职能的行使有充分的权力保证,使利益划分更加合理,才能调动行政主体的积极性,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
二、我县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目前,我县农村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国家虽然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革乡镇管理体制,但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在改革过程中,权力往往因主观方面的原因,调整不到位,使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形成了政府职能履行的体制障碍,也产生了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权力的结构性屏障。
其主要表现是:(一)条块分割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统一管理权。
条块分割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乡镇一级乡镇政府与县政府权力交叉的现象尤为突出,县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乡镇派驻的站所、分局切割了乡镇政府的权力,目前上划的部门有公安、司法、法院、工商、税务、土地、教育、卫生、广电等,上划管理的出发点是加强依法行政,统一集中管理,提高执法水平,更好的服务基层、服务农村。
但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的是权力上收,责任下划,相互不配套,上划部门都听命于上级主管部门,以本部门为中心,甚至强调部门的职能和权力,有的出现各行其是,使乡镇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过程中难以形成一盘棋,乡镇政府难以对乡镇站所分局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其结果是政出多门,政策打架,权力交叉,责任推诿现象时有发生,乡镇政府在管理过程中难以协调,甚至无所适从。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河南省为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涌现了一批城镇化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发展速度较快的经济发达镇。
新时代,有效提高经济发达镇发展质量,需要进一步拓展经济发达镇的发展空间,深入探索经济发达镇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赋权工作,推进分类改革、优化行政层级设置、依法扩权强镇、科学合理用编用人制度、改革财政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整合行政管理资源,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期冀为进一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经济发达镇,扩权强镇,行政管理体制,治理现代化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着人口不断集中、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信息网络逐步普及,在东南沿海和京津冀地区,涌现出了一批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经济发达镇。
2010年,针对经济发达镇对改革现行管理体制的诉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决定从全国抽取13个省的25个经济发达镇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当年,河南安阳县水冶镇和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作为改革试点被纳入改革体系。
河南经过5年试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后,自2015年起在全省选取100个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乡镇,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系统性、复杂性、科学性、前瞻性并存的社会行为。
改革旨在化解经济发达镇发展面临的难题,释放经济发达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构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新时代,进一步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河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1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基于中原经济发展的工作实际,推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首批选取了100个经济实力强、区位优势突出、发展特色明显、辐射作用显著的乡镇,作为改革试点单位,探索破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困境,提升镇域经济发展能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
扩权赋能服务民生——夷陵区龙泉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借鉴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适应街道、乡镇工作特点和便民服务需要,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以夷陵区龙泉镇为案例,来深入探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课题。
一、案例基本情况(一)龙泉概况夷陵区龙泉镇于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龙泉之所以能够争取到全国首批试点镇的机会,是因为它是名符其实的经济发达镇,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具有较强改革动力和良好的改革条件。
一是人口大镇。
龙泉镇域面积 257平方公里,辖19 个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 11 万人。
二是区域副中心。
龙泉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宜昌城区东大门。
交通便捷,距宜昌东站、三峡机场、宜昌港都在20公里以内,宜昌北站已定址龙泉镇万家畈村。
三是省十强乡镇。
“稻花香”系列白酒和“晓曦红蜜桔”畅销全国,享负盛名。
三峡科技包装园、小微企业创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园区并驾齐驱,大力推动了龙泉的高质量发展,且连续多年跻身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行列。
除此之外,这里的干部思想解放,经济社会发展快,社会各界期望高,各种优势和条件,奠定了龙泉作为经济发达镇进行改革的的工作基础。
(二)改革进程龙泉抓住中央出台改革试点的机遇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参与首批改革试点。
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抓住机遇,争取入围2010年,龙泉镇被国家六部委列入全国25个经济发达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之一。
2011年,区委、区政府向上申报改革实施方案,2012 年得到省市批复,龙泉镇改革由此开始。
第二阶段:小幅试水,积累经验首轮改革在人员身份、编制不变的情况下,重点对镇域机构进行小幅度调整。
搭建政务服务、综合执法、农技服务三大平台。
设立5“五大办”(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农村工作办公室、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与社会事务办公室、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下设3个副科级事业单位:财政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和城建规划环境保护所。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当前,我国正处于对外开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在这一背景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也不断总结经验、思考问题,力求更好地推进改革进程。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来探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分析。
一、实践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政府机构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迫切要求。
我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中,不仅要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更要结合我国实际,因地制宜,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职能转变。
过去,政府部门一味追求规模扩大,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我们需要构建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推行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政府职责和权限,强化事权和支出责任,实现政府机构真正为市民服务的目标。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政府机构在改革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绩效考核,对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评价,这样才能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治理效能。
也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机制,打破行政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
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提高政府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也可以帮助政府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责,从而提高治理效能。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规范的权力运行程序和监督机制,实现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化。
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政府服务水平是政府形象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我们需要加大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力度,持续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平台。
二、思考篇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