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_贺国庆
- 格式:doc
- 大小:204.00 KB
- 文档页数:6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创立的背景及起源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是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也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
中世纪大学的创办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王室与教皇之间寻求生存空间的过程。
(一)中世纪大学创立的社会背景社会基础:1.政治上: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王室与教皇的斗争),前民族国家的发展;王室支持大学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他们统治下的繁荣,弥补战争和瘟疫带来的人口和财富上的损失;2.经济上:城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及新型市民阶层的需要(城市和贸易复兴;从11~15世纪,欧洲约诞生了5000个新兴城市和城镇);3.文化上:十字军东征后,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呈现在西欧社会面前;4.宗教上:在大学出现之前,教会机构承担着部分西方高等教育的内容(如修道院、大教堂);教会支持则是通过大学使人们学会如何尊崇神。
5. 社会环境:中世纪后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需求(如对律师、管理者、文书、医生、牧师等的需求)。
首先,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王权在与教会的争夺过程中也需要理论上的依据。
教会自我完善的需要。
再次,学者们追求理性与自由的需要。
文化基础:1.学者对古罗马、希腊文化典籍的翻译;2.七艺以外的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人们面前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知识世界。
其次,新学科的引进也拓宽了欧洲人的思维。
代数学、零的符号、小数的规律等从此为欧洲人所熟悉。
通过大规模的翻译而引进的古典的以及阿拉伯人的知识最终促成了中世纪后欧洲的学术繁荣,也为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处于地中海沿岸,伊斯兰文明、古希腊文明及埃及文明的得以便利的交流和碰撞;(二)最初的大学大学不是有意识创办的,一开始也没有专门的法令来创办大学,它是逐渐形成的,因此不可能为任何一所大学制定一个确切的创建时间。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专家研究,春秋时代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语中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
这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文化的统一性B.各国语言的同源性C.中华文明的传播性D.历史研究的主观性25.“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
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
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26.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
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
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A.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C.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27.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因为该区缺乏廉价能源,所以选择走上发展劳工密集型手工业的“最小阻力路径”。
这里的“最小阻力路径”A.直接导致了能源缺乏B.催生了早期民族工业C.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D.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28. 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B.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C.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29.宋教仁曾论证“汉族”是从西方迁徙而来,与当时强盛的西方国家在种族上同源;章太炎公开宣扬“汉族”来自巴比伦;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到处讲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始于帕米尔高原。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历史科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两幅图片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可以印证()A.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B. 东方文明优于西方文明C. 儒略历影响世界历法D. 西方文明成果源自东方2. 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
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
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
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
对此,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是()A. 历史真相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B. 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C. 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D. 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3. 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
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A. 古代埃及文明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 古代印度文明D. 古代希腊文明4. 《汉谟拉比法典》明确规定,奴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工具和财产,奴隶主可对其打骂、贩卖,甚至杀死奴隶不承担赔偿责任,不构成犯罪行为,奴隶如果妄图否认他的主人,会被割耳朵。
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A. 严格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C.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系统D. 注重调解民事纠纷5.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因果报应”“众生平等”“大千世界”等词语,这些词语源于()A. 佛教B. 基督教C. 伊斯兰教D. 道教6. “印度古典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社会结构,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都非常明确。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君主拥有无限权力B. 佛教宣扬“忍耐顺从”C. 种姓制度等级森严D. 立法遏制贵族权力7. 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及对我国大学的影响黄亮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大学组织形式、运作方式以及课程设置等内容。
通过解析中世纪大学的起源,发掘其西方教育内在的精髓,从中得出其西方大学精神对我国大学发展的影响。
[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我国大学;影响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大学渊源是12、13世纪在西欧出现的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欧洲大学是中世纪留给后世最可称赞的文化遗。
中世纪大学的很多制度后来成为西方大学的基本形式。
当今天我们的大学面临种种困境时,研究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将有助于我们扩大视野,开阔思维,从丰富的大学历史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得出有益于我们解决当前问题的启示。
一、中世纪大学的起源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有许多,概括起来主要有:首先,11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已经确立,农业生产缓步上升。
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商业活动也逐步展开。
专职的工商业者聚居一处,从事生产和贸易,逐渐形成了中世纪的城市。
城市的普遍兴起和发展,国际间贸易和交往的日益频繁,使得城市生活再一次变得充满活力。
随着城市和贸易的复兴,行会和联合组织发展成为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此外,加上十字军东征使拜占廷文化迅速传遍整个欧洲,客观上也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这些社会条件的变化,造成了中世纪后期的社会需要大量受过训练的管理者、律师、文书、医生和牧师,这样,法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便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
西欧最早的一些大学,便分别是在法学和医学研究与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其次,中世纪的大学与宗教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是依附于教会,要么本身就是神父或是神职人员创办的。
巴黎大学是于1150年成立的,由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演变而来。
至于英国牛津大学的诞生,似乎有点偶然性的色彩。
1167年,英国国王与法国不和,英国国王下令召回了在法国的英国学者和学生,禁止他们到法国讲学和工作。
这批回国的学者在牛津从事教学与研究,使它成为继博洛尼亚和巴黎之后第三个学术研究中心。
九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5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20分)1.(1分)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A.君主权力受到维护B.古代法制源远流长C.亚非文明成果绚烂D.佛教文化影响世界2.(1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下列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B.河流C.高山D.沙漠3.(1分)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A.种姓制度B.雅典民主政治C.中央集权D.共和制4.(1分)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目前国际通用的历法与基督教有关B.世界三大宗教都诞生于西亚C.三大宗教都宣扬极乐世界D.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5.(1分)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
这表明罗马法(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B.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D.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6.(1分)“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庄园的出现D.社会生产力的发7.(1分)“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这说明( )A.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B.农民是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C.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D.这次改革限制了天皇的权力8.(1分)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成就。
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潍坊模拟)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
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
由此推知()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B.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C.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D.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解析:根据“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和“公元前49年”可判断西汉时期纸已传到西域,故A项正确;B、C、D 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2.(2019·梅州模拟)费正清所著的《中国新史》中引用研究者的观点称:“中国算盘的计算效率尽管惊人,却只限于十二位数左右一次数组计算,不能做高级代数计算。
”“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
”这一观点认为()A.算盘限制了古代中国数学发展B.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C.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D.算盘是外国传入的计算工具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数学创新动力不足,与算盘便利高效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算盘的使用与数学发展创新的关系,故B项错误;同理,故C项错误;“算盘是外国传入”与史实相悖,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9·烟台模拟)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
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
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解析:材料中“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是观念问题,导致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与材料中“炼丹家们”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需求,与材料中“谆谆告诫人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说明基础很好,故D项错误。
宜昌市局部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2年春期末联考高二历史〔全卷总分值: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正确答案。
每题2分,共48分〕1、簋是西周中晚期的重要礼器,其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考古发现的颂簋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
该青铜器A.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B.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C.说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D.说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2、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假设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3、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作者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A.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B.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产生离心力C.推动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D.违背了社会历史开展潮流4、汉武帝时期,史官司马迁写?史记?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作为“世家〞来记载。
与之相关的背景是A.司马迁记史不严谨 B.孔子被追封为诸侯C.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D.世家大族掌握权力5、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A. 篆书B. 隶书C. 楷书D. 行书6、?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
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开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7、清代学者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
2003年第11期(总第286期)教育研究EDUCAT IONAL RES EARCHN o.11,2003Gener al,No.286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贺国庆 [摘 要]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传统大学造成以下影响:冲击了中世纪大学占垄断地位的经院主义课程;加快了大学世俗化的进程;大学由国际性机构转变为民族性的机构;学术自由的萌芽。
中世纪欧洲大学变迁的史实表明,虽然大学改革最终完成于19世纪初,但实际上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近代大学已具雏形。
[关键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变迁[作者简介] 贺国庆,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北保定 071002) 在国内外国教育史教材或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中,中世纪大学是无法回避且着墨较多的章节或重点;19世纪初源于德国的大学现代化运动也曾是研究的热点;18世纪欧洲少数大学萌发的现代化趋势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然而,从14世纪初到17世纪这段时间,欧洲大学的发展鲜为人知,几乎成为研究的盲区,中世纪大学怎样过渡到现代大学,不仅研究成果较少,而且在认识上也有明显的误区或偏差。
有人把这段时间比喻为大学发展的“冰河期”,还有人认定大学在这二三百年间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不仅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且对科学和学术毫无贡献。
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本文将对此作出探讨。
文艺复兴是中世纪与近代的过渡时期,它从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历时三百年,史家又把这一时期称为现代早期,其间在16世纪,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欧洲传统教育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中世纪大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文艺复兴与大学中世纪后期,欧洲大学日趋保守,由经院哲学把持的大学课堂几乎拒绝一切新知识,大学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14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各国大学先后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影响作者:李华, Li Hua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甘肃,730070刊名:现代教育论丛英文刊名:MODERN EDUCATION年,卷(期):2008(7)被引用次数:1次1.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 20062.雅克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19963.张俊宗现在大学制度 20044.王嵘;郭三娟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其借鉴 2006(04)1.徐守杰.黄建国.XU Shou-jie.HUANG Jian-guo远去的校园:欧洲中世纪大学述评[期刊论文]-宜宾学院学报2009,9(1)2.李华.Li Hua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影响[期刊论文]-现代教育论丛2008(8)3.刘子祥.李发俊.LIU Zi-xiang.LI Fa-jun大学何以产生于中世纪之欧洲?[期刊论文]-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4.王凤梅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影响[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7(20)5.陈伟.Chen Wei大学如何产生?--中世纪晚期欧洲大学的逐步形成及其历史意义[期刊论文]-现代大学教育2005(3)6.刘爱生.LIU Ai-sheng中世纪大学的特色及其启示[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1)7.潘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色[期刊论文]-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8.贺国庆.HE Guo-qing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6)9.陈明莉论欧洲中世纪教育的复兴[期刊论文]-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10.汪登伦浅析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原因[期刊论文]-华章2007(11)1.张伟.张君凤走教育国际化之路是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的一种趋势[期刊论文]-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3)本文链接:/Periodical_xdjylc200807022.aspx。
2008年第8期(总第146期)沈扒柱青讫丝T H E M O D E R N E D U C A T I O N J O U R N A LN o.8,2008G cnc r al,N o.146教育史研究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影响李华【摘要】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中世纪教育发展史最为重要的结果,现代大学起源于中世纪,它的许多传统都对近现代大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及它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以期指导我们现代大学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欧洲9-世炙6A学;兴起;影响【作者简介】李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前,是为中世纪。
由于其反动的农奴制,教会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科学文化发展的滞后以及封建专制主义,人们习惯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然而,就是在西欧的黑暗时代,且在教会刚刚从封建贵族制中获得解放的历史关节点上,却结出了中世纪大学这一灿烂的花朵。
”1“大学”是拉丁文“uni ve瑁i t as”一词的译名,专指12世纪末在西欧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
这种机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如组成了系(heuhy)和学院(col l ege),开设了规定的课程,实施正式的考试,雇佣了稳定的教学人员,颁发被认可的毕业文凭或学位,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大学起源于12世纪。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许多传统都对近现代大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及其重要意义进行探究,以史为鉴,以指导我们现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一)大学的兴起法国著名史学家雅克勒戈夫写到:“大学社团组织的起源,正如其他职业的社团组织那样,常常很难弄清楚。
它们靠积累的成果通过每次都提供的可能的偶然事件.慢慢地组织成功。
这些成果经常在事后才以规章制度的法固定下来。
”伫’的确,中世纪大学的起源绝非古代高等教育历史自我发展和逻辑演绎的必然结果,就此而言,它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板块十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商贸中心发生转移, 英国经济发展迅速D.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解析:C 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航路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经济发展迅速,C项正确。
2.(2019·江苏南通二模)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
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
这些现象表明( )A.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欧洲出现“商业革命”D.地中海区域成为贸易中心解析:C 16世纪,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欧洲商品集散地,表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即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同时,交易所等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体现了“商业革命”,C项正确。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是17世纪的史实,A、B两项时间错误。
地中海区域成为贸易中心是新航路开辟前的事情,D项错误。
3.《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
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解析:A 世界殖民帝国的更替每一个时期的竞争都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故A项符合题意;16、17世纪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B项错误;大国更迭,显然说明了殖民秩序的不稳定,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先后更替的殖民体系,故D项错误。
大学的起源(文献综述)———林婷婷141315060005 一、前言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主要机构,其起源一直颇受关注。
原因在于研究大学的起源有利于从历史中寻求大学的新的发展道路,从而构建大学的未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的起源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起来,但当时的研究总体上属于单篇性文章,未能形成相互关联的体系。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的起源的研究对象趋向于集中在特定国家或特定类型的大学,研究成果日渐成熟。
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大学起源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国内外关于大学的起源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大学的起源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
二、大学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大学”一词的定义一直颇有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大学的起源时也都不约而同地首先界定“何为大学”。
对于“大学”一词的不同的界定标准往往导致了其研究对象的不同。
“大学”一词由来已久,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概念的定义大致分为三种:(一)词源学定义当前,我国对于大学的词源学定义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
”【6】另一种是“大学是高等院校中以学术为媒介进行研究和教育,即培养人和进行高等专业教育的机构。
”【7】(二)描述性定义人们对于“大学”的定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
所以,在大学形成之初,人们对大学的定义并不完整,仅仅通过简单的描述来发表对大学的实际认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如下: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指出,“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
”【1】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
每一任务借助参与其他任务,而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加清晰!”【2】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3】这些教育大家对于大学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大学使命的描述,其看似分散式的描述性定义却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大学的内涵,使我们深化了对大学的本质认识。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区年九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一、选择题1.(2021·河南息县·九年级期末)“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2.(2021·河南安阳·九年级期末)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
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这一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于A.东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西欧D.日本3.(2021·河南新华·九年级期末)新冠疫情向,某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搜素到如下三描图片由此判断他正在学习()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4.(2021·河南西峡·九年级期末)11—13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形成封君、封臣(亦称领主、附庸)关系。
封臣要对上级封君宣誓效忠并承担军事义务;封君通过授职礼,表示不随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他必将提供保护。
这表明封君和封臣的关系A.不存在上下等级关系B.不存在相互依存属性C.存在家族血缘的特性D.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5.(2021·河南唐河·九年级期末)“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历史上这样的宜誓仪式曾流行于A.古希腊和罗马B.封建时代的日本C.中世纪的西欧D.西周时期的中国6.(2021·河南永城·九年级期末)这一制度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虽然会造成权利的分散,但确实给地方上带来了安定,并配合庄园的生产制度,形成了一个很有序的社会。
寒假训练0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开展(下)1.【2021高考卷1】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1.【2021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模拟】教会宣称购置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
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赋予了德意志民众自由精神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2.【2021云南省昆明市调研测试】以下图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受欢送的家具之一,梳妆台下的丘比特欲将爱神之箭射向打扮的居家淑女,另一位小天使手握鲜花准备献给梳妆的女主人。
该家具反映当时丘比特梳妆台A.人们向往罗马神话般的爱情生活B.普遍关注现世生活C.要求摧毁“上帝造人〞的世界观D.社会奢靡之风泛滥3.【2021河南省洛阳市】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方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
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B.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了严重打击C.经济开展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D.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4.【2021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路德教徒视加尔文教为邪教,加尔文教徒也不能与路德教徒合作。
因为他们所争的并不是信教自由的原理,所以结果仍不过是以一个新威权来代替一个用旧威权罢了。
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开展B.导致旧教与新教矛盾激化C.没有实现真正的信仰自由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5.【2021黑龙江省大庆市】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
2007 年第 6 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2 No.6 第32卷(总第138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Dec ., 2007 教育史研究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贺国庆(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摘要: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和基础。
本文探讨了欧洲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及5所著名大学形成的过程和原因,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大学历史延续性的理解。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起源作者简介:贺国庆(1961-),男,湖南桑植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7)06-0021-08 收稿日期:2007-09-15确定大学诞生的准确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中世特权的师生组成的行会、管理体系、固定的课程及学位制纪最早的大学都是逐渐形成的。
早期中世纪大学都尽可能度,一些高等教育中心,如兴起于公元前 4 世纪的雅典哲将自己的历史往前追溯,于是就出现了博洛尼亚大学是公学学校,兴盛于 3 世纪早期到 6 世纪中期的贝鲁特法律学元 423 年由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Theodosius)创办的校,建于 425 年一直维持到 1453 年的君士坦丁堡帝国大虚构;巴黎大学也认为自己是由查理曼(Charlemagne)学,可能有某些方面与后来的大学有了类似的特征,但从建立的,因而把自己当作罗马高等教育传统的继承者。
牛本质上看,两者间没有任何有机的实质性的连续性。
“大津大学甚至被追溯到更远的年代,在特洛伊城被毁之后,学”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是行会的意思,特洛伊人征服了大不列颠,随他们而来的一些哲学家定居在 12-14 世纪常常用于表示一些合作性的团体,如手艺人于牛津,遂有了牛津大学。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牛津大学是行会,自治团体以及教师或学生行会,14 世纪后才逐渐由阿尔弗烈德大帝创办的。
至于剑桥大学,有人说是西班与大学有了特定的联系。
14 世纪前,大学通常用拉丁文牙王子康泰伯尔(Cantaber)带来的雅典哲学家创立的,Studium generale 或 Studium 来表示。
Studium 是指由一说是公元 7 世纪由盎格鲁王希格伯特(Sigebert)创建一些有组织的学习团体构成的中心,generale 指这个中的。
心从本地区之外招收学生的能力。
以上说法均没有可靠而确凿的根据,因而并不是可信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大学产生于 12 世纪,也有的史实。
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学者一致的观点是:最初的大人认为大学产生于 11 世纪末。
这一时期之所以兴起大学,学创办于 12 世纪;早期最有代表性的大学有博洛尼亚大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
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以及剑桥大学。
(一)城市的复兴、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为大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一、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在中世纪早期,西罗马帝国留下来的城市破败不堪,早已失掉了经济中心的地位,仅仅成为封建诸侯、教会主中世纪大学本质上是西欧本土的产物。
在中世纪大学教统治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10 世纪至 11 世纪,随着经济创办前,人类高等教育早已有之,且不论古代东方等国家,的发展,城市开始复兴。
美国中世纪史学家汤普逊说“中古希腊罗马、拜占廷和阿拉伯都曾建立过较为完善的高等[1](p415)城市的产生,世纪城市,是经济社会力量的产物。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也为丰富人们的知识和精神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随着城市的出现,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等职业,行会[3](p4-5)开始形成,行会是手工业者或商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三)中世纪社会的客观需要导致了大学的联合起来对付封建势力的侵犯以及防止外来竞争而建立产生起来的组织。
行会不仅是生产组织,也具有军事、宗教和10 世纪和 11 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中世纪的复兴互助组织的性质。
行会组织为最初大学的形成提供了制度创造了条件,而大学则是中世纪复兴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上的参照。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种机构不断增多,“机构的(二)十字军东征客观上提高了欧洲的文化存在有赖于那些有专业知识和特殊技能的人的存在。
12 智力水平,导致了 12 世纪的文艺复兴,为大学的世纪新建的政治、法律、管理、宗教机构,以及随着长期产生提供了知识基础贸易扩大而发展起来的商业与银行机构,都要求有一批具11 世纪末开始,历时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是西欧有新知识的人才。
这一社会需求是促进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封建统治阶级为缓和国内社会和阶级矛盾,扩大势力,掠一个重要因素。
”[4](p469)夺财富而发动的对地中海东岸各国的侵略战争,它受到宗教、经济、政治等多种利益的驱动。
战争的后果是给东西二、中世纪五所著名大学的起源方人民都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随着贸易剧增,导致西欧城市的快速发(一)博洛尼亚大学展,在文化上,由拜占廷和阿拉伯人保存的古代希腊文化博洛尼亚大学被公认为“最古老的欧洲大学”,特殊复又回到欧洲,大大拓宽了欧洲的文化和智力水平,“西的地理位置与博洛尼亚大学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博洛尼亚方人的精神生活,由于十字军在东征过程中所得到的知识很早就已成为一座社会和经济上的国际性城市。
它是意大和经验而活跃起来”。
[2](p539)十字军东征还促进了 12 世纪利北部的一个天然的十字路口,是所有主要干道的汇合的文艺复兴。
地。
在来自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商人与贩运拜占廷产品的意美国历史学家哈斯金斯说:“大学的出现是教育的伟大利商人的贸易交流中,它具有战略性的地位。
因为有相大复兴,这并非 14、15 世纪意义上的那种复兴,而是一当多的人员往来,包括经常到罗马的一些旅行者,博洛尼个更早的复兴。
”[3](P4)他把这种复兴称作是“12 世纪的文亚成为一座著名城市。
对于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艺复兴,”也称为“中世纪文艺复兴”。
12 世纪的文艺复说,这也是一个富裕、便利的地方。
兴是伴随着新知识的传入而兴起的。
在中世纪早期,知识然而,地理位置的优越不可能成为大学创办的决定仅限于七艺,大学不可能产生。
因为充当学术课程成分的性因素,博洛尼亚之所以有了大学得益于罗马法的复兴以是相当空洞的文法、修辞和逻辑,以及更为空洞的算术、及致力于罗马法研究的著名学者。
佩波(Pepo)早在天文、几何和音乐的概念,除此之外,就别无可教的了。
1070-1100 年就在此地教学,被称为“博洛尼亚辉煌和闪“然而,在 1100 至 1200 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耀之星”。
著名的罗马法学者欧内乌斯(Irnerius)大约这些新知识有些是从意大利和西西里传入的,但主要还是于 1116-1140 年(一说于 1087 年开始)在博洛尼亚从事教通过西班牙的阿拉伯学者传递的。
这些新知识包括:亚里学活动,他使博洛尼亚法律教学的水平远远领先于意大利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的著作;希腊医生的著作;新的其他学校,作为“中世纪诸多伟大的法学教授中最著名算术;以及那些在黑暗时代被埋没的罗马法文本。
”“这些的一位,”他的贡献是对《民法大全》作了详细注释,成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功地对罗马法作了合理分析,使其既适合职业性的需要,学问的职业。
它吸引了一些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又适合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专业学科而进行学术研究。
教育史研究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正是由于欧内乌斯对罗马法的学习研究以及作为教师的法律,他们被当作侨民对待,这意味着无论一个人在本国而特有的迷人风格,使博洛尼亚成为著名的具有革新精神的家庭背景如何优越,在这里他都要面对苛刻的不公平的法的罗马法教学的中心。
正是由于其在法学上的声誉,大批律和税金。
博士们需要给这些学生提供充分的保护。
但是,教师和学生从欧洲各地涌入这座城市。
”[5](p8)格雷森城市当局实行分裂性的政策,试图在博士与学生之间制造不(Gratian)曾在博洛尼亚圣菲里斯牧师学校讲授教会法,和,并成功地使至少一部分教师站到他们的政治立场上。
为于 1140 年完成其著作《教会集》(Decretum),该书成为了保护自己,那些学习法律的学生建立了行会组织,经过一教会法的标准教科书。
格雷森的贡献是对教会法进行了前系列的磨难和斗争,学生逐渐占据了上风。
他们意识到了自所未有的理性分析,使其作为一门学科能够在较高深的水己对于博洛尼亚市的价值,也逐渐学会并开始擅长利用自己平上得到系统研究,并完全从神学中脱离出来。
由于上述的能力从时间和空间上获取更多的权利。
与他们的权利和特学者的声誉和影响,到 12 世纪中期,博洛尼亚已经成为权相关的住宿、食品价格、房租和税额都通过法律得到了保研究欧洲罗马法和教会法的最重要的中心。
护,他们还获得了免交市民税和免服兵役权[6](p130)。
学生赢得12 世纪中期,博洛尼亚已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学生,的最大胜利当属城市当局准许他们组建自己的团体、自行选其中不仅有意大利的学生,还有来自阿尔卑斯山另一边的举校长,并授权学生选举一名市长专门为大学的利益而服务,学生。
这些学生远离故乡,无人保护,在法律上处于很不甚至学生还获得了任命教师的权利。
整个13 世纪博洛尼亚大安全的状态。
与居住在博洛尼亚的所有外国人一样,这些学正是在市自治体、罗马教皇、学院博士(collegium 居住在博洛尼亚的外国学生也经常会遇到被迫为他本国doctorum)和学生团体几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向前发展的。
某个同胞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事情。
比如,一个向某个伦敦同时由于学生第一次在大学的管理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因此商人提出赔偿要求的博洛尼亚商人可能强迫就近的英国博洛尼亚大学的管理模式被称为学生型大学模式,这种模式学生支付赔偿金。
迫于无奈,学生们就联合起来以互相保对欧洲南部的大学,如意大利、法国各地方性大学以及西班护和支持,先是按种族、地理出身组成四个同乡会,分别牙和葡萄牙的大学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是伦巴底同乡会、托斯卡纳(Tuscan)同乡会、罗马同乡(二)萨莱诺大学会和阿尔卑斯山外同乡会,后形成了山南团体萨莱诺大学常常被看作是“第一所大学”。
在 12 世(Transmontane)和山北团体(Cismontane)两个学生团纪时,萨莱诺学校的医学享有同博洛尼亚大学的法律和巴体,这就是大学的肇端。
这种联合体似乎是按照意大利各黎大学的神学同样的盛名,因而被纳入欧洲最早的大学之城市中早已普遍存在的行业行会的模式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