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年表对照表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3
六十年甲子对照表六十甲子表作为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有着非常古老的渊源。
古人认为60年是一个甲子,以六十年为周期单位来划分一个人的生辰八字。
事实上,这种年表方法不如现代的方法方便,但在八字算命的应用中却很重要。
六十甲子表全表图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六十甲子年份对照表甲子: 1864 1924 1984 2044 2104 乙丑: 1865 1925 1985 2045 2105丙寅: 1866 1926 1986 2046 2106 丁卯: 1867 1927 1987 2047 2107戊辰: 1868 1928 1988 2048 2108 己巳: 1869 1929 1989 2049 2109庚午: 1870 1930 1990 2050 2110 辛未: 1871 1931 1991 2051 2111 壬申: 1872 1932 1992 2052 2112 癸酉: 1873 1933 1993 2053 2113 甲戌: 1874 1934 1994 2054 2114 乙亥: 1875 1935 1995 2055 2115 丙子: 1876 1936 1996 2056 2116 丁丑: 1877 1937 1997 2057 2117 戊寅: 1878 1938 1998 2058 2118 己卯: 1879 1939 1999 2059 2119 庚辰: 1880 1940 2000 2060 2120 辛巳: 1881 1941 2001 2061 2121 壬午: 1882 1942 2002 2062 2122 癸未: 1883 1943 2003 2063 2123 甲申: 1884 1944 2004 2064 2124 乙酉: 1885 1945 2005 2065 2125 丙戌: 1886 1946 2006 2066 2126 丁亥: 1887 1947 2007 2067 2127 戊子: 1888 1948 2008 2068 2128 己丑: 1889 1949 2009 2069 2129 庚寅: 1890 1950 2010 2070 2130 辛卯: 1891 1951 2011 2071 2131 壬辰: 1892 1952 2012 2072 2132 癸巳: 1893 1953 2013 2073 2133 甲午: 1894 1954 2014 2074 2134 乙未: 1895 1955 2015 2075 2135 丙申: 1896 1956 2016 2076 2136 丁酉: 1897 1957 2017 2077 2137 戊戍: 1898 1958 2018 2078 2138 己亥: 1899 1959 2019 2079 2139 庚子: 1900 1960 2020 2080 2140 辛丑: 1901 1961 2021 2081 2141 壬寅: 1902 1962 2022 2082 2142 癸卯: 1903 1963 2023 2083 2143 甲辰: 1904 1964 2024 2084 2144 乙巳: 1905 1965 2025 2085 2145 丙午: 1906 1966 2026 2086 2146 丁未: 1907 1967 2027 2087 2147 戊申: 1908 1968 2028 2088 2148 己酉: 1909 1969 2029 2089 2149 庚戌: 1910 1970 2030 2090 2150 辛亥: 1911 1971 2031 2091 2151 壬子: 1912 1972 2032 2092 2152 癸丑: 1913 1973 2033 2093 2153甲寅: 1914 1974 2034 2094 2154 乙卯: 1915 1975 2035 2095 2155 丙辰: 1916 1976 2036 2096 2156 丁巳: 1917 1977 2037 2097 2157 戊午: 1918 1978 2038 2098 2158 己未: 1919 1979 2039 2099 2159 庚申: 1920 1980 2040 2100 2160 辛酉: 1921 1981 2041 2101 2161 壬戌: 1922 1982 2042 2102 2162 癸亥: 1923 1983 2043 2103 2163。
世界史与中国史对照年表世界史与中国史对照年表以下是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对照年表,展示了两者之间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公元前3000年:世界史:- 早期文明的兴起,如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中国史:- 夏朝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公元前2000年:世界史:- 希腊文明的兴起,包括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中国史:- 商朝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王朝。
公元前1000年:世界史:- 古希腊城邦的兴起。
中国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开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标志着诸侯国的兴起和中央王朝的衰落。
公元前500年:世界史:- 古罗马共和国的兴起。
中国史:- 战国时期的继续,七雄争霸的局面逐渐形成。
公元前1世纪:世界史:- 古罗马帝国的崛起。
中国史:- 西汉的崩溃,王莽篡位,短暂的新朝建立。
公元1世纪:世界史:- 罗马帝国达到最大边界,是其最强大的时期。
中国史:- 新朝的灭亡,东汉的兴起。
公元3世纪:世界史:- 罗马帝国的分裂,形成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中国史:-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
公元5世纪:世界史:-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罗马的终结。
中国史:- 南北朝时期的开始,南北朝的分裂。
公元12世纪:世界史:- 十字军东征。
中国史:- 宋朝的灭亡,辽、金、西夏三个政权的兴起。
公元15世纪:世界史:- 文艺复兴的开始,标志着欧洲的文化和艺术复兴。
中国史:- 明朝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公元16世纪:世界史:-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始探索世界各地。
中国史:- 明朝的衰落,满洲人建立了清朝。
以上只是对世界史与中国史对照年表的简要概述,实际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非常复杂。
了解这些对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全球发展和中国历史的变化。
中国历史中西历对照年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远古时代(原始社会):公元前2070年以前o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o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o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玛雅的最后一个纪元开始于公元前3113年)o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o公元前2700~公元前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o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o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o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o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o公元前2600年,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门考拉夫妇立像o公元前2500年,埃及狮身人面像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o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上古时代:公元前2000年~公元220年o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600~前1046年)o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o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o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o公元前13世纪,摩西出埃及o约公元前13世纪末,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木马)o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1046~前771年)o公元前11世纪末,以色列民族进入王国时期o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o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o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o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o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o老子(约公元前580~前500年)o孔子(公元前552~前479年)o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约公元前873年生),著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o公元前8世纪,古巴比伦被亚述征服,亚述帝国建立o公元前800年,马其顿王国建立o约公元前600年,恒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许多城镇(北印度分为16个小国,最后统一为“摩揭陀”天国)o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o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o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攻陷犹太国首都耶路撒冷o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波斯帝国建立o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印度产生o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o公元前538年,犹太遗民重回耶路撒冷o公元前525年,波斯皇帝冈比西斯第一次灭埃及,建立第27王朝o公元前522~前486年,波斯处于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o公元前518年,波斯大流士一世入侵埃及,镇压埃及的反波斯起义o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o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o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o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o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楚国诗人,作《楚辞》o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发动第一次希波战争o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属于第二次希波战争)o公元前486年,埃及再次爆发反对波斯的大起义,薛西斯一世镇压o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发动第三次希波战争。
公元干支对照年表公元618年----公元1999年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新中国新中国五十一年公元1999年己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五十年公元1998年戊寅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九年公元1997年丁丑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八年公元1996年丙子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七年公元1995年乙亥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六年公元1994年甲戌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五年公元1993年癸酉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四年公元1992年壬申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三年公元1991年辛未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二年公元1990年庚午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一年公元1989年己巳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年公元1988年戊辰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九年公元1987年丁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八年公元1986年丙寅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七年公元1985年乙丑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六年公元1984年甲子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五年公元1983年癸亥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四年公元1982年壬戌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三年公元1981年辛酉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二年公元1980年庚申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一年公元1979年己未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年公元1978年戊午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九年公元1977年丁巳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八年公元1976年丙辰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七年公元1975年乙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六年公元1974年甲寅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五年公元1973年癸丑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四年公元1972年壬子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三年公元1971年辛亥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二年公元1970年庚戌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一年公元1969年己酉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年公元1968年戊申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九年公元1967年丁未年新中国新中国十八年公元1966年丙午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七年公元1965年乙巳年新中国新中国十六年公元1964年甲辰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五年公元1963年癸卯年新中国新中国十四年公元1962年壬寅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三年公元1961年辛丑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二年公元1960年庚子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一年公元1959年己亥年新中国新中国十年公元1958年戊戌年新中国新中国九年公元1957年丁酉年新中国新中国八年公元1956年丙申年新中国新中国七年公元1955年乙未年新中国新中国六年公元1954年甲午年新中国新中国五年公元1953年癸巳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年公元1952年壬辰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年公元1951年辛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年公元1950年庚寅年新中国新中国元年公元1949年己丑年民国民国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己丑年民国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戊子年民国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丁亥年民国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丙戌年民国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乙酉年民国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甲申年民国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癸未年民国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壬午年民国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辛巳年民国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庚辰年民国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己卯年民国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戊寅年民国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丁丑年民国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丙子年民国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乙亥年民国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甲戌年民国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癸酉年民国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壬申年民国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辛未年民国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庚午年民国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己巳年民国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戊辰年民国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丁卯年民国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丙寅年民国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乙丑年民国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甲子年民国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癸亥年民国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壬戌年民国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辛酉年民国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庚申年民国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己未年民国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戊午年民国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丁巳年民国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丙辰年民国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乙卯年民国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甲寅年民国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癸丑年民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壬子年清清溥仪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年清溥仪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庚戌年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戊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丁未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丙午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乙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癸卯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壬寅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辛丑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庚子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己亥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戊戌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丁酉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丙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乙未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甲午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癸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壬辰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辛卯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庚寅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己丑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戊子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丁亥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丙戌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乙酉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甲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癸未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壬午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辛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庚辰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己卯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戊寅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丁丑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丙子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甲戌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癸酉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壬申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辛未年清穆宗载淳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庚午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己巳年清穆宗载淳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丁卯年清穆宗载淳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丙寅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乙丑年清穆宗载淳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甲子年清穆宗载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癸亥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辛酉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庚申年清文宗奕詝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己未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戊午年清文宗奕詝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丁巳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丙辰年清文宗奕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乙卯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甲寅年清文宗奕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癸丑年清文宗奕詝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壬子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庚戌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己酉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戊申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丁未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丙午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乙巳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甲辰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癸卯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壬寅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辛丑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庚子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己亥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戊戌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丁酉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丙申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乙未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甲午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癸巳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壬辰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辛卯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庚寅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己丑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戊子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丁亥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丙戌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乙酉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甲申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癸未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壬午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庚辰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己卯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戊寅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丁丑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丙子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乙亥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甲戌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癸酉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壬申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辛未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庚午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己巳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戊辰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丁卯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丙寅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乙丑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甲子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癸亥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壬戌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辛酉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庚申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己未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戊午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丁巳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乙卯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甲寅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癸丑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壬子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辛亥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庚戌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己酉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丁未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丙午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乙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甲辰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癸卯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壬寅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辛丑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庚子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己亥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戊戌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丁酉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丙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乙未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甲午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癸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壬辰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辛卯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庚寅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己丑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戊子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丁亥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丙戌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乙酉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甲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癸未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壬午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辛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庚辰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己卯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戊寅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丙子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乙亥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甲戌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癸酉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壬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辛未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庚午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己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戊辰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丁卯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丙寅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乙丑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甲子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癸亥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壬戌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辛酉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庚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己未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戊午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丁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乙卯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甲寅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癸丑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壬子年清世宗胤禛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辛亥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庚戌年清世宗胤禛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己酉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戊申年清世宗胤禛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丁未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丙午年清世宗胤禛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乙巳年清世宗胤禛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甲辰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壬寅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辛丑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庚子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己亥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戊戌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丁酉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丙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乙未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甲午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癸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壬辰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辛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庚寅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己丑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戊子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丁亥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丙戌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乙酉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甲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癸未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壬午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辛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庚辰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己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戊寅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丁丑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丙子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甲戌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癸酉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壬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辛未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庚午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己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戊辰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丁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丙寅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乙丑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甲子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癸亥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壬戌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辛酉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庚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己未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戊午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丁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丙辰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乙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甲寅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癸丑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壬子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辛亥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庚戌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己酉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戊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丁未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丙午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乙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癸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辛丑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庚子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己亥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戊戌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丁酉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丙申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乙未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甲午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癸巳年清世祖福临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壬辰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辛卯年清世祖福临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庚寅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己丑年清世祖福临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戊子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丁亥年清世祖福临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丙戌年清世祖福临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壬午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辛巳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庚辰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四年公元1639年己卯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戊寅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丁丑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丙子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丙子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乙亥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甲戌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癸酉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壬申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辛未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庚午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己巳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丁卯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丙寅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乙丑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甲子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癸亥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七年公元1622年壬戌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己未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戊午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二年公元1617年丁巳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丙辰年。
中外历史年表对照中外历史年表对照1.中国历史年表1.1 先秦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221年)- 公元前2100年:夏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1.2 秦汉时期(公元221年-公元220年)- 公元221年:秦朝统一中国- 公元202年:西汉刘家灭亡,东汉建立-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 公元220年:曹操建魏,王莽篡汉- 公元265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 公元420年:刘宋建立- 公元479年:南齐建立- 公元557年:陈朝建立1.4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9年-公元960年)- 公元589年:隋朝建立-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公元907年:五代十国时期开始1.5 宋辽金元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公元1127年:金朝入侵北宋- 公元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1.6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 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2.外国历史年表2.1 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1200年-公元476年) - 公元前776年: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27年:罗马帝国成立2.2 中世纪时期(公元476年-公元1492年)-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2.3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92年-公元1600年)- 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公元1517年: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 公元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失败2.4 近代史时期(公元1600年-公元1914年)- 公元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公元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公元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2.5 二战及后期(公元1914年-现代)- 公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公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公元1991年:苏联解体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公认为中国历史的开始。
中国历史年历表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鞯)、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涅)东周(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敬王(姬丐)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秦[秦帝国(前221——前206)]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
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汉(前202——公元220)[西汉、东汉]西汉(前202——公元25)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惠帝(刘盈)、高后(吕雉)文帝(刘恒)——后元景帝(刘启)——中元、后元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哀帝(刘欣)——建平、元寿平帝(刘侃)——元始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更始帝(刘玄)——更始东汉(25——220)光武帝(刘秀)——建武、建武中元明帝(刘庄)——永平章帝(刘怛)——建初、元和、章和和帝(刘肇)——永元、元兴殇帝(刘隆)——延平安帝(刘祜)——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顺帝(刘保)——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冲帝(刘炳)——永嘉质帝(刘缵)——本初桓帝(刘志)——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灵帝(刘宏)——建宁、熹平、光和、中平献帝(刘协)——初平、兴平、建安、延康三国(220——280)[魏、蜀汉、吴]魏(220——265)文帝(曹丕)——黄初明帝(曹叡)——太和、青龙、景初齐王(曹芳)——正始、嘉平高贵乡公(曹髦)——正元、甘露勃帝[曹奂(陈留王)]——景元、咸熙蜀汉(221——263)昭烈帝(刘备)——章武后主(刘禅)——建兴、延熙、景耀、炎兴吴(222——280)大帝(孙权)——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会稽王(孙亮)——建兴、五凤、太平、景帝(孙休)——永安乌程侯(孙皓)——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晋(265——420)[东晋、西晋]西晋(265-317)武帝(司马炎)——泰始、咸宁、太康、太熙惠帝(司马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兴、光熙怀帝(司马炽)——永嘉愍帝(司马邺)——建兴东晋(317——420)元帝(司马睿)——建武、大兴、永昌明帝(司马绍)——永昌、太宁成帝(司马衍)——太宁、咸和、咸康康帝(司马岳)——建元穆帝(司马聃)——永和、升平哀帝(司马丕)——隆和、兴宁海西公(司马奕)——太和简文帝(司马昱)——咸安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太元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兴、义熙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南北朝(420——589)南朝(宋、齐、梁、陈)宋(420——479)武帝(刘裕)——永初少帝(刘义符)——景平文帝(刘义隆)——元嘉孝武帝(刘骏)——孝建、大明前废帝(刘子业)——永光、景和明帝(刘彧)——泰始、泰豫后废帝[刘昱(苍梧王)]——元徽顺帝(刘淮)——升明齐(479——502)高帝(萧道成)——建元武帝(萧赜)——永明郁林王(萧昭业)——隆昌海陵王(萧昭文)——延兴明帝(萧鸾)——建武、永泰东昏侯(萧宝卷)——永元和帝(萧宝融)——中兴梁(502——557)武帝(萧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简文帝(萧纲)——大宝元帝(萧绎)——承圣敬帝(萧方智)——绍泰、太平陈(557——589)武帝(陈霸先)——永定文帝(陈倩)——天嘉、天康废帝[陈伯宗(临海王)]——光大宣帝(陈顼)——太建后主(陈叔宝)——至德、祯明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封建社会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 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17 改国号新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263年魏灭蜀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西晋灭吴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年)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唐(618年到907年)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713年--741年开元盛世755年--763年安史之乱780年实行两税法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变法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16世纪中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1644年清军入关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 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96年昭莫多战役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901年太平天国八国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