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注意
- 格式:ppt
- 大小:715.50 KB
- 文档页数:32
注意的功能和种类⼀、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基本特性决定了注意的⼀些主要功能,这些功能表现在三个⽅⾯。
(⼀)选择功能注意使得⼈们在某⼀时刻选择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和任务要求的刺激信息,同时避开或抑制⽆关刺激的作⽤。
这是注意的⾸要功能,它确定了⼼理活动的⽅向,保证我们的⽣活和学习能够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进⾏。
(⼆)保持功能注意可以将选取的刺激信息在意识中加以保持,以便⼼理活动对其进⾏加⼯,完成相应的任务。
如果选择的注意对象转瞬即逝,⼼理活动⽆法展开,也就⽆法进⾏正常的学习和⼯作。
(三)调节监督功能注意可以提⾼活动的效率,这体现在它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集中的情况下,错误减少,准确性和速度提⾼。
另外,注意的分配和转移保证活动的顺利进⾏,并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
古代教育家荀⼦在《⼤略篇》中说:“君⼦壹教,弟⼦壹学,亟成。
”这⾥的“壹”就是专⼀,意为只要教师⼀⼼⼀意地教,学⽣⼀⼼⼀意地学,就能保证学⽣最终学业有成。
⼆、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过程中有⽆预定⽬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的参与,可以把注意分为⽆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意注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也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
⽆意注意⼀般是在外部刺激物的直接刺激作⽤下,个体不由⾃主地给予关注。
例如,正在上课的时候,有⼈推门⽽⼊,⼤家不⾃觉地向门⼝注视;⼤街上听到警笛鸣叫,⾏⼈会不由⾃主地扭头观望。
另外,⽆意注意的产⽣也与主体状态有关。
⼀个⼈在街头散步的时候,也可能⽆意间注意到许多事物。
⽆意注意更多地被认为是由外部刺激物引起的⼀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
⼈和动物都存在⽆意注意。
虽然⽆意注意缺乏⽬的性,但因为不需要意志努⼒,所以个体在注意过程中不易产⽣疲劳。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也需要作意志努⼒的注意。
我们⼯作和学习中的⼤多数⼼理活动都需要有意注意。
⼯⼈上班,学⽣上课,交警指挥交通,都是有意注意在发挥作⽤。
有意注意是⼀种积极主动、服从于当前活动任务需要的注意,属于注意的⾼级形式。
注意的外部表现
⼀个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否知道学⽣是不是在认真听讲呢?他是可以做到的。
这是因为⼈在注意状态下,常常伴随着特定的⾏为变化,有时通过观察就可以了解个体的注意状态。
⼀般来说,注意的外部表现有以下三个⽅⾯。
⼀是适应性动作出现。
⼈在注意状态下,感觉器官⼀般是朝向注意对象的。
当我们注意⼀个物体,会“注⽬凝视”;注意⼀种声⾳,⼜会“侧⽿细听”;在我们专注于回忆往事,思考问题时,⼜常会“眼神发呆,若有所思”。
当然,最明显的适应性动作就是个体能够跟随组织者的思路,配合做各种运算或操作等,这也说明个体正处于积极的有意注意状态。
⼆是⽆关动作停⽌。
当⼈们集中注意时,就会⾼度关注当前的活动对象,⼀些与活动本⾝⽆关或起⼲扰作⽤的动作会相应减少甚⾄停⽌。
因此,⼀个认真听讲的学⽣不会总是东张西望,交头接⽿,或者玩⼀些与活动不相⼲的东西。
三是呼吸运动变化。
⼈在注意时,呼吸常常是轻缓⽽均匀,有⼀定的节律。
但有时在紧张状态下⾼度注意时,常会“屏息静⽓”,甚⾄⽛关紧闭,双拳紧握。
第四章注意主要内容:第一节注意概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节注意的特征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1.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2.注意的基本特征方向——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强度——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3.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所指向和集中的客体的性质,可以把注意区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外部注意——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
它经常与知觉同时进行,也称知觉注意,它在探究外部世界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注意——是指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意。
通过它,人可以洞察自己的心理活动,发展自我意识,规划未来的活动和深思熟虑地办事。
内部注意在发展人的个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注意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5.波斯纳和彼德森(Posner & Peterson)提出注意至少包括三个相对分离的过程:(1)从一个刺激脱离出来;(2)从一个刺激转向另一个刺激;(3)与一个新的刺激结合起来。
脑损伤的病人,对分离有严重缺陷,他们很难从一个注意的物体中解脱出来。
6.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性。
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如注意看、注意听等。
讨论:“注意黑板”7.注意和意识的关系(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状态,而意识是心理内容或体验。
(2)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水平较高,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注意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的活动中心。
注意可能是有意识的过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
二、注意的意义和功能1.注意的意义注意对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篇一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嘿,读完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我这心里头啊,真是五味杂陈!你说这意识,它就像个神秘的小精灵,在我们脑子里蹦跶来蹦跶去。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能完全掌控它,想干啥就干啥,可也许,这只是一种错觉?可能我们自以为的“自由意志”,不过是被各种因素暗暗牵着鼻子走罢了。
再说说注意,这玩意儿可太重要啦!就像我上课的时候,要是注意力不集中,那老师讲的东西简直就是左耳进右耳出。
我自己也纳闷儿,为啥有时候我能全神贯注,有时候又像个没头的苍蝇,东瞅瞅西看看?我记得有一次考试,那题目本来我都会,可就是因为注意力不飘走了,结果考得一塌糊涂。
这能怪谁?也许只能怪我自己没管好那“乱跑”的注意力!不过话说回来,这一章也让我想到,我们生活中那些所谓的“灵光一闪”,是不是就是意识和注意在某个奇妙的瞬间碰撞出的火花呢?这真的很难说清楚。
你们说,我们能不能通过训练,让自己的意识和注意力变得超级强大?我觉得有可能,但又不太确定。
毕竟,人的大脑太复杂啦,谁知道呢?总之,这一章读下来,让我对自己的大脑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想搞清楚这里头的奥秘!篇二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我这脑袋瓜子都快炸啦!你瞧,这意识,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它是不是就像个隐形的导演,指挥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清醒得很,啥都明白,可也许那只是表面现象,说不定我潜意识里还藏着一堆我自己都不知道的想法呢!说到注意,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
我就想啊,为啥我看电视的时候能目不转睛,一到学习就容易走神?难道是学习太枯燥,吸引不了我的注意?还是我自己太没定力?有一回,我在路上走,突然看到一只特别可爱的小狗,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它吸引过去了,差点撞树上!这注意力啊,真的是说跑就跑,拉都拉不住。
我在想,那些注意力特别集中的人,是不是有什么秘诀?难道他们脑袋里装了个“注意力控制器”?我觉得有可能,但又不太敢确定。
注意注意(attention):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心理状态。
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哪个方向上进行活动,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
人在注意时,从当前环境中的许多刺激对象或活动中选择一种而不顾其余,同时调节身体姿势、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以适应注意的对象与活动,以产生高度的兴奋、感知与清晰的意识。
引起注意的原因,有时是事物本身的特点,如强烈新奇、对比鲜明、反复出现、运动和不断变化等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人的主观因素,如对当前任务的态度、当时的精神状态、兴趣、需要、知识经验、世界观等。
在一定条件下,主观因素对维持注意和选择对象有决定性作用。
可按其产生和维持是否出于自觉的意图和努力而分为随意、不随意和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和稳定。
优势兴奋中心能保证对当前作用于脑的事物产生最清楚的反映,故注意是深入了解事物、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意外事故的必要条件。
注意广度(attention span):亦称“注意范围”。
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或者在一段时间内能清楚感觉到的连续刺激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注意分配(distribution of attention):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对象或活动的过程。
人的注意资源有限,因此多个认知任务并行时注意的分配是必要的,同时只有个体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任务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加工水平,注意才能集中分配到其他不熟悉的任务上。
人的注意分配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对任务的熟练程度越高,注意分配越容易,已有研究表明,不断的练习会提高任务的熟练度,从而影响注意分配;并行任务的难度越大、相似性越低,注意分配就越困难。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第三章意识和注意简答题1.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及功能。
注意(attention)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
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同时,注意的对象又是在变化的,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变化。
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功能。
(1)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刺激。
既注意将有关信息线索区分出来,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许多心理学家把注意看作认识选择性的高度表现。
(2)保持功能外界大量信息输入后,每种信息单元必须经过注意才能得到保持,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很快消失。
因此,需要将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之中,一直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有意注意可以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时转移。
工作和学习中的错误和事故一般都在注意分散或注意没有及时转移的情况下发生的。
2.试述关于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1977)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
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
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
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
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
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和织毛衣),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注意的⼴度注意的⼴度⼜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个⼈在同⼀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理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注意⼴度的问题。
1830年,⼼理学家汉密尔顿(Hamilton)最先做了这⽅⾯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了⼀把⽯⼦⼉,发现⼈们很难在⼀瞬间同时看到六颗以上的⽯⼦⼉。
如果把⽯⼦⼉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堆,⼈们能同时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样多。
通过速⽰器进⾏的研究表明,成⼈在1/10秒内⼀般能注意到8~9个⿊⾊的圆点或4~6个没有联系的外⽂字母。
扩⼤注意⼴度,可以提⾼⼯作和学习的效率。
在⽣活中,排字⼯⼈、打字员、汽车驾驶员等职业都需要有较⼤的注意⼴度。
影响注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的⼴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有所不同。
⼀般说来,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
如图7-1所⽰,形状、⼤⼩、数量相同,规则排列的对象要⽐⼤⼩不⼀、排列⽆序的对象更容易清晰把握。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速⽰器呈现⼀些英⽂字母,其中有些存在书写错误,要求⼀组学⽣在短时间内判断哪些字母书写有误,并报告字母的数量;要求另⼀组学⽣报告所有字母的数量。
结果,前者知觉到的字母数量要⽐后者少得多。
可见,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庄会⼤⼤缩⼩。
3.个体的知只经验⼀般来说,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
专业素养深厚的⼈在阅读专业资料时可以做到“⼀⽬⼗⾏”,⾮专业⼈⼠即使逐字逐句阅读也不见得能正确理解。
我们知道,围棋⾼⼿扫视⼀下棋盘,就能把握双⽅的形势和局⾯变化,这就借助了良好的注意⼴度;⼀个初学者由于经验⽋缺,就只能⼀部分⼀部分来关注棋势。
;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观状态。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这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一声巨响、一道强光,或者一股浓烈的气味,都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就说明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导致无意注意的产生。
另外,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无意注意中也有重要意义。
喧嚣的闹市中,大声的叫卖未必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2)刺激物的新颖性。
外形新奇、功能独特的事物常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它们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当在我们以往生活中从未经验过的刺激物出现时,自然会引起注意,这是刺激物的绝对新颖性。
如对于一个新设计的外星人模型,人们很容易注意到它。
另外,各种已熟悉的刺激物的独特组合也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在一次新科技展览会上,一只背上长着人耳的老鼠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这是刺激物的相对新颖性在起作用。
(3)刺激物的对比。
刺激物在形状、大小、颜色和持续时间等方面与周围环境和其他刺激物对比强烈、差异显著时,很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例如,“绿叶中的红花”“鹤立鸡群”等。
(4)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处于活动和变化状态的刺激物常会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
都市夜晚闪烁的霓虹灯、音乐演出中乐团指挥的手势,以及大道上疾驰而过的车辆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2.人的主观状态客观刺激物并不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惟一因素,有时在上述刺激物特点不明显的情况下,个体也容易产生无意注意,这与主体状态有关。
(1)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对自己急需的或感兴趣的事物产生注意。
例如,一个人喜欢收集古玩,那么在读报、看电视或与人交往时,就很容易注意到这方面的信息;对于一个寻医求药的人,各种医药信息也容易引起他的无意注意。
一般说来,无意注意同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有关。
(2)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一个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就会对平时不经意的事物产生注意;相反,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或身体处于疾病、疲劳状态,就很容易对许多事物视而不见。
第4章注意一、名词解释1.注意答: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
2.无意注意答: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它往往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3.有意注意答: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主动地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任务,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4.有意后注意答: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着;另一方面类似于无意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5.定向反射答: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
这一现象被称为定向反射。
定向反射活动时,人除了朝着刺激的方向转动眼睛和头部外,还会出现植物性反应和脑电反应。
6.优势兴奋中心答:优势兴奋中心是大脑皮层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具有适度的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形成和分化,因此能够充分揭露注意对象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和完善的反映。
7.注意的稳定性答: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可以用某一时间范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
注意稳定性的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
在注意的稳定中可以区分出狭义的注意稳定性和广义的注意稳定性。
8.注意的广度答: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包括,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9.注意的分配答: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问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