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
- 格式:pptx
- 大小:856.06 KB
- 文档页数:24
第四章注意主要内容:第一节注意概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节注意的特征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1.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2.注意的基本特征方向——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强度——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3.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所指向和集中的客体的性质,可以把注意区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外部注意——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
它经常与知觉同时进行,也称知觉注意,它在探究外部世界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注意——是指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意。
通过它,人可以洞察自己的心理活动,发展自我意识,规划未来的活动和深思熟虑地办事。
内部注意在发展人的个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注意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5.波斯纳和彼德森(Posner & Peterson)提出注意至少包括三个相对分离的过程:(1)从一个刺激脱离出来;(2)从一个刺激转向另一个刺激;(3)与一个新的刺激结合起来。
脑损伤的病人,对分离有严重缺陷,他们很难从一个注意的物体中解脱出来。
6.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性。
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如注意看、注意听等。
讨论:“注意黑板”7.注意和意识的关系(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状态,而意识是心理内容或体验。
(2)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水平较高,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注意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的活动中心。
注意可能是有意识的过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
二、注意的意义和功能1.注意的意义注意对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
2021年4月“普通心理学”串讲第四章第四章意识的一种状态- 注意第一节:注意的一般概述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必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是指每一瞬间意识对必然对象的选择及跟踪。
集中:是指意识对所选择的对象给以贯注和维持。
简答:什么是注意?(名词+ 指向性定义+ 集中定义)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简答:什么是注意的心理功能:1. 选择功能2. 保持功能3. 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第二节: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区别:是否是有意识的。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关系: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
无意注意可转化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可转化为无意注意。
第三节: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又称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不变性: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
分心:同注意的不变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
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的状态。
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注意的转移:是按照当前人物的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注意分配的前提:1. 同2. 时并进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3. 必需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4. 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5. 不6. 再需要更多的注意。
这样,7. 人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力生疏的活动,8. 把一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9. 稍10. 加注意即可。
倘若所进行的不11. 同12. 活动在同13. 一加工器内进行信息加工,14. 就不15. 能一心二用了。
16. 同17. 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联系,18. 也影响着注意的分配。
第4章注意一、名词解释1.注意答: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
2.无意注意答: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它往往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3.有意注意答: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主动地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任务,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4.有意后注意答: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着;另一方面类似于无意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5.定向反射答: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
这一现象被称为定向反射。
定向反射活动时,人除了朝着刺激的方向转动眼睛和头部外,还会出现植物性反应和脑电反应。
6.优势兴奋中心答:优势兴奋中心是大脑皮层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具有适度的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形成和分化,因此能够充分揭露注意对象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和完善的反映。
7.注意的稳定性答: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可以用某一时间范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
注意稳定性的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
在注意的稳定中可以区分出狭义的注意稳定性和广义的注意稳定性。
8.注意的广度答: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包括,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9.注意的分配答: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问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干货普通心理学中,知觉是常考点,考试的题型涉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是心理学考研中的一个考试热点。
博仁考研送来了福音,这篇文章重点论述了有关知觉这一章节的重难点,而且还补充了陈霖的拓扑实验给大家。
知觉思维导图以下就是书中常考的内容一.知觉的组织原则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具有相似性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向着相同方向变化或运动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不同图形,方向相同,难以分开。
图形相同,方向不同,容易分开。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选择性1.定义: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分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
例如观看两歧图形时就体现了知觉选择性。
2.影响因素①客观刺激物: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或形状相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刺激物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封闭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②主观因素: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目的与任务、已有知识经验及刺激物对其意义等。
(二)知觉整体性1.定义: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如“主观轮廓”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特征对知觉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①大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②整体知觉会抑制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1.定义: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四章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
平时人们常说的“聚精会神”“精力集中”、“专心致志”等都是指“注意”的意思。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总是和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因为注意本身不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点和功能。
但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的参与,它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并伴随心理活动的始终。
它使人的心理活动富于组织性、清晰性和深刻性,能够保证人的心理过程更好地反映和变革客观现实。
二、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指向性即注意的选择性。
指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只能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
(二)注意的集中性就足指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而集中到当时关心的对象上,并把它清晰地反映出来的特性。
注意的指向性与集中性是相互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两个特点。
三、注意的功能(一)选择功能即注意能使人选择对主体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影响,从而保证人的心理活动正确地指向和反映客观事物。
(二)保持功能保持功能是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较长时间在意识中指向并保持在一定方向上,直至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的的功能。
(三)调节与监督功能即注意能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监控,使心理和行为活动按一定方向和目标准确地进行,对偏离方向和目标的错误活动进行及时的调节和矫正。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以下三种:一、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一)不随意注意的概念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也称无意注意。
(二)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新异性。
具有异乎寻常特点的事物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2)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
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越大,越易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