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策略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58.17 KB
- 文档页数:47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一、了解家庭背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会有说服力。
每个家庭都是有特点的,不同的类型应使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的家庭背景,平常生活的环境都是影响学生性格及学习的重要方面。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对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年龄,家教思想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不同层次的家庭需要用到不同的沟通方法。
但是在了解家庭背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各个家庭保持一定距离,凡事都有度,不能过分亲密。
一旦关系亲密后,教师很容易参与到家庭矛盾中,再者学生会产生优越感,这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要以诚相待1、主动联系家长当学生的某些方面差强人意时,教师一定要主动联系家长,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诚意。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
这个时候的家长,一方面想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教育愿望,急切又热情地想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持有审视的态度。
因此在这段时期内一定要创建与家长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
2、家长来后主动让座、倒水,表示尊重不管家长是以平和的心态还是愤怒的面孔出现在你面前,老师都应当给予家长充分的尊重。
家长如果心平气和的话,那一杯水,一个座位都会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样沟通起来比较容易。
如果家长是抱着打架的心态出现在办公室的话,那老师的一杯水会浇灭家长心中愤怒的火苗,为后面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3、不要当着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在家长心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优秀的!如果当面训斥,家长心里肯定不舒服。
把家长叫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平心静气地谈谈孩子的情况,直到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当家长了解到学校交流合作的氛围及老师们都是在非常耐心的进行教育工作后,他们自然会觉得将自己的孩子放到这样的环境中非常放心。
4、态度一定要诚恳家长都希望老师能经常征求并尊重他们的意见,所以和家长及时沟通很重要,这样能让家长觉得老师比较民主,善良,有利于交流沟通。
教师与家长间有效沟通的策略一、建立互信基础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是建立起互信基础。
教师应该展现出专业性和诚信度,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安全和良好。
同时,家长也应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威,相信其对学生的教育具有独特的视野和经验。
二、双向沟通为了建立密切的师生家庭关系,教师和家长需要进行双向沟通。
教师应该主动向家长传递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倾听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关切。
只有通过双向的交流,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共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三、倡导定期互动定期互动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效沟通的关键。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或家访活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
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定期的互动,可以增强双方的了解和信任,推动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进步。
四、积极倾听在沟通中,教师应始终保持积极倾听的姿态。
无论家长对问题的描述是否完全准确,教师都应尊重其意见,并给予合理的回应。
通过倾听家长的反馈和意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教育方案的调整。
五、注重正面沟通正面沟通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注重语言的积极性和友善性。
用鼓励和赞赏的话语,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减少家长的焦虑和压力。
六、建立沟通平台为了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和高效,建立一个沟通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这个平台可以是学校内部的在线平台,也可以是第三方沟通工具。
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的通知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也可以方便地向教师咨询问题和反馈意见。
七、教育家长沟通技巧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以更好地与家长交流。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积极性语言,让家长感受到亲切和信任;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掌握时间和场合,避免冲突的发生;还可以借助书信、电话等沟通方式,让信息更加具体和温暖。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概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家长是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沟通技巧1. 建立信任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是沟通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家长的观点和意见,尊重他们的角色和决策,以及及时回复他们对学生问题和进展的反馈来树立信任。
同时,教师需要做到言行一致,保持诚实、透明的沟通方式,让家长感到安心和放心。
2. 倾听和理解在与家长交流时,教师需要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关切和意见。
尊重家长的观点,接受不同意见,并作出适当的回应。
通过主动询问和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3. 清晰明了的表达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使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和教育理论。
对于学生的表现和进展情况,应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以便与家长进行详细的讨论。
清晰明了的表达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有助于家长与教师形成共识。
4. 鼓励积极参与教师可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相关活动,如家长会、亲子活动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了解,促进双方的合作。
5. 及时的沟通反馈教师需要及时向家长提供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的反馈。
通过方式、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告知家长学生的进展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也应主动聆听家长的反馈和建议,及时做出回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沟通策略1. 制定沟通计划教师可制定每学期的沟通计划,明确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间和方式。
这样可以保证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被忽视,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2. 多种沟通渠道教师应提供多种沟通渠道,如面谈、方式、短信、电子邮件等,以便家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
这样可以提高沟通的便捷性和效率,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家校沟通有效策略——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引言:老师刷到几个视频:一位家长让老师上午下午都布置作业,一位家长让老师管管自己的孩子,要不家快散了……这些事,老师能管得了吗?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意义通过有效沟通,真正让我们和家长成为站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教师和家长沟通是一个深奥的问题,如何让家长明白他们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老师支持协助他们进行教育的,如何让家长成为我们工作的支持者,成为我们的资源。
一、教师和家长相处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原则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谈论孩子问题时不能居高临下,要耐心,虚心,诚心,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二)协作原则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根本目的是寻求对学生教育的协作。
为实现这种写作,应该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主动征求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意见,与家长共同商量教育方法。
二、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教师对家长应有的姿态1.平视。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家长,做好工作,提供帮助,不卑不亢。
2.重视。
一个孩子往往寄托着一个家族的期望。
3.注视。
每一个孩子都有被关注,被认可的需求。
越不可爱的孩子,越需要爱。
三、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应掌握的心理学效应。
1.自己人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一些观点立场,甚至对对方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绝,这在心理上叫做自己人效应。
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你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即自己人。
2.调味品效应。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我们把看似废话的调味品,起到了增加人们心理交融作用的现象,称之为调味品效应。
这种废话、闲话起到了调味品的作用,所以说它并非废话,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起到了感情的交流和点缀的作用。
调味品效应的作用:(1)就如同做饭少不了有氧减速,他虽然不是主菜,但是少了他主菜就不好吃恰当的食用调味品,能够让用餐的人胃口大,还增加食欲。
(2)调味品具有煽情作用,能激发人的情感,鼓动人的心情,活跃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