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及

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及

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及
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及

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及

2010 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交格式(样本)

一、文字部分:

需要写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学制、授予学位、学分要求等。其中在学分要求中写明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及专业教育课程分别占总学分的比例。

二、框架部分:

共分为三个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含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每一部分归纳在一页A4 纸内。

(一)通识教育课程:

按“关于公布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初稿)和高等数学类课程方案(初稿)的通知”中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各专业进行完善。具体做法:按照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其知识结构,再按照这些知识结构的要求,选择所需修读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类别及学分,标注在相应的框内。具体课程全校统一安排。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学生的限定性选修课程。若因专业特点(即在基础或专业教育课程中已有在知识结构和难度上覆盖该类课程的课程时)不需要修读某类课程的,请随本方案专门说明并报教务处批准。其时,该类课程的学分应由指定修读的其他课程来替代。其他注意事项请见“关于公布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初稿)和高等数学类课程方案(初稿)的通知”附件之说明。

具体框架如下:

暨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内招生)(初稿)

基础英语(12学分)

大学写作(文科生)(2学分) 大学语文(理科生)(2学分)

通识教育必修 课程(35学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16学分)

大学计算机基础(3学分)

体育(2学分)

艺术素养类

(X 学分) 经管法类 (X 学分)

文史哲类

核心课程

非核心课程 (X 学分)

核心课程

艺术教育课程群 (选修其中2学分)

非核心课程 (X 学分)

中国语言课程群 (选修其中2学分)

生命科学类

(X 学分)

(X 学分)

通识教育选修 课程(X 学分) 核心课程

数学理工类 (X 学分)

非核心课程 (X 学分)

其他 (X 学分)

核心课程

非核心课程 (X 学分)

高级英语课程群

(选修其中4学分)

文史哲通论 (理科生选修)(2学分)

自然科学概论 (文科生选修)(2学分)

计算机高级课程群 (文、法(知)、艺、体、 外、华文学院选修其中

2学分,其他学院选修其

中3学分)

心理健康及就业指导课程

群(选修其中1学分)

体育竞技与休闲运动课程 群(选修其中2学分)

艺术导论(2) 书法鉴赏(2) 戏剧鉴赏(2)

戏曲鉴赏(2) 音乐鉴赏(2) 舞蹈鉴赏(2) 影视鉴赏(2)

美术鉴赏(2)

应用写作(2) 媒体英语(2) 物流管理英语(2) 英美文化(2) 英美名著视听说(2)

医学英语(2) 剑桥商务英语(高级)(2)

国学概论(2)

程序设计基础A (2) 程序设计基础B (3)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A (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B (3)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A (2)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B (3) 计算机辅助设计A (2) 计算机辅助设计B (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A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B (3)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1)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1) 篮球(1) 健美操(1) 排球(1) 乒乓球(1) 瑜伽(1) 羽毛球(1) 田径(1) 其他课程(1)

职业生涯发展设计(1)

暨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试点学院外招生用)(初稿)基础英语(12学分)

大学写作(文科生)(2学分)

大学语文(理科生)(2学分)

大学与人生导论(2学分)(港澳台侨学生)

通识教育必修

课程(26学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学分)

近代中国社会概要(2学分)(港澳台侨学生)

近代中国(2学分)(外籍学生)

当代中国发展概要(2学分)(港澳台侨学生)

当代中国(2学分)(外籍学生)

资讯科技(2学分)

体育(2学分)

核心课程

艺术素养类

(X学分)

非核心课程

艺术教育课程群

(选修其中2学分)

艺术导论(2)书法鉴赏(2)

戏剧鉴赏(2)戏曲鉴赏(2)

音乐鉴赏(2)舞蹈鉴赏(2)

影视鉴赏(2)美术鉴赏(2)

大学汉语(2)经管法类

(X学分)

文史哲类

(X学分)

(X学分)

核心课程

非核心课程

(X学分)

中国语言课程群

(选修其中2学分)

高级英语课程群

(选修其中4学分)

文史哲通论

港澳台应用写作(2)

英美文化(2)英语视听说(2)

媒体视听(2)高级英语阅读(2)

影视欣赏(2)高级英语翻译(2)

国学概论(2)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X学分)生命科学类

(X学分)

数学理工类

(X学分)

其他

(X学分)

核心课程

非核心课程

(X学分)

核心课程

非核心课程

(X学分)

(理科生选修)(2学分)

自然科学概论

(文科生选修)(2学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1)

计算机高级课程群

(文、法(知)、艺、体、外、

华文学院选修其中2 学分,其

他学院选修其中4或5学分)

心理健康及就业指导课程

群(选修其中1学分)

体育竞技与休闲运动课程

群(选修其中2学分)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1)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基础(2)

程序设计基础(3)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1)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1)

职业生涯发展设计(1)

篮球(1)健美操(1)

排球(1)乒乓球(1)

瑜伽(1)羽毛球(1)

田径(1)其他课程(1)

注:1.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学校有明确选课规定的选修课程,是学生的限定性选修课程。

2.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若因专业特点(即在基础或专业教育课程中已有在知识结构和难度上覆盖该类

课程的课程时)不需要修读某类课程的,由各专业提岀替代修读课程方案。请留意:

仅限于该专业的课程能够覆盖拟替代修读的核心课程的知识点和难度时。

3.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非核心课程的选修学分数,由各专业确定,并标注在所属类别所在的框内。

4. “文科生”代表文、外语、新闻、华文、经济、管理、应急、法、知识产权、深圳旅游、艺术学院、

国际关系学系、体育教育专业以及珠海学院部分专业的学生。“理科生”代表理工、生命、信息、医、

药学院和珠海学院部分专业的学生。

5. 国际学院参照相关学院的培养方案执行。

6. 本方案是在社科部、体育部、大学英语部、语文中心和计算中心的共同制订岀来的初步方案。

(二)基础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整体框架如下:

注:1、各专业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自行设置若干知识群,对各知识群提出选修学分要求。

2、具体的格式请参照“关于公布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初稿)和高等数学类课程方案(初稿)的通知”之附件的框架图。

(三)专业教育课程:

注:1、各专业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自行设置若干知识群,对各知识群提出选修学分要求。

2 、具体的格式请参照“关于公布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初稿)和高等数学类课程方案(初稿)的通知”之附件的框架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