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艺术(Expressive Arts)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艺术学名词解释艺术学名词解释1.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以强调作者情感、意志和内心世界为特点。
通过夸张的形象、明亮的色彩和扭曲的形式,表达艺术家内心的冲突和观念。
表现主义在绘画、音乐、戏剧和文学等领域都有应用。
2.色彩理论(Color theory)色彩理论是关于色彩的产生、混合、应用和感知方面的研究。
色彩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在绘画、设计和摄影等艺术作品中使用不同的色彩和色彩组合来创造出特定的情感、表达和效果。
3.立体主义(Cubism)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以将物体从多个角度同时呈现在画布上的形式为特点。
立体主义通过将物体的几何形状拆解和重新组合,挑战传统的透视和单一视角,并试图表达出空间和时间的多维性。
4.抽象艺术(Abstract art)抽象艺术是一种与传统的视觉对象和表现之间的直接关联性相反的艺术形式。
抽象艺术摒弃了具象形象的表现方式,主要强调色彩、形状、线条和纹理等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观念。
5.色彩对比(Color contrast)色彩对比是指通过将不同色彩放在一起,产生明显的差异和对比,以增强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色彩对比可以通过明暗对比、互补对比、冷暖对比和饱和度对比等方式来实现。
6.构图(Composition)构图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如何组合和安排不同的元素和主题的过程。
合理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目光,创造出平衡、流动和视觉吸引力,使艺术作品更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7.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平面设计是通过运用图片、文字和颜色等可视元素,创造出具有传达信息、传达情感以及产生视觉吸引力的图形作品。
平面设计广泛应用于广告、品牌、网页和印刷品等领域。
8.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装置艺术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空间中布置和组装不同媒介的艺术形式。
它将视觉艺术与环境、声音、光线和材料等元素进行整合,创造出完整的艺术体验。
名词解释表现艺术
表现艺术(Expressional Art)是一种直接传达艺术家或演绎者个体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段和方法。
在艺术学领域,表现艺术与再现艺术相对,再现艺术的审美重心在于对客观生活的模仿,而表现艺术的重心则在于主体精神的直接披露。
在心理学领域,表现艺术又通常指代心理问题、情感诉求对应的艺术升华表现。
表现艺术作品能表现创作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是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集中体现。
这种艺术形式通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将艺术家长期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有时甚至会激发出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认识表达性艺术治疗如果让你用一种方式展示自己的人生故事,你会怎么做?你是不是每次向别人倾诉的时候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全部的感受,甚至有些不可名状难以描述的感触?那,你有没有想过用艺术去表达呢?表达,是人类的天性和生存的需求。
然而人类透过艺术的形式展现最直接的情感和意念则是在人类还没有形成文字和语言之前就已经开始形成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说,强烈的体验、经验,通常以影像、气味等整体氛围等非语言的感觉形式,储存在大脑的边缘系统里以致人类的大脑知道的自然比人心所能意识到得多,所以我们经常有类似的经验,可以清楚地表达某种情绪却无法明白地阐释导致情绪的原因。
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恰恰就是以各种艺术的媒材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
透过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身体雕塑、演剧、重新创作等过程来经验自己的生命故事,是一个从抽象概念转化到生活具象的过程,藉此展现艺术的穿透力,也将开展个人自发与创作的能力。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本质著名心理学家Corey (2009)指出: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人们可以透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去探索个人的问题,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介入方式,可使人厘清个人问题的面貌。
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结合了心理治疗与表现艺术,可将人们潜藏的创造力再度激起,用来帮助当事人将无法说出的冲突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提供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沟通机会,藉由一种象征性描述(symbolic speech)的方式,可以减低当事人直接说出而造成的威胁感,进而可以更加深入探索个人内在与外在的经验;透过艺术作品做为中介,可以将当事人的内在状态予以外化或投射出来,当事人可由此机会再度重新整合自我内在状态。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种类有许多,治疗师透过象是游戏、沙盘工作、音乐、舞蹈、绘本、说故事、雕刻、绘画、写作、戏剧、心理剧等方式,可使人们的创造力及灵感再度复生。
艺术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及启示作者:吕欣姗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12期摘要艺术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基于“艺术创造即治疗”理论,认为人在创作时能够重整内在需求与冲突,激发自我疗愈。
艺术治疗贴合儿童与青少年的内隐性、动荡性等心理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信心、归属感与社会意识。
中小学校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项目模式,运用舞动治疗、戏剧治疗、美术治疗、音乐治疗四大表达性艺术治疗手段,灵活整合多种艺术形式,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艺术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表达性艺术作者简介吕欣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艺术治疗指运用艺术手段在教育、康复和心理治疗中的各种实践。
[1]美国艺术治疗协会对艺术治疗的定义是:将艺术作为治疗用途,请专业人士指导经历疾病、创伤、生活挑战或寻求个人发展的人进行艺术创作。
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以及对作品本身和创作过程的反思,人们可以增强自我意识和对外界的感知,学会应对症状、压力和创伤经历,增强认知能力,并享受创作艺术作品的愉悦感。
[2]艺术治疗最初的理论导向以精神分析原则为基础,起源于20世纪40~50年代的心理健康领域。
艺术治疗的发展依托心理学在行为取向、人本主义取向、认知取向、进化取向和社会心理取向等方面的发展,结合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服务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成长与疾病治疗。
艺术治疗在实践中发展出两个主要的理论方向,即强调艺术和强调治疗。
强调艺术的实践者倾向于把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作为首要目标;强调治疗的实践者则将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形式,通过分析创作过程,阐释和解读作品蕴含的意义。
由于艺术治疗的灵活性与安全性能使参与者在放松的状态下实现由内而外的自我开发,近年来已在国际社会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当中。
本文通过分析整理艺术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试图为我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
阿恩海姆(Arnheim)是一位影响深远的艺术心理学家和理论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艺术“表现”(expressiveness)的理论。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和表达的情感、意图和思想等内在内容。
阿恩海姆
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形式和结构的表现
来触发观众的感受和思考。
他认为,艺术家通过创作过程中的审美选择和技巧,能够将自
己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艺术形式,并与观众进行共鸣和沟通。
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强调了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和独特性。
他认为,艺术作
品不仅是对外界现实的再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观点和创造力对现实进行重新
诠释和表达。
艺术家通常会选择某种特定的形式、符号和意象来传达他们的意图,这种选
择过程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决定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观众的感受。
阿恩海姆还注意到了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主动参与。
他认为,艺术作品并不是被
动地传达给观众,而是通过观众的参与和想象而获得意义。
观众通过感知艺术作品的形式
和结构,以及自身的情感和经验,来理解和感受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内容。
观众的独特感受
和观点也会对艺术作品的意义产生影响。
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对于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颜色和线条的组合,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情感、意图和思想。
通过理解艺术家选择的形式、符号和意象,以及观众的参与和想象,我们可以更深入
地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中所传达的内在内容。
[收稿时间]2015-09-03[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和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C007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许新赞(1979-),女,湖南岳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表达性艺术疗法在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日益引起关注,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其在教学中的融合。
表达性艺术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并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互动能力。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式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根据团体主题和团体成员特点灵活选择具体疗法,并综合运用,能使每一次团体效果最优化,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疗法;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B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3-0146-02表达性艺术疗法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许新赞(长沙民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016年3月March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 20世纪国内外开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使用表达性艺术疗法。
团体心理咨询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也一直致力于新的实践与研究,人们积极思考和实践着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逐渐认识到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及独特功效。
目前,高校也开始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引入表达性艺术疗法。
本文就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表达性艺术疗法的概念和特点(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念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ArtsTherapy)是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游戏、故事文本、书法、戏剧等艺术媒介,以非言语的沟通方式介入,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绪情感,帮助来访者对自己有更深刻的、对不同刺激的正确反应,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刺激,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是透过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身体雕塑、演剧、重新创作等过程来经验自己的生命故事,是一个从抽象概念转化到生活具象的过程,藉此展现艺术的穿透力,也将开展个人自发与创作的能力。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中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治疗手法,无论是对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特殊教育者群体,绘画治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迅速建立关系,打开他们封闭的心门。
此外,在后续的治疗中,绘画治疗更能有效宣泄来访者的情感,剖析其行为模式,解决心灵、家庭系统等深层次的成长问题。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方法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
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纸张)呈现完整的表现,画者可以客观的观看自己的作品。
适合成人及儿童。
绘画疗法的原理: 1 、绘画是潜意识的表达。
2 、绘画应用的是投射技术。
3 、绘画的语言丰富,内容清晰。
绘画疗法的适用范围:1、既可以用于群体测试,又可以用于个体测试。
2 、可以作为有关精神健康的普查筛选工具,以此筛选出群体中的不良者。
3 、可以用于门诊临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诊断,为心理咨询提供有关人格方面的信息。
4 、可用于调解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人际沟通,治疗和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之一。
5 、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绘画疗法适应症1、不善言谈的患者或疾病情况,如自闭症、失聪、迟钝、大脑损伤、妄想;2、对言语治疗有阻抗的人或情况,如对谈话疗法有抵触情绪,而其它方法均无疗效的;3、怀疑自己口语能力的人,和害怕治疗师“玩他们的心理”的人。
4、可以治疗的心理问题有:饮食障碍(如食欲减退、贪食症、冲动性饮食过量)、物质滥用(如酗酒、吸毒)、性虐待受害者等。
绘画疗法的优点:人类是先创造图画再创造文字的,幼儿也是先会画图再学文字的。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作者:张雪琳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19年第05期这是一个经常被大家提及的话题,中国画的线造型是她独特的气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受西画的影响,有些作品偏离了中国画的方向,说是中西结合结果却丢失了很多中国画的元素,今天我在此以自己的创作感悟简单地说一下中国画的表现性即意象造型艺术。
我们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性艺术。
它重视主体意识,重视创造个性,重视有意味的形式,在本世纪的人类审美领域的开拓方面有他的积极作用和贡献。
一、东西方艺术的差异西方的艺术一般是再现性(也就是写实性)的。
他们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摹仿,通过外部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
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是再现论的阐发者和实践家,他认为艺术家的心灵应该像镜子一样映照自然,同时他并不排斥艺术映照自然时所要达到的理想化。
中国画的表现性不同于西方,缘于古东方的精神,世界浑朴而静观,东方的思维方式带有神秘的直觉性、感悟性,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和长时间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构成了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体系,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但二者又有交叉互融现象。
近世纪东方艺术由古典的表现转向现代的再现,西方艺术则由古典的再现的转向现代的表现的,如梵高、塞尚、高更。
二、中国画表现性的历史渊源“外师造化,中法心源”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
它是要求主客观的契合统一,把对客观对象特征的认识转型为对主观感受情意的抒发,这就使中国的各种艺术——绘画、雕塑、戏剧、舞蹈,更接近了音乐、书法,带有强烈的精神性、表现性和抽象意味。
老庄哲学美学对中国画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所强调的艺术创造精神的高度自由深深触及了艺术的自律性,并促使艺术表达的语言、技巧、手段由倾向客观的写实转向主观的写意。
中国画的表现特质在魏晋时初露端倪,宋元写意趋于成熟,明清文人画拔起了一座舒展个性的高峰。
如顾恺之的《洛神赋》意象如梦;范宽的山水之境表现了一个博大宏伟的宇宙世界的精神形态;八大山人笔下的鱼、鸟、荷呈现一种超凡脱俗的傲岸高洁的神情,达到了中国古典表现性的至高境界。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危机干预团体中的应用作者:汲新波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05期一何谓艺术治疗艺术治疗是结合艺术和辅导、咨询与治疗的一种心理治疗或辅导方法。
根据英国艺术治疗家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的界定:艺术治疗是指当事人在艺术治疗者的协助下,透过绘画、塑造等艺术媒介,从事视觉心象(visual images)表达,并借此心象表达把存于内心的思想与情感向外呈现出来。
治疗期间,当事人的情感常常包含在这些艺术作品里。
此种表达形式和呈现出来的心象产品具有治疗和诊断功能,能给治疗者和当事人提供治疗期间的处理指标,并在治疗关系中加以处理与解决。
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s Therapy)是以各种艺术的媒介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
这些媒介可能是游戏、声音、身体、故事文本、书写、绘画、舞蹈、音乐等等。
而所表达的内容可能是在意识亦可能是在潜意识的层面。
其基本信念为相信每个团体成员均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自我引导。
在一个支持的环境中,通过外在的创作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借以发现自身深层的情绪,提供给自己更多的力量。
进一步而言,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以绘画、隐喻、行动演剧、叙说等方式来处理来访者情绪上的压力,以一种非言语的沟通技巧来介入,应用在创伤者的心理重建历程上特别有效。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危机干预治疗团体中的应用以遭遇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心理治疗为例,在危机初期的心理干预应以陪伴、倾听、安抚为主,尽量减少言语性的介入,不恰当的言语或言语过多都将给受灾人员日后的心理康复带来阻碍。
我省教育厅组织的灾后心理援助队赴川期间正值地震发生后的半个月左右,根据这个时间段内受灾群体的特点,援助队决定主要使用赖念华老师曾在哈尔滨讲授的“画说灾难——艺术模式减压”团体的危机干预模式。
绘画能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
现代艺术术语
以下是现代艺术常见的术语:
1. 抽象艺术(Abstract Art):以符号、形状、线条、颜色等非具象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2. 极简主义(Minimalism):强调极简、简约的艺术风格,通过简单的形式和构图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3. 波普艺术(Pop Art):以流行文化和大众消费品作为主要
题材的艺术形式,注重视觉冲击和图像的复制。
4.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强调艺术家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通过夸张、变形和色彩的运用来传达情绪和意义。
5.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艺术形式,通过幻想、梦境和非逻辑的组合来表达潜意识和梦幻世界。
6. 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 Art):将艺术与自然环境结合在
一起,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艺术作品。
7. 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将行为本身作为艺术的一种
表达方式,通过身体动作、声音和时间等元素来传达艺术家的意图。
8. 视觉艺术(Op Art):通过错视和光影的运用来创造出视觉
冲击和动态效果的艺术形式。
9. 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强调艺术作品的概念性和思想性,将观念和思考放在作品的中心。
10. 数字艺术(Digital Art):利用数字技术和电子媒介创作的艺术形式,包括数字绘画、数字摄影等。
表现艺术概论的名词解释在当代社会中,表现艺术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戏剧、舞蹈到音乐、绘画,表现艺术展现了人类丰富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
本文将对表现艺术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表现艺术的概念。
表现艺术是通过艺术家的表演行为或作品,将情感、思想和意义传递给观众或听众。
它可以通过声音、形体、色彩和语言等多种媒介来表达。
表现艺术常常涉及对角色、场景和人类经验的刻画,以及对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探讨。
通过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表现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表现艺术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舞台表演艺术。
舞台表演艺术包括戏剧、舞蹈和音乐剧等形式。
戏剧作为一种表现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布景,展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舞蹈以舞者的肢体语言为手段,通过舞姿的动态和节奏,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音乐剧则将戏剧和音乐相结合,以歌曲和音乐表达剧情和人物情感。
其次是视觉艺术。
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和摄影等形式。
绘画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元素,表现了艺术家对世界和内心的观察和思考。
雕塑则以三维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创造了立体的艺术形象。
摄影则以镜头的捕捉和瞬间的凝结,记录下了时光的瞬间和社会的变迁。
另外,还有声音艺术,包括音乐、声音艺术和声乐等形式。
音乐通过声音的组合、节奏和旋律,表达了情感、思想和意义。
声音艺术则以声音的创造、处理和呈现,展示了声音在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声乐则通过歌唱的形式,表达了歌手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表现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表现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还能够反映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通过观赏表现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个体经验的丰富性。
同时,表现艺术也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促使他们对社会问题和自身存在的意义进行反思。
表现艺术学名词解释表现艺术学是一门内涵丰富且极具魅力的学科领域。
表现艺术学中的“表现”一词有着独特的含义。
它不是简单地展示或者呈现,而是创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思想、观念等通过特定的艺术形式进行传达。
就像是画家梵高,他把自己内心的孤独、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世界独特的感知,通过那扭曲却充满力量的笔触表现在画布上。
他的《向日葵》系列,那绚烂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并非是对向日葵单纯的描绘,而是他生命力和情感的强烈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就像是一个情感的导体,将无形的内心世界转化为可见、可感的艺术作品。
从艺术形式的角度来看,表现艺术学涵盖了众多的艺术门类。
绘画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种。
画家们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来构建他们的表现世界。
例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他打破了传统绘画的透视和写实规则,将物体分解、重构,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对物体结构以及世界本质的思考。
这就是表现艺术学在绘画领域的体现,它给予了画家极大的创作自由,让他们能够跳出常规的束缚去表达自我。
音乐也是表现艺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家通过音符、旋律、节奏等元素来表现情感。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头那有力的节奏仿佛是命运的敲门声,整个乐曲中充满了抗争、挣扎与希望等复杂的情感。
音乐不需要像绘画那样有具体的形象,但却能以一种直击灵魂的方式让听众感受到作曲家想要表现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表现是抽象的,却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都能在音乐中找到情感的共鸣。
舞蹈同样在表现艺术学中有独特的地位。
舞者用身体的姿态、动作的节奏和幅度来表现情感和故事。
比如现代舞,舞者们不再局限于传统舞蹈的规范动作,而是以身体为媒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
他们可能会通过扭曲、伸展、跳跃等动作来表现内心的痛苦、欢乐或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在表现艺术学中,艺术家的主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写实艺术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绘不同,表现艺术更强调艺术家个人的视角和感受。
表现艺术学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表现艺术学是研究艺术表现形式的学科,通过对表演、舞台、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研究和实践,揭示并探索艺术表达的内在规律和原则。
它涉及到艺术家的动作、声音、形象、情感以及舞台效果等要素,旨在通过表演向观众传递特定的主题、情感或信息。
表现艺术学涵盖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方式,包括戏剧、舞蹈、音乐剧、戏曲等。
它关注艺术家的表演技巧、舞台设计、音乐配合等方面,旨在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艺术家的创意和想法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在表现艺术学的研究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表演技巧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舞台效果和创作理论的研究来创造出更加出色的演出作品。
表现艺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对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的深入研究。
它关注的不仅是艺术家个体的表演能力和艺术风格,更是通过对艺术创作和演出的理论研究,推动整个艺术领域的发展和革新。
同时,表现艺术学也与其他学科领域相互交融,例如心理学、人类学等,以全面解析艺术表现的本质和人类的认知与体验。
总而言之,表现艺术学是一门研究艺术表演形式和艺术家表达能力的学科,旨在探索艺术表达的规律和原则,并通过艺术创作和演出的实践来传递特定的主题、情感或信息。
它对于艺术领域的发展和促进艺术家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表现艺术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推动艺术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表现艺术学概念的探讨: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包括对表现艺术学概念的简要介绍,文章结构的说明和研究目的的阐述。
正文部分将进一步深入探讨表现艺术学的定义和范围,并探讨其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我们将明确表现艺术学的定义和它所涵盖的不同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戏剧等。
其次,我们将探讨表现艺术学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其对文化传承、情感表达和社会变革的贡献。
艺术风格名词解释艺术概论艺术风格是指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特有的审美特征和风格特点。
艺术风格反映了艺术家或艺术运动的个性、审美观念以及对艺术表达方式的独特看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艺术风格的名词解释:抽象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 注重表达内在情感和情绪,强调形式和色彩的抽象表现,代表作家包括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
印象派(Impressionism):* 着眼于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强调对视觉印象的直观表达,代表作家包括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和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
立体主义(Cubism):* 将物体分解成基本的几何形状和构件,以多角度、多面向的方式呈现,代表作家包括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强调艺术家对主观感受和情感的表达,通常带有夸张和变形的特征,代表作家包括爱德华·姆克(Edvard Munch)和厄尼·柯克(Egon Schiele)。
现实主义(Realism):* 追求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客观描绘,强调对细节的关注,代表作家包括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和加斯帕尔·达费(Gustave Courbet)。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强调梦幻、超现实和非理性的元素,尝试探索潜意识的艺术表达,代表作家包括安德烈·布勒东(AndréBreton)和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
民族艺术(Folk Art):* 指具有民间传统和文化特色的艺术表现,通常是由普通人创作,反映出特定地域或群体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英国E Y F S体系简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英国国家早期教育纲要(EYFS)什么是EYFS体系EYFS 全称: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是英国政府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给幼儿最好的开始”为宗旨提出的一个早期教育方案,是评估英国所有幼儿园的国家级课程标准。
是世界最权威的婴幼儿教育标准之一。
以孩子为核心发展的三大方向游戏和探索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和批判性思维学习和发展的七大领域1、沟通和语言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倾听和注意;理解;讲话2、身体的发展physical development:移动和操作;健康和自我照顾;3、个人、社会和情感的发展personal、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自信和自我意识;管理感觉和行为;建立关系;4、读写literacy:阅读;写作5、数学mathematics:数字;形状,空间和度量6、对世界的理解understanding the world:人和社区;世界;技术7、艺术和设计的表现力expressive arts and design:探索和使用媒体和材料;使用想象力。
EYFS体系的目标给所有0~5岁的幼儿提供一个连续的发展与学习体系,使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将来成为身心健康、拥有安全感、成功和快乐的人。
独一无二的孩子A Unique Child + 正面积极的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 + 激发能力的环境Enabling Environments = 自主学习与持续发展Learning and Development情商1.气质和态度?认识到自己是不同于他人的个体,有独特的喜好,并乐于探索环境,开始发展出自信心?2.自信和自尊?获得情感满足,在依恋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当有成人保护时乐于做出有挑战性的选择,希望被肯定、被关注,脱离看护人去探索3.发展关系和特定的人建立依恋,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关注,在和他人的互动中学习,在温暖和肯定的关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4.行为和自我控制?做出反应,并从他人积极的反应中获得愉悦,意识到一些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5.自理表达不舒适、饥饿或口渴,表达喜好和需求,尝试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保持个人卫生6.团体意识认识到哪些人会给自己带来舒适,认识到自身与他人通过相似与差异相联系,对特定的人表现出喜爱及关心,在不同社会团体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沟通和语言1.用于沟通的语言?在社交中用不同的声音(咯咯的笑,咿呀,大声叫)交流,并关注他人的声音,使用越来越多的词汇表达越来越复杂的意思2.用于思考的语言对周围事件感到好奇,对简单的请求作出回应,对特定的人在熟悉语境下对其说出的不同事物做出反应,理解一些简单言语的意义3.将声音和文字相联系咿呀学语,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及词汇表达身边事物,关注并喜爱旋律及故事中的节奏感,重复熟悉故事中的词汇及表达,区别不同声音4.阅读关注熟悉的声音、词汇或手势,对词汇、故事、歌曲或歌谣表现出兴趣并作出回应(如拍手),有最喜爱的故事、歌谣、歌曲等5.写做标记,用手和工具随意作画,画出不同符号并能加以区分,对工具表现出一定的控制能力?解决问题、推理和数学能力1.作为符号和用于计数的数字?注意到物体、图像和声音量的变化,通过与数字有关的歌谣和歌曲发展出数的概念,随意地数数,使用关于量的词汇,按顺序背诵数字2.形状、空间和测量对形状、性状和质地形成概念,尝试不同形状的嵌套游戏、拼图游戏、简单堆积木,理解尺寸的不同,依据形状和尺寸分类3.计算认识到不在视野内的物体也是客观存在的,根据物体不同特征分类,对不同数量作比较,明白当加入或拿走事物之后数量会发生改变?社交能力1.探索和研究?通过观察因果来学习,通过运动和感觉来了解和控制物体,对特定的特征和流程寻根究底,将他人作为信息和学习来源,对事情发生的原因表现出兴趣2.计划并使事情发生对搭建和推倒、打开和关闭物体表现出好奇和兴趣,喜欢推拉或搭建物体,对使事情发生表现出好奇和兴趣?3.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对有科技元素的玩具表现出兴趣,按按钮使玩具发出声音、移动或出现新图案,开始初步学习打开和操纵信息技术工具4.时间开始了解并享受日常的规律作息(起床时间、吃饭时间、睡觉时间),将一系列行为和日常作息联系起来,理解“之前”“之后”“很快”这样的时间词汇,会预期特定时间事件的到来?5.环境?通过手脚运动或打滚来探索空间,喜欢户外,喜欢观察动物、人和交通工具,对环境感到好奇,喜欢模拟现实的模型(如农场、停车场或火车道)6.社交团体对特定的人形成依恋并乐于互动,对身边的社交生活表现出兴趣,喜欢和其它孩子一起玩,开始认识并对家庭、家人和朋友有概念,开始有自己的朋友?体能发展1.移动和空间?通过运动和感官探索与环境产生联系,通过有目的地移动并通过移动与玩具、物体和人建立联系,对于自己运动灵活性的增强感到兴奋,逐渐掌控身体动作(停,跟着音乐和故事做动作)2.健康和身体觉知?在营养得到满足、身体得到温暖接触及照料的情况下茁壮成长,对饮食和活动发展出偏好,越来越自主地照顾自己,不舒服时会表达对于饮食等的需求3.使用器材和材料有目的地使用工具和材料,开始制作并操作物体或工具,对各种工具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控制力创造力发展1.创造性地对经历做出反应、表达和交流想法?通过动作和声音表达自己,通过陈述来交流,对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受到的做出回应并理解?2.探索媒体和材料?亲自探索和尝试使用媒介,通过积木、颜料及符号进行创造和实验,将运动、材料和媒介联系起来?3.创作音乐和舞蹈?对熟悉的声音做出反应,跟着音乐和节奏全身律动,听歌曲和歌谣4.发展想象力,开展想象力游戏很享受自发地发出声音或做动作,假装一个物体可以代表另一个特征相似的物体,玩角色扮演游戏。
表现性艺术(Expressive Arts)一种非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诗歌、音乐、写作、绘画、舞蹈、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它是在人们对行为变异的认识逐渐加深、需要越来越多有创新精神的治疗方法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般来说,表现性艺术活动在治疗中常常是非正式的,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人们通常认为,表现性艺术对行为变化没有什么直接的作用,但它对人格改变很有用处。
目前,关于表现性艺术这种治疗方法的研究报告还不多见,它的治疗效果需要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和研究,以便为人们在治疗途径上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表现性艺术是一种允许患者一个人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治疗方法,它不像谈话疗法那样要求患者和医生面对面,使患者感到尴尬、窘迫。
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会激起患者的防御反应,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自我保护手段。
但如果采用其他非言语的方式,则往往能使一个人更具有自我反省性,也更能自如地展现自己。
一般说来,患者在治疗中一接触表现性艺术,通常能感到这种活动更开放、更自由自在、更有安全感、更舒服,他们觉得把他们感受到的东西写下来或画下来是非常容易的。
这是因为,表现性是一种植根于个人经验的人类共有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里都可以发现各种表现性艺术,人们借助它放松情绪和表现自我。
表现并不一定是情绪的一种宣泄,当一个人在绘画、跳舞、演奏或倾听音乐、欣赏或自已写作诗文时,这些活动所起的作用即便未能宣泄郁积的情绪也是积极的。
通过艺术活动进行自我表现是非常自然的,就像走路说话一样。
行为和人格的变化往往并不依赖于一个人对自已经验到的问题的因果关系的确立,表现性活动可以让一个人把面临的问题表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去探明它的原因。
在表现性活动中,人们面临的是问题的实际效果,这足以促使行为和人格发生变化。
现今的心理疗法尽管有250种之多,但基本类型只有两类,一类是把重要的变量定位在心灵中,另一类则是把它们定位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
如果说表现性艺术与后一种观点比较接近,不着力于发现“无意识”,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拘泥于某几种固定的疗法,在人与环境的关系标题下的各种方法包括表现性艺术都可以为我所用。
在多数类型的变化中,有很多引起变化的原因是说不清楚的,有的治疗者甚至可能随便找一个原因来说明患者发生的变化。
表现性艺术并不追求真正的因果关系,而只是帮助患者参加活动,解决问题,它的确切性质不能也不必加以说明,任何活动从画画到雕塑、从释梦到高度确定的不良行为的改变计划都可以作为它必要的成分。
表现性艺术和一些特定的行为变异如我向儿童、迟滞、机能缺陷的治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针对任何一种专门的变异,往往应用于更广泛的一般性领域,因而克服了许多专门的治疗方法的缺点。
冲突理论常常被看成是了解一般性行为变化的有用的理论,它在解释表现性艺术促使行为变化上也是最合适的。
冲突就是对目标的趋避的不协调。
回避表现为逃离目标区域,趋近行为则是逐渐向目标靠近,这两个方向的交点就是产生高度矛盾、焦虑、犹豫的场所。
通常所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采用唤起被压抑的回忆、情绪宣泄的策略,这些方法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逃避的水平,引发积极的趋近的行为表现。
行为疗法在把行为导向趋近反应时的做法是很有启发性的,它让患者慢慢指向目标,使焦虑水平下降,逐渐发生替代作用,而不是把戒备回避作为先决条件。
表现性艺术疗法也是一种促进趋近性行为的方法,并不直接去硬碰患者的回避性行为,这是一种最好的途径。
因此,与传统的谈话疗法相比,经表现性艺术治疗的患者中途退出的人数较少,成功率较高。
与谈话疗法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表现性艺术治疗能通过非指导性的活动和正强化使患者轻轻滑过冲突的焦点。
表现性艺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患者避免由面对面谈话带来的问题,因为艺术活动不会向患者提问题,这样就可避免许多无谓的细节。
由于没有这些麻烦,表现性艺术能够从一开始就以温和、开放的姿态迎接患者,获得的结果也不是什么深奥的见解。
对人来讲,可用于治疗的艺术形式非常多,目的可以是满足个人的自我表现,也可以解除个人的紧张情绪、平息内心的焦虑等等。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还有待于全面的研究和评价。
(高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