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前世今生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王老吉与加多宝商标大战分析王老吉商标权之争一、主体1、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绿罐王老吉经营者历史发展脉络:(1)1830年王泽邦创立王老吉,最初为凉茶铺,后扩展为药厂,这就是最早的王老吉药厂。
(2)解放后,王老吉一分为二:a内地王老吉被归入国有企业;b 香港和海外王老吉由王老吉家族后代经营。
(3)1956 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八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由于王老吉药厂固定资产和员工数最多,因而以王老吉命名,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4)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老吉药厂被认为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于是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王老吉凉茶也改名为广东凉茶。
(5)1982 年中药九厂改名广州羊城药厂。
1992 年转制,成为以国家股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改名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其母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997 年资产重组,成立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H 股在香港上市, 2001 年增发 A 股在上海上市,羊城药业为其核心控股子公司。
(7)2004年3月4日,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2005年2月1日,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同兴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合资公司,其两大股东为:香港同兴药业和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8.0465%,48.0465%,其他自然人持股3.9070%。
2、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红罐王老吉经营者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为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红罐王老吉的经营者。
鸿道集团为海外王老吉商标使用权人及香港同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二、商标权及归属1、中国大陆王老吉商标权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王老吉海外商标权人:香港王老吉(国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健仪任董事长,王老吉创始人王泽邦的第五代玄孙女。
3、拥有大陆王老吉商标独家使用权人: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
品牌故事从王老吉到嘉多宝王阿吉(王泽邦)嗜医好药,在自己药材铺卖药诊症,一般病人服下他的三五味药便可病除身健。
他的医德好,街坊都当他是自己人,称其阿吉,年纪大了,就成了“王老吉”。
清道光年间,广州爆发瘴疠,疫症蔓延。
为挽救患者,王老吉历尽艰辛得一秘方,研制出凉茶配方,不仅解除了乡民的病痛,对天花、疫症等症亦有抑制。
王老吉从此声名大振,被誉为岭南药侠,道光皇帝封其为太医院院令。
1828年,王老吉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深受街坊欢迎,被誉为“凉茶王”。
据《广州西关古仔》记载,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整日奔波劳累,不幸中暑困热、咽痛咳嗽。
随从人员请来名医开方,服药不见效果,病况日渐加重,有人慕名找到王老吉,药到病除。
林则徐登门答谢,并鼓励其为大众造福。
王老吉顿悟,于1840年,首创凉茶包,方便顾客携带远行,风靡一时,供不应求。
林则徐送来一个大铜壶,上刻“王老吉”大金字。
1885年,在第一家凉茶铺开设半个世纪后,王老吉凉茶铺已经超过百余家,热卖于广州的大街小巷,并盛于粤、桂、沪、湘等地区,甚至海外。
1925年,王老吉凉茶参加英国伦敦展览会,成为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华民族品牌之一。
1949年解放后,王老吉凉茶维持了多年,1956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8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老吉”一名,被认为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改名“广州中药九厂”,而“王老吉凉茶”也改名为“广东凉茶”。
1982年改名“广州羊城药厂”。
1992年转制成为以国家股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改名“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羊城药业的母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1997年重组资产,成立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王老吉凉茶基本就划归在两个实体里,羊城药业主导王老吉在大陆的品牌,香港王老吉主导着王老吉在港澳及海外的品牌。
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此时两家经营王老吉产品的营业额都是很小的。
王老吉与加多宝案例分析(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车辆工程姓名:马桂子班级:12车辆(1)班学号:201200163121一、王老吉与加多宝背景(1)王老吉的简介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84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凉茶王”之称。
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
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品牌为王氏后人所注册。
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经王老吉药业特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经营王老吉牌罐装凉茶(食字号)(俗称“红罐王老吉”)。
(2)加多宝的简介加多宝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集团分别在北京、浙江、福建、广东设立生产基地。
加多宝旗下产品包括红色罐装『加多宝』、茶饮料系列。
所经营的红色罐装『加多宝』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由纯中草药配制,清热降火,功能独特.销售网络遍及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
二、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第一战商标争夺其实王老吉这个商标是加多宝集团从广药王老吉那签署的主商标合同.不是加多宝的自有品牌. 到2013年到期因此最近在电视等各大媒体会看到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等等的广告附:广药与加多宝之间的关系2000年签署主商标合同(时限至2010年);2002年11月签署第一份补充协议(时限延长至2013年),此前广药集团原老总李益民收受香港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港币200万元;2003年6月签署第二份补充协议(时限再延长至2020年),李益民收受陈鸿道港币100万元,随后李益民落马;2010年11月广药在北京发布王老吉品牌价值过千亿一事,随后加多宝发声明澄清与广药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让矛盾公开化; 2011年4月广药递交“王老吉商标”仲裁申请;2011年12月“王老吉商标”案进入仲裁程序;2012年5月11日,广药集团收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日期为2012年5月9日的裁决书,广药胜诉。
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前世今生加多宝喝王老吉王老吉凉茶由凉茶始祖王泽邦始创于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历史。
在动荡的社会中几经周折依然维持着经营。
真正的转折始于1949年之后,王老吉凉茶分成了两支:一支被收归国有,后更名为“羊城药业”,隶属于广药集团。
另一支由王氏后人带到了香港,经营王老吉香港及海外业务,即“香港王老吉国际”。
(以下简称王老吉集团)而当大家以为这是广药集团(王老吉商标持有人)和加多宝集团的纠缠时,真正导致此次纠纷的是“第三者”——鸿道集团。
所以故事要从东莞商人陈鸿道说起。
一.鸿道为广药和王老吉搭桥1995年,陈鸿道,有意在内地经营凉茶产业的他与王氏后人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
由于王老吉集团建国后只在香港和国外有经营销售权,陈鸿道便于广药集团牵手开始内地发展之旅。
也就是说,鸿道集团租用广药集团的“王老吉”商标,用香港王老吉集团的配方开始生产并销售王老吉红罐凉茶。
(此后便没有香港王老吉集团的事儿了)二.加多宝的付出和收获为了更好发展凉茶事业,鸿道集团投资成立了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加多宝集团),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
也就是说加多宝集团是鸿道集团的子集团。
在将王老吉凉茶重新定位为“能防止上火的凉茶”后,王老吉凉茶便不再只是广东的区域品牌,而是横扫整个内地,从2002年销售额还不及2亿元,2003年销售额窜升至6亿元,2007年飙升至50多亿,2008年高达140亿元,2011年已达到160亿元。
稳坐内地饮料行业第一把交椅。
一句话,是加多宝集团的高超经营手段和商业头脑成就了今天的王老吉红罐凉茶——因此称加多宝集团为王老吉凉茶的养父。
(广药集团是生父)三.生父见子出息眼红欲抢功广药集团眼看着加多宝集团一路高歌猛进把王老吉做的如火如荼,利润从2亿飙升至160亿,而同期加多宝给广药的年商标使用费仅从450万元增加到506万元,心中难免不满,便开始在商标使用期上“下功夫”了。
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商标之争背景:假如我们理会可口可乐的总裁说过,即使可口可乐全球的工厂一夜之间烧毁,凭借可口可乐的品牌,一样可以建立起可乐的商业帝国。
那么,中国两家企业王老吉与加多宝,对一个年销售额高达100亿的红罐王老吉品牌使用权展开争夺,这注定变成中国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品牌战。
品牌战根源在于2002年红罐王老吉通过正确的品牌定位以及一系列的营销运作后,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马上火火红红起来,现在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价值品牌。
品牌使用授权费用过低是一个导火线,王老吉不愿意品牌过长时间在加多宝手中使用,就引发了王老吉与加多宝对品牌使用的争夺。
争夺的几个阶段:如今在凉茶市场争得你死我活的广药与加多宝曾经也有过“蜜月期”。
1997年2月,广药集团注册申请“王老吉”商标。
同年,广药集团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鸿道取得了独家使用“王老吉”红罐生产销售使用权,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延长至2010年;此后,广药与鸿道又分别于2002年、2003年签订了两份补充协议,有效期延长至2020年。
不过,两家看似风平浪静的合作中实藏暗礁。
2005年,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受贿被抓,其在2001年至2003年间先后接受香港加多宝公司陈鸿道贿金300万港元。
而这一切直指王老吉商标的租赁协议。
因李益民收取鸿道贿赂,广药认为,王老吉商标租赁补充协议无效。
2010年,广药指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截止时间已到,向鸿道旗下加多宝公司发出了正式的终止授权律师函。
而当年,加多宝运作的红罐王老吉年销售额已过150亿元,加多宝当然不会轻易将王老吉拱手让人,多次正面冲突后,两者最后对簿公堂。
两年后,这场商标战有了结果。
2012年5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结果公布,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赢得仲裁的广药一时间意气风发,筹划起新产品的发布;落败的加多宝则紧锣密鼓地展开产品更名后的营销,丝毫无“让位”之意。
王老吉商标权之争一、主体1、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绿罐王老吉经营者历史发展脉络:(1)1830年王泽邦创立王老吉,最初为凉茶铺,后扩展为药厂,这就是最早的王老吉药厂。
(2)解放后,王老吉一分为二:a内地王老吉被归入国有企业;b 香港和海外王老吉由王老吉家族后代经营。
(3)1956 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八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由于王老吉药厂固定资产和员工数最多,因而以王老吉命名,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4)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老吉药厂被认为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于是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王老吉凉茶也改名为广东凉茶。
(5)1982 年中药九厂改名广州羊城药厂。
1992 年转制,成为以国家股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改名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其母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1997 年资产重组,成立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H 股在香港上市,2001 年增发A 股在上海上市,羊城药业为其核心控股子公司。
(7)2004年3月4日,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2005年2月1日,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同兴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合资公司,其两大股东为:香港同兴药业和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8.0465%,48.0465%,其他自然人持股3.9070%。
2、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红罐王老吉经营者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为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红罐王老吉的经营者。
鸿道集团为海外王老吉商标使用权人及香港同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二、商标权及归属1、中国大陆王老吉商标权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王老吉海外商标权人:香港王老吉(国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健仪任董事长,王老吉创始人王泽邦的第五代玄孙女。
3、拥有大陆王老吉商标独家使用权人: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
997年广药集团由于缺乏经营能力,将旗下商标品牌“王老吉”的使用权租赁给香港鸿道集团子公司加多宝使用,加多宝出品了红罐凉茶产品,2000年,双方的合作续约至2010年。
由于加多宝成功的营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2009年销售额达到了160多亿元。
早在2003年,鸿道集团看到了凉茶巨大的潜在市场,通过对广药集团的某位高管行贿将合同期限续至2020年。
2004年,该高管东窗事发。
2010年王老吉商标被广药收回。
加多宝和广药围绕合同期限开始了法律诉讼,最后加多宝败诉,给加多宝带来了巨大损失。
单纯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加多宝没有按照自身行业的特点构建一套严密的内控制度,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表现之一:加多宝公司高级管理层没有对企业经营的合规性进行控制。
广药集团之所以在王老吉商标争议中胜诉,最关键的证据就是合作双方在2003年签订的续延合同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获得的。
这种手段显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而加多宝高级管理层没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的要求,对合同签订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使得企业的发展缺乏了基础。
表现之二:加多宝公司高级管理层缺乏对企业战略的整体控制。
加多宝公司的主导产品就是红罐凉茶,而其品牌的使用权却是租赁得到的。
这种企业战略会导致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对于产品线的概念,对于单一品牌的依赖度过大。
一旦出现了品牌危机,将直接导致公司整体战略的失败。
二是将主导产品的品牌放在一个仅靠租赁得来的品牌,缺乏长期可持续的稳定性,而且这种方式容易带来收益权的纠纷。
表现之三:公司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非常混乱,缺乏对品牌资产的有效控制。
企业应当关注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可能导致的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风险。
相对于并购或者合资的方式,品牌租赁的方式风险过大,而加多宝的管理层从来没有注意到其中的风险。
一旦品牌租赁期到期,那么公司先期投入到品牌建设的巨大资金耗费可能就只会“为别人做嫁衣”,成为品牌所有者的资产。
“王老吉加多宝之争”——从加多宝的失败纵观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中国商标第一案、价值1080亿元的“王老吉”商标合同争议案以广药集团胜诉告一段落。
随后,加多宝提请撤销仲裁结果并获立案,作为回应,广药集团向加多宝提出了高达75亿元的索赔要求。
在这次的事件中,加多宝蒙受损失已是板上钉钉。
首先先回顾一下“王老吉”的成长史。
1997年广州药业集团(下称“广药集团”)无力经营旗下品牌王老吉,将其内地的商标使用权租赁给香港鸿道集团,授权鸿道子公司加多宝在内地生产红罐装王老吉,广药集团则自主生产绿盒装王老吉。
2000年,双方续约至2010年5月。
2002年之后,加多宝成功的品牌营销使王老吉迅速在内地蹿红,其销售额从2002年的1.8亿元飙升至2007年的90亿元。
鸿道集团看到了凉茶行业的广阔前景,2003年,鸿道集团通过贿赂原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再次将合同续至2020年5月。
2004年,李益民受贿案东窗事发,2005年李益民被判处无期徒刑,行贿人陈鸿道弃保潜逃,至今仍在追捕中。
那么,在此仲裁之前,加多宝是否有机会避免损失?企业的内部控制又有哪些漏洞最终导致了加多宝的失败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加多宝的失败原因分析:1.忽略了内部控制的目标据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广药集团之所以能够胜诉,最关键的原因是双方于2003签订的续租合同是通过行贿达成的,这违反了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合同无效。
另外,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有效期满后必须申请续展注册。
鸿道集团在2003年就签下了长达17年的商标授权许可合同,显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鸿道集团的内部控制忽略了企业经营管理应当合法合规这一重要目标,使得续约不成立,是导致加多宝损失的主要原因。
企业的长期发展有赖于法律的保护,没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企业或许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较快,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加多宝喝王老吉
王老吉凉茶由凉茶始祖王泽邦始创于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历史。
在动荡的社会中几经周折依然维持着经营。
真正的转折始于1949年之后,王老吉凉茶分成了两支:一支被收归国有,后更名为“羊城药业”,隶属于广药集团。
另一支由王氏后人带到了香港,经营王老吉香港及海外业务,即“香港王老吉国际”。
(以下简称王老吉集团)
而当大家以为这是广药集团(王老吉商标持有人)和加多宝集团的纠缠时,真正导致此次纠纷的是“第三者”——鸿道集团。
所以故事要从东莞商人陈鸿道说起。
一.鸿道为广药和王老吉搭桥
1995年,陈鸿道,有意在内地经营凉茶产业的他与王氏后人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
由于王老吉集团建国后只在香港和国外有经营销售权,陈鸿道便于广药集团牵手开始内地发展之旅。
也就是说,鸿道集团租用广药集团的“王老吉”商标,用香港王老吉集团的配方开始生产并销售王老吉红罐凉茶。
(此后便没有香港王老吉集团的事儿了)
二.加多宝的付出和收获
为了更好发展凉茶事业,鸿道集团投资成立了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加多宝集团),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
也就是说加多宝集团是鸿道集团的子集团。
在将王老吉凉茶重新定位为“能防止上火的凉茶”后,王老吉凉茶便不再只是广东的区域品牌,而是横扫整个内地,从2002年销售额还不及2亿元,2003年销售额窜升至6亿元,2007年飙升至50多亿,2008年高达140亿元,2011年已达到160亿元。
稳坐内地饮料行业第一把交椅。
一句话,是加多宝集团的高超经营手段和商业头脑成就了今天的王老吉红罐凉茶——因此称加多宝集团为王老吉凉茶的养父。
(广药集团是生父)
三.生父见子出息眼红欲抢功
广药集团眼看着加多宝集团一路高歌猛进把王老吉做的如火如荼,利润从2亿飙升至160亿,而同期加多宝给广药的年商标使用费仅从450万元增加到506万元,心中难免不满,便开始在商标使用期上“下功夫”了。
广药就续约合同是由于广药总经理李益民收到加多宝的贿赂才签订而与加多宝开始争斗,但是真正引起这场官司战争的是广药集团为了“斩草除根”,而瞒着加多宝启动的“大健康产业战略”,具体举措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募新合作伙伴,共享“王老吉”品牌资源,把“王老吉”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多个领域扩张。
战火一触即发。
四.养父机智策略挽回养子
加多宝认为王老吉凉茶是自己一手经营起来的,广药本就不该获取太多利润,而广药的“大健康产业战略”更让加多宝忍无可忍。
由于加多宝及早发现广药的“阴谋”,也提前开始“去王老吉化”。
先是在王老吉红罐包装的一面上加大
“加多宝”的字样,然后从2012年3月起,在电视广告宣传上不再使用和“王老吉”相关的文字,取而代之以“加多宝出品”的字样,广告语也从以前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变更为“正宗凉茶,加多宝出品”。
由于加多宝多年的经营战略和运作手段,改名后的加多宝凉茶在短期的适应后,依然横扫广药版王老吉,引领凉茶内地市场。
小结:广药的利益熏心和自身品牌运作的不成熟导致自己在抢子大战中看似夺会王老吉商标,但却是明显的战败,镜况远不如前。
而看似被釜底抽薪的加多宝在衰兵必胜的信念下,重整旗鼓,一举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