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计量统计表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大同供暖收费标准随着冬季的来临,暖气供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于大同市的供暖收费标准,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大同市的供暖收费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
首先,大同市的供暖收费标准主要包括基本收费和计量收费两部分。
基本收费是指每个用户按照供暖面积和供暖期间确定的固定收费标准进行缴纳,而计量收费则是根据实际使用的热量进行计量收费。
这两部分收费构成了大同市供暖收费的基本框架。
在大同市,基本收费按照供暖面积来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为单位进行计费。
具体的收费标准会根据供暖期间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一般来说,冬季供暖期间的基本收费会相对较高,而非供暖期间则会有所降低。
这样的收费模式能够更好地保障用户在寒冷季节的供暖需求,同时也能够合理调节非供暖期间的收费负担。
而计量收费则是根据实际使用的热量进行计量收费。
大同市一般采用的是热量计量表进行计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统计每户用户的实际供热量,从而实现按需收费。
这种收费方式既能够保障用户的供暖需求,又能够更加公平地进行收费,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除了基本收费和计量收费外,大同市还对供暖收费标准进行了一些特殊规定。
比如对于居民区和商业区的供暖收费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主要是考虑到不同区域的供暖需求和使用特点。
同时,大同市还对供暖质量和服务进行了相应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用户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供暖服务。
总的来说,大同市的供暖收费标准是合理而且科学的,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供暖需求,同时也能够合理调节和控制供暖成本。
通过对供暖收费标准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大同市的供暖收费标准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能够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供暖支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节约能源,合理使用供暖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同时,对于供暖收费方面的问题,如果有任何疑问或者投诉,也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大同市的供暖收费标准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能够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供暖支出。
吉林省物价局关于印发吉林省城市供热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吉林省物价局关于印发吉林省城市供热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物价局(发展改革委、局,价格监督检查局):为提高城市供热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核定城市供热定价成本,根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42号令)、《定价成本监审一般技术规范(试行)》(发改价格〔2007〕1219号)和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07〕1195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吉林省城市供热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吉林省物价局2016年10月27日吉林省城市供热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城市供热定价成本监审工作,提高政府供热价格管理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吉林省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城市(城镇)集中供热经营者实施供热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供热定价成本监审,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调查、审核供热经营者供热定价成本的行为。
供热定价成本,是指一定区域内供热经营者社会平均合理费用支出。
第三条供热定价成本监审具体工作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成本调查监审机构组织实施;供热企业有提供详实、准确财务数据及其他资料的义务。
第四条供热定价成本监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合法性原则。
凡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费用,不得计入供热定价成本。
(二)合理性原则。
能源统计报表表式(一)综合年报表综合机关名称:能源平衡表(实物量)表 号:P303—1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国统字(2007)118号 有效期至:2008年6月说明:1. 本表由各设区市统计局根据现有资料加工编制并负责报送。
第一部分“可供本地区消费的能源量”免报。
2.本表的统计范围为辖区内除军队系统以外的全部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
3. .平衡关系:(1)列平衡关系:1(煤炭合计)=2+3+4+5;9(石油合计)=10+11+12+13+14+15+16+18。
的全部负值求和后取绝对值)+21+23;01(可供本地区消费的能源量)=02+03+04+05+06+07+08+09+10+11;12(加工转换投入产出)=13+14+15+16+17+18+20;23(终端消费量)=24+26+30+34;18≥19;21≥22;24≥25;26(第二产业)=27+29;27≥28;30(第三产业)=31+32+33;34(生活消费)=35+36。
4.报送时间为5月底前,报送方式为电子邮件。
说明:1.本表由P303-1表乘以折标准煤系数生成,由各设区市统计局负责报送。
2.平衡关系:列关系:23(合计当量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2能源平衡表(标准量)200 年表 号:P303—4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国统字(2007)118号 有效期至:2008年6月24(合计等价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9+21+22 上述两式不适用第38行消费合计。
行关系:37(平衡差额)=01+12-21-23; 01(可供本地区消费的能源量)=02+03+04+05+06+07+08+09+10+11;12(加工转换投入产出)=13+14+15+16+17+18+20;23(终端消费量)=24+26+30+34;18≥19;21≥22;24≥25;26(第二产业)=27+29;27≥28;30(第三产业)=31+32+33;34(生活消费)=35+36。
附件1: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表格样式1、工业填报表格表1-1:基本情况表填报负责人:填报人::填报日期:说明:1.所属地区填写用能单位所在的省(市、自治区)。
2.未开展能源管理师试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管理师人数填0,证号可不填。
3.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总产值(可比价)4.若综合能源消费量、产值能耗指标与上年同比变化率超过5%时,要填写说明,字数在100个汉字以。
5.所列产品的能源消耗量不低于企业总能耗的80%。
6.年产能是指相应产品主体设备的年设计产能。
表1-2:能源消费结构表填报负责人:填报人::填报日期:说明:1.主要逻辑审核关系:(1) 消费合计=工业生产消费+非工业生产消费。
(2) 工业生产消费≥用于原材料。
(3) 消费合计≥运输工具消费。
2.企业只填写本企业消耗的有关能源品种数值。
如本表未包括企业消耗的能源品种,企业应根据统计部门要求归并入相应能源品种。
3.能源合计=∑某种能源×某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不重复计算“其中”项)。
4.综合能源消费量的计算方法:(1)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折标量合计-回收利用折标量合计(表1-2-1中第13列)。
(2)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折标量合计-能源加工转换产出折标量合计(表1-2-1中第12列)-回收利用折标量合计(表1-2-1中第13列)。
表1-2-1:能源消费结构附表本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万吨标准煤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万吨标准煤填报负责人:填报人::填报日期:说明: 1.计算“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回收利用”指标使用的折算系数同表1-2。
2.主要逻辑审核关系:(1) 工业生产消费量与表1-2的工业生产消费量数值一致。
(2) 加工转换投入合计=火力发电投入+供热投入+原煤入洗投入+炼焦投入+炼油及煤制油投入+制气投入+天然气液化投入+加工煤制品投入。
2.0. 8 静态水力平衡阀static hydraulic balancing valve具有良好流量调节特性、开度显示和开展限定功能,可以在现场通过和阀体连接的专用仪表测量流经阀门流量的手动调节阀门,简称水力平衡阀或平衡阀。
2.0. 9 自力式压差控制阀self-operate differential pressure control valve通过自力式动作,无需外界动力驱动,在某个压差范围内自动控制压差保持恒定的调节阀。
2.0. 10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self-operate flow limiter通过自力式动作,无需外界动力驱动,在某个压差范围内自动控制流量保持恒定的调节阀。
又叫流量限制阀(flow limiter )。
2.0. 11 户间传热heat transfer between apartments同一栋建筑内相邻的不同供暖住户之间,因室温差异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2.0. 12 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of heating load安装在热源或热力位置,能够根据室外气候的变化,结合供热参数的反馈,通过相关设备的执行动作,实现对供热量自动调节控制的装置。
3基本规定3.0.1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必须安装热量计量装置。
3.0. 2集中供热系统的热量结算点必须安装热量表。
3.0. 3设在热量结算点的热量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法》的规定检定。
3.0. 4既有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热计量及节能技术改造应保证室内热舒适要求。
3.0. 5既有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应优先实行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热源的气候补偿和优化运行等系统节能技术,并通过热量表对节能改造效果加以考核和跟踪。
3.0. 6热量表的设计、安装及调试应符合以下要求:1热量表应根据公称流量选型,并校核在设计流量下的压降。
公称流量可按照设计流量的80%确定。
2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仪表安装要求,且宜安装在回水管上。
附件《北方采暖地区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规划》编制大纲1总论1.1规划依据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2、供热管网调查表及相关调研资料3、各地城市总体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4、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1.2规划原则1、实事求是,重点突出此为本次规划的总体原则。
项目编制过程中,务求反映真实情况,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求基础数据详实,改造项目落实。
重点解决影响供热安全、节能和经济方面的突出问题。
2、供热管网改造与供热计量相结合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结合供热管网改造进一步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增加管网调节和控制能力,促进行为节能,为供热系统安全、节能、经济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3、供热管网改造与供热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管网改造规划应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管网改造应考虑发展和资源整合要求,协调好改造和发展的关系,充分考虑规划的前瞻性和实施性,避免重复建设。
4、供热管网改造与科技进步相结合改造中应合理采用安全、可靠、节能的新技术,防止使用淘汰或落后的技术及产品,实现供热管网改造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1.3规划目标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作。
1.4规划范围1、城市范围:北方采暖地区十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地级以上城市以及集中供热面积大于100万平方米的县级城市。
2、供热管网改造的范围:(1)供热管网和热力站。
供热管网包括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包括一级网、二级网);(2)运行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供热管网(包括一级网,二级网);(3)使用年限不到15年,但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泄漏的供热管网(包括一级网、二级网)。
2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1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现状1、概述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热源、热网、热力站情况,供热介质(热水、蒸汽),设计参数(温度、压力),管网材质、敷设方式、防腐、保温型式、补偿类型和方式、管网分段和分支阀门的类型和连接方式、各种管道的数量及建成年代构成、热力站系统和设备情况等。
第一章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供热方式多种多样,供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分析集中供热的成本和研究集中供热的价格就必须对国内外集中供热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
第一节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溉况一.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我国城市供热是从1953年发展起来的。
从1953年至1965年,我国的供热事业发展的很快,特别是热电联产。
新增单机6MW以上的热电机组2.4GW,占同期新增火电机组的20%,为我国的热电事业奠定了基础。
但是从1965年至1980年间,热电发展进入缓慢阶段,供热机组比重降到11%。
随着“六五”、“七五”计划的实施,供热机组的比重有所回升,已经超过12%。
近几年来虽然热电联产供热量以10%’13%的速度递增,我国供热机组所占的比重仍然只保持在12%的水平。
而实际的情况是为了满足工业,特别是地方工业的要求,不得不建设大量的能耗高、效率低的小锅炉和部分小火电,结果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是建国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到1985年底,我国北方的120个城市中,有40多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供热面积5500万平方米。
到二十世纪末,发展到81个城市,约占“三北”地区十三个省市165个城市的1/2,供热面积达到I.89亿平方米,热化率达到12.08%。
北京市热化率已经达到25%。
但是,从全国城镇情况看,仍以锅炉房供热为主。
约占全部建筑面积的2/3。
据北京、哈尔滨等29个大城市统计,锅炉供热占总供热量的84%,但这种供热形式存在的问题是供热效率低,实际供热能力只能达到设计能力的40%。
1二.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2I.供热方式我国且前主要的采暖方式大体上有三类;1)集中供热(热电厂、集中锅炉房)2)分散锅炉房3)电采暖、燃气及小火炉采暖经过调查:1)全国各县城市668个,其中286个城市已具有集中供热基础设施见表卜1。
西安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维护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集中供热的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集中供热是指供热企业通过城市规划管网直接或者经过热交换站换热后有偿为用户供热的行为。
第四条市市政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六区的城市供热管理工作。
其他区、县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市政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
发展与改革、规划、建设、财政、环境保护、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物价、公安、房屋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城市集中供热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集中供热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的原则。
第六条城市集中供热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鼓励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
第七条提倡采用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供、区域锅炉房和利用余热等多种形式发展城市集中供热。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八条市供热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统一编制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六区城市集中供热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其他区、县的城市集中供热规划由区、县供热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但跨区、县城市集中供热规划由市供热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并经供热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办理其他相关的建设审批手续。
供热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集中供热规划确定供热企业的供热范围。
供热企业应当在供热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供热范围内发展用户。
供热范围确需调整的,应当经供热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供热采暖系统,应当按照节能降耗、温度可控、分户计量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不符合供热分户计量设计、施工标准的,不得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