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 格式:xls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4〕52号)、《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京教基二〔2014〕22号)精神,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各区县和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特制定《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
一、课程设置第一条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第二条要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条各区县和学校要认真按照《课程计划》,逐级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
不得随意增加或削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
第四条各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和学时要求,确定整体课程安排。
在保证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开展课程整合实验,提升课程质量。
二、课程结构第五条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全年39周的教学时间包括上课35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游学等)。
第六条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学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每学时平均为45分钟。
进一步下放课程自主权到学校,鼓励学校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周总学时时长不得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学时总量。
如:一年级不得超过1170分钟(26学时×45分钟)。
黑龙江省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各小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第三次全教会、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树立良好的办学指导思想,增强学校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行为,提高执行课程计划的自觉性课时计划做如下安排一至六年级均按《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贯彻执行。
附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时安排表附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时安排表(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备注:1、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停课或占用教学时间。
2、学校每周五下午安排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或校内的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
3、在语文课时中,各个年级每周设置1课时写字课,三年级以上每周另设两节作文课。
4、每节课时一般为35-40分钟,每天安排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眼操上下午各一次。
中午要保证至少一小时的午休时间。
5、根据《关于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时师资和教材的通知》的要求,从上学期开始小学各年级均开设健康教育课,所需课时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中解决,每周0.5课时。
各校在每周课表编排上,可将健康教育课时与体育课时设置为单双周轮流上。
6、加强平时各种学业能力的考查,改变学业评价以单一的期末试卷成绩为主的方式,所有学科都要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7、信息技术课一周2课时,三、四、五年级所需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中解决;一、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课时从“学校课程”课时中解决。
8、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的起始学年为三年级,三、四、五年级外语课为三课时。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
长课时(每课时40分钟)安排两课时,余下一课时安排两次短课(短课上课时间为20分钟)。
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所需课时从“自习课时”中解决。
英语学科成绩考核应在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听力和口语的考核。
表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根据我省实际分别制定的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各地选择。
各地在制定本地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各市、州依据本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作出相应调整,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地方和学校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该部分课时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各地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各地依据当地实际选择开设。
七至九年级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具体要求按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教基[2001]16号)执行。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表一:课程设置表(小学)
注:
1、.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2周。
2、选择“艺术”科,则可不选音乐、美术。
3、 3、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4、.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我市所有中小学必须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少数边远贫困学校可以延缓开设信息技术课,但最晚开课时间不得超过市教育局颁发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中规定的时限(即2008年底前)。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安排表(试行)2013 、 9小学初中高中课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思想品德政治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历史 2 2 2 2 2 2地理 2 2 2 2 2科学 2 2 2 2科生物 3 3 2 2 2 学物理 2 3 2 2 2 化学 3 2 2 2 语文8 8 7 7 6 6 5 4 5 4 4 5 数学 4 4 4 4 5 5 4 4 5 4 4 5 外语 2 2 3 3 4 4 4 4 4 5 体育 4 4 3 3 3 3 3 3 3 2 2 2 艺术 1 1 1 艺音乐 2 2 2 2 2 2 1 1 1术美术 2 2 2 2 2 2 1 1 1综合实践 2 2 3 3 3 3 3综研究性学习 2 2 2合信息技术 1 11 实通用技术 1 1践社区服务三学年至少 10 个工作日社会实践全年至少 1 周地方总课时 3 3 3 3 2 2 4 3 2 1 1 1 与其中安全教育0.5 环境教育 0.5 安全教育0.5 安全教心理健康研究性学传统文化 1学校地方课程传统文化 1 人生规划 1 育 1 教育 1 习 1 周总课时数 ( 节) 26 26 3030 30 30 34 34 34 35 35 35说明: 1、义务教育段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 周。
校机动时间 2 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复习考试时间 2 周,其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 2 周,实际上课时间为33 周。
1-6 年级每课时 40 分钟, 7-9 年级每课时45 分钟。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鲁教基字〔2002〕 19 号)2、高中段每学年52 周,其中教学时间40 周,社会实践 1 周,假期 11 周。
社区服务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周末或节假日。
原则上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 周,其中 9 周授课, 1 周复习考试。
每周 5 天上课,周学时数不超过35。
本文由云亦无心hdg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 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绵教发[2007]37 号绵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绵阳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关于印发《绵阳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的通知《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各县市区教育(教体、教文体)局,各园区社发局,科学城教育局,63820 部队教育办,市直属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精神,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施,促进全市学校、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川教[2007]173 号)精神,现将我局制定的《绵阳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绵阳市1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方案》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务必深刻领会,坚持依法治教,各示范学校必须带头模范执行。
从 2007 年秋季开学起,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务必严格遵照《方案》安排好学校的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严禁随意砍减课程、增减课时。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执行本《方案》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承担相应管理责任,并将执行本《方案》情况于 9月 15日前书面报告市教育局基教科备查。
黑龙江省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各小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第三次全教会、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树立良好的办学指导思想,增强学校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行为,提高执行课程计划的自觉性课时计划做如下安排一至六年级均按《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贯彻执行。
附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时安排表附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时安排表(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备注:1、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停课或占用教学时间。
2、学校每周五下午安排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或校内的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
3、在语文课时中,各个年级每周设置1课时写字课,三年级以上每周另设两节作文课。
4、每节课时一般为35-40分钟,每天安排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眼操上下午各一次。
中午要保证至少一小时的午休时间。
5、根据《关于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时师资和教材的通知》的要求,从上学期开始小学各年级均开设健康教育课,所需课时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中解决,每周0.5课时。
各校在每周课表编排上,可将健康教育课时与体育课时设置为单双周轮流上。
6、加强平时各种学业能力的考查,改变学业评价以单一的期末试卷成绩为主的方式,所有学科都要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7、信息技术课一周2课时,三、四、五年级所需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中解决;一、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课时从“学校课程”课时中解决。
8、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的起始学年为三年级,三、四、五年级外语课为三课时。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
长课时(每课时40分钟)安排两课时,余下一课时安排两次短课(短课上课时间为20分钟)。
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所需课时从“自习课时”中解决。
英语学科成绩考核应在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听力和口语的考核。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和课时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以便更好地了解河北省在义务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一、小学阶段年级周总课时数每周语文课时数每周数学课时数每周英语课时数每周科学课时数每周体育课时数每周艺术课时数每周其他课时数一年级 30 5 5 2 2 2 2 2二年级 30 5 5 2 2 2 2 2三年级 30 5 5 3 3 3 2 2四年级 30 5 5 3 3 3 2 2五年级 30 5 6 3 3 3 2 2六年级 30 6 6 3 3 3 2 2二、初中阶段年级周总课时数每周语文课时数每周数学课时数每周英语课时数每周科学课时数每周体育课时数每周艺术课时数每周其他课时数七年级 35 7 6 6 4 4 3 2八年级 35 7 6 6 4 4 3 2九年级 35 ~40学分(不含体育) 根据学分分配课程时长,语文至少每周7课时,数学至少每周6课时,英语至少每周4课时,科学至少每周4课时,体育至少每周3课时,艺术至少每周2课时,其他根据需要安排。
三、特色课程和活动1、为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可适当专门开设写字课。
2、在初中阶段,除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外,每周保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开2节,富余课时适当安排班、团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
3、在小学安排语文课表时,可考虑周三到周五的下午连续安排两节语文课,用于作文教学,课表中标志“语文”,也可标志“作文”,需要进行作文教学时,进行作文教学,不上作文时,可进行语文其他教学。
4、在初中各年级安排语文课表时,可在下午的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机动课时(作文课一般安排在周3以后),便于作文教学,课表中可标志作文,也可在上一节标志语文,下一节自习。
以上是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表中详细列出了各个年级的周总课时数、每周各门课程的课时数以及特色课程和活动。
[说明]黑龙江省小学课程设置标准黑龙江省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各小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第三次全教会、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树立良好的办学指导思想~增强学校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行为~提高执行课程计划的自觉性课时计划做如下安排:一至五年级均按《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贯彻执行。
附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时安排表附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时安排表,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小学新课程课时安排表一二三四五品德与生活 1 1品德与社会 2 2 2语文 7 7 7 7 7数学 5 5 5 5 5 国家课程外语 3 3 3科学 2 2 2体育与健康 3 3 2 2 2音乐 2 2 2 2 2美术 2 2 2 2 2综合实践活动 4 4 4地方课程 3 3 1 1 1学校课程 3 3 1 1 1周课时 26 26 31 31 31 备注:1、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停课或占用教学时间。
2、学校每周五下午安排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或校内的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
3、在语文课时中~各个年级每周设置1课时写字课~三年级以上每周另设两节作文课。
4、每节课时一般为35-40分钟~每天安排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眼操上下午各一次。
中午要保证至少一小时的午休时间。
5、根据《关于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时师资和教材的通知》的要求~从上学期开始小学各年级均开设健康教育课~所需课时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中解决~每周0.5课时。
各校在每周课表编排上~可将健康教育课时与体育课时设置为单双周轮流上。
6、加强平时各种学业能力的考查~改变学业评价以单一的期末试卷成绩为主的方式~所有学科都要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7、信息技术课一周2课时~三、四、五年级所需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中解决,一、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课时从“学校课程”课时中解决。
注: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1、表一为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
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具体要求,报教育部备案。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决定。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3、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4.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5、初中阶段的学校在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河北省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河北省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
一、课程设置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九个学科领域,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
还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
二、课时安排在课时安排方面,河北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课时安排。
具体如下:1、语文:每周安排6节,其中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各2节。
2、数学:每周安排5节,其中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应用各2节,1节为习题课。
3、英语:每周安排5节,其中听力和口语各2节,阅读理解1节。
4、物理、化学和生物:每周分别安排3节,主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5、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每周分别安排2节,主要学习社会科学知识。
6、体育:每周安排3节,包括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
7、音乐和美术:每周分别安排1节,主要学习艺术知识。
8、计算机类课程:每周安排1节,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三、实施情况为了确保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有效实施,河北省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加强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四、总结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教学质量监督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一、课程设置在河北省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接受全面的教育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科目:1、语文:作为主要学科之一,语文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山西省小学教育课程设置标准及课节数是按照《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小学课
程设置标准及课节数的通知》(山教育厅发〔2018〕25号),结合山西省小学教学实际,经过山西省教育厅及各地市教育厅共同研究定订的。
根据《山西省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及课节数》,山西省小学学科总课节数为每周35节课,其中文科20节、数学8节、外语2节、科学2节、体育2节、音乐1节,语文、数学和外语每周有3节课,科学、体育和音乐每周有2节课。
此外,《山西省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及课节数》对各科课程设置有明确的要求,如文科课程要求必须包含语文、历史、地理、政治四科;数学课程要求必须包含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外语课程要求必须包含英语、日语、俄语等外语;科学课程要求必须包括生物、
物理、化学、地理等科学知识;体育课程要求必须包含体育、少儿游泳等体育项目;音乐课程要求必须包含钢琴、吉他等乐器演奏,声乐技能等内容。
《山西省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及课节数》旨在改进山西省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使小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山西省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普通中小学课程标准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17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要求,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订《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旨在依托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