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土垫层法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4.93 MB
- 文档页数:13
地坪地基处理方法一、换土垫层法这是个超简单又好用的法子呢。
就是把地坪地基里那些不好的土啊,像软土或者有杂质的土,给挖出来扔掉。
然后换上好的土,像砂啊,碎石啊之类的。
这样做的好处可多啦,地基会变得更结实,承载能力变强,就像给房子打了个超棒的基础。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缺点哦,就是费力气,得把土挖来挖去的,还得找地方放挖出来的土呢。
二、压实法这个方法就像是给地基做按摩,让它变得紧实。
用压路机或者其他压实工具,一遍一遍地压地基的土。
要是土太干了,还得洒点水,让它湿润些才好压。
压实的时候要注意均匀,不能有的地方压得实,有的地方松松垮垮的。
这方法适合那种土质还不错,就是有点松的地基。
三、强夯法听名字就很霸气吧。
用很重的夯锤,高高地举起来再重重地砸下去。
这一砸啊,能让地基土变得特别密实。
不过在做这个的时候要小心周围的东西,因为这个冲击力可大了,可能会震坏旁边的建筑或者设施。
而且这种方法对场地的要求也有点高,场地要比较开阔才行。
四、排水固结法如果地基土里水太多,就可以用这个方法。
先在地基里设置排水通道,像砂井或者塑料排水板之类的。
然后让地基里的水通过这些通道排出去,随着水的排出,地基土就会慢慢固结,变得更结实。
这就像是把地基里的“小水怪”都赶跑,让地基变得健康强壮。
五、化学加固法这个方法就有点高科技啦。
往地基土里注入一些化学浆液,像水泥浆啊,硅酸钠溶液之类的。
这些化学浆液会和地基土发生反应,让土变得更硬更牢固。
不过这个方法要注意化学浆液的用量和注入的深度,要是没弄好,可能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第2章换土垫层法2.1换土垫层法的原理与适用范围换土垫层法(Replacement Method):就是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挖除,然后分层回填强度较大、压缩性较小、材源丰富、价格便宜且无腐蚀性的砂土、碎石、石渣、素土、煤灰、矿渣、二灰(石灰、粉煤灰)以及其它性能稳定的材料,分层夯实至要求的密度为止。
①提高地基承载力②减少沉降变形③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④消除膨胀土地基的胀缩作用;⑤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作用;⑥防止季节性冻土的冻胀作用;⑦用于处理暗浜和暗沟的建筑地基。
不同工程中,垫层所起的作用有时是不同的。
如砂垫层可分为换土砂垫层和排水砂垫层:①对路堤和土坝等工程的砂垫层,主要是利用垫层的排水固结作用,提高固结速率,促使地基土地的强度增长;②一般工民建基础下的垫层主要起换土作用,视具体情况,可部分换土、也可全部换土。
当软弱土层较薄时,可全部换土,短期内便可达到设计的效果;当软弱土层很厚时,可对靠近地表附近的进行部分置换,并容许有一定的沉降及变形。
采用换土垫层法的前提条件:挖除的软弱土能搬迁堆放,同时又能获得大量便宜的良质土。
2.2 垫层的设计垫层的设计:既要满足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要求,又要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垫层材料侧向挤出而增大垫层的竖向变形量,而且还要经济合理。
垫层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垫层的厚度、宽度和承载力,必要时进行变形计算。
2.2.1 垫层的厚度垫层厚度z 应根据下卧层的承载力确定,满足:z cz z f p p ≤+式中 Pz ——垫层底面的附加压力设计值,可用弹性理论中应力公式计算,也可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中的扩散角法计算:条形基础: θztg b p p b p c z 2)(+-=矩形基础: )2)(2()(θθztg l ztg b p p b p c z ++-=b ——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 l ——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 p ——基础底面的压力;Pc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z ——垫层的厚度;θ——压力扩散角,按表3-2采用; Pcz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fz ——垫层底面处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实践表明:垫层的厚度太薄(〈0.5m 〉,则换土垫层的效果不太显著,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如垫层太薄(〈1.0m 〉,则较难消除湿陷变形,所以垫层的厚度的确定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根据当地的经验综合考虑。
浅谈换土垫层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运用一、换土垫层的分析1.换土垫层法的应用原理软弱土主要包括淤泥质土、淤泥、松散粉细砂、杂填土以及粉土等,该类土存在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很难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得到满足。
当软弱土存在时,则对软弱土的较低强度、较大压缩性造成确定,一旦出现扰动,则会对土体结构造成破坏,随之强度逐渐减弱。
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中,由于地基压缩变形,导致出现较大沉降量或不均沉降出现,往往导致建筑物的破坏或使用受到影响。
换土垫层法是在建筑物基底下的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进行挖除,然后对具有较大强度、较小压缩性且价格适宜的碎石、砂土、矿渣、煤灰以及粉煤灰等性能稳定的材料进行回填,并通过分层夯实直到与相应标准相符即可。
使其发挥地基持力层的作用,实现承载力增加,避免地基沉降的问题发生。
2.垫层的设计在垫层设计中不仅应对建筑物地基的强度以及变形要求得到满足,而且還应对足够的宽度存在,避免垫层材料向侧边挤出而导致垫层的竖向变形量增大的问题发生。
建筑物基底荷载的扩散是通过一定厚度的垫层向较大范围的下卧层上进行的。
当垫层的厚度达到一定要求时,才能对扩散至下卧层顶面的压力与下卧层的承载能力要求得到满足。
所以,在设计垫层时,应结合下卧层的承载力,先对垫层的厚度进行假定,然后对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得到满足的垫层厚度值中,对垫层的厚度进行最终确定。
二、换土垫层法的要求1.换土垫层法在对各类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中得到适用。
当建筑物范围内存在较薄的上层软弱土石,可运用全部置换的方式进行处理。
当处理范围内存在暗沟、松填土、废坑、暗塘、墓穴、废井以及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时,应对建筑物地基整体变形的均匀进行保持,作为换土垫层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2.运用换土垫层法对厚度不大的软弱土层进行全部置换。
当存在深厚的软土土层时,避免采用局部换填垫层法对地基进行处理。
当工程项目中存在不同特点时,应对换填材料的强度、压力扩散能力、稳定性、渗透性、密实、耐久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来源、价格以及消耗等进行分别考虑。
换土垫层法一、换土垫层的概念: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灰土、高炉干渣、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压(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土垫层法二、换土垫层适用条件:换土垫层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地等地基土的浅层处理.常用于轻型建筑、地砰、堆料场和道路工程等地基处理工程中。
三.换土垫层的作用是:(1)提高地基承载力,并通过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减少垫层下.天然土层所承受的压力。
从而使地基强度满足要求;(2)垫层置换了软弱土层,从而可减少地基的变形量;(3)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4)调整不均匀地基的刚度;(5)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或季节性冻土等特殊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或部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胀缩性或冻胀性。
四.换土垫层的设计1、砂垫层厚度的确定砂垫层的厚度一般是根据砂垫层底部软土层的承载力来确定的,即作用在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不大于软弱层的承载力设计值,如图2-1所示,并符合下式要求:式中p z—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设计值(kPa);p 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标准值(kPa);f z—经深度和宽度修正后垫层底面处土层的基承载力设计值(kPa)。
图2-1垫层内应力分布砂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除了可以采用弹性理论的土中应力公式求得外,也可按应力扩散角θ进行简化计算:条形基础:(2-2)矩形基础:(2-3)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l—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P—基础底面压力的设计值(kPa);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标准值(kPa);Z—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θ—垫层的应力扩散角(0)。
各种换填材料的应力扩散角θ值见表(2-1)。
表2-1压力扩散角θ(0)注;当z/b<0.25时,除灰土取θ=30°外,其余材料均取θ=0o;当0.25<÷<0.5时,θ值可内插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