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518.00 KB
- 文档页数:32
第一章制冷与空调作业安全技术第一节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物态(物质状态)与物态变化具有一定质量及占有空间的任何物体称为物质。
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同时分子又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这种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及其热运动等原因,使物质在常态(物态)下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汽)态,称物质“三态”。
固态时,分子间的相互引力最大,固体中的分子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热运动仅在平衡位置的附近作微小的振动,不能作相对移动。
因此固态时的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液态时,分子间的引力仍较大,使分子之间仍能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此液态物质有固定体积,并有自由液面。
此外,液态物质的分子不仅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还可以相对移动,所以它具有流动性而无固定的形状。
气态时,分子间距大,引力很小,分子间不能相互约束。
因此,它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可以充满任何的空间。
在热运动中可相互碰撞发生旋转运动。
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热运动的结果也会以不同的状态存在。
当物质在吸热或放热时,除了温度变化以外,还有状态的变化(称相变),即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液化(或冷凝);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称为凝固;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融化(熔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固体直接变化成气体的过程称为升华;反之称为固化(或凝华)。
人们利用物质相变过程向周围介质吸热,转移潜热,使周围介质降温进行制冷,如从液体变成气(汽)体、固体变成液体、固体直接变成气(汽)体所转移的相变潜热获取低温。
相变转移的热量是潜热,非相变转移的热量是显热(如水在1大气压下,从±o℃加热到100℃,它也是吸热过程,但没有相变,水还是水,这种吸收周围介质的热量叫显热,计算出的显热量是很少的)。
潜热转移量(如蒸发量)才有制冷量,显热转移量几乎没有制冷量,即人们是采用相变制冷。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解读(精选5篇)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解读(篇1)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热工学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工艺设计、空气调节技术、制冷空调装置设计、制冷空调装置维修与维护、制冷空调装置系统自动控制、安装工程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制冷空调装置维修、制冷空调装置设计、空调工程设计、空调工程控制系统、冷库工程控制、空调设备综合智能控制等实训。
在制冷与空调设备制造企业、工程施工企业、物业运维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解读(篇2)具有识读空调工程和冷链冷库工程施工图,编制制冷空调工程造价与预决算的能力;具有设计电冰箱、空调器、热泵热水器等制冷空调产品制冷系统,根据整机性能测试效果改进产品设计的能力;具有对制冷空调系统进行试运行与调试的能力;具有编制制冷空调产品典型零部件生产工艺卡及整机总装工艺文件,分析与整改部件及整机生产现场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具有维修制冷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运行、维护、管理大型制冷空调系统,分析、判断、处理运行故障的能力;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制冷与空调领域数字化发展需求的能力;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文明生产、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意识,具有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以及较强的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解读(篇3)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开设于1995年,是职业教育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主持专业,校品牌专业,本专业教学团队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本专业依靠校内外雄厚的办学资源,培养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高,转本提升空间大,毕业生就业遍及长三角地区各大、中型知名企业,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就业前景好,待遇丰厚。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解读(篇4)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零部件加工方法、整机装配工艺流程、产品安全和性能相关标准与检测、制冷空调系统程序调试方法和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空调工程和冷链冷库工程施工图识读、制冷空调产品制冷系统设计、制冷空调系统试运行与调试、运行故障分析与处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制冷空调产品设计与制造、制冷产品或工程营销、工程方案设计与施工管理、制冷设备运行管理和维修保养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制冷与空调运行操作证题库及解析一、制冷与空调基础知识1.下列哪种气体在制冷工程中最常用?A. 氮气B. 氧气C. 氢气D. 氟气解析:D。
在制冷工程中,氟气(常用R22、R134a等)是常见的制冷剂。
2.针对空调系统,以下哪种插座电压等级是正确的?A. 110VB. 220VC. 380VD. 440V解析:B。
空调系统常用的插座电压等级是220V。
二、制冷与空调设备操作1.在给制冷系统添加制冷剂时,以下哪种操作是正确的?A. 从任意位置添加制冷剂B. 从制冷系统的高压侧添加制冷剂C. 从制冷系统的低压侧添加制冷剂D. 无需添加制冷剂解析:C。
正确的操作是从制冷系统的低压侧添加制冷剂。
2.下列哪种操作可以减少空调功耗?A. 增大室内温度设定值B. 减小室内温度设定值C. 经常开启和关闭空调D. 不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解析:A。
增大室内温度设定值可以减少空调功耗。
三、制冷与空调维护与故障排除1.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空调制冷效果变差?A. 空调过滤网未清洗B. 高压侧制冷剂不足C. 室外散热器受到阻塞D. 以上都是解析:D。
以上都是可能导致空调制冷效果变差的原因。
2.在维护空调系统时,以下哪种操作是正确的?A. 喷洒水直接清洗空调机组B. 使用尖锐工具清理空调设备C. 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网D. 不进行任何维护操作解析:C。
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网是正确的维护操作。
四、新技术与发展趋势1.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新型制冷技术?A. 磁制冷技术B. 变频调速技术C. 直接蒸发制冷技术D. 老式膨胀阀技术解析:D。
老式膨胀阀技术不属于新型制冷技术。
2.近年来,制冷与空调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解析:近年来,制冷与空调领域的发展趋势包括: - 高效节能:注重提高能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智能控制:引入智能控制技术,提升使用便利性和舒适度。
- 环保技术:推广使用环保制冷剂,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 绿色建筑:将制冷与空调系统融入绿色建筑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制冷空调的原理及基础知识制冷空调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家电,随着科技的发展,制冷空调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具有智能化和高效化的特点。
本文将就制冷空调的原理及基础知识进行介绍。
一、制冷空调的原理制冷空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换热来实现温度的调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造冷源制冷空调的制造冷源主要是通过压缩制冷循环实现。
首先,通过机械压缩将制冷剂(例如氟利昂等)从低压变为高压,同时也提高了制冷剂的温度。
第二步:制冷剂膨胀制冷剂高压的状态无法被直接送入室内,需要经过减压膨胀阀的作用,使制冷剂从高压变为低压,同时也使制冷剂的温度迅速降低。
第三步:室内换热此时制冷剂的低温低压态进入室内,与室内的热空气进行了换热作用,从而将房间内的热量带走,降低空气的温度。
第四步:回收制热器通过空调里的回收制热器,将除去热量的制冷剂重新变为低温低压的状态,并再次进入循环中制备冷源,继续实现温度的调节。
二、制冷空调的基础知识1.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空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通过制造制冷循环的过程,在循环中实现热量的排放和吸收。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等。
2. 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空调的核心部件之一,它通过压缩制冷剂改变制冷剂的物理状态,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
3. 蒸发器蒸发器是将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蒸发器的作用,制冷剂的温度将迅速降低,从而实现具有制冷效果的循环作用。
4. 减压阀减压阀是将高压制冷剂调节为低压制冷剂,实现制冷循环中的相态改变。
5. 冷凝器冷凝器用于在制冷循环中排除多余的热量,从而重新生成制冷剂。
其主要作用是将制冷剂从气态变为液态,并将其中的热量散发出去,通过散热的方式完成冷凝剂回流循环的过程。
以上就是制冷空调的原理及基础知识的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冷空调的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提高和创新。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有所帮助,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制冷空调的工作原理。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机械或其他手段将其中一系统中的热量转移至另一系统中的技术。
制冷的原理是通过创造低温区使得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最终使得低温区的温度降低。
本文将介绍制冷的基础知识,包括空气制冷和液体制冷。
1.空气制冷:空气制冷是常见的一种制冷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气的物理性质,将空气进行压缩或膨胀,从而实现制冷目的。
空气制冷的循环包括压缩、冷却、膨胀和蒸发四个过程。
首先,通过压缩机将气体压缩,使其温度升高。
然后,通过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却至低温高压的液体。
接下来,通过节流阀膨胀器将高压液体膨胀为低温低压液体。
最后,通过蒸发器将低温低压液体转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并吸收热量。
2.液体制冷:液体制冷是利用液体的物理性质来实现制冷的方法,常用的液体制冷剂有氨、氟利昂等。
液体制冷的循环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过程。
首先,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自液体转化为气体,吸收周围的热量。
然后,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
接下来,通过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至高温高压液体。
最后,通过膨胀阀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液体,并进入蒸发器循环。
3.制冷循环中的关键设备:a.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的设备。
b.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为高温高压液体的设备。
c.膨胀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的设备。
d.蒸发器:将低温低压液体转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并吸收热量的设备。
4.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高温下冷凝放热。
制冷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热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5.制冷系统的应用: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空调、冷冻设备、冷藏设备、工业制冷等领域。
其应用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和冷冻等。
总而言之,制冷技术是一种将热量从高温区传递至低温区的技术。
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制冷专业是一个涉及制冷技术和制冷设备的学科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对于从事制冷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制冷原理、制冷循环、制冷剂以及制冷设备四个方面介绍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
一、制冷原理制冷原理是制冷专业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传导规律。
制冷原理的核心是利用物质的相变过程来吸收或释放热量,实现温度的降低。
常用的制冷原理有蒸发制冷、吸收制冷和压缩制冷等。
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制冷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制冷循环和制冷设备,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二、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组成。
蒸发器是制冷循环中的热交换器,通过蒸发剂与外部的低温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吸收热量。
压缩机是制冷循环中的能量转换装置,它将低温低压的蒸发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冷凝器是制冷循环中的热交换器,通过冷却剂与外部的高温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释放热量。
节流装置是制冷循环中的控制装置,通过减小蒸发剂的流量和压力,使其进入蒸发器时呈现饱和状态,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三、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工质,它起到传递热量和实现温度降低的作用。
常用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制冷剂的选择要考虑到其物理性质、环境影响和安全性等因素。
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包括饱和蒸汽温度、气化热、比容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到制冷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制冷剂的环境影响主要涉及到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因此要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制冷剂。
制冷剂的安全性包括其毒性、燃烧性和爆炸性等,要选择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影响较小的制冷剂。
四、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制冷专业中的实体部分,它包括冷库、冷藏车、冷冻机组、空调设备等。
冷库是用于存储冷冻或冷藏食品的设备,它通过制冷循环实现温度的控制和保持。
冷藏车是一种用于运输冷藏货物的专用车辆,它通常配备有制冷机组,可以保持货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制冷与空调设备安全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第一部分:制冷设备安全知识1. 制冷设备的安全操作原则有哪些?答:制冷设备的安全操作原则包括:维护设备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遵循设备的操作手册,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熟悉设备的紧急停机程序,掌握应急处理方法;遵循设备的安全警示标志,注意个人安全;注意设备周围的安全环境,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在制冷设备操作过程中,哪些安全事项需要特别注意?答:在制冷设备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安全事项: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眼镜、防护手套等;注意避免设备发生漏电和短路,确保设备的电气安全;设备运行过程中,要注意是否出现异常声音或异常振动,及时处理问题;设备操作完成后,要及时切断电源,并进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
3. 制冷设备维修过程中,哪些安全措施是必需的?答:制冷设备维修过程中,必需采取以下安全措施:确保设备已经停机,并断开电源;使用工具时要小心谨慎,防止工具滑落或损坏设备;遵守操作规程,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维修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是否有泄漏或其他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维修完成后,要清理工作现场,保持设备周围的整洁。
4. 如何处理制冷设备的泄漏?答:处理制冷设备的泄漏需要注意以下步骤:首先,保护自己的个人安全,必要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然后,停止设备运行,并切断电源;随后,采取措施以减少泄漏的风险,如封堵泄漏处;根据泄漏的性质和程度,可以选择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修复或处理;最后,在重新启动设备前,必须对泄漏处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泄漏问题得到解决。
5. 制冷设备的安全维护措施有哪些?答:制冷设备的安全维护措施包括以下方面: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正常运行中的设备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保养;确保设备周围的通风良好,以避免热量积聚和火灾风险;及时更换故障的零部件,避免设备损坏或故障的进一步发展;严格按照设备的维护手册进行维护工作,确保操作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