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光之教堂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0
光之教堂隐喻性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成名作,是他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著名的一个。
论风景,光之教堂稍微逊色一些,但是光影效果确实这三个里面最有意境的。
光之教堂坐落于大阪府茨木市,规模较小,约113平方米,大约能容纳100人,于1989年竣工。
而且还获得了由罗马教皇颁发的二十世纪最佳教堂奖,无疑是对该教堂的神圣意境的肯定。
与其它两个教堂比起来,光之教堂的位置确实不占优势,而且规模也有极大的限制,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安藤的设计,既然外部无法再做修饰,那么就将建筑重心放到内部。
与安藤忠雄以往的作风一致,他的建筑中没有多余的修饰,用长而狭的走廊来迫使人们一个人走完长途,然后再利用光影效果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景色——阳光和自然。
光之教堂也是如此,受到场地的限制,光成为了教堂里唯一的主角。
安藤有几个建筑原则,这是他这么多年都信守的原则:首先,就是一定要用真实可靠的材料。
正如光之教堂,采用的是清水混凝土,虽然美观不及,但是这样的建筑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仿佛与世隔绝一般。
第二,就是完全使用正宗的几何形式。
这种几何形式的利用,更能体现出空间感。
不论是早年的住吉长屋、还是著名的地中美术馆、又或是我们今天所讲述的光之教堂,都是非常标准的几何图形。
标准的几何图形,可以很好地与自然相融。
几何图形成了自然的构架,自然成了点缀几何的最好景色。
而且由几何图形构成的建筑,可以借由光影的变换来突出空间感。
光之教堂中也是如此,随着太阳的升起与落下,十字架的位置也时刻发生变化,在同一个空间里,光影的变化能让人对空间更有感触。
第三,就是自然。
安藤的每一个作品都不只是单独的一个作品,他的作品里有自然的痕迹,还有历史的底蕴。
但是安藤所谓的自然,不是人工种植的树木花草,而是纯天然的自然,就像风、水、阳光、还有周围原本的植物。
这样的自然的与几何相交织,制造出的效果才是真正的美。
光之教堂中也有体现,除了光溜溜的不具有美感的清水混凝土以外,里面的设计也十分清水,并没有夺人眼球的装饰。
经典重温:清水混凝土的行吟诗人安藤忠雄——光之教堂“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贝聿铭钢筋混凝土大发展的时期正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盛行的时期,纯粹功能主义的思想、经济条件、施工技术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这个时期的许多混凝土建筑形式雷同、缺乏细部、施工粗糙,混凝土在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单调乏味、冷漠丑陋、毫无人性化可言的建筑材料。
这种负面影响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混凝土墙面逐渐被石材、面砖、涂料、玻璃等覆盖。
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以其富有特色的光影设计、精致简练的细部设计、强烈的几何形式感、深邃的东方哲学含义,结合精致的混凝土施工制作工艺,在建筑界声名鹊起,清水混凝土成了其建筑的标志性材料。
在他的作品中,清水混凝土显示出机械加工般的精致、丝绸般的柔美质感,这完全打破了人们印象中混凝土的粗野形象,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了混凝土的无穷魅力,建筑界中掀起了一股“安藤热”、“清水混凝土热”。
安藤的设计中融合了东方哲学精神,其设计非常讲究制作的精细,清水混凝土色彩常采用较为柔和的高级灰,墙面分格缝单元尺寸一般为1800mmx900mm,每个分块上故意留下6个锚固两侧模板的拉杆所遗留下的直径约45mm的小圆孔。
这些因为施工工艺所自然产生的细部减少了混凝土的单调、冰冷感,极大地改变了混凝土的外观,甚至由于其精细的纹理在光照下显示出丝绸般的质感,混凝土变得更加人性化了。
“光之教堂”即是安藤忠雄早期的代表作品,时隔多年它仍然如早期一样散发着不可言喻的魅力,除了在建筑学专业人士的心目中成了一处经典外,甚至成了一个大众旅游景点。
位于日本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的“光之教堂”建筑是分两期完成的,一期(1987~1989年)为东侧沿东西向展开部分的一层教堂,礼拜的场所。
二期为西侧沿南向展开的分上下两层的周日学校,包含有有教室、厨房、卫生间、阅览室等各种空间。
安藤忠雄三大教堂之一光之教堂光之教堂位置:大阪主要材料:清水混凝土建筑面积:约113平方米设计时间:1987年5月~1988年5月完工时间1989年4月本案位于大阪市城郊人口不太密集的北春日丘住宅区中,是街道和现有建筑结合的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牧师住宅的独立式建筑。
整个建筑采取了一种简介的长方形平面,重点集中在圣坛后面的十字架上,他是从混凝土墙上切除的一个十字形口子,只因油光的存在,这个十字架才整整有意义。
讲坛后面便是在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阳刚从这里渗透进来,从而形成著名的光之十字!!该教堂以一个素混凝土矩形体量为主体。
这一个矩形体量度包括了三个直径味5.9米的球体同时呗一片完全独立的墙体以15度叫切成大小两部分大的为教堂,小的则是主要入口空间。
人们经过这片墙体上5.35米高,1.6米宽的开口,就进入了教堂,地面呗处理成台阶状,右后向前下降至牧师讲坛。
这一建筑虽然形体简单,但却蕴含了一种非常复杂而极佳的建筑处理。
这片成角度插入的素混凝土墙壁,以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基地和工程所有的难题。
由于靠近道路中段,因而除了面向内院和西壁体外,在墙面开窗是合适的。
这片斜墙不仅分割了空间,而且把柔和的阳光反射渗透进教堂内,掩蔽了现存的内院中的牧师住宅,并隔离了喧嚣的外部世界。
同时,这座建筑造价极低,墙壁及家具处理的十分简朴,并保留了粗糙表面的质感。
安藤忠雄在这里着力表现和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然,空间的纯粹性和洗练诚实的品质,进而唤起建筑的“庄严感”!!水之教堂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
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
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
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
安藤忠雄三大教堂之一光之教堂光之教堂位置:大阪主要材料:清水混凝土建筑面积:约113平方米设计时间:1987年5月〜1988年5月完工时间1989年4月本案位于大阪市城郊人口不太密集的北春日丘住宅区中,是街道和现有建筑结合的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牧师住宅的独立式建筑。
整个建筑采取了一种简介的长方形平面,重点集中在圣坛后面的十字架上,他是从混凝土墙上切除的一个十字形口子,只因油光的存在,这个十字架才整整有意义。
讲坛后面便是在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阳刚从这里渗透进来,从而形成著名的光之十字!!该教堂以一个素混凝土矩形体量为主体。
这一个矩形体量度包括了三个直径味5.9米的球体同时呗一片完全独立的墙体以15度叫切成大小两部分大的为教堂,小的则是主要入口空间。
人们经过这片墙体上 5.35米高,1.6米宽的开口,就进入了教堂,地面呗处理成台阶状,右后向前下降至牧师讲坛。
这一建筑虽然形体简单,但却蕴含了一种非常复杂而极佳的建筑处理。
这片成角度插入的素混凝土墙壁,以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基地和工程所有的难题。
由于靠近道路中段,因而除了面向内院和西壁体外,在墙面开窗是合适的。
这片斜墙不仅分割了空间,而且把柔和的阳光反射渗透进教堂内,掩蔽了现存的内院中的牧师住宅,并隔离了喧嚣的外部世界。
同时,这座建筑造价极低,墙壁及家具处理的十分简朴,并保留了粗糙表面的质感。
安藤忠雄在这里着力表现和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然,空间的纯粹性和洗练诚实的品质,进而唤起建筑的“庄严感”!!水之教堂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
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
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t< 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
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
安藤忠雄论建造案例分析光之教堂安藤忠雄是当代建造界的传奇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作品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光之教堂。
本文将对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光之教堂的案例研究,探讨其建造艺术的深度与魅力。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以“空间的体验”为核心,注重将自然光线和环境融入建造中,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受。
光之教堂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光之教堂位于日本岐阜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它以其简约而富有诗意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而备受瞩目。
光之教堂的外观设计非常简洁,看起来像是一个由木材和玻璃构成的立方体。
它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线条,但却给人一种纯净而宁静的感觉。
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使光之教堂融入了村庄的整体氛围中。
进入光之教堂内部,人们会被一片璀璨而温暖的光线所包围。
安藤忠雄通过巧妙的设计,使自然光线通过玻璃墙和屋顶的开口进入室内,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
在阳光的照射下,教堂内部的空间变得璀璨而通透,让人宛然置身于一个光之世界中。
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非常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隔断。
安藤忠雄将建造的功能和美学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堂成为一个具有灵性的空间。
人们可以在这里静心祈祷,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除了光线和空间的运用,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还注重了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他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玻璃,使建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木材的质感和玻璃的透明度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温暖而通透的氛围。
这种材料的选择不仅符合了建造的功能需求,还增加了建造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光之教堂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座建造,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它通过光线、空间和材料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建造体验。
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宁静的力量,与内心进行对话和沉思。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是一座富有诗意和灵性的建造作品,它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技术,打破了传统建造的束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空间感受。
光之教堂(Church of the Light)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
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1——安藤忠雄一、人物简介安藤忠雄(Tadao Ando)1941年生于日本大阪, 安藤忠雄出生于日本大阪一个贫寒家庭。
小时候,他的邻家大叔是一名木匠,这位大叔非常喜欢他,不仅常带他玩,而且还教他用木头制作各种玩具。
13岁时,他与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了一间阁楼。
看着自己这件“作品”,他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以后,当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高中毕业时,他想报考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了大学梦。
走向社会后,他仍无法摆脱做一名建筑师的梦想,于是,便干上了家具制作和室内装潢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与一名建筑师的梦想遥不可及,而且收入极低,甚至无法维持生存。
那段时间,他非常苦恼,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一天,他偶然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瑞士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立刻被这位现代建筑运动代表人物那风格独特的设计所吸引。
他想买下这本书,可惜钱不够,于是只得央求老板一定要替他保留这本书。
他忍了几天饿,终于凑够了买书的钱。
他拿着书,边走边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读了柯布西耶这本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柯布西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通过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而他自学的方式除了读书,便是游历四方,只要有机会,他就到世界各地参观建筑杰作,对他来说,这是另一种方式的阅读……他立即决定,把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复制。
复制的第一步当然是自学。
为此,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用整整一年,将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研读完毕。
接下来,他就要像柯布西耶那样去世界各地“游历”了,但一个难题随即摆到了他的面前:他没有钱!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1/link?url=yrXn6dWrqFfuBzU8UGkgj7N8yPMqbtOmjKCkaZm7wMA-_EA-J1ErEHE9i1f SlV4G听一位朋友说,只要做上拳击选手就可以拿到工作签证出国比赛,于是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拿到了职业拳击赛的执照,然后,利用出国比赛的机会到世界各地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