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 格式:ppt
- 大小:954.00 KB
- 文档页数:17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方案课标要求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主要包括三目:“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暴行”。
第一目介绍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整个过程中日本的侵华史实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二目从七七事变开始,到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明确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第三目的内容,从文字、数字和触目惊心的图片等资料中认识日军的暴行惨无人道,激发学生的强国之志。
本课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
教学目标1. 通过梳理日本侵华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程,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2.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论证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全民族抗战的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阅读分析教材和课件中的有关史料,培养学生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 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教学难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诗歌导入这一天,凄厉的防空警报在多地拉响,这一天,我们致敬先辈,纪念逝者,这一天,是每个中国人都要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不敢忘,不能忘,不会忘。
柳条湖、残历碑、警世钟……山河为证,……拂去岁月的积尘,一个民族的伤疤至今仍在渗出血丝。
不忘来路,是为了更好的砥砺前行;知史明志,激发实现中国梦的无穷动力。
一九三一年的九月十八日,是中国人不敢忘、不能忘、不会忘的日子,这一天,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十四年浴血抗战的开始。
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标志性的事件和节点:
1.乙未护法运动(1919年):这次抗议和示威运动是中国人
民在抗击列强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尊严方面的早期表达。
虽然主要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势力,但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的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七七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正式
开始。
在这一事件中,日军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引
发了全国范围的抵抗。
中国政府发表了向全体中国人民宣
战的声明,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3.南京保卫战(1937年):南京保卫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中的重要战役。
中国军民经过长时间激烈的抵抗,保卫了
南京市,并展示了中国的抗战决心和能力。
这场战斗对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动员和士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直言抗日:即在己巳时期,中国的文艺界普遍从日本的侵
略中醒悟过来,开始以直言对抗的方式表达对日本帝国主
义的强烈抗议。
在文学、艺术和报纸等领域中,中国人民
通过直言抗日对日本侵略者发起抵制,凝聚了全民族的抗
战力量。
5.《告全体华民族同胞书》(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
这封重要文件,正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政策,
并呼吁全体华民族同胞自觉地参与到抗日斗争中来,凝聚了全民族的反抗意志。
这些事件和时期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演变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阶段和节点。
从而集结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形成了坚定的抗日统一战线,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知识点一: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的背景:(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爆发,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为转嫁危机,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3)中国国内国共两党内战不断,为日本侵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日本侵华的表现:1931年东北九一八事变、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1932年3月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矛盾成主要矛盾)3.国内外的反应: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国际联盟:提出国际共管方案,日本退出国联。
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抗日联军。
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的“一二·九运动”,促进民族新觉醒。
4.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中共中央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到西安同国民政府代表谈判。
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知识点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8月,中共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知识点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政治上“以华制华”: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40年3月,扶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2.经济上,“以战养战”:在占领区野蛮掠夺资源,垄断经济、统制粮食、强征苦力。
3.“三光”政策: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局部抗战的原因和过程;(2)掌握全面抗战的背景和主要战役;(3)认识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探讨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异同;(3)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爱国情怀;(2)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局部抗战的原因和过程;(2)全面抗战的背景和主要战役;(3)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转折点;(2)全面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役及其意义。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2)提问: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局部抗战的原因和过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局部抗战的原因和过程;(2)教师讲解全面抗战的背景和主要战役;(3)教师阐述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之间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抗日战争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局部抗战的原因和过程;2.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全面抗战的背景和主要战役;3. 请学生思考: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体现?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知识掌握等方面。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知识点一、局部抗战1、背景:(1)历史原因: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侵华方针。
(2)现实原因:1929年秋,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
(3)有利时机:国共内战。
2、表现:(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制造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3)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又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3、国共对日政策①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②中国共产党:(1)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1)上海抗战:1932 年 1 月 28 日,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2)东北军民的斗争①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②1936 年,东北抗日联军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牵制了大量日军。
(3)长城抗战:1933 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4)一二·九运动:1935 年,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5)西安事变①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
②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影响: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