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今天初中历史1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8课。讲述的是日本1937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国难当头之际,爱国的中国人团结一致,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国共二次合作,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日战斗时期。本节课共分为了三个子目: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和共赴国难。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如下:

1.简述卢沟桥事变的史实,知道它的历史地位。了解南京大屠杀,认识侵华日军的罪恶行径。

2.围绕南京大屠杀,让学生收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其它罪行,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3.通过学习抗日军民英勇奋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通过南京大屠杀,认识日军侵华战斗的罪恶;国共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重点:把握卢沟桥事变的史实和地位,了解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难点:如何全面客观的分析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已有的知识情况进行教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抗日战争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猛发展,已经能够比较理性的分析历史材料,提取相关信息。介于此,老师应多引导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

三、教法与学法

叶澜先生说“要让课堂充满活力”。为此,我采用了讲故事发、提问法、演讲法和讨论法。讲故事法,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演讲法即让学生讲述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提高学生的情感卷入度,更深刻的认识历史;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着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东北三省沦亡形式图。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面对中国其它的大好河山,日本就想啊,这些也应该是我们日本的。今天我们就跟随历史的脚步,学习日本是如何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中国军民又是如何全民族抗战。

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注重历史的延续性,又能引起学生兴趣。

2.播放卢沟桥事变的视频,让学生讲述卢沟桥事变这一的概念含义。

让学生讨论并提问,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是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而不是九一八事变呢?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地位。

展示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和学生一起分析日本侵略的路线和范围,揭示日军妄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3.日本在侵华途中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在南京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说明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战争的罪恶。

提问学生:“当前在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是中国捏造的,你对他们的这种观点有什么看法?启发学生思考历史是不容篡改的。

让学生思考日本人为什么要进行南京大屠杀?揭露日本灭亡中国的本质

让学生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日本在中国犯下其它罪行,进一步揭露日本的罪恶行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

4.让学生阅读课文,制作表格,列出国共两党在这一阶段所做出的抗日活动。让学生认识,国共两党为挽救民族危亡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呈现国共两党开赴战场的照片,让学生体会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强烈责任感。

五、板书设计

根据以上教学程序,我做了如下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又凸出文章主旨。

我的说课完毕,请批评指正。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六篇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课后练习 [含答案解析]第七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壮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军阀 C、改善农民生活 D、消灭地主阶级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长沙 C、延安 D、台儿庄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威海卫之战 C、百团大战 D、黄海大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成为抗战的前哨阵地,中日双方在湖南进行了6次会战,其中取得胜利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的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武汉会战 C、湘西会战 D、徐州会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它是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它”是( ) A、台儿庄 B、上海 C、长沙 D、延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②叶挺独立团夺取汀泗桥 ③台儿庄战役的胜利④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答案】: 【解析】:

最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汇编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2.围绕“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当前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么看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讨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今天来自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过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3.了解抗日战争的前期,国共两党合作、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进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都在倾听这首抗战初期最流行的革命歌曲《松花江上》。谁能告诉我刚才这首歌曲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或者说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学生回答略) 归纳:是啊,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三省,带给东北人民是无尽的灾难。 提问:日军占领东三省之后是否满足了他们的侵略欲望呢? 答:没有,他们开始不断向华北推进,扩大战争规模,此刻的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由此中国人民的抗战也将由局部抗战变成全国性、全民族的抗战。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翻书至P91)(3分钟)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新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目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何时何地?有何重大影响? 2、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演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大家可以看出,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平汉、平绥和平津三大铁路的交汇点。在七七事变之前,日军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假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就可截断平汉铁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的形势,由此日军就会以北平乃至天津为据点,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全民族的抗战》教学设计

《全民族的抗战》教学设计 导入: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其以卑劣的借口,先后在中国挑起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大举侵占我国领土,并犯下滔天罪行。 据个位所知,都有哪些罪行呢? 731细菌部队,南京大屠杀,轰炸后方城市,在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 在日军疯狂的侵略下,中国面临亡国危机,中国人民是否束手待毙呢?(不会,他们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面对亡国危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呢?(或者说全民族是如何团结抗日的呢?)抗日战争又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见证抗战历史——全民族的抗战 首先,我们来了解全民族团结抗日是如何实现的?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日,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是否满足了人们的要求? 他推行什么政策?造成当时中国怎样的内外局势? 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对日退让,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 对内“剿共”,造成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困难局面 你能否用史实来说明“不抵抗政策”带来的直接后果吗? 在短时间内东北三省沦陷;5次剿共,迫使共产党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看了这副图片后,我们知道抗日期间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蒋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如何转变的转变成“联共抗日” 的呢?(原因) 主动?被迫?期间又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蒋介石由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到被迫联共抗日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主要原因是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体现了东北人民不甘作亡国奴的决心;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 这里导致蒋介石和共产党合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作为国民党将领,兵谏蒋介石并将其交与共产党,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五单元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复习目标: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复习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三、复习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课时:2课时 第2课时 四、复习过程:梳理知识点 知识点一台儿庄战役 1、台儿庄战役 (2)战果:中国军队歼灭敌人1万余人。 (3)意义: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士气。 知识点二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 1、平型关战斗 (1)时间、指挥官:1937年9月、林彪。 (2)战果:八路军歼敌10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 (3)意义: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百团大战 (1)时间、指挥官:1940年、彭德怀。 (2)经过: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的攻击,毙 伤日伪军2.6万多人。 (3)意义: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知识点一中共七大召开 1、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 3、内容: ①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选举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意义:为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提供了有力而可靠的保证。 知识点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加速抗战胜利的事迹: ①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②苏联对日宣战; ③中国军民展开对日寇的大反攻。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3、经过14年的战斗,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被日本侵占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是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5、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合作基础上实现全民族抗战; ②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③战争的正义性; 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 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6、抗日精神: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②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作业:梳理本课知识点 课后反思:强化基础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全国抗战的爆发》教案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七七事变的史实、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4、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教学重点】 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课前准备 课题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的收集准备。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新旧卢沟桥照片,并讲解: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 它成为历史名桥,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水平很高吗?不,当然不是。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却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 二、进入新课 (一)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经过: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 3、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4、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等壮烈牺牲。 5、性质: 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 合作探究: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①日军先举行军事演习,为调兵遣将作了准备,为士兵失踪的借口留下伏笔;②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附近,这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③强行入城遭拒,日军当即开炮轰击,这说明日军早已准备扩大事端。 (二)国共二次合作 1、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3、国共两党军队纷纷开赴抗日前线。 (三)南京大屠杀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正式版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 【课标内容】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质。 (3)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课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和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铭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了解国共两党为抗日所做的努力,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以及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使学生树立把祖国建设强大以免遭外族侵略的历史责任感。【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2、难点: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 导入新课] 课件自动顺序展示图片《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一系列图片、《东北义勇军》、《回民支队》、八路军抗战图片、《血战台儿庄》、《张自忠》、《郝梦龄》、《赵尚志》、《杨靖宇》、《左权》、《赵一曼》等图片,最后展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步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由此导入。 第16课全民族抗战(板书) 一、七七事变(板书) 1、七七事变(板书) 教师提示:事变爆发前,日军控制了北平的北面、南面和东面,卢沟桥成了北平通往南方和其它地区的惟一通道。日军占领了卢沟桥,北平将成为一座孤城。办要中国军队一反击,日军就有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借口。 引导学生阅读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第29军英勇抗战的事迹。 提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卢沟桥事变) [过渡] 七七事变后,日军事怎样进一步扩大侵华的? 2、八一三事变(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提问: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泸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什么“狂妄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板书)

【教学设计】《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川教)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本课主要分为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四个部分。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是课标和本册课本中的重要内容。而本课介绍了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日寇的法西斯本质,是抗战的关键知识点。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共赴国难——全民族抗战兴起的历史。其主线是: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各阶层民众共赴国难。学习抗战中爱国将领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3、了解抗日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和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爱国将士的热血,进一步唤醒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大敌当前,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全民族抗战为什么从卢沟桥抗战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夺取抗战胜利有什么重要作用?

全民族的抗战》

全民族的抗战》 “教师即教材” --------《全民族的抗战》一课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新教材、新思路、新理念、新教法、新评价等词已经讲了够多了。推进新课改已近两年,笔者真正涉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亦已近一年。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真正体会了“教师即教材”这个词的涵义。下面就以第七单元第五课第二目《全民族抗战》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设计的思路和体会。 教材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二目,全课打破了原来省编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原来对抗日战争这一发生在中国近现代的大事,教学安排是先以《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转变》(过渡),抗日战争过程是以毛泽东《论持久战》中论说的“防御,相持、反攻胜利”三阶段说来叙述的,同时把“国、共、日、伪、顽”几种政治势力交织、对抗、彼此消长的过程融合在教材中,教学用时最少5课时。而新教材只用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全民族的抗战”两目串联起中国历史上这件大事,颇具特色。第一目体现了抗战不是偶然爆发的,日寇野蛮的侵略行径是令人发指的,说明了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的紧要关头。第二目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绝不屈服,抗战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人民。第二目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即形成过程)(二)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反抗斗争最终战胜了日本法西斯(即斗争过程)。 教学目标透析: 1、使学生理解抗战是中国人民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反对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 2、使学生懂得并会搜集抗战胜利是无数爱国英雄浴血奋战换来的(史实),由此激发爱国 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让学生知道,抗战的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抵御外敌入侵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4、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学会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材提供的文字仅六七百字,十幅图片,远远不能支撑教学知识平台的构建,怎样才能把这两个贯穿抗战全过程的问题理清楚呢?教师必须站在教材和教参之上,俯看历史发展的脉络,理清史实的内容。设计教学流程时,必须考虑史实的因果关系、逻辑顺序,以适应人的认知规律。流程框架结构搭建必须是纲目提挈式的,以示条理清楚。选择补充材料,图片必须精选典型,充分说明问题,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设计思考和合作探究课题必须适应初二学生现有知识基础水平和社会经验。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历史社会知识功底,又要有教学设计经验的结累,同时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广度、深度以补

第07讲全民族抗战: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经典案例与解析).

第七讲全民族抗战: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经典案例与解析 案例: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9月4日,第2版。 [解析] 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里站在全民族的角度,以是否有利于坚持抗战,是否有利于对夺取抗战的胜利为标准,对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战场对抗日战争的作用做了客观的评价,他说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

《全民族抗战开始》教学反思

《全民族抗战开始》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影片资料的展示,讲解、设疑、激趣等方法的使用,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学生则通过阅读,标注,合作,讨论,探究,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多种学习方法,成为课堂的主体。 八年级的学生,求知欲较强,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归纳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先将七七事变的内容变成相关的几个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学,之后教师再强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中华民族的危机加深,由此引出全民族的抗战从而使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出七七事变的影响。通过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淞沪会战的学习,点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的作用,为最终抗日的胜利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最后是情感升华,通过向学生们展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再现历史画面,通过观看触目惊心的历史照片,情景烘托、营造氛围,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参与,了解历史的真相,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理性爱国,服务现实。抓住了“以史为鉴”,学史的本质作用,挖掘其潜在深层的现实意义。历史终究是服务现实,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的。教育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 这样,一节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检测反馈,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同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新课改中强调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但是我在实践中,见到学生不能马上响应我所提出的问题时,就急于将自己的知识倾倒给学生,也就减少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时间。 2、在对待学生的见解中,我觉得自己的对学生的评价语过于贫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对学生作出鼓励性的、正确的评价。 总之,在以后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坚持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以过程体验为核心,从而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我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结果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1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地道战素材 北师大版

地道战 历史背景 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据地的道沟地道战,是这种形式的前身,但当时还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敌人大扫荡以后,斗争环境异常残酷。为了便于我军民坚持平原对敌斗争,党根据几年来开展道沟地道战的经验,在广大平原地区领导军民进一步开展了地道战。初期的地道主要是为了我地方干部隐蔽斗争,在一些党员或“堡垒户”的住宅院内,挖掘能容纳一、二人的小地洞。虽然这种地道在反“扫荡”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灵活,一旦被敌人发觉,没法躲避。为了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就逐渐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两层,或修两个洞口,或把两个洞连接挖通。这样,虽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它只能作为临时藏身躲险的处所。 地道的分布范围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保定中部偏南,东到沧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庄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区。面积大概是以保定中东部为中心方圆直径为130公里。 从1943年开始,地道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地道战开始后,敌人也曾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但是,党领导群众不断改进地道,使其更加完善。为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除对群众进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还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做掩护;为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 地道战的广泛开展,对平原地区进行严酷的反“扫荡”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43年3月,驻灵寿的日伪军200多人包围了正定县高平村。拂晓,敌人开始进攻,群众已进入地道,民兵游击组、爆炸组利用地道工事监视敌人。当敌人进入地雷阵时,先后两次拉响4枚地雷,炸死20多个鬼子,敌人吓得在街上乱跑,又接连响了9个地雷,加上手榴弹和冷枪,打得敌人乱跑乱窜,防不胜防。至中午,敌人伤亡40多人,狼狈逃回据点。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今天初中历史1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8课。讲述的是日本1937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国难当头之际,爱国的中国人团结一致,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国共二次合作,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日战斗时期。本节课共分为了三个子目: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和共赴国难。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如下: 1.简述卢沟桥事变的史实,知道它的历史地位。了解南京大屠杀,认识侵华日军的罪恶行径。 2.围绕南京大屠杀,让学生收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其它罪行,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3.通过学习抗日军民英勇奋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通过南京大屠杀,认识日军侵华战斗的罪恶;国共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重点:把握卢沟桥事变的史实和地位,了解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难点:如何全面客观的分析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已有的知识情况进行教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抗日战争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猛发展,已经能够比较理性的分析历史材料,提取相关信息。介于此,老师应多引导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 三、教法与学法 叶澜先生说“要让课堂充满活力”。为此,我采用了讲故事发、提问法、演讲法和讨论法。讲故事法,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演讲法即让学生讲述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提高学生的情感卷入度,更深刻的认识历史;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着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东北三省沦亡形式图。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面对中国其它的大好河山,日本就想啊,这些也应该是我们日本的。今天我们就跟随历史的脚步,学习日本是如何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中国军民又是如何全民族抗战。 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注重历史的延续性,又能引起学生兴趣。 2.播放卢沟桥事变的视频,让学生讲述卢沟桥事变这一的概念含义。

九年级下册总复习(抗日战争之全民族的抗战 )

总复习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 一、选择题 1.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2.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3.“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4.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A.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军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5.图4所示臂章再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历史。其佩戴时间转换为公元纪年,应该是()A.1938年B.1939年C.1940年D.1941年 6.下列哪一表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众 志成城,共赴国难 7.按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④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8.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春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9.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子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下列对这场战争相关事实的表述,争取的是() A.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B.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D.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10.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国务院决定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二、非选择题 11.(10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3分)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 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 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摘编自《内战百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 变的严重后果。(2分)

八年级历史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测试题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基础巩固题 1.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总指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革命军陆军新编。国民党军纷纷开赴抗日前线,从抗击日军。 2.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 A.八一三事变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一·二八事变 3.卢沟桥事变又称 (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八一三事变 4.“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 ( ) A.东北义勇军 B.东北人民抗日游击队 C.十七路军 D.二十九军 5.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6.南京被日军攻陷的时间是 ( ) A.1937年7月 B.1937年11月 C.1937年12月 D.1938年1月 7.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未能速战速决地火亡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日本的综合国力下降 D.美国对日宣战 8.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的一个共同主题是

( ) A.歌颂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弊 9.阅读下列材料: 在卢沟桥作战中,二十九军组织大刀突击队夺桥,战士们抡起大刀,冲入敌阵,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几乎全部战死桥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音乐家麦新为此作《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抗战的正规军,后面有支前的老百姓,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前进。冲向那敌人,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成为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 请回答: (1)《大刀进行曲》中的“鬼子们”指的是什么人? (2)大刀突击队的英勇事迹及《大刀进行曲》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这首歌成为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到150人。 材料二 1937年12月,大约有l万名年龄在13-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的尸体被抛到江里…… 请回答: (1)这两则材料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在当地共杀害了多少中国人? (2)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强化提高题 11.1937年7月7日至1845年8月,属于 ( ) A.抗日战争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 12.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就开始侵略中国,而我们把1937年的七七事变作为全民

《全民族的抗战》教学设计[001]完美版

《全民族的抗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知道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了解抗战胜利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把本课分为“关注现实、重温历史、回归现实”三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历史是把握现在、开创未来的需要。掌握历史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日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性;认识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采取了“关注现实——重温历史——回归现实”的结构,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力求达到拉近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距离的目的。 一、导入:关注现实 (ppt显示)出示《满江红》(据岳飞原作改写)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六十年来仇与恨,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南京耻,犹未雪; 家国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富士山缺。 壮志饥餐东虏肉,笑谈渴饮倭奴血。 待从头,收拾小日本,雄世界。 师:这是互联网上流传的一首词。请同学们思考,对岳飞《满江红》的这一改写反映了当前中国民间对日本的一种什么态度? 学生:一部分人敌视日本,“仇日”心态。 师:“仇日”现象在当前中国并不罕见,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以“愤青”自居,编写了大量这种“仇日”作品。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种“仇日”心态呢? 生:历史上日本曾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实中,日本还在否认侵略事实,造成了当前中日关系的紧张。 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段历史——全民族的抗战。(板书:全民族:抗战)让我们重温历史,走进历史。 二、重温历史 (一)走进历史 播放视频《全民抗战》:从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抗战事迹?——你有什么体会?——全民族的抗战爱国主义国共合作等 师总结:从视频中,我们感受到了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中国人不分年龄,不分阶级,不分地位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17-P118,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在

八年级历史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测试题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基础知识巩固 1.卢沟桥事变发生在 ( ) A.1931年9月18日 B.1932年1月28日 C.1937年7月7日 D.1937年8月13日 2.日军进攻卢沟桥的借口是 ( ) A.炸毁铁路反诬中国军人所为 B.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C.卢沟桥有中国军人守卫 D.日军火车在此被炸 3.卢沟桥事变标志着 ( ) 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B.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C.国共两党军队开始协同作战 D.八路军开始对日作战 4.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向什么地方发动大规模进攻( ) ①北平②天津③上海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5.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的侵略计划是 ( ) A.与中国军队长期作战

B.速战速决,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C.与国民党谈判 D.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6.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大量中国同胞.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 )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7.日军攻陷南京的时间是 ( ) A.1937年7月 B.1937年12月 C.1938年7月 D.1938年l2月 8.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人民的残忍手段有( ) ①集体枪杀②焚烧、活埋③砍头④军犬撕咬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 ) A.10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侵略者在旅顺疯狂屠杀我国同胞,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为掩盖罪行,日军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用木牌在上面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

b8晋江首峰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2、学习难点:如何分析历史材料,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 【知识框架】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一)时间:1937年7月7日 (二)经过: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 攻。 (三)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南京大屠杀 (一)背景: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接着向南京进犯。1937 年12 (二)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目的:耀扬国威 (三)概括: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人数达30万以上 三、共赴国难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中国工农红军 改编为 八路军 2、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 改编为 新四军 (三)国共两党军队纷纷开赴抗日前线 【设问导读】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向前线官兵下令:“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这里的“桥”指的是() A、贺胜桥 B、汀泗桥 C、泸定桥 D、卢沟桥 2、图1是2005年5月16日,90多岁的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 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的图片。 这个地方是() A、卢沟桥 B、柳条湖 C、汀泗桥 D、泸定桥 图1 3、比较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比较中,正确的 是() A、中国政府进行了积极抵抗 B、都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 C、都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标志 D、都是日本对外侵略政策的产物 4、中国近代史上,因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为抗战时期日军 屠杀30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的城市是() A、南京 B、重庆 C、北京 D、福州 5. 图一发生的事件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它是() A、七七事变 B、八一南昌起义 C、九一八事变 D、双十二事变 6. 1937年12月,屠杀我国军民30多万人的侵略强盗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图一 7. 以史为鉴,我们应牢记每年的7月7日夜,这是因为() A、1935年7月7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B、1935年7月7日,蒋介石挑起了全面内战 C、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1945年7月7日,蒋介石挑起了全面内战 8. 为反对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2)班设计了一个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本野蛮暴行的是() A、难忘九一八 B、血染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染台儿庄 9. 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有一位同学想实地考察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中国人民的史实,他最应该去的地方是()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广州 10. 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1. 由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再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这套《新历史教科书》否认、歪曲、甚至美化日本侵华历史。下列哪些历史事实能够有力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谎言,还历史本来面目() ①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②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刷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成为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辉起点。抗战胜利的取得,归根结底在于这是一次全民族的抗战运动。 1927年7月,日本田中内阁确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明确指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日本既定国策的贯彻如期而至,日军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的主要城市和铁路线,随后又挑起了“一二八”事变与华北事变,与东北接壤的内蒙、热河、察哈尔、河北一部也因日本的蚕食鲸吞而易于敌手。 在“安内”先于“攘外”的政策安排下,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对日本大体采取了“不绝交、不宣战、不讲和、不订约”的外交方针。面对中央政府的步步退让,社会各阶层奋袂而起,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东北沦陷后,先有以部分东北军战士为主体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前赴后继奋起抗敌,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给日军以牵制与打击;“一二八”事变中,蔡廷锴、蒋光鼐率领的十九路军也对日军的武力侵犯进行了有尊严的抵抗;此外,各地青年学生对民族危机反应强烈,发起了以请愿示威为主要形式的大规模救亡运动;各在野党派、国民党各非主流派别、社会各阶层也竞相表达抗日救国的立场与主张。 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系统形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为迎接抗日新高潮作了理论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社会各界的广泛促动,尤其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推动时局发展的枢纽,原先态度暧昧的国民政府的抗日立场逐渐明朗。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中央致电全会,国共两党政策进行调整,以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