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科药用植物共4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45
蔷薇花药材名称:蔷薇花拼音名称:QIANGWEIHUA别名:刺花、白残花、柴米米花、科属: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的花。
产地: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涩;凉。
归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
主暑热烦渴;胃脘胀闷,吐血,衄血,口疮,痈疖,月经不调中成药:共有1种中成药使用蔷薇花:十一味金色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注意:《纲目拾遗》:刘克中云,香烈大耗真气,虚人忌服之。
附方:1.治疟疾:野蔷薇花,拌茶煎服。
(《群芳谱》)2.治暑热胸闷,吐血口渴,呕吐不思饮食:白残花一钱五分至三钱。
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采收储藏:5-6月花盛开时,择晴天采集,晒干。
原形态:野蔷薇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弯曲皮刺。
小叶5-9,近花序的小叶有时3,连叶柄长5-10CM;托叶篦齿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长1.5-5CM,宽0.8-2.8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小叶柄和轴有散生腺毛。
花两性;多,朵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花直径1.5-2CM;萼片5,披针形,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花瓣5,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柱结合成束。
果实近球形,直径6-8MM,红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
花期5-6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半阴,好肥耐瘠,不耐水湿,一般土壤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用扦插或压条繁殖法。
扦插法:9-10月,先当年生粗壮饱满的枝条,截成20-25CM长作插条,用泥浆法扦插,插入泥浆中2/3或1/2,每1㎡约插1000枝左右。
次年2月移植。
压条法:2-3月,选2年生枝条,压其中部部分。
压入土部分用刀刻伤,压入土内约5-6CM深,压实,露出土面的枝梢要用木棍支直。
压后经常浇水,1年便能生根,次年1月便可切离移植。
Pipa枇杷(枇杷叶)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枇杷叶为蔷薇科Rosaceae 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叶。
【原植物】常绿小乔木,高3~8m 。
小枝粗壮,被锈色绒毛。
叶互生,有短柄或近无柄,托叶2,三角形;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2~30cm,宽3~8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上面有光泽,下面密被锈色绒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7~16cm,密被锈色绒毛;花密集,苞片披针状,被褐色绒毛;萼筒壶形,黄绿色,密被绒毛,5浅裂;花瓣5,白色,倒卵形,长约8mm,宽约4mm,内面近基部被毛;雄蕊20~25,花丝基稍呈三角形;子房下位,被长绒毛,5室,每室胚珠2,花柱5,柱头头状。
浆果状梨果卵形、椭圆形或近球形,长2.5~5cm,直径2.5~3.5cm;黄色或橙色。
果核数颗,圆形或扁圆形,棕褐色。
花期9~11月。
果期翌年4~5月。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村边,平地或坡地。
分布于陕西及长江以南各省区。
【采制】全年可采收,多在4~5月采叶,晒干。
也有直接拾取落地的叶。
【药材性状】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12~30cm,宽3~8cm, 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锯齿,下部全缘,上表面平滑或稍皱缩,有光泽,棕褐色至灰绿色,下表面密被锈色绒毛。
叶柄短或近无柄;托叶2或破裂。
叶革质。
气无,味微苦。
【化学成分】叶含皂甙,苦杏仁甙(amygdalin),乌索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丁香素(caryo-phyllin),枸椽酸盐,鞣质,维生素B1,维生素C等。
还含挥发油有橙色花叔醇(nerolidol),金合欢醇(farnesol);有α-,β-蒎烯,莰烯,月桂烯,对伞花素,芳樟醇,α-依兰烯,α-,β-金合欢烯等,种仁含苦杏仁甙。
【药理作用】1、所含苦杏仁甙分离出氢氰酸,有一定的止咳,镇痛作用。
蔷薇科植物检索植物:菱叶绣线菊、麻叶绣线菊、椤木石楠、枇杷、石楠、火棘、木瓜、贴梗海棠、西府海棠、湖北海棠、垂丝海棠、红(紫)叶李、紫叶碧桃、桃树、山樱花、日本晚樱、月季、重瓣黄木香1.单叶 (2)1.复叶 (17)2.无托叶 (3)2.有托叶 (4)3.叶有明显的3~5浅裂片………………菱叶绣线菊Spiraea vanhouttei3.叶不裂,菱状披针形或菱状椭圆形,长3~5厘米…………………………麻叶绣线菊(麻叶绣球)Spiraea cantoniensis4.常绿性 (5)4.落叶性 (8)5.有枝刺 (6)5.无枝刺 (7)6.叶大,长5~15厘米,宽2~5厘米,倒卵形或距圆状倒卵形…………………………………………椤木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6.叶小,长2~7厘米,宽0.5~2厘米………火棘Pyracantha forytuneana7.小枝和叶下面密被锈褐色和灰棕色绒毛,叶倒卵形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7.枝叶无毛………………………………………石楠Photinia serrulata8.托叶圆领状半抱茎或镰刀状,绿色,有锯齿,有枝刺或棘状短枝 (9)8.托叶不为圆领状或镰刀状 (10)9.有棘状短枝,树皮褐黄色或橙色,裂成鳞片状薄片剥落……………………………………………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9.有枝刺………………………………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10.叶柄顶端或叶片基部无腺体 (11)10.叶柄顶端或叶片基部有2(有时1或3)腺体 (13)11.叶长椭圆形,距圆状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11.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 (12)12.叶缘锯齿通常较尖,叶长5~10厘米,绿色……………………………………………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12.叶缘锯齿较钝,叶长3~8厘米,微带紫红色,基部窄楔形………………………………………………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13.叶红色 (14)13.叶绿色 (15)14.叶椭圆状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6厘米………………………………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 atropurpurea14.叶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8~15厘米………………………………紫叶碧桃Prunus Persia f. atropurpurea15.叶缘锯齿钝……………………………………桃树Prunus persica15.叶缘锯齿尖 (16)16.叶柄绿色……………………………山樱花(樱花)Prunus serrulata16.叶柄带红色………………………………日本晚樱Prunus yedoensis17.托叶大部与叶柄合生,宿存……………………月季Rosa chinensis17. 托叶线形,与叶柄分离,早落…………重瓣黄木香Rosa banksiae var.luteaLindl1、果实为开裂的蓇葖果或蒴果,心皮1–5,各具二至多数胚珠,托叶大多不存在………绣球菊亚科2、心皮五,连合成五室的子房,蒴果,种子有翅,花大型………………白鹃梅属一种:白鹃梅(茧子花、金瓜果)E. raeniosa Rehd.2、心皮一至五,分离或基部重合,蓇葖果,种子无翅,花小型。
蔷薇科是一大类植物科,其中包含着许多常用的中药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蔷薇科中药材:
1.丹参:丹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
其根部是常用的中药材,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活血化瘀等。
2.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攀援藤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东亚地区。
其果实为中药材,具有滋补、抗衰老和养肝作用。
3.枸杞:枸杞是一种小灌木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
它的果实被用作中药材,具有明目、滋阴和补肾的功效。
4.红花:红花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和印度。
其花瓣是中药材,被用于治疗痛经、血瘀等问题。
5.木瓜:木瓜是一种热带水果,也是一种中药材。
它的果实、种子和叶子被用于消化不良等。
这些仅仅是蔷薇科中一部分常见的中药材,还有很多其他的蔷薇科植物被应用于中药领域,具有不同的药用功效。
在应用中药材时,建议在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下使用,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大草蔻大草蔻Fructus Alpiniae Zerumbet(英)Beautiful Galangal Fruit[别名]土砂仁、假砂仁。
[来源]为姜科植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 Burtt.et Smith的果实。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木,高2-3m。
叶披针形,长30-60cm,宽5-10cm,先端渐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头;叶舌长0.5-1.0cm,外披毛。
圆锥花序呈总状花序式,下垂,长达30cm,苞片白色,顶端及基部粉红色花萼近钟形,白色,先端粉红色;花冠管较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长约3cm,乳白色,先端粉红;唇瓣匙状宽卵形,长约4cm,黄色而有紫红色纹彩;子房被金黄色粗毛。
蒴果卵圆形,直径约2cm,披稀疏的粗毛,具显露的条纹,顶端常冠以宿弯,熟时红色。
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于林荫下。
主产福建、广东。
[采制]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低温烘干。
[性状]蒴果椭圆形、卵圆形或橄榄形,长1.5-3cm,直径1-2cm;黄棕色或红棕色,两端突出稍尖,皮厚无刺,纵棱线突起,常纵向开裂,露出种子。
种子不集结成团,呈不规则的多面形,灰棕色或棕褐色;外被白色假种皮。
质硬。
气微,味微辛。
[化学成份]含有棕榈酸、桉叶素、蒎烯、石竹烯、山姜素(alpinetin)、小豆蔻明(cardamonin)、龙脑、桂皮酸甲酯等。
[性味]性温,味辛、涩。
[功能主治]燥湿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
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胀满、痰湿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
用量6-9g。
山楂Fructus Crataegi Pinnatifidae(英)Hawthorn Fruit[别名]红果、棠棣、绿梨、北山楂。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e Bge.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7m。
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
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0cm,宽3-7cm,基部截形或宽楔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基部1对裂片分裂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