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传统美食”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9
苏州美食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苏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苏州园林的发源地。
苏州的美食文化与其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
本报告旨在研究苏州的美食文化,包括特色菜品、烹饪方法、食材采集与加工等方面。
二、苏州特色菜品1. 苏帮菜: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菜系,以鲜、嫩、软、滑、直白为主要特点,注重色、香、味的结合。
代表菜品有狮子头、红烧狮子头等。
2. 姑苏糕点:苏州的糕点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制作精细,品种繁多。
代表糕点有凤凰树枝、寿桃、发糕等。
3. 本帮菜:指苏州市区菜系,以本帮菜为代表,注重肉质的鲜嫩、汤汁的醇厚。
代表菜品有清炖雉鸡、佛跳墙等。
三、烹饪方法1. 标志性烹饪方法:苏州的烹饪方法注重精细烹调,注重原汁原味。
常用的烹饪方法有炖、煨、炖、蒸等。
2. 手工制作工艺:苏州的美食以手工制作工艺见长,注重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与技巧。
如制作苏州糕点需要掌握火候、揉捏等技巧。
四、食材采集与加工1. 海鲜类食材:苏州地处河海交汇的地区,有丰富的海鲜资源。
常用的海鲜类食材有虾、蟹、鳗鱼等。
2. 当地特色食材:苏州以黄河大米、细糯糯米为主要谷物食材,配以当地特色的蔬菜和豆类作为主要原料。
五、美食与文化交流1. 文化节庆活动:苏州多年来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如苏州美食节、苏州园林文化节等,通过这些活动,苏州的美食文化得以传承和推广。
2. 旅游业的发展:苏州是中国的旅游胜地之一,游客能够品尝到正宗的苏州美食,同时也能够将美食文化带回自己的家乡。
六、结论苏州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代表了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通过研究和传承美食文化,可以推动苏州的旅游业发展,增强地方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苏州的美食文化也能够与其他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融合。
苏式汤面研究报告摘要苏式汤面是江苏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汤底和面条口感而闻名。
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探究苏式汤面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及特色,并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分析,对其制作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引言苏式汤面起源于江苏地区,是江南菜系中的代表之一。
其鲜美的汤底和独特的面条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食客的目光。
本研究通过对苏式汤面的制作工艺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其独特之处。
历史背景苏式汤面源远流长,起源于江苏地区的民间小吃。
传说苏式汤面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其他说法认为是明代杨凌观察使的家传菜。
无论其真实的起源如何,苏式汤面在江苏地区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早期的苏式汤面以面条为主,常配以猪骨熬制的鲜汤,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赢得了食客们的喜爱。
制作工艺原料准备制作苏式汤面的主要原料包括面粉、猪骨、瘦肉、生姜、葱等。
其中,面粉要选用优质的高筋面粉,猪骨需要炖煮至出骨汤,瘦肉要选用鲜嫩的猪里脊肉。
汤底熬制1.将猪骨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去除血水。
2.将骨头放入大锅中,加入足够的水,放入切块的姜片。
3.先用大火煮沸,去除浮沫,然后转小火炖煮2-3个小时。
4.炖煮结束后,撇去浮油,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备用。
面团制作1.将高筋面粉和适量的水混合,揉搓成面团。
2.分割面团,将每一块面团擀成薄片,然后将其折叠数次,继续擀开,重复这个过程几次,直到面团有一定的韧性。
3.将擀好的面片切成细面条,放入开水中煮熟。
配料准备1.将猪里脊肉切成薄片,用生姜水略腌制一段时间。
2.将葱切成葱花备用。
汤面调制1.将煮熟的面条捞出,冲洗凉水,沥干备用。
2.锅中倒入适量的植物油,加热后放入葱花爆炒,放入腌制好的猪里脊肉片,炒至熟。
3.倒入事先熬制好的猪骨汤,煮沸。
4.将煮熟的面条放入碗中,倒入热汤底,撒上适量的葱花,即可食用。
实地调研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式汤面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苏州地区的传统小吃店,我们品尝了正宗的苏式汤面。
苏州美食文化研究报告苏州美食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美食文化。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得苏州美食独具一格,深受人们喜爱。
本报告将对苏州美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二、苏州美食的特点1. 材料讲究:苏州美食以选材讲究而闻名。
菜品中常用的是新鲜的水产、蔬菜和草本植物,以保持其鲜美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 烹调技艺:苏州菜强调用火候炒菜和油炝,烹调技艺娴熟,让菜品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又不失味道的细腻与鲜美。
3. 清淡口味:苏州美食偏重于清淡口味,尤其擅长调配糖、醋、酱油、料酒等调味品,使菜品保持清爽的口感。
4. 精美摆盘:苏州菜在摆盘上注重精美,常以菊花、牡丹、水仙等花卉造型,给人以美感和享受。
三、苏州美食的代表菜品1. 苏式狮子头:苏州地区的传统名菜,以猪肉为主要原料制作,肉质鲜嫩、口感鲜美,外酥内软,颇受人们喜爱。
2. 绣球汤圆:苏州的传统汤圆,外表饱满、味道香甜,口感糯软,每逢佳节或庆祝活动时人们都喜欢吃。
3. 桂花糕:苏州特色小吃,以粳米为主要原料,经过蒸和切片后加入桂花制成,外皮香甜,内馅糯滑,是苏州人常见的甜点之一。
四、苏州美食的影响1. 文化传承:苏州美食是苏州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代代相传,保持了苏州地区独特的美食特色,传统美食的保留有助于传承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2. 旅游吸引力:苏州美食作为当地的文化名片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苏州地区的经济增长。
3. 地方经济发展:苏州美食业不仅有利于旅游业发展,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苏州美食的餐饮店铺众多,为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
五、结论苏州美食文化独具一格,其独特的材料讲究、烹调技艺和清淡口味成为苏州菜的特点。
苏州美食通过代代相传,保留了苏州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苏州美食作为当地的文化名片之一,吸引着大量游客,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苏州美食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苏州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为推动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常熟梅花糕研究报告总结
常熟梅花糕是江苏省常熟市的一种传统名点,制作历史悠久。
本报告基于对常熟梅花糕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总结了其制作工艺、口感特点和市场前景。
首先,常熟梅花糕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
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加入白糖、红曲粉、红糖等调料,经过一系列的筛选、蒸煮、搅拌、冷却等工序制作而成。
制作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时间和温度,保证糯米的粘性和口感。
此外,常熟梅花糕采用模具进行冷却成型,使其呈现出梅花状,增加了观赏性。
其次,常熟梅花糕的口感特点鲜明。
糯米的独特口感使得梅花糕具有咬劲和粘性,适合口腔咀嚼。
此外,梅花糕的甜度适中,尤其是加入红糖后,其口感更加丰富。
糕体部分软硬适宜,不会太过厚重或过于松散,给人一种舒适的口感体验。
最后,常熟梅花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首先,常熟梅花糕作为一种传统名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其次,梅花糕所使用的原料健康天然,对广大消费者具有吸引力。
再次,常熟梅花糕的独特造型和口感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伴手礼或节日礼品,市场需求广泛。
最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常熟梅花糕能够吸引更多游客作为旅游纪念品或土特产,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综上所述,常熟梅花糕作为一种传统名点,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口感特点和市场前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今后的发
展中,可以进一步推广常熟梅花糕的文化内涵,提高品质,开拓市场,创造更多获利机会。
关于苏州传统美食的调查报告关于“苏州传统美食”的调查报告研究小组:研究成员:研究课题关于“苏州传统美食”调查报告研究小组组长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研究内容小店的特色美食;顾客的青睐美食;美食的原材料与制作方法苏州美食一、 枫镇大面:相传,乾隆年间,一张姓店主在枫桥集镇上开了一家红汤面馆。
一天下午,张店主在去买作料的路上看到一位中年妇女,由于给老父买药的钱被偷,正在伤心,张店主就把身上的钱都给了她。
晚上回店后才想起第二天煮面没有作料,郁闷之下边喝酒浇愁边吊高汤烧浇头,昏沉中误将喝剩的残酒倒入锅中。
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发现未加酱油等调料的白焖肉居然喷香扑鼻,自此开始主营白汤面。
有一年,乾隆下江南恰逢夏天,在游完寒山寺后路过枫桥,循香味进店吃面,吃后连连称好,并赐研究方法1. 文献法2. 调查法3. 访谈法4. 实地调查法名“枫镇白汤大肉面”,此后3 来,枫镇大面名闻遐迩,为世人熟知。
制作方法:食材:细生面少许,肉骨、鳝骨、酒酿、猪肋条肉、花椒、茴香、葱姜、料酒、盐1、将鳝骨装入纱布袋中和肉骨一起放入锅内熬汤待用。
2、猪肋条肉加花椒、茴香、葱姜、料酒、盐小火焖煮4小时,捞出焖肉待用。
3、锅内加入煮焖肉的汤汁少许,加一小勺酒酿。
4、锅内烧开水,下面煮熟,捞出,盛入碗中。
5、加入熬好的鳝骨鲜汤,撒上葱花,即可食用产品特点:面软肉酥,汤清味鲜。
二、酒酿饼寒食节吃“救娘饼”(酒酿饼)的由来苏州人吃酒酿饼,传说是元朝末年开始的。
当时苏州有一张士诚(1321年---1367年),因为误伤人命,她带了老母逃命,当时正逢寒食节,又无处能够乞讨,几天没有进食了。
她的老母饿得晕了过去,张士诚见就要被饿死而泣不成声。
一位老伯见张士诚很孝顺母子十分可怜,用家中仅有的几个酒糟做了饼给了她,张士诚的娘终于得救了。
几年后,张士诚在苏造反称王,想起当时的救命恩人,为了不忘记此事,张士诚下令寒食节吃酒糟饼,名叫“救娘饼”。
美食调查报告(共4篇)1. 红烧肉红烧肉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式菜肴,以猪肉为主要原料,配以豆腐、土豆等食材。
制作方法包括先将猪肉焯水去腥,并切成块状,用酱油、料酒、白糖等调料腌制,最后加入其他食材和水,焖煮成熟。
红烧肉肉质鲜嫩,口感丰富,味道醇香,被誉为中国菜肴的代表之一。
在调查中,我们共询问了10位消费者对红烧肉的评价。
其中,有7位消费者表示非常喜欢红烧肉,认为它口感好、味道浓郁;另外3位消费者也喜欢红烧肉,但表示不太能经常吃,因为它营养含量较高,容易导致肥胖。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红烧肉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做法,例如苏州红烧肉口味偏甜,四川红烧肉则辣味浓郁。
总的来说,红烧肉是一道颇受欢迎的中国传统美食,对于爱好食物的人来说,它是不可错过的美味。
2. 米饭米饭是中国餐饮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人主要的主食之一。
制作米饭的原料主要是稻米,通过清洗、浸泡、蒸煮等步骤后制成。
米饭口感糯软、干爽,美味可口,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米饭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口味和做法,例如广东的饭饼、江南的饭团等。
总的来说,米饭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炒面炒面是中国传统的热食品,以面条为主食材,再加入一些蔬菜、肉类等食材制作而成。
炒面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添加不同口味的调味料,如盐、酱油、醋等,口感具有丰富的变化,尤其适合快餐饮食。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炒面的口味多样,例如四川炒面和山西炒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总的来说,炒面已成为中国快餐文化的代表之一,并被人们广泛喜爱和使用。
4. 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中国传统川菜的经典之一,制作方法包括选用新鲜的豆腐,配以辣椒、花椒、豆瓣酱等调味料制作而成,味道鲜美辛辣,口感丰富。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麻婆豆腐口味也有所不同,例如上海的麻婆豆腐用料比较豪华,但味道不够地道。
总的来说,麻婆豆腐是中国川菜的代表之一,鲜美的口感和辣味丰富的特点成为人们爱吃的美食。
苏州糕团研究报告天气越来越冷,又到了吃猪油糖年糕的季节。
把年糕切片、裹上蛋液,小心翼翼地放进滚烫的油锅里,炸到外皮酥脆冒泡,里面软糯香甜,爱吃甜的还能再撒上一小撮绵白糖。
冬天来几块,满足到好像再冷都能扛过去了。
大到婚礼乔迁、小到早饭甜点,糕团在苏州人生活里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每次说到最能代表苏州的特色美食,大家想到的总是苏式面。
比起如今越开越泛滥的面馆,糕团更像商业时代里的清流,一直保留着最真切的苏式味道,一如苏州人儿时记忆里的软糯香甜。
苏州人和糕团的深厚情节苏州糕团在整个中国糕团史上都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放眼全国,吃糕这件事,必须服苏州。
苏州糕团大多都是甜口,吃起来软软糯糯,无比香甜。
说不清是这些香甜的糕团造就了苏州人骨子里的温婉,还是原本就温婉的苏州人,把吴侬软语的温柔也一起揉进了糕团里。
总之,糕团在苏州人的生活里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每到九月贴秋膘时,除了藏书羊肉、大闸蟹、焖肉面等,还有一样肯定忘不了的就是糕团。
各种小巧玲珑、五颜六色的糕团,一到秋天就变得更加畅销。
特别是咸口的肉馅类,那一整块下去的满足,好像都不怕降温了。
要说苏州人为什么这么热爱糕团,还要追溯到小时候。
不像现在满大街的手抓饼,以前随便一个卖早点的推车上都有十几样糕团可以选。
每一个都香甜扑鼻,小巧可爱。
上学前吃块软塌塌、热乎乎的糕当早饭,放学也会买上一个垫垫肚子,那种粘软、香甜的味道就这样一直留在记忆里了。
每到重阳,家里的长辈大清早就要爬起来去黄天源,拎回来的袋子里总是五颜六色得装了十几种。
虽然年年排队,但这丝毫不影响苏州人买糕的热情。
黄天源买糕也似乎变成了根植在苏州人生命里的习惯和仪式,一代又一代地被传承着。
苏州人办事情离不开各种糕点,老人祝寿用寿团、寿糕;新房子上梁或者乔迁用定胜糕;姑娘出嫁用蜜糕和铺床团子;小孩满月和周岁生日有剃头团子和周岁团子等等。
糕团贯穿了苏州人一生所有重要的时刻,所以特别能理解为什么苏州人对糕团有着永不退烧的热情了。
苏州小吃的研究实习报告大一学年临近尾声,我们super senior的队员在炎炎夏日的陪伴下积极热烈的展开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经过屡次研讨,我们一致通过了“关于苏州小吃的研究”这一课题,并相关的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
首先我们通过网上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收集为课题做了前期准备,也因此对苏州小吃的历史开展、种类以及特色有了一些必要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准备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察两部分活动,希望通过这两部分对我们的课题进展深一步的了解,以便探究。
当然,在进展这两部分时,我们是以2~3人为一小组的形式分头行动的。
我们问卷调查的访问对象分为苏州本地人、游客、外国人和大学生这四类。
因为口音相似,我负责的是本地人。
我和张启星同学先去了学校的教育超市,很快就找到了几位本地人,我们就自制的问卷对他们进展了调查,得到了很多非常有用的资料,之后我们又去了公园等休闲场所调查了几位老年人。
经过、归类、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普遍都认为现行的小吃价格比较合理,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是对于小吃的味道和口感,说法就有些不一致了,有的松脆可口,有的过于甜腻……这对于我们下一部活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使我们进展实地访察的方向更清晰,目标更明确了。
在七月初,在之前的一系列准备下,我们同样是以分组的形式去了几家老字号进展采访,对于这部分我是感触颇深,这其中不仅仅是苏州小吃的研究这么简单的问题了,可以说我与陈虹谕同学对采芝斋经理采访的过程并不是一番分顺,甚至可以说是很坎坷的完成了这一采访,这不得不使我对这个社会产生了很多想法。
对于采芝斋,我想不管是本地人,就连我们外地的朋友也是早有耳闻的。
在网上,我了解到采芝斋是中国老字号糖果店,它建于19世纪末,素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的苏式糖果而闻名中外。
采芝斋自产自销的糖果上百种,主要有各式松子软糖、乌梅饼、九制陈皮、沉香橄榄等。
其特色是选料讲究、加工精细、营养丰富、甜香可口,既有中国传统糖果的特色,又吸取西式糖果的长处,自成一格。
研究报告范文_苏式面研究报告范文苏式面,是苏州人与苏州无法割舍的羁绊。
纵观全国大大小小面种,苏式面没有要和谁比的意思,它是苏州人的魂,融汇了割舍不掉的乡愁,直到有天汤变了、面变了,才明白它的玄妙。
01在研究苏式面之前,首先要理清楚苏式面的构成:汤、浇头、面,组成了苏式面的全部。
有些外地人来到苏州,满怀希望吃上一碗苏式面,却对它嗤之以鼻:“浇头还不错,面也太难吃了!”会说出这话的一看就是外地人,可惜了,他们吃不出苏式面的精华。
在大部分苏州人的眼里,这三者之间的之间的排序一定是:汤>面>浇头所以,会认为一碗面精华在浇头的,一定是个外行人。
如果有人一定要靠辣椒才能吃下一碗苏式面,又让这碗面在碗里泡了一二十分钟都不动筷子,那么浇头或许是苏式面仅存的精髓,但你吃的可就称不上苏式面了……一碗苏式面中,汤一定是一碗面的灵魂。
苏式面的汤头有两种:红汤、白汤。
红汤是加了酱油的,白汤则不加。
这一红一白,怎么选就看个人喜好了。
随着不同人的口味,红汤还是白汤,喜浓还是喜寡,喜欢什么口味,全凭嘴巴去感受。
所以每个苏州面痴的心中,都有一家心里最爱的店铺,不一定所有人都爱,但却是自己的心头所好。
苏州的各家面馆中,最大的差别就在各自不同的汤头,所以很多店的汤料都是密不外传的,将其视作珍宝。
通常意义上来讲,苏式面的汤头是用鸡架,鳝骨、大骨、猪肉、整鸡……等食材,再加上蔬菜、葱和多种香料文火慢慢吊出来。
而各家又会根据自己的特色放一些自己的秘方,例如朱鸿兴会加一些爆鱼汁,陆长兴会放一些秘制的葱油,而各家配比又不尽相同。
为了让汤醇厚,有时候还会加一些猪油,浮在汤头表面,吃的时候,猪油包裹住面,香气在嘴里回味无穷。
煮出的高汤,一定要清而不油,看上去透亮,看不到杂质,汤色像琥珀一样,闻起来喷香扑鼻,才是一锅好汤。
很多老的苏式面馆,每天把当天剩下的汤头,加在下次的汤中一起煮,就是我们俗称的“老汤”,这样一来,陈年累月,汤头就越发浓郁。
胥城大厦的那一碗“苏州最好吃的奥面”里,据说师傅调配的汤头,用的就是从1992年沿用至今的老汤,每天熬足9小时,从而供应给客人。
关于常熟特色小吃的研究报告一、背景资料小吃是每个城市文化中的重要一份子,在常熟,这也不例外。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人们虽然依旧时常会光顾小吃摊,但是特意学习常熟特色小吃的做法,坚持把它们传承下去的人却日趋减少造成了常熟特色小吃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
常熟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代代人对常熟小吃的传承、创新,让它独具魅力,自成一体。
常熟小吃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梅花糕、桂花栗子羹、鸭血糯及石梅盘香饼。
它们各自有着各自的奇妙风味,有着专属于它们的发展历史。
当下人们对于常熟小吃发展的窘境却抱有明显的冷淡态度,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常熟小吃残余的生命力或许已不足以维持它的存在与发展,最终变成人们模糊的记忆被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碾压在尘土中。
所以我们进行了此课题的研究,分为现存特色小吃简介、发展历史故事、市民心中的常熟小吃和常熟小吃的未来四个部分。
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至少让人们重新重视起常熟的小吃文化,以此达到延缓它的消逝之效。
以下就是我们的研究报告。
二、实地走访调查问题:1、您最喜欢的常熟小吃是什么?2、您知道它有何寓意吗?3、您认为常熟小吃的特色在哪里?4、您对常熟小吃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问卷分析:作为常熟人,不难发现家乡有很多的美食小吃。
但在我们上街调查之后,仍发现了些许问题。
多数人忘却了那些流传下来的文化风俗,就算在“民以食为天”的“教导”之下也忘记了原本的美食小吃文化。
当我们访问那些路人时,我们发现他们只能回答出一些普遍的小吃,或是讲到外地的小吃,而多数的本土小吃却已经在发展的过程中被人们所忘却了。
当问到对于常熟本地小吃的看法时,多数敷衍了事,对文化民俗热情不高。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许多地方都能够方便地买到各地的特色小吃。
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于家乡小吃的那份独特的情感也在慢慢减少,他们更喜欢的是方便快捷的方式,而不是需要历史沉淀、值得慢慢品味的东西。
不过仍有一部分常熟人对于常熟小吃还是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的,他们热情地接受我们的采访,这种感情是一种对于家乡的热爱,寄托在常熟小吃中。
苏州市地方美食探索
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苏州素有"人
间天堂"之称,其独特的园林建筑、传统的水乡风情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
而在这座古城中,地方美食更是一大亮点。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苏州市的地
方美食,领略其独特魅力。
苏州小吃:传承百年的味蕾
苏州小吃以其细腻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比如,"四大金刚"之一
的糖醋小排,肉质鲜嫩、酸甜可口;还有香酥可口的糖醋鲤鱼,让人回味无穷。
在苏
州的街头巷尾,您可以品尝到各色小吃,每一口都是对苏州美食传统的传承。
苏帮菜:别具特色的家常菜
苏帮菜是苏州地区的特色菜系,讲究原汁原味、清淡爽口。
著名的菜品如东坡肉、松鼠桂鱼等,口味独特,营养丰富。
苏帮菜以烹饪精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闻名,是
苏州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美食。
苏式茶点:细腻香甜的文化体验
苏州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苏式茶点更是茶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如传统的糕点、点心,细腻香甜,充满文化底蕴。
在苏州的茶馆中,品茶赏花、品茶聊天,体验苏州独
特的生活方式。
总结
苏州市以其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吸引着众多食客,传承着悠久的烹饪文化。
在苏州,品尝地方美食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是对苏州文化的一次探索。
希望您能在苏
州的美食之旅中,发现更多惊喜和美好。
苏州美食的研究报告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在长期的发展中,苏州形成了独特的风味特色,拥有丰富的美食文化。
本报告旨在研究苏州美食的特色和文化背景。
苏州美食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口味清淡:苏州菜以淡雅清淡而闻名。
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有关。
苏州位于江南水乡,四季如春,物产丰富,以水产为主。
同时,苏州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与外国文化交流频繁,吸取了中外各地菜系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苏州菜肴。
二、重视原味:苏州菜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制作苏州菜的厨师大多是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们擅长烹饪技巧,善于将食材的原味发挥到极致。
比如苏州的传统点心“狮子头”,选用最好的猪肉,加入适量的佐料,细心制成,品味油香浓郁、肉质细嫩。
三、讲究色香味俱全:苏州菜追求色香味的完美结合。
在菜肴的制作过程中,注重食材的颜色搭配、火候掌握等细节,力求菜品色彩鲜艳、香气四溢、口感丰富。
如苏州的传统名菜“东坡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酥肉香气融入酱汁,令人食欲大增。
苏州美食的文化背景主要源于苏州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流传着“天堂有天堂,苏州有苏州”的美誉,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是中国园林之乡,拥有众多的私家园林,这也影响了苏州美食的发展。
私家园林建筑风格注重造型的精美和空间的巧妙组合,这影响了苏州菜的色香味表现。
同时,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商业发达的城市,与外国文化交流密切,苏州的美食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例如,从中国的南方至苏州的丝绸之路,使得苏州成为丝绸之乡,这也为苏州美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和烹饪技巧。
总结而言,苏州美食以清淡口味、原汁原味和色香味俱全为特点,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商业繁荣有关。
苏州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也为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常熟特色小吃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地方特色小吃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常熟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地方特色小吃资源。
然而,目前关于常熟特色小吃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
为此,本研究围绕常熟特色小吃展开探讨,旨在挖掘其文化内涵、推广其品牌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本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常熟特色小吃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二是提升常熟特色小吃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为其他地区特色小吃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常熟特色小吃的发展现状如何?其特色与优势何在?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如何促进常熟特色小吃的发展?研究目的与假设: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常熟特色小吃的研究,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特点,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假设常熟特色小吃在传承与创新、品牌建设与推广、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研究范围与限制:本研究以常熟市区范围内的特色小吃为研究对象,侧重分析其文化、市场、产业等方面的问题。
鉴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研究未涉及常熟市以外的地区。
本报告将从常熟特色小吃的发展现状、特色与优势、问题与不足、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常熟特色小吃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文献综述针对地方特色小吃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理论框架方面,已有研究主要从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市场营销等角度展开。
其中,民俗文化研究侧重于特色小吃的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旅游产业研究关注特色小吃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市场营销研究则探讨特色小吃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
主要研究发现包括:地方特色小吃具有显著的文化、地域、民俗等特点,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特色小吃与旅游产业具有密切的关联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对提升特色小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
品味苏州美食探寻江南饮食文化品味苏州美食探寻江南饮食文化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是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除了丰富的园林文化和古老的建筑群,苏州还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品尝苏州美食,正如探寻江南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将带您了解苏州的传统美食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苏帮菜的精髓苏州所属于江南地区,其饮食文化以细腻、清淡而著称。
而苏帮菜则是苏州美食中的代表。
苏帮菜讲究色、香、味、形的协调,并注重饼、炖、煨、烧等烹饪技法。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狮子头”和“松鼠鳜鱼”。
狮子头是苏州著名的传统名菜,以猪肉为主料,口感鲜嫩,外焦里嫩。
它的形状象征着瑞兽,给人带来吉祥和福气。
这道菜既是一道美味佳肴,也是民间婚庆宴席上的一道必备菜肴。
松鼠鳜鱼则是以鳜鱼为主料,选用新鲜的松子炸制而成。
鱼肉鲜嫩,搭配香脆的松子,入口即化,口感极佳。
这道菜的命名灵感来源于松鼠快速攀爬的形象,也传达着对自由、活泼的向往。
二、传统小吃的独特魅力除了苏帮菜,苏州还有许多传统小吃,其独特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吃包括苏式月饼、汤元和油墩子。
苏式月饼与其他地区的月饼有所不同,其馅料多样,包括糖、豆沙、芝麻、核桃等等。
与其他月饼相比,苏式月饼更加轻薄松软,风味独特。
品尝苏式月饼,可以感受到苏州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新。
汤元是苏州的一道汤团小吃,以滑嫩的皮薄、馅多而著称。
每逢寒冷的冬季,人们都喜欢聚在一起品尝热腾腾的汤元,暖身又暖心。
汤元的花样品种多样,有糖汤元、肉汤元、海鲜汤元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
油墩子是苏州的传统糕点,以其外酥里嫩、甜美可口而闻名。
糯米做成的油墩子色泽金黄,入口外酥里嫩,吃上一口,回味无穷。
它不仅是茶点,也是送礼和聚会必备的美食。
三、环境与文化的融合苏州美食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味道和烹饪技法,还在于其融入了环境和文化的元素。
苏州的许多餐馆和小吃摊位都建在园林、水巷、街道旁边,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苏州独特的江南风情。
苏州木渎古镇饮食文化调查报告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10级小学教育(2)班王申摘要:“民以食为天”是我结束这次调查的一个最大的感想,饮食文化应该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家饭店之行为了深入了解古镇变迁的饮食文化,从而能更好的将古镇的饮食文化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我们调查小组一行四人冒着烈日于XX日上午前往古镇老店—石家饭店进行探访活动,首先我们先分散开来逛了逛周边的一些老巷子,巧的是我们小组的成员竟然在一条破旧的小巷子里无意间遇到一位曾经在石家饭店工作过的一位老人,老人身体硬朗,坐在躺椅上与我们侃侃而谈,据他说,这石家饭店开业于清朝乾隆年间,前身叫叙顺楼,又叫石聚顺,老板呢叫石汉。
这小酒楼原是一家夫妻老婆店,后来过了好长时间(老人回忆可能略有差错,也能因为方言问题,未能完全理解透彻老人的真正意思),这石汉的重孙唤作石仁安经营,才初具规模,为两楼开木间结构饭店,店堂与厨房隔街分设。
直到1929年才经李根源先生更名为石家饭店。
此店以经营独特的水乡菜肴著称,有“石菜”之美誉,并始创三虾豆腐,鲃肺汤,鸡油菜心等十大名菜。
老人清楚地记得,过去到石家饭店品菜的人很多,马车,轿子沿街而歇,连路都不好走,又因厨房与店堂隔了一条街,唱菜,上菜都要过街,好不热闹。
经过了对石家饭店周边一带的仔细探访,我们基本上对这家声名远扬的百年老店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一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我们四个小饿鬼便决定中午在石家饭店先解决一下肚子的问题,早就对石家饭店的十大名菜闻名久矣,就是恨不能亲眼相见,今天终于能一饱眼福口福啦!第一道菜名唤酱方,服务员说“酱方”这个名字,就像这块肉一样直接而质朴:“酱”是浓油赤酱,“方”是四四方方。
由于那块肉实在太大,端上桌来的时候,肉是老老实实地“蹲”在盆里的。
按照老规矩,一块烧得合格的酱方,须是四边下垂,第一表明炖得够烂,第二代表这块肉足够厚重,所以吃起来感觉很实在。
据他透露,这酱方之所以入味鲜美的原因是将五花肉刮洗干净后用竹签在精肉一面戳些小孔,再用盐擦透放入钵中腋制一日。
苏州的传统美食调研报告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苏州拥有丰富的传统美食文化,并孕育出了许多有特色的传统美食。
本文将对苏州的传统美食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1000字的调研报告。
首先,苏州的传统美食之一是“东坡肉”。
东坡肉是苏州地区的名菜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传统制作工艺而闻名。
制作东坡肉首先需要选用良好的猪肉,经过腌制后再用文火慢炖,使得猪肉入味,肉质鲜嫩。
炖煮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翻动猪肉,使其均匀入味。
最后再控制火候,使猪肉表皮呈现出红亮的色泽,肉质脆嫩。
东坡肉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最终呈现出的东坡肉口感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苏州的传统美食还包括“养生菜”。
养生菜是苏州地区一种传统的蔬菜制作方式,主要通过腌制和蒸煮的方式,使蔬菜更加入味。
苏州的养生菜多样丰富,包括莴苣、菠菜、豆角等等。
制作养生菜需要先将蔬菜洗净,再用盐腌制一段时间,使其入味。
之后再用小火蒸煮,使蔬菜保持原汁原味,并且更加鲜嫩可口。
养生菜是苏州地区传统的家常菜,也是苏州人民保持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此外,苏州的传统美食还有“姜汁糕团”。
姜汁糕团是苏州地区的一种传统汤圆,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而闻名。
制作姜汁糕团首先需要将糯米粉和红豆沙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之后将这个混合物包裹在薄薄的一层糯米粉皮里,再放入开水中煮熟。
最后将煮熟的姜汁糕团取出,放入蘸有砂糖和姜汁的碟子中,使其更加香甜可口。
姜汁糕团的制作工艺独特,口感鲜美,是苏州地区冬季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
总结起来,苏州的传统美食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代表着苏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东坡肉以其鲜嫩的口感而闻名,养生菜是苏州地区的传统家常菜,姜汁糕团则是苏州冬季不可或缺的美食。
这些传统美食体现了苏州人民追求美食的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调研和了解苏州的传统美食,可以更好地了解苏州的历史和文化,并且增加我们对于美食的认知和品味。
关于“苏州传统美食”的调查报告研究小组:研究成员:苏州美食一、枫镇大面:相传,乾隆年间,一张姓店主在枫桥集镇上开了一家红汤面馆。
一天下午,张店主在去买作料的路上看到一位中年妇女,由于给老父买药的钱被偷,正在伤心,张店主就把身上的钱都给了她。
晚上回店后才想起第二天煮面没有作料,郁闷之下边喝酒浇愁边吊高汤烧浇头,昏沉中误将喝剩的残酒倒入锅中。
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发现未加酱油等调料的白焖肉居然喷香扑鼻,自此开始主营白汤面。
有一年,乾隆下江南恰逢夏天,在游完寒山寺后路过枫桥,循香味进店吃面,吃后连连称好,并赐名“枫镇白汤大肉面”,此后300年来,枫镇大面名闻遐迩,为世人熟知。
制作方法:食材:细生面少许,肉骨、鳝骨、酒酿、猪肋条肉、花椒、茴香、葱姜、料酒、盐1、将鳝骨装入纱布袋中和肉骨一起放入锅内熬汤待用。
2、猪肋条肉加花椒、茴香、葱姜、料酒、盐小火焖煮4小时,捞出焖肉待用。
3、锅内加入煮焖肉的汤汁少许,加一小勺酒酿。
4、锅内烧开水,下面煮熟,捞出,盛入碗中。
5、加入熬好的鳝骨鲜汤,撒上葱花,即可食用产品特点:面软肉酥,汤清味鲜。
二、酒酿饼寒食节吃“救娘饼”(酒酿饼)的由来苏州人吃酒酿饼,传说是元朝末年开始的。
当时苏州有一张士诚(1321年---1367年),因为误伤人命,他带了老母逃命,当时正逢寒食节,又无处可以乞讨,几天没有进食了。
他的老母饿得晕了过去,张士诚见就要被饿死而泣不成声。
一位老伯见张士诚很孝顺母子十分可怜,用家中仅有的几个酒糟做了饼给了他,张士诚的娘终于得救了。
几年后,张士诚在苏造反称王,想起当时的救命恩人,为了不忘记此事,张士诚下令寒食节吃酒糟饼,名叫“救娘饼”。
后来张士诚又被朱元璋活捉,在押往应天府的路上自尽。
当时没有人再敢叫那饼为“救娘饼”,可是苏州人对张士诚还是很有感情,悄悄把“救娘饼”改叫“酒酿饼”。
至今苏州人春天还有吃“酒酿饼“的习俗。
制作方法:1.先将酒酿、糖、温水混合,再倒入面粉中拌匀,慢慢淋入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放在温暖处,使其发酵(约4小时)。
2.见其膨胀成双倍大时,搓揉成长条状,再分10等份小块,每块包入豆沙少许,先搓圆再按扁。
3.平底锅烧热,用纸巾抹少许油,再放下酒酿饼小火烘烤,约15分钟,见两面金黄时即取出。
产品特点: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色泽鲜艳,滋味分明。
三、苏式月饼苏式月饼是我国的传统食品,更受到江浙沪地区人民的喜爱。
苏式月饼用小麦粉、饴糖、食用植物油或猪油、水等制皮,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制酥,经制酥皮、包馅、成型、焙烤工艺加工而成。
制作方法:1.容器里放入150克面粉2.加入25克白糖,加入50克猪油,加入60克水3.把面和成较光滑的面团后醒面20分钟,并分成等量的8个小剂子。
4.容器里放入120克面粉,加入60克猪油,和成团5.把面团醒20分钟后分成等量的8个小剂子6.再将猪肉剁成馅,加入榨菜,并剁碎搅匀7.把剁好的肉馅放入碗里,加入葱花,再放入适量的生抽,老抽,麻油,料酒,适量的黑胡椒,鸡蛋清(半个鸡蛋的蛋清就可)半勺白糖8.把他们充分搅拌均匀9.把一个水油面剂子擀成圆形后包入一个油心小剂子,收紧10.把面团放在操作台上,收口朝上11.把面团擀开,从下往上卷起,卷起后的褶皱要朝上12.再次把卷起的面团擀开13.再次卷起,拇指用力在卷起面团的中间摁下14.将面团两段往中间折,把面段两端捏拢,整出一个圆面团15.把有褶皱的一端要朝上,用擀面杖擀开成圆形,放入榨菜鲜肉馅16.包好后收口,收口朝下,稍微摁一下产品特点:皮层酥松,色泽美观,馅料肥而不腻,口感松酥四、藏书羊肉藏书羊肉是江苏省苏州汉族风味小吃。
它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烧煮技艺,烹调成各式羊肉菜肴。
在苏州木渎镇藏书办事处(原藏书镇)特产中,最具盛名的当推“藏书羊肉”。
藏书羊肉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烧煮技艺,烹调成各式羊肉菜肴,成为传统的苏州地方风味小吃而风靡江南。
制作方法:食材:2岁左右的公羊上锅烹制:先用急火,等汤水沸腾后将表层泡沫撇除,再改用文火炖烧.(你会看到他们煮羊肉都用一种颜色很深的木桶。
这可是羊肉味道正宗不正宗的关键所在,把买回来的新鲜羊肉放到一个大木桶里熬上2个小时至肉质酥烂.桶是杉木桶,咱们没木桶就算了.)位置:另外,在烹制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同羊肉放置的位置。
最下面放羊肉,上面是羊肚,而最上面则是鲜美的羊肝。
急火烧沸后,便可将羊肝捞出,浸泡在淡盐水中,这样做出来的羊肝才不会变色变味。
秘籍:总结下来就是藏书羊肉味鲜可口,是有秘籍的。
首先选羊以二岁龄羊为优,肉不老不嫩;然以百年木桶蒸煮一个半小时,火候讲究,煮出来的肉不硬也不烂,最后适时加入适量的特制调料。
产品特点:白烧汤色乳白,香气浓郁,肉酥而不烂,口感鲜而不腻,常食不厌。
活动记录1 同得兴2014年8月15日星期五阴有小雨今天一大早,我们便驱车前往曾经被“舌尖上的中国”采访过的苏州同得兴,只为这一碗枫镇白汤大面。
这碗面据说是苏州“最难做、最精细、最鲜美”的面,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澄清的汤汁加上碧绿的细葱,一块肥美白嫩的焖肉盖在细细的面上,还未下箸就已经垂涎欲滴了。
我们一帮“吃货”急急忙忙地伸筷子,却未曾想到它的口感比它的外表还要美味。
细面极细却有韧性,焖肉虽肥但异常鲜美。
当然,我们来到这并不只是为了品尝这远近闻名的面,更是为了调查这家百年老店得以屹立千年的秘密——美食,只是可惜的是,我们并未满载而归,同得兴的店员们未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只是让我们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
这是唯一的美中不足。
但是,我们仍然品尝到了极致美味,不是吗?活动记录2 采芝斋&黄天源糕团普2014年8月15日星期五阴有小雨我们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苏式美食”,我们分了早餐、糕点及午餐。
我主要负责记录我们在糕点铺的活动和行程。
8:43分,我们抵达了位于观前街上的“叶受和”糕点铺。
这是一家百年老店,店里有许多顾客。
也正因为如此,里面的店员没有顾得上参与我们的采访。
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
8:57分,我们进入了叶受和隔壁的“采芝斋”。
这同样是一家百年老店,里面有很多顾客,店员也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只得悻悻地离开。
正当我们沮丧的时候,抬头发现对面还有一家“黄天源”糕点店。
发现这三家百年老店竟然距离如此的近后,我们都很惊讶。
因为前两次都没有采访到,所以我们进入了这家糕点店。
店内人也很多,我们抓住时机向一位空闲的店员进行了采访。
店员很热情地解答了我们的问题,还向我们推荐了许多店里好吃的东西。
我们感谢了店员的好意,然后离开了这家店。
总结一下,这次活动我们收获其实还蛮大的。
我们懂得了团队合作以及分工完成所有的工作。
虽然在活动中碰到了些许的困难,但是我们仍然成功地完成了此行的任务。
附录1:您好!我们是苏州市初一的学生,我们想调查一下您这个店,请问能不能填写一下这份调查问卷呢?这可能会花费您一些时间,请您见谅。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帮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1.本店的顾客年龄大约是A.中小学生B.青年人C.中年人D.老年人采芝斋分析:黄天源的口味深受男女老幼喜爱,似乎比较大众化。
黄天源分析:看来采芝斋的顾客是中老年居多,他们的产品口味比较符合现代老年人的口味。
2.本店食品制作工艺A.大部分是机器制作B.大部分是手工制作C.全部是手工制作采芝斋分析:看来采芝斋受中老年人青睐的主要因素很有可能是纯手工制作。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纯手工制作应该是最好的招牌了吧!黄天源分析:黄天源虽然也是一家百年老店,但是并不是纯手工制作的,也许这样的产品更让现代人喜欢把!3.本店来客大多集中在A.早晨6点到9点B.中午10点到16点C.晚上17点到20点采芝斋分析:看来采芝斋确实非常受人欢迎。
黄天源分析:看来黄天源的营业高峰期在中午。
4.本店的特色产品是采芝斋分析:根据店员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采芝斋的特色产品是糖类。
黄天源分析:苏式糕点是苏州的一大特色,黄天源能够做好这一糕点,可真是不简单啊!5.顾客较青睐的食品是店名顾客青睐采芝斋糕点、酥糖黄天源苏式糕点采芝斋分析:看来采芝斋的糖类真是做的不错呢!黄天源分析:黄天源的苏轼糕点也是名副其实地好吃呢!活动记录3 松鹤楼2014年8月15日星期五阴有小雨在经过我们的商讨后,决定在第三次活动中选择了中国四大名店中的松鹤楼。
松鹤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乾隆年间创办,直到光绪年间改名为“松鹤楼”,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如此有名的松鹤楼,它的苏帮菜到底做得怎么样呢?我们来到松鹤楼的二楼,服务员给我们递上菜单。
只是一看就吓了我们一大跳——上面的菜真的很贵!我们传递着菜单,谁都不敢点菜。
导游姐姐倒是爽快,直接点了苏州的名菜——松鼠桂鱼。
我们又各自掂量了钱包,不敢点太贵的,最后点了蟹粉豆腐、虾仁和莼菜银鱼羹。
首先上了蟹粉豆腐。
汤汁浇在细嫩的豆腐上,形成了完美的组合。
豆腐无味,汤汁鲜美,轻轻一抿,豆腐就融化在口中,只留下满口的蟹黄余味。
第二道菜是莼菜银鱼羹。
白色的汤汁上洒落着星星点点的莼菜,外表素雅但口感却不只是清淡那么简单。
莼菜虽然本身没有味道,但浸溶在粘稠的汤汁里,却平白无故添出几分滑嫩,令人遐想起江南的湖,江南的雨,江南的水。
第三道菜是虾仁。
虾仁嫩嫩的,仿佛未经着装的素雅女子;但一旦沾上了醋,就有了难以言说的滋味。
最后一道菜自然是压轴菜——松鼠桂鱼。
我们一帮吃货见了这种名菜,个个都不要命地往嘴巴里塞东西。
确实好吃:细细嫩嫩的鱼肉炸得金黄,浇上番茄酱调和成的汤汁,像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继而融合。
至此,我们算是结束了今天的“美食之旅“了。
虽然很累但是大有收获。
真好!附录2:您好,我们是苏州市的初一学生。
我们打算调查一下美食, 花费了您的一点时间!所以想了解一下您对苏州美食的看法,非常抱歉!1、请问您是苏州本地人吗?()A、是B、不是分析:从表格中可得知,来苏州百年老店用餐的大多数是苏州人,只有少数人是外地人。
2、请问您喜欢苏州的一些风味小吃吗?()A、不喜欢B、还可以C、喜欢D、热爱分析:从表格中可得知,大多数人都很喜欢苏州的风味小吃,但也有1人不太喜欢,可能是他不太习惯苏州小吃的口味,不过总的来说大家还是非常青睐苏州小吃的。
3、您最喜欢以下哪道苏州的美食?()A、苏州西瓜鸡B、枫镇大面C、苏州绿豆糕D、太湖莼菜汤E、小馄饨F、其他分析:从表格中可知,小馄饨是最受大众喜爱的,大家可能比较喜欢它的皮薄与味美汤鲜,枫镇大面和绿豆糕也广受好评。
4、您会做以下哪道苏州的美食?()A、苏州绿豆糕B、太湖大闸蟹C、太湖莼菜汤D、小馄饨E、酒酿饼F、其他分析:从表格中可得知,超过一半的人都会做小馄饨,可能是因为它的做法简单,口感又好。
另外,还有1人会做苏州绿豆糕,4人会做太湖大闸蟹,1人会做太湖莼菜汤,1人会做酒酿饼,其余6人可能不太会做以上美食,建议大家既要品尝美食,也可适当学做一些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