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生物》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案)微生物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 了解几种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3. 掌握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2. 有益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三、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被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研究微生物的求知欲。
2. 讲授(1)什么是微生物?教师向学生解释微生物是肉眼无法看到的生物,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
(2)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向学生介绍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
有益微生物,如某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参与人类的消化过程、维持肠道健康等。
而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和病毒,则可能引起感染和疾病。
(3)有益微生物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等,并解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益处。
例如,乳酸菌能够帮助人类消化食物、增强免疫力等。
(4)病原微生物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和流感病毒,并解释它们可能引起的疾病和传播途径。
同时,教师应强调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酸奶发酵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有益微生物的作用。
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酸奶,并观察酸奶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4. 活动(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如何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研究该病的传播途径,并提出预防方法。
(2)展示和讲解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向全班讲解该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导入:利用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通过语言和图示,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解释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
3. 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微生物的发酵过程。
4. 活动: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酸奶发酵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有《技术与科学》、《设计与制作》、《飞行与空间技术》、*《科技探索》等4个教学单元,共19篇课文。
全学期授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单元课时安排(2)各课课时安排小学科学第八册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分析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措施本册教学要求本册教学重点难点准备课(1课时)一、简单总结上学期科学课学习情况。
二、提出本学期科学课上课要求:1.摆放文具的位置,注意:铅笔盒不能发出声音。
2.有问题举手,举手时不许叫,没叫到时放下手。
如果有特殊问题或上厕所时,举拳头姿势(左手)。
3.拿书姿势提醒一下。
4.上课时手平放腿上,不背后放。
5.排队去自然教室时要安静,右手将书夹紧,可以不带文具盒,以免有响声。
6.进自然教室后椅子怎么拿?一定注意轻拿轻放,爱护桌椅。
7.出教室时,不要拥挤,保持安静。
8.分组讨论时的要求。
9.奖励措施。
(考试要求等)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阅读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并在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技术的重要作用。
3、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难点: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普通显微镜、投影、短片小组准备:放大镜每组1个,普通光学显微镜,每组1台,细小物质如毛发、纤维等,制作好的玻片标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使用方法发明与发展1.目镜 1.取镜和安放 1.詹森父子发明2.物镜 2.对光 2.伽利略改良3.镜筒 3.安装玻片标本 3.胡克自制4.转化器 4.观察 4.阿贝提出改进方法,5.载物台 5.记录现代显微镜制成。
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3. 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3.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4.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生命活动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分享和提问解答的情况。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作用的的理解和举例。
微生物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的制备。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3. 认识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 培养基的制备3.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4. 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是如何培养的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和纯化技术以及鉴别和鉴定方法。
3. 互动:学生演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操作,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操作能力:学生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备和鉴别鉴定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
2.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
3. 认识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2.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3.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以及其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4、微生物技术教课内容4、微生物技术课时安排教课目的:1、初步认识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到了专业化阶段。
2、认识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身旁。
3、认识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愈来愈广。
4、认识微生物技术是不停发展的。
教课重点:经过实践活动,让学生领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愈来愈宽泛。
教课难点:经过实践活动,让学生领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愈来愈宽泛。
打破难点重点方法:教课准备: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方面的资料教课时设计意环节间师生活动图复备导入问题:既然有大批的微生物是有利的,让学生新课人们能够利用它们来做好多事情,那么,认识到同学们知道此刻科学家们对它们是怎样人们对利用的吗?微生物古代【学生】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的利用人们概括学生提出的科学家对微生物利用的在很早对微可能方式。
从前就生物问题:那么古代的人们对微生物又是如开始的利何对待和利用的呢?了。
用沟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古已有之。
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第一个阅读内容。
让学生实践【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阅读、概括、浅显认“面思虑和总结。
识人们包的让学生概括出这段阅读内容的主题。
对微生制让学生概括出这段阅读内容中对微生物物利用作”的利用波及的几个方面。
的发展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对微生物利用的历程。
发展历程。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是拥有主学习面观能动性的。
包的制现代概括提炼该阅读内容的主题、所波及的作,体微生方面、基本的发展历程等。
会人们物技1、发问:有哪位同学在家里做过面包或对微生术蒸过馒头?假如做过这些事情,你是怎物的利样做的?你愿意将你的制作过程说给大用就发家分享吗?生在我【学生】明确制作这些食品的详细过程们的身及制作重点。
边。
2、(可能有)同学互相沟通做这些事情的过程。
【学生】在家中自己达成所喜爱食品的制作。
假如有必需,能够接受家长的指导。
让学生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对于制作面包认识现(或蒸馒头)的过程。
代微生【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食品带到学校来物技术供大家品味。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微生物技术教学内容 4.微生物技术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到了专业化阶段。
2.认识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3.认识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
4.认识微生物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突破难点重点方法:教学准备: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方面的资料教学环节时间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导入新课古代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问题:既然有大量的微生物是有益的,人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做很多事情,那么,同学们知道现在科学家们对它们是如何利用的吗?【学生】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归纳学生提出的科学家对微生物利用的可能方式。
问题:那么古代的人们对微生物又是如何看待和利用的呢?交流: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古已有之。
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第一个阅读内容。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归纳、思考和总结。
让学生归纳出这段阅读内容的主题。
让学生归纳出这段阅读内容中对微生物的利用涉及的几个方面。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对微生物利用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是具有主观能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让学生粗浅认识人们对微生物利用的发展历程。
实践“面包的制作”现代微生物技术动性的。
归纳提炼该阅读内容的主题、所涉及的方面、基本的发展历程等。
1.提问:有哪位同学在家里做过面包或蒸过馒头?如果做过这些事情,你是怎样做的?你愿意将你的制作过程说给大家分享吗?【学生】明确制作这些食品的具体过程及制作要点。
2.(可能有)同学相互交流做这些事情的过程。
【学生】在家中自己完成所喜欢食品的制作。
如果有必要,可以接受家长的指导。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制作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食品带到学校来供大家品尝。
4.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有些不明白的地方给予说明和指导。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微生物世界1.1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1.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分解为无机物。
掌握微生物与食物链的关系: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相互依赖关系:微生物提供食物、药物等资源,人类提供生存环境。
掌握微生物在食品制作、医药研发中的应用。
第二章:探索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1 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
掌握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光照、水分、养分等。
2.2 植物的发育现象理解植物的发育:根、茎、叶、花、果等器官的形成与发育。
掌握植物发育的调控因素:遗传、环境等。
2.3 植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形态、结构、生理等适应环境的特点。
掌握植物多样性:不同植物类群的特征与分类。
第三章:认识动物的生存智慧3.1 动物的生存策略理解动物的捕食策略: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相互适应。
掌握动物的防御机制:伪装、警戒色、逃避等。
3.2 动物的繁殖行为理解动物的繁殖策略: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掌握动物的繁殖行为:求偶、交配、孵化等。
3.3 动物的群体生活理解动物的社群行为:群居、分工合作等。
掌握动物群体的组织结构与交流方式。
第四章:揭秘能量的转化与传递4.1 能量的转化理解能量的转化:化学能、光能、热能等之间的转化。
掌握能量转化的实例:燃烧、光合作用等。
4.2 能量的传递理解能量的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与转移。
掌握能量传递的规律:食物链、食物网等。
4.3 人类活动与能量利用理解人类活动对能量转化与传递的影响: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
掌握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能源政策与理念。
第五章:探索地球与宇宙的秘密5.1 地球的起源与结构理解地球的起源:太阳系形成与地球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