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第九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54.50 KB
- 文档页数:36
第9章竞争性市场分析9.1本章框架结构图9.2重难点解读一、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1.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获得的超过购买商品支付的总效益或总价值,等于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面积。
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获得的超过生产商品支付的总收益或总利润,等于供给曲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面积。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如图9-1所示。
可见,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其运行是最有效率的。
图9-1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总的看来,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测度竞争市场的福利效益。
2.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运用——以最高限价为例图9-2价格控制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变化(1)消费者剩余的变化由于存在价格控制,生产和销售量从Q降为1Q,在配给制下买不到商品的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消费者剩余损失为三角形区域B。
那些仍然能买到商品的消费者由于价格下降而得到好处,消费者剩余增加为矩形区域A。
因此,净消费者剩余为A B-。
(2)生产者剩余的变化在价格控制下,那些仍留在市场上生产Q数量商品的生产者,他们失去了矩形A代表1的生产者剩余。
但是,三角形C表示那些离开市场的生产者的福利损失与那些虽然留在市场但由于产量下降导致的福利损失之和。
因此,生产者剩余的总变化为()-+。
显然,价格A C控制使生产者遭受损失。
(3)无谓损失如图9-2所示,价格控制导致总剩余的净损失,称之为无谓损失(dead weight loss)。
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为-,生产者剩余的变化为()A B--+=-+。
A B A C B CA B-+,所以,剩余的总变化为()()()无谓损失是价格控制造成的低效率;无谓损失导致生产者剩余的损失超过了消费者剩余的增加。
政府干预一般导致无谓损失,即使消费者的福利和生产者的福利同样重要,由于政府政策将福利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从而发生净损失。
二、竞争性市场的效率1.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
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生产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者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第9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9.1 课后复习题详解1.无谓损失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价格上限通常导致无谓损失?答:(1)无谓损失的含义无谓损失是指市场在非效率条件下运作时,生产者与(或)消费者的福利净损失,任何一方都无法获得的利益。
(2)价格上限通常导致无谓损失的原因政府的价格上限管制所导致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如图9-1所示。
由于存在价格管制,生产和销售量从降为。
那些仍能买到商品的消费者现在支付的价格降低,获得的剩余增加,如图中的矩形区域。
然而,有些消费者不再能买到商品,他们的消费者剩余损失为深色阴影三角形区域。
因此,消费者剩余的净变化为。
图9-1 无谓损失那些仍留在市场上生产数量商品的生产者,现在只得接受较低的价格,他们失去了矩形代表的生产者剩余。
同时,总产量也下降了,导致生产者剩余的额外损失为三角形。
因此,生产者剩余的总变化为。
显然,价格控制使生产者遭受损失。
所以,剩余的总变化为,从图9-1中看,即两个三角形区域和。
2.假设某商品的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
如果政府规定的最高价格低于市场出清价格,这会导致无谓损失吗?请加以解释。
答:不会导致无谓损失。
原因如下:(1)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即,意味着该供给曲线是纵向供给曲线,不管价格如何改变,供给量都不变。
最高价格管制即政府对某一产品设定市场最高价格,显然这一设定的最高价格要小于市场出清的价格。
最高价格管制是否会导致无谓损失取决于供求曲线的弹性。
(2)如果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实行低于市场出清价格的最高限价政策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量与消费者剩余的增加量相等,因此,将不会有无谓损失。
如图9-2所示,当实行最高限价后,价格由降低到,需求量由增加到,供给量保持不变。
消费者剩余增加为矩形A ,生产者剩余的减少也为A ,因此无谓损失是0。
图9-2 供给无弹性时最高限价的影响3.价格上限怎样改善消费者境况?在什么条件下它可能使消费者的处境变糟?答:(1)“价格上限”也称为“最高限价”,指政府在保持低收入阶层的人可以购买的限度内,规定某些特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准超越的价格。
第9章竞争性市场分析9.1 复习笔记1.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被用来评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损益。
将此方法用于分析天然气价格控制、航空管制、小麦价格支持计划和食糖配额时,可以发现损益可能相当大。
(1)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在无管制的竞争市场上,消费者和生产者按现行市价买卖商品。
但是,对于某些消费者来说,商品价值超过市场价格,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获得的超过购买商品支付的总效益或总价值,等于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面积。
生产者剩余测度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等于供给曲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面积。
总的来看,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测度竞争市场的福利效益。
(2)无谓损失价格控制导致总剩余的净损失,称之为无谓损失。
无谓损失是价格控制造成的低效率,其形成是因为生产者剩余的损失超过了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或者是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超过了生产者剩余的增加。
由于政府政策通常将福利从一方转移给另一方,通常导致无谓损失,从而发生净损失。
在部分案例中,无谓损失较小,但有些案例,比如价格支持和进口配额,无谓损失较大。
无谓损失是一种经济低效率的形式,政府在设计和实施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
2.竞争性市场的效率(1)经济效率经济效率衡量经济主体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
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2)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
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
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
(3)政府干预竞争市场政府干预竞争市场并不总是坏事。
政府及政府所代表的社会,可能有经济效率以外的其他社会福利目标。
中级微观经济学之竞争性市场的分析竞争性市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上存在众多的买家和卖家,他们在自由的、无障碍的环境下进行商品交换。
在这种市场中,没有任何一个买家或卖家能够单独控制市场价格,而且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首先,竞争性市场的特点之一是充分信息。
在竞争性市场中,参与者可以充分获得交易所需的信息,包括产品价格、质量、功能等。
信息的充分流通使得买卖双方能够基于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做出最佳决策,同时也能够通过比较不同卖家的价格和质量来获得最好的交易。
其次,竞争性市场的特点之二是自由进出。
在竞争性市场中,没有任何限制和壁垒可以阻止新的卖家进入市场,也没有能阻止买家在市场上购买产品。
这种自由进出的特点使得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卖家和买家,从而增加了市场的竞争程度。
竞争性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价格决定力分散。
在竞争性市场中,没有任何一个卖家或买家能够单独或集体操纵市场的价格。
每一个卖家或买家的交易行为都只能对个体市场价格产生微小的影响。
这种价格决定力的分散性使得市场价格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确保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竞争性市场的存在对于经济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竞争性市场通过自由竞争的机制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在竞争性市场上,供求的变动能够快速调整市场价格,从而引导资源向需求量大的产品和服务领域流动。
这种市场调节的机制能够确保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和合理性。
其次,竞争性市场能够激发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竞争性市场中,企业为了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吸引消费者。
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寻找更加高效的生产方式和更加先进的技术,从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然而,竞争性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如果市场上的竞争程度不够,可能会导致市场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形成,使得市场失去了充分竞争的优势。
另一方面,竞争性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一方获得不正当竞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