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关系.pptx
- 格式:pptx
- 大小:732.92 KB
- 文档页数:32
LOGO LOGO 浅析中欧贸易关系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时又构成了我国三个出口贸易主要的区域市场之一。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下滑,使得与欧盟贸易成为关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欧经贸往来历史悠久。
1978年中国和欧共体签署了第一个贸易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同时成立了中欧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
在欧盟于2004年5月扩大至25国后,欧盟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而中国也自2003年开始,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一)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特点(二)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发展趋势一、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中欧经贸关系有着广泛的互补性,潜力巨大。
我国与欧盟贸易将在一个稳定的体制框架内获得积极的发展。
我国已经明确把欧盟作为出口的三个主要市场之一,国内的相关政策及运行体制也纳入了这一基本判断的轨道。
欧盟推出了亚洲新战略,对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双边的贸易磋商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了十多年的运行,证明是有效的。
二、中欧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年份贸易总额对欧盟出口从欧盟进口贸易差额 2005 2173.07 1437.12 735.95 701.16 2006 2723.02 1819.83 903.19 916.64 2007 3561.51 2451.92 1109.60 1342.32 20084255.78 2928.78 1327.00 1601.78 2009 3640.90 2362.90 1278.00 1084.90 2010 4797.12 3112.35 1684.77 1427.58 中国―欧盟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中国轻纺等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欧盟在华投资主要为加工贸易、欧盟因对华军售禁令限制对华两用产品与技术出口等。
第一节中国-欧洲联盟的贸易关系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要吸收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长处和优点,博采众长,尽为我用。
因此,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向世界开放。
当然由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不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国与各国的贸易交往分布是不均衡的,在一个时期,在某些方面,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多一些,快一些,这是国际上的通常现象。
根据2007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排序(见表10-1),本章分别分析介绍中国与欧洲联盟、美国、香港特别区、日本、东南亚联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EU),现有27个成员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塞浦路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是一个发育成熟的统一大市场,其整体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0%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一体化集团。
自从2004年开始,欧盟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
一、中国-欧盟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一)1975年建交之前中欧建交之前,中国与当时欧共体成员国均已建立外交关系,并有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中国同大多数成员国签订有贸易协定或经贸合作协定。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里,欧共体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975年5月中欧建立外交关系之后,双方的经贸合作步入正规化、契约化,并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得到扩大。
(二)1975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1978年4月中国和欧共体签署了第一个贸易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中欧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5年5月,中欧之间又签订了第二个全面调整双方关系的双边协定--《经济与贸易合作协定》,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宽,双方的经贸关系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更富有活力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