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自然环境(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14.73 MB
- 文档页数:22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
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自然环境一、世界第一大洲1、地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7、中国北邻北亚,西邻西亚和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二、地形和河流1、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3、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
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分布等方面。
一、地形地貌亚洲地势复杂多样,有广阔的平原、巍峨的高山、干燥的沙漠、广袤的草原等地形地貌。
在亚洲的西部,伸延着世界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其中包括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东北部则是广大的平原,其中包括中国的华北平原和东南亚的湄公河平原。
此外,亚洲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蒙古沙漠和阿拉伯沙漠,以及世界最大的峡谷——亚洲大峡谷。
二、气候环境亚洲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从北纬50度的寒带气候到北纬0度的热带气候都有涵盖。
西伯利亚地区气候严寒,而东南亚地区则温暖潮湿。
在亚洲的南部,夏季的季风影响着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而东亚地区则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季节变化明显。
此外,亚洲还有经历了数千年干旱的干燥地区,如中国的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
三、生物多样性亚洲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大片的森林、湿地、河流和海洋等生态系统。
在亚洲的东南部,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生物热点之一。
这些地区拥有众多的物种,包括热带雨林中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猩猩、虎、鳄鱼和热带雨林中的各种鸟类和昆虫。
此外,亚洲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有丰富的鱼类、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
四、资源分布亚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等国是石油生产的主要国家。
亚洲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地区,中国和印度是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此外,亚洲还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如长江和恒河等大河,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铜、铝、铁矿石等金属资源。
总结: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异常丰富多样,从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生物多样性到资源分布,都展现出亚洲独特的魅力。
亚洲概述
地理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频地中海经纬度位置:所跨92°纬度,166°经度。
南北跨越了
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地形:(1)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
起伏大,高低悬殊(3)中部高,四周低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2)大陆性气候特征
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
河流特征:(1)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
射状奔流入海(2)内流区面积广大
西部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部隔山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西方与欧洲相连,东南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与非洲相接。
陆地总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
地域辽阔,东西跨166度经度,南北跨寒、温、热三带,形成了气候多样复杂、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这一个气候也直接影响着水文特征及人类的生产、生活
冬季,上海盛行西北风,气温温和,降水少
夏季,上海盛行东南风,气温高,降水多
亚洲分布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人口众多加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必须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