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的正确卧位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的作用】良肢位可降低痉挛的程度,促使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异常模式向着分离运动、自主运动的模式发展。
正确的卧位姿势可以减轻患肢的痉挛,水肿,增加舒适感。
翻身主要是躯干的旋转,它能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是抑制痉挛和减少患侧受压最具意义的活动。
【正确的卧位姿势】1、患侧卧位:头部保持自然舒适位;患侧上肢充分前伸,前臂旋后位,腕关节背伸;患侧下肢伸展;健侧上肢置于体侧;健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软枕。
患侧卧位有利于患侧肢体整体的伸展,可以控制痉挛的发生,又不影响健侧手的正常使用。
2、健侧卧位:躯干前后各置一软枕,保持躯干完全侧卧位;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屈曲100°,患侧上肢下方垫一高枕;患侧下肢的髋、膝关节屈曲,下方垫软枕,为防止踝关节内翻,软枕必须垫至足部;健侧上肢自然舒适位;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微屈,自然放置3、仰卧位:过渡性卧位,下肢伸肌肌张力高的患者不宜采取仰卧位。
患侧肩关节及上臂下垫一长枕,保持肩关节前伸、肘关节伸展和腕关节背伸。
一长枕垫在患侧臀及大腿下方下肢有屈曲倾向的患者,避免在膝下垫枕。
踝关节有明显的跖屈或内翻的患者,在足底部放置保持踝关节中立位的足托板。
4、床上坐位:保持患者躯干端正,用大枕垫于身后,使髋关节屈曲90°,双上肢置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枕,以防肘部受压。
床上坐位易出现躯干后仰呈半卧位姿势,助长躯干的屈曲,激化下肢伸肌痉挛。
仅在卧床患者进食、排泄等情况下采取,其他时间采取相对良好的姿势。
5、仰卧位的侧方移动:仰卧位,双下肢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足底接触床面,同时抬高臀部,做所谓“搭桥”动作。
然后向左或右侧移动臀部,臀部接触床面之后,再移动肩部、头部,最后调整全身姿势6、床上翻身:翻身动作可以促进全身的反应和活动,仰卧位容易诱发伸肌痉挛,故不宜长时间取仰卧位,患者掌握了翻身动作之后,可以自发地更换体位。
在学习翻身动作之前,应该先指导患者掌握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患侧拇指位于上方) 的攥拳动作,称之为Bobath握手。
老年康复护理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了解患病情况、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评估意识状态、肢体肌力及肌张力。
3.评估管路位置及固定情况。
4.评估皮肤完整性。
(二)康复护理要点。
1.协助患侧卧位。
(1)患侧肢体在下,健侧肢体在上。
(2)头部垫枕,后背垫枕稳固支撑。
(3)患侧上肢外展90°前伸旋后,双手托出患肩,保持其向前伸展。
(4)患侧下肢髋、膝屈曲,健侧下肢采取舒适体位,勿压患侧肢体。
2.协助健侧卧位。
(1)健侧肢体在下,患侧肢体在上。
(2)头部垫枕,后背垫枕稳固支撑。
(3)患侧上肢肩屈曲,肘、腕、手指关节均伸展放于枕上,高于心脏水平。
(4)双腿间垫枕,患侧下肢在前稍屈曲放于枕上,踝关节同时垫起,健侧下肢在后自然屈曲。
3.协助仰卧位。
(1)头部垫枕,患侧肩胛下垫薄枕,使两肩处在同一水平,肩关节外展与身体成45°。
(2)患侧肘、腕、手指关节均伸展位,掌心向上。
(3)在患侧髋下、臀部、大腿外侧垫薄枕,膝下垫软枕与床面成5°~10°。
4.协助床上坐位。
(1)嘱其保持上身直立,后背垫枕支撑。
(2)打开床上餐桌,上面放置软枕。
(3)将上肢置于餐桌的软枕之上,手指自然伸展。
(4)在患侧下肢外侧垫软枕,膝下垫软枕与床面成5°~10°。
(三)指导要点。
1.告知良肢位摆放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告知变换体位时防止管路受压、扭曲、打折及滑脱。
(四)注意事项。
1.注意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每2h变换一次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
2.少用仰卧位和半卧位,多采用患侧卧位。
3.避免足背受压造成足下垂,掌心及足心避免任何物品刺激。
偏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晃搁之阳早格格创做(一)良肢位晃搁1:良肢位:精确的卧位姿势正在病愈医教中称为良肢位. 2:良肢位晃搁是基原病愈脚法的一种.它是为了脆持肢体的优良功能而将其晃搁正在一种位子或者脆持一种姿势.3:举止良肢位晃搁是果为不精确的卧位姿势不妨诱收加重痉挛,从而激励闭节挛缩,引导患者宽重的功能障碍.4:偏偏瘫后罕睹的非常十分姿态:(上肢表示的是典型的伸肌模式,下肢表示的是典型的伸肌模式)(1)上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肩脚下重◆肩闭节中展、内旋◆前臂旋前或者旋后◆腕闭节掌伸◆脚指伸直,拇指内支伸直◆肩脚概括征(2)下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患侧骨盆上抬且背后圆转动下肢中旋;◆髋膝闭节伸展;◆踝闭节趾伸、内翻,脚尖着天.(3)站坐位的非常十分姿势:◆头背患侧伸直,里部转背健侧;◆躯搞背患侧蜿蜒且背后圆转动;◆肩下重后缩,肩闭节内支、内旋;◆肘闭节伸直于胸背前,前臂旋前;◆垂腕、脚指伸直呈握拳状.5:良肢位晃搁的脚法:●防止闭节挛缩、畸形●防止压疮●使患者感觉恬静●为进一步病愈锻炼创制条件6:精确的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者对付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呵护肩闭节以趁早期诱收分散疏通而安排的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性体位.7:偏偏瘫患者良肢位晃搁的启初时间:早期介进.果为肢体功能正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回复最快,正在神经功能回复的下峰期赋予加强锻炼,即正在进院慢性期正在治疗的共时举止良肢位的晃搁并脆持齐历程.8:良肢位晃搁得时常使用要领:俯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二)偏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晃搁1:偏偏瘫不妨分为三个时期:张慢期、痉挛期、相对付回复期.2:正在张慢期的良肢位晃搁要领(1)俯卧位要领:①患者头下垫枕,头稍偏偏背健侧,里部往背患侧,枕头下度要适合,不宜过下,胸椎不得出现伸直.②患侧臀脚下圆垫一个枕头(脚法:使患侧骨盆背前突,防止髋闭节伸直、中旋).③患侧肩闭节下圆垫一个小枕头(脚法:使肩胛骨背前突).④上肢肩闭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闭节背伸,脚指伸展.⑤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中侧各搁一砂袋(脚法:防止髋闭节中展、中旋),腘窝处垫一小枕头(脚法:防止膝闭节过伸展).•注意事项:•防止被子太重而压迫偏偏瘫脚制成脚尖的中旋,脚底此时不垫物是为了协帮患者活动踝闭节以防止脚下垂.•防止使用过下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隐的安排偏偏斜(不妨稍偏偏背患侧)•骶尾部、脚跟战中踝等处爆收褥疮的伤害性减少.•罕睹过失:•头背健侧,患肩过下,脚握毛巾卷,搁正在肚子上.(如下图)•脚尖转背中侧,已脆持中坐位.(如下图)(2)健侧卧位要领(患侧正在上圆,健侧正在下圆):①患侧上肢,肩闭节伸直约90°背前伸②肘战腕闭节脆持自然伸展,脚心背下自然伸展③腋下垫个硬枕(脚法:使肩战上肢脆持前伸)④患侧下肢髋、膝闭节伸直,置于枕头上.⑤健侧下肢髋闭节伸展,膝闭节沉度伸直,里前挤搁一个枕头(脚法:使躯搞成搁紧状态).•注意事项:•脚腕呈背伸位,防止脚伸直正在枕头边沿•脚不克不迭内翻悬正在枕头边沿•二腿之间用枕头隔启•(健侧卧位是患者最恬静的体位,也对付患侧肢体有益.)•罕睹过失:•患肢战躯搞成角不敷,脚悬空(如下图)•脚悬空(如下图)(3)患侧卧位要领(患侧正在下圆,健侧正在上圆):①患侧肩战肩胛戴背前伸、肩闭节伸直、肘闭节伸展、腕闭节背伸、脚掌进与,脚指伸展.②患侧下肢伸展,膝闭节沉度伸直.③健侧下肢髋、膝闭节伸直,正在其下圆垫一个枕头(脚法:防止压迫患侧下肢).④背部挤搁一个枕头,躯搞可依赖其上,与搁紧体位.•注意事项:•此侧卧位躯搞应稍稍后俯,偏偏瘫侧肩部略背前伸,防止偏偏瘫侧肩部过多启受身体压力而引起痛痛;•脆持偏偏瘫侧肩胛骨前伸位时,不克不迭间接牵推患侧上肢,以防止对付患侧肩闭节的益伤.•患侧卧位减少了对付患侧的知觉刺激输进,使所有患侧被推少,对付于痉挛可起到一定的压制效率.而且健侧脚臂不妨自由活动,果此是最好体位.•罕睹过失:•患肩不牵出,躯搞不后俯,患肩受压(如下图)•健腿下垫枕位子太靠前,患髋不后伸(如下图)(4)少坐位要领:①头部要直坐.②躯搞里前垫枕头(脚法:脆持躯搞伸展).③髋闭节尽管脆持90°伸直,重量匀称分散于臀部二侧.④.单脚接叉搁于床前桌上或者枕头上,下度要适合.(5)轮椅坐姿要领:①腰部搁置一个枕头(脚法:促进躯搞脆持伸展).②病人单脚前伸,肘搁正在桌上,变化单脚精确姿势.③臀部要尽管坐正在轮椅坐垫的末尾圆(脚法:防止身体下滑,制成下肢伸肌张力过下).④单脚仄搁天上,或者仄凳上.3:注意事项:•良肢位是早期脑卒中病人床上的精确体位,当病人不妨离启床活动举止锻炼时,夜间睡眠则不该强制患者于某一体位,应以恬静、包管戚息为主.•所有一种体位皆是临时性的,不该超出2小时,以防爆收压疮.•床应搁仄,不主张抬下床头及半坐卧位,此体位受迷路反射效率使下肢伸肌张力降下.•床上卧位功夫,尽大概从患侧交战患者,特天是有左侧忽略症时,如床头柜晃正在患侧,所有的人员皆从患侧交战患者.•果良肢位灵验的防止并收症战百般继收性障碍,有好处日后的功能回复,故央供早期病人要脆持体位精确.。
中风偏瘫患者的
急性期康复护理措施:
一、体位护理:
1、预防患者出现痉挛姿势,保护肩关节部位。
保持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伸直,手关节伸开及髋关节内收、内旋的抗痉挛姿势。
措施:手指关节伸展,稍屈曲,可以在患者手中放一块海绵团。
为避免足下垂,要使患者的踝关节稍稍背屈,并在外侧部位放置一些支撑物。
这种卧位,可以帮助患者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深静脉炎,进而帮助患者肢体尽早恢复知觉。
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使其能够适当的锻炼和活动(家属可以协助进行)。
待到患者四肢肌力有一定恢复之后,可以把ADL训练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如:练习洗脸、吃饭、穿衣、刷牙及手功能的训练等。
三、尽早结合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热疗、拔罐等措施治疗,刺激患者的感知神经,促进肢体功能的感知能力的恢复。
四、心理干预,给患者鼓励和康复的希望和信心。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保障,如果在早期就将中医中药介入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运用其中,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十分有效。
简述偏瘫病人健侧卧位的摆放方法1 偏瘫病人健侧卧位偏瘫病人健侧卧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主要是为了增强人体的重心支撑能力,从而使病人能够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获得整体的肌肉放松,促进痊愈。
偏瘫病人健侧卧位应当根据病人的体型及其病情考虑,应注意保持舒适,防止体位诱发的并发症,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
1.1 偏瘫病人健侧卧位的摆放方法1、确定卧位空间:先在健侧卧位区内安置床架,应选择宽度、厚度、弹性适当的坐垫,上面覆盖有安全、透气性好的棉被枕头。
2、偏瘫病人的翻身护理:在帮助病人翻身时,应先在健侧翻身,使病人体重压在健侧,避免受损部位或椎间盘受到额外压力。
3、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应特别注意病人肩部、腰部、膝部及关节的舒适,以防椎间盘、肘、膝受到外力。
4、应注意护理的节奏:术后护理时,必须控制病人的翻身频率和时间,以使肌肉群及诱发敏感性症状因素有时间调整。
5、保护肠管:偏瘫病人健侧卧位时,应每2-3小时翻转一次,以避免由于胃肠滞留引起的压迫性问题。
6、保护健侧:及时将病人转移到健侧,使健侧能够充分发挥功能,增强体型支撑能力及横向平衡能力。
1.2 准备工具1、防滑枕垫:消除病人在换位时的滑动感,便于调整体位,使病人舒适安全的在床上安心休息。
2、腰部带:当卧床病人加强腰腿护理时,应帮助他保持腰部正确的姿势,以改善腰椎的椎间盘受压情况。
3、护理闩:用以止凳老人在翻身时的肢体运动,防止受损肢体受伤。
4、体位床架:卧床运动设备,可依据病人当时体位来改变体位,调整医疗椅架位置或改变垫高,使病人形成正确的椎间凹陷,保护安全。
总之,偏瘫病人健侧卧位主要是为了增强人体重心支撑能力,防止体位诱发的复发症状,从而促进病人痊愈,护理人员应正确使用多种护理工具,以确保偏瘫病人健侧卧位的质量,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如何对偏瘫患者做康复护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更替,我国的偏瘫患者也越来越多。
偏瘫患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中风都能够引起偏瘫。
若出现偏瘫,那么就很难治愈,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方式上一般都是通过康复护理进行治疗,康复护理对于偏瘫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偏瘫患者而言,会出现运动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心理障碍,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够让患者在心灵上得到安慰,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1.偏瘫概述1.1偏瘫的概念偏瘫俗称半身不遂,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的上下肢体、面部肌肉等等出现瘫痪,是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1]常见的并发症。
有着非常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由于发病比较急,对我国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就目前而言,在临床上依然没有对偏瘫患者系统的治疗方案,会有嘴角歪斜、肢体麻木、失语等后遗症。
在近几年的调查当中,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大概为210/100000,70%的患者有残疾,且50%生活不能自理。
1.2偏瘫的分类按照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类:①迟缓性偏瘫,临床表现是上下肢任意一侧伴随着运动障碍,肌张力较低,有着非常明显的随意肌麻痹感,面部肌肉比较紧绷。
但是胃肠的运动不会受到影响;②痉挛性偏瘫,一般是通过迟缓性偏瘫演变而来的,也就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肌张力有所增加,在上肢上的伸肌群和下肢的屈肌群瘫痪十分明显,且肌张力明显的提升。
所以手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呈弯曲的状态,有着非常明显的僵硬感;③轻偏瘫,因为偏瘫的症状比较轻微,譬如在偏瘫的早期或者一次性发作偏瘫的间期,偏瘫比较轻微,,如果不仔细的检查很难发现,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危害到患者的生活质量;④意识障碍偏瘫,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并且瘫痪比较明显,会有着头部不协调的症状。
按照发展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2]:①急性偏瘫,发病比较急,临床症状在很多的时间内就达到高潮,病因一般是脑卒中或者外部刺激导致的;②亚急性偏瘫,相较于急性偏瘫,发病没有那么急,病情会随着时间而加重,在数天或者数周之内达到高潮,常见与硬膜下血肿;③慢性偏瘫,发病比较慢,病情在数个月之内逐渐的发展,一般在慢性硬膜下血肿、肿瘤压迫等病症中常见。
偏瘫患者急性期床上的体位摆放作者:有祥英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30期【关键词】偏瘫;急性期;体位作者单位:02100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医院初期的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采取的卧姿十分重要。
建议尽早坐起来,因为长期卧床,可能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如褥疮、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即使患者白天不在床上,晚上仍要在床上度过8 h或更长时间。
1 床上的体位摆放1.1 患侧卧位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从一开始就应给予正确引导,实际上大多患者最终愿意这样做,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
另一个明显好处是健侧手能自由的活动。
如拉齐床单或摆放枕头。
1.1.1 患者上肢应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少于90°,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护士站在患者的前面。
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肩和肩胛骨后面,并使肩胛骨前伸,患者的重心保持前倾,在其肩带前伸时整个上肢的屈曲痉挛就会减轻,使正确体位可以保持,身体勿压在肩上,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边的枕头上,如果健侧上肢放在前面,它将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这将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
1.1.2 下肢呈迈步位,健侧髋、膝屈曲并由枕头在下面支持,同时也应用枕头使偏瘫侧腿保持在伸髋,稍屈膝的体位。
1.2 健侧卧位1.2.1 头应有良好的支持,以确保患者的舒适。
1.2.2 躯干与床角成直角,偏瘫上肢由枕头支持在患者的前面,上举约100°,健侧上肢可放在任何位置上,有时可屈曲在枕头下,或放在胸腹部。
1.2.3 偏瘫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有枕头支持,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
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
1.3 仰卧位尽可能少用仰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最强,对于偏瘫患者,这种体位即使骶尾部、较常见的还有足跟外侧和外踝处发生褥疮的危险大为增加,偏瘫侧骨盆后旋,并使患侧下肢外旋引起上述两处褥疮。
偏瘫患者的卧位
患侧卧位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
•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
•5.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手完全放上,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曲,髋关节伸直
•7.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
•8.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仰卧位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
•3.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
•4.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和躯干呈90度角伸直;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5.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健侧卧位的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3.躯干略为前倾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
•5.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7.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睡
•8.健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伸直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偏瘫患者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摆放偏瘫患者仰卧位的摆放
偏瘫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摆放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偏瘫患者的正确卧位
脑卒中急性期持续时间一般为2~4周,待病情稳定48~72小时后康复治疗即可与临床诊治同时进行。
目的是预防压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深部静脉炎及关节挛缩和变形,同时为恢复期功能训练作准备。
一、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
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中,正确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如上肢屈曲并肩胛带后缩,下肢伸展伴髋关节外旋。
因此,在床上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
①患侧卧时,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
该体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
②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
③仰卧位因受颈紧张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较强,也容易引起骶尾部、足跟外侧或外踝部发生压疮,因此,脑卒中病人应以侧卧位为主。
必须采取仰卧位时,患臂应放在体旁的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支撑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
应避免半卧位,因该体位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
二、肌肉按摩
按摩对患侧肢体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并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对防治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
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而有规律。
三、被动活动关节
对昏迷或完全偏瘫的病人,应作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利于防治关节挛缩和变形。
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活动幅度应由小逐渐至全范围,每日二次,直至主动运动恢复。
避免粗暴而造成软组织损伤,要多做一些抗痉挛的模式的活动,如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腕背伸,指伸展,伸髋,屈膝,踝背伸等。
四、床上活动
早期床上活动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使患者尽快从被动活动开始,通过自助的活动过渡到主动的康复训练程序上来。
急性期主动型训练都是在床上进行的目的是使患者独立完成各种床上的早期训练后达到独立地完成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位的转换
①上肢自助被动运动:
②桥式运动:仰卧位,两腿屈曲,双腿平踏床面,伸髋并将臀部抬离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