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林业部门,仅供参考)
- 格式:xlsx
- 大小:30.94 KB
- 文档页数:15
附件2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填表说明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数据库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更好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请各地按要求上报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自然保护区调查表,表1、2、4、5按季度上报,年终上报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所有自然保护区调查表。
调查表以Excel 格式统一规范填写,其填写说明及各表格式如下。
说明:1.只填写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
2.各省上报数据表的文件名为:“单位名称” + 保护区调查表 + “时间”。
3.为防止各省在上报数据时出错,每表均设计了保护区编号和保护区名称,请相互对照核实。
4.各表格的面积单位均为公顷,经费(资金)单位均为万元。
面积和经费(资金)数字小数点后保留2位。
5.保护区编号由各省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统一编号。
内蒙古、黑龙江等涉及多个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的,协调统一后编号。
保护区5位编号建议采用以下方式:内蒙古林业厅 150××内蒙古森工 152××黑龙江林业厅 230××黑龙江森工 232××黑龙江大兴安岭 234××新疆林业厅 650××新疆建设兵团 652××中国林科院主管自然保护区:省区代码 + 9 + 两位编码6.如果各表数据需要进一步核实或暂时无法收集的请在备注中说明。
7.要求每季度报表一次,在所有上报表中,如果与上一次报表有更新(修改)处,请把更新(修改)内容的字体颜色改为红色,以方便统计。
表1.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注:类型中标有“*”的字段必须填写代码,下同)如果保护区被撤销或合并,请填到本表最后,并在备注中说明消减原因,如与其它保护区合并,或达不到条件被撤销了等。
表2.保护区机构和负责人情况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表5.保护区人口及林地分布情况表6.保护区总体规划情况没有总体规划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批准单位和文号可不填写。
附件二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2010-2020年)目录第一章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形势 (1)第一节保护利用现状 (2)第二节必要性与紧迫性 (10)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3)第一节指导思想 (13)第二节规划目标 (15)第三节主要任务 (16)第三章全面保护林地 (20)第一节严格用途管制 (20)第二节林地分级管理 (21)第三节加强森林保护 (25)第四节积极补充林地 (27)第五节引导节约用地 (27)第四章合理利用林地 (30)第一节优化结构 (30)第二节保障重点 (31)第三节科学经营 (32)第四节持续利用 (34)第五章统筹区域管理 (36)第一节优化区域布局 (36)第二节实行差别管理 (39)第三节强化宏观调控 (40)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42)第一节完善规划体系 (42)第二节健全管理制度 (43)第三节强化调节机制 (44)第四节加强基础建设 (45)第五节推进民主决策 (46)附表:1. 全省及各县(市、区)林地现状表2. 全省及各县(市、区)森林保有量目标表3. 全省及各县(市、区)林地保有量目标表4. 全省及各县(市、区)林地生产率目标表5. 全省及各县(市、区)重点公益林地和重点商品林地比率表6. 全省及各县(市、区)林地结构现状及规划表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2010-2020年)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载体。
森林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依法保护和利用林地,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于2010年7月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021年5月第3期(总210期)防护林科技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y,2021No.3(Sum No.210)文章编号:1005—5215(2021)03—0045—03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赵湘江1,杨兰2(1.贵州省林业调査规划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Grus nigricolls)为代表的珍稀鸟类。
文章对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自然资源评价,并从多样性、稀有性、典型性、脆弱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保护价值评价,为科学全面认识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价值提供依据,也为草海保护区有针对性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草海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的威宁自治县县城南侧,是由水域、沼泽、草甸等构成的完整、典型的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是高原鹤类一一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1批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是一个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
草海高原湿地的恢复和保护是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任务,也是贵州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示范性工程,草海的治理与保护一直受到中央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及重视。
但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草海关注的重点是高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方面,而对草海自身保护价值的研究和报道较少。
本文对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进行评价,并从多样性、稀有性、典型性、脆弱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保护价值评价,有助于社会大众更加科学全面地认识草海自然保护区的价值,对促进草海生态系统保护、提升草海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林地管理办法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贵州省林地管理办法》的通知(黔府发[1993]55号)各自治州、市、县、自治县、特区、市辖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现将《贵州省林地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贵州省林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利用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林地,包括郁闭度0.3以上的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竹林地、经济林地、苗圃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国家规划的宜林地。
第四条林地管理实行土地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和林业主管部门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县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林地,在统一管理的原则下,开展下列工作:(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林地保护、利用和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二)负责林地的调查、统计,监测林地消长情况;(三)配合土地管理部门编制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并监督实施;(四)协助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林地权属登记、变更和林地地籍管理;(五)负责占用、征用林地有关事项的审核;(六)查处非法侵占、使用林地和破坏林地的行政案件;(七)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调查处理林地权属纠纷。
第五条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珍惜、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
第二章林地权属管理第六条林地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贵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价——外部威胁分析“贵州省国家级保护区外部威胁研究”课题组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二OO四年七月第一章项目介绍1.1 背景及立项理由1.2 项目目标1.3 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第二章研究方法2.1 二手资料的收集2.2 实地考察和调研2.3 相关数据对比分析第三章结果与讨论3.1 贵州自然保护区的背景3.1.1贵州的环境极其生物多样性3.1.2 贵州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现状3.1.3 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建立对贵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3.1.4 贵州自然保护区的管理3.1.5 贵州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发展方向3.2 贵州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外部环境3.2.1政治环境——分级与多头管理出现各自为政3.2.2经济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3.2.3法制环境——逐步完善但仍有缺陷3.2.4市场环境——利益驱动带来新的保护压力3.2.5 投资环境——投入不足导致创收与保护的茅盾3.2.6 文化环境——促进自然保护存在知识性冲突3.3 贵州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外部威胁——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3.3.1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的威胁3.3.2当地政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的威胁3.3.3内部管理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外部威胁3.3.4自身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造成的威胁第四章建议与对策214.1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与评价体系4.2建立对保护机构的业绩评估体系4.3促进保护区职能的转变4.4建立社区参与的保护机制4.5地方政府减少对保护区管理的干预4.6 建立公共的对话交流手法结语与致谢参考文献贵州省自然保护区评价---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外部威胁分析第一章项目介绍1.1 背景及立项理由至2003年底,贵州省已经建立了自然保护区128个,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5.4%。
尽管这些保护区的管理基础和条件各有不同,各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外部威胁也不一样,但由于各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针对性不强,目前贵州多数保护区管理机构仅仅把重点放在科研和执法管理上,对保护区周边的社区缺乏了解,和当地政府的协调也不够,因而不易消除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外部威胁,很难达到对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森林保护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根据国家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和《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省天保工程区的国有林和集体与个人所有的地方公益林及其工程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的森林保护。
第三条森林保护目标: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8‰;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2‰;工程区域不发生大的偷砍盗伐森林、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非法侵占林地、毁林开荒、新造林地损毁等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提高。
第四条国有林场改革前,天保工程区国有林管护工作岗位应当优先安排国有林业单位职工。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公益林、商品林,主要由林木所有者或经营者负责管护。
无力管护的,可以由护林员承包管护或有偿委托林业部门(或村委会)聘请护林员管护。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五条领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的国有单位、集体和个人,应按管护合同履行管护义务和承担管护责任。
森林管护不能主要依靠护林员,林木所有者或经营者才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体,政府(包括村委会)和林业主管部门落实森林保护责任、健全森林保护制度是保障。
有关职能部门(如天保、防火、林业公安、林政、检疫等)要认真履行职责,宣传教育公民爱林护林和举报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制定强有力的护林措施,完善森林保护体系,进一步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确保工程区森林资源安全。
第六条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省属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负责划定管护责任区,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定林管员和护林员考核内容、方式、方法和评分标准,检查考核森林保护效果和兑现奖惩,宣传森林保护法律法规,编制森林管护年度实施方案,负责查处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发放林管员和护林员工资(或管护承包补助费),制定森林保护有奖报告制度。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并投入了大量资源,为确保自然保护区的高质量开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森林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各种利益因素的驱动下,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的各种人为破坏不断增加,包括各种森林资源的大量砍伐,导致大量森林资源消失,无法跟上后续配套种植,这将对自然保护区产生直接影响,不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削弱自然保护区的价值作用,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问题;对策1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控制环境退化,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保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生态系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要增加生物多样性,科学保护,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发展,遵守环境规律,保证环境不退化和可持续发展。
2 森林在自然保护区中的重要性在森林资源开发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破坏必然会影响森林资源的利用。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可以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物,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因此,减少环境退化最重要的作用是加强生态文明的结构。
各部门、各委员会要制定有效的自然保护区战略管理规划,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实施科学的濒危物种保护措施,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促进有效的环境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加强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自然资源的经济效益。
发生自然灾害时,旅游项目不宜建在自然保护区附近。
通过科学保护森林资源,建设自然公园,了解植物的生活规律,提高人类的安全意识,使自然保护区内种植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可以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3 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森林资源经营方式不完善,经营方式不科学。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设立了各种森林管理部门,形成了森林经营的基础。
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土壤特性吴鹏;朱军;陈骏;姜霞【摘要】为揭示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与土壤特性的关系,为该保护区或类似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评价与管理,森林植被的恢复与更新提供参考依据和基础数据,对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内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5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林下的土壤表层容重最小,孔隙度、持水量、初渗和稳渗速率表现最高,土壤平均有机质、氮素、磷素、速效钾的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最高.说明,该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较疏松、通气性能好,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土壤的肥力状况最好.丝栗栲—山矾林(Castanopsis argesii-Symplocos sumuntia)在土壤的理化性状方面综合表现最差.%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typical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at similar elevation in Xishui Natural Preserve, Guizhou was determin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and basic data for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rest soil resources,and recovery and renewal of forest vege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lk density of surface soil under L. Chinense was the lowest, its porosity, water-holding capacity, 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averag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nitrogen, phosphorus,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were the highest in five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under L. Chinense was of good aeration, high water restraint and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function, and best fertility.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under Castanopsis fargesii-Symplocos sumuntia was the poorest in the five forest vegetation types.【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2【总页数】4页(P95-97,101)【关键词】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作者】吴鹏;朱军;陈骏;姜霞【作者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4森林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等外在因素综合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1],是森林植被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森林土壤可为森林植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森林植被的存在及其演替反过来也在不断地影响森林土壤的形成与发育[2-4],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1]。
〔一〕填空题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
(P9)2.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黄壤〕。
(P11)3.横亘贵州中南部,成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的山脉是(苗岭)。
(P3)4.贵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拥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系是:〔沅江水系〕。
(P10)5.有一个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贵州北部,成为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
其上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的川黔要隘是〔娄山关〕。
(P3)6.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P4)7.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存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梵净山〕。
(P3)8.贵州的平均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
(P6)9.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的河流是〔北盘江〕。
(P10)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
(P15)11.2006年贵州电力工业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容量为万千瓦,以〔火电为主〕为主。
(P103)12.保有储量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富矿约占全国富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之冠的矿产是〔磷矿〕。
(P19)13.贵州名称的由来是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使“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P23)14.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前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
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湄潭〕。
(P153)15.贵州从2006年开场,方案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那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到达〔3000〕美元。
自然保护区总结【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2020年工作总结】二○一二年,元阳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在省、州保护办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县林业局的正确指导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改善生态,促进和谐”主题,着力打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珍稀物种及特有植被类型保护、疫源疫病监测和自然风景合理开发为突破口,以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为载体,强化措施,积极行动,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疫源疫病监测和保护区合理开发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现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保护区基本情况元阳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元阳南部,呈东西走向,总面积原为__.9hm2,__年,经省政府批复(云政复[__]59号)同意调整后保护区面积为__.1hm2,占全县面积的7.4%。
区内保存着完整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和山顶灌丛等多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中有许多以特有种为优势的森林类型,有各种区系成分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形成有巨大水源涵养作用的生态水库,是非常值得珍视和保护的自然综合体。
二、保护区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强化目标考核措施、实行分片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确保森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将管理人员划分到每个小班,落实到山头地块,并签订管护合同,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作。
县政府与乡镇,乡镇与村委会签订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状。
同时,每个保护站工作人员从工资中扣扣减100元,国有护林员扣减50元作为风险抵押金,年终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量化考核,确定奖或惩,管护不力的管理人员实行解聘。
通过以上各项制度的实施,一年来,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2、以保护为基础、加强巡逻。
巡山护林是保护区生物资源保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主要做法:一是科学制定巡护计划,各管理站(点)根据辖区的治安动态,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巡护计划;二是切实开展巡护工作,按照预定的时间、地点、路线进行巡护,做好巡护记录,及时制止和查处巡护中发现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三是对交通要道、火险等级高、容易发生毁林开垦的村寨和巡护死角,实行重点监控,严防死守。
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地保护,要求各地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保护。
因此,有效保护和管理林地,充分、合理利用林地资源,营造一个以森林为主体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江口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该县各项经济项目建设的基础,本文将对江口县林地保护和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探求铜仁市林地保护利用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为铜仁市林地保护提供参考。
一、江口县林地资源现状1.林地资源分布现状全县共有林地*****.80公顷(含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口境面积*****.93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70.64%。
其中:有林地*****.55公顷,占林地的76.86%;疏林地1141.4公顷,占0.86%;灌木林地*****.76公顷,占15.63%;未成林造林地3753.28公顷,占2.84 %;无立木林地451.44公顷,占0.34 %;宜林地4572.37公顷,占3.47%。
森林覆盖率64.09%。
1.1生态公益林林地江口县生态公益林林地主要分为两大区。
1)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乡镇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区,该区涉及净山及周边的太平乡、闵孝镇、德旺乡,是国家与贵州省生态公益林重点保护区域。
2)太平河、闵孝河及铜遵、江梵公路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区,该区涉及太平乡、闵孝镇、坝盘乡、双江镇、德旺乡。
全县区划公益林地总面积*****.84公顷(含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江口境面积*****.93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59.64%。
1.2商品林林地商品林林地主要分为两大区。
1)速生丰产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经营区,该区包括公益林地以外,国家、地方规划建设的丰产优质用材林和部分木本粮油林、生物质能源林、特色经果林培育基地。
分布在德旺乡、闵孝镇、官和乡、民和乡、双江镇、太平乡。
2)经济林经营区,该区包括经济林地和一般用材林地。
国家林业局关于颁布《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林计发[2002]2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l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有关司局、直属单位:为切实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我局制定了《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并经有关专家会审,现予以颁布,自2002年12月1日起试行。
试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
本建设标准由我局负责解释。
国家林业局2002年10月16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字[2000]008号文《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下达2000年林业工程建没标准、定额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依据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建设的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并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研究自然资源的重要场所。
是人类认识自然、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基地。
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覆盖全国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树立了我国重视生态保护的良好国际形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没的投资力度也日益加大,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
由于自然保护区类型不同、规模不一、基础设施和管理条件变化大、建设内容复杂,为了因地制宣地确定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的功能,使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投资合理而有效,在总结以往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附件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国有林场类型与规模 (2)第三章基础设施项目构成 (2)第四章主要建设项目与工程量 (3)第五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管理与监督,提高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建设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包括行业部门投资)审查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国有林场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
第四条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建设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第五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分类建设、分区管理。
国有林场应编制发展规划,并分别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确定建设与管理策略,有针对性地安排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考虑不同区域建设内容和规模安排.二、保护为先、合理布局.建设项目应有利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得破坏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得造成新的环境污染;要节约用地.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有林场现状和经营目的确定建设内容、工程量,以及建设重点、投资规模与建设期限。
除投资规模较小的国有林场宜一次建设完成外,其他国有林场可分期建设,每个分期为2—3年。
分期建设的国有林场,结合林场实际,首期重点建设必须的公共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及生产配套设施。
四、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工程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技术,建设项目符合建设目的及资源保护、经营需要,确保质量。
第六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相应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场文件或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证明材料。
林业部关于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地球表明分布的天然植被,指示着土壤和气候条件,标志着自然景观,更反映着森林和草原的类型,决定着林型的划分和草原的评价。
苏联为了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保存大自然的原来面貌,保护水系和研究自然条件,解决在经营或科学研究方面对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引种和风土驯化以及改造自然等问题,已在各加盟共和国内规定40多处,共约150余万公顷,有1000-3000公顷以上的各个大小不同的国家禁伐林。
在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也同样有禁伐林的划定。
我国幅员广大,地形由平原盆地到丘陵、高原山岳,气候由北到南跨亚寒、温、热三带,环境复杂,高等植物已知种类多至25000种以上。
在气候、土壤、地形差异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实为我国生物学者进行研究地面原始森林植被或次生种内相互关系、土壤发生和发育规律等自然科学的场所,和林牧工作者研究我国森林更替、林型划分及草原发展和划分等的对象。
但由于多年来人类生产的活动结果,平原、山坡多被垦成农田,森林遭受破坏已保存不多,植被类型受人为的影响已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为了保存自然景观的本来面貌,给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土地利用和农林牧业的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第一届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秉志、钱崇澍、杨惟义、秦仁昌、陈焕镛等关于“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森林禁伐区,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的需要”的提案,已由国务院根据大会审查,现交我部会同中国科学院、森林工业部研究办理。
我们认为这不仅是生物学者的要求,也是林业和牧业工作者同有的愿望。
在党和政府号召我们向科学进军、完成12年绿化全国的光荣任务的今天,有必要根据森林草原分布的地带性,在各地天然林和草原内划定禁伐区(自然保护区),以保存各地带自然动植物的原来生长状态,为研究自然科学建立实验的基地,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作用,并为我国丰富的动植物种类的保护、繁殖及扩大利用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