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案(1)
- 格式:docx
- 大小:26.85 KB
- 文档页数:9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普通话与方言课程内容:探究普通话与方言参考教材:《普通话与口语训练》(校本教材)课程安排:4课时活动过程:第1・2课时-导入学习情境导语示例1:央视播放的电视连视剧《闲人马大姐》,同学们看过没有?喜欢吗?(让学生说明原因)这部电视剧在语言上有没有显著特点?(北京方言)由此导入。
导语示例2:喝水(h@fei),大树(d台fCι),有谁听懂了这两个词的意思?其实它们指的是喝水和大树。
这种语言方式有别于普通话,属于方言。
二、联系文本,整合探究1 .摘读文本并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方言的?明确:方言有两类:一种是地域方言,另一种是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对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群心理上与情感上的凝聚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特别在异地他乡,一张口就知你是山东人还是东北人等等,所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社会方言带有职业性和身份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也走进人们的生活。
2 .整合信息,采集方言(请一位学生当主持人)①将课前同学们采集的方言进行展示。
采集的方言包括当地地域方言和网络方言,例如普通话里的这边,泰安说成"这窝”,德州说成“这昔兄"。
网络语言里的"88〃表示再见,"斑竹"表示"版主",“521"表示"我爱你〃等等。
也可让学生用熟悉的方言讲故事或谚语,进一步体会该种方言的特点。
例如:大树底下喝凉水,真舒服(dafudιxiaheIiangfei,zhenfufu)β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播放下载的方言歌曲(如《猫和老鼠》)等。
②讨论问题,探究解难——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提出问题并讨论问题,例如:问题-:有人认为方言有碍于祖国语言统一,你的观点如何?问题二:推广普通话会消灭方言吗?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三:以粤语歌曲广泛流传为例,思考经济发达以及名人效应是否影响方言的广度?问题四:如PK、MM这样的网络语言能否出现在公共媒体中?如何推广使用?各组推荐一人进行交流,教师总结。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普通话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定义、地位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普通话的概念和定义。
讲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介绍普通话的词汇和语法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采用举例法,通过实际例句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普通话的定义和重要性。
课后作业:学生能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普通话的语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发出常用词语的音节。
2.2 教学内容讲解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包括清音、浊音、鼻音等。
讲解普通话韵母的发音方法,包括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等。
讲解普通话声调的分类和发音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的发音方法。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发音练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
2.4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学生能够正确发音声母、韵母、声调。
课后作业:学生能够完成相关发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普通话的词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词汇和词义。
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普通话词汇进行交流。
3.2 教学内容讲解普通话词汇的基本特点和构成。
举例讲解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普通话词汇的基本特点。
采用举例法,通过实际例句让学生掌握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课后作业:学生能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普通话的语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达。
4.2 教学内容讲解普通话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讲解普通话的语法规则,包括词序、助词、标点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普通话教案1声母训练与考试详解.普通话郑萍12服务2课时1.1 声母1、了解普通话考试基本流程与考核要求2、掌握声母的基本知识普通话考试基本流程与考核要求掌握声母的基本知识课本,黑板重点词组的练习与自我介绍的演练(一)普通话考试基本流程(二)普通话考试基本要求与评分细则(三)声母的基本知识(四)自我介绍主要以讲授,示范,随堂演练,课后练习等为主一、组织教学,交代本节课教学目标,导入新课:普通话是门理论加实践相结合性很强的学科。
根据学科特点,将充分融入随堂演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说标准普通话的习惯。
1)自我介绍(新手五句)基本模式:XX好,我XXXXXXX(自报家门),我XXXXXXXX (喜好),我XXXXXXXX(应景演说)。
XXXXX(结束语)。
借此练习也可初步掌握学生普通话的标准程度。
课程引入:1、请你读一读:呕讴沤抠伛ǒuōuòu kōu yǔ呕吐讴歌沤田抠门儿伛偻yǔlǚ孑孓:蚊子的幼虫读音:jié jué讣告:fù gào普通话除了要发音标准,生僻字的考核也是一大难关之一。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二、讲授新课:学习普通话除了方便交流,同时根据专业要求也需要通过普通话测试。
1、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的标准语。
2、方言和普通话○1局部地方通用语 vs 国家通用语○2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同一古老语言历史发展和分化的结果。
3、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普通话○1南方:四声调值基本准确,声母、韵母不准确○2北方:声母、韵母基本准确,四声调值不准确4、普通话水平测试(PSC)○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考试——执行全国统一的等级标准、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2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广普通话——严格执行等级标准,适度提出等级要求○3规模宏大的主观性测试——提高信度(统一评分标准、测试员须经过培训和再培训)5、普通话测试等级划分等级分数段甲等≥97一级乙等≥92甲等≥87二级乙等≥80甲等≥70三级乙等≥606、普通话等级要求一级甲等(97.0-99.9分):国家级和省级电台与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一级乙等(92.0-96.9分):其他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二级甲等(87.0-91.9分):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二级乙等(80.0-86.9分):一般教师三级甲等(70.0-79.9分):国家公务员三级乙等(60.0-69.9分):刚入级的普通话不入等级(低于60分):方言二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声调,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增强对普通话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概述介绍普通话的定义、地位和重要性讲解普通话的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2. 第二课时:声母讲解普通话声母的分类和发音特点练习声母的发音,纠正发音错误3. 第三课时:韵母讲解普通话韵母的分类和发音特点练习韵母的发音,纠正发音错误4. 第四课时:声调讲解普通话声调的分类和发音特点练习声调的发音,纠正发音错误5. 第五课时:常用词汇和句子讲解普通话常用词汇和句子的发音规则练习常用词汇和句子的发音,提高听说能力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标准普通话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普通话发音准确性。
3. 对口型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正确的口型,纠正发音错误。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纠正发音,共同进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
2. 发音准确性:评估学生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
3. 听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口语测试,评估学生的听说能力。
4. 学习成果:定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普通话语音示例3. 教学课件:展示普通话发音规则和练习内容4. 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5. 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库:用于定期测试学生普通话水平六、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保持教室整洁、安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2. 教学设备:确保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正常使用,为教学提供必要支持。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相关普通话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普通话概述及发音器官2. 第二周:声母发音练习3. 第三周:韵母发音练习4. 第四周:声调发音练习5. 第五周:常用词汇和句子发音练习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发音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
普通话培训教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普通话培训教案:单音节字词普通话培训教案(一)1、单音节字词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目的是考查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情况,此项要求比较高,声母、韵母、声调要发音到位。
考试中的100个单音节字词要覆盖普通话整个语音系统。
每个声母出现次数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不少于2次;阴、阳、上、去四个声调也要全部覆盖。
1、 1评分标准。
此项满分为10分。
读错一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即视为发音错误,每个字扣0、1分。
读音有缺陷,每个字扣0、05分。
所谓的错误是指引起表意上的差别,就是把甲读作乙,如把诗人的“诗”读成了自私的“私”就是错误。
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发错任何一项都算错误。
所谓的缺陷是指发音不够准确,主要是由于方音纠正的不够彻底造成的,但没有把普通话里的某个音完全读成了另外一个音。
如以下几种情况:(1)某些声母发音时发音部位和方法没有掌握准确。
如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都发成了舌尖中音。
舌面音j、q、x发成了舌尖音,但不太明显等。
(2)某些韵母发音不完整。
如单元音o不但不圆唇而且还有动程;e发成了喉塞音;开口呼韵母的开口度明显不够;有些复韵母舌位动程几乎没有。
如同安人uo读成了o。
(3)声调调值明显偏低或该降调的不降调该升调的不升调。
如阴平调55调值读成了44甚至33调值。
阳平调35调值读成了34调值。
上声调214读成了213或212。
去声调51调值读成了31或41调值。
(4)读儿化韵时,卷舌生硬不自然等。
另外超时也要扣分。
限时3分钟,3分半到4分钟扣0、5分,4分钟以上扣0、8分。
注意此项允许读两遍,评分以第2遍为准。
总失分满1分以上,不能进入一级。
多音字念那个都可以,但最好念常用音,如“和”有五个音:hé、hè、huó(和面、和泥)、huò(和稀泥、和药)、hú。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4. 增加学生对普通话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概述教学重点:了解普通话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
教学难点: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2. 第二课时:普通话语音教学重点: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发音。
3. 第三课时:普通话词汇教学重点: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词汇。
教学难点:区分易错词汇。
4. 第四课时:普通话语法教学重点:了解普通话的语法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语法进行句子表达。
5. 第五课时:普通话交际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际。
教学难点: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发音、朗读等示范。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练习普通话。
4. 利用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普通话概述及语音教学。
2. 第二周:普通话词汇教学。
3. 第三周:普通话语法教学。
4. 第四周:普通话交际教学。
5. 第五周:复习巩固,进行阶段测试。
六、教学资源:1. 普通话教材:用于系统地教授普通话知识。
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标准普通话发音,帮助学生模仿。
3. 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情景模拟道具:用于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5. 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练习机会。
幼儿园小班教案《普通话》3篇一、普通话课时教案课题:普通话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语言表达:了解声调,会模仿普通话声调2、口语运用:会正确表达普通话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普通话的声调;2、能够模仿普通话的声调;3、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
三、教学准备:1、看图片教学,准备与普通话声调有关的图片;2、准备普通话声调课后练习;3、准备录音机,让孩子进行语音复述练习。
四、教学流程(一)热身环节1、准备贴好声调图标,准备让孩子模仿普通话声调;2、用普通话跟孩子说话,让孩子会意普通话;3、用看图片教学的方式,让孩子对普通话声调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正式教学1、准备声调的拼音练习,请孩子练习模仿普通话声调;2、请孩子小组彼此互相模仿普通话声调;3、请孩子复述之前看过的图画,用普通话练习;4、利用录音机,让孩子录制自己普通话声调的表现,并进行自我反思。
(三)小结1、对孩子进行普通话声调学习的总结;2、结合学习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3、让孩子记住声调的字符,让孩子习惯模仿普通话声调。
(四)课后作业:请孩子抄写普通话的声调,用拼音的形式,并大声朗读10遍。
三、教学准备:准备普通话语言表达的小游戏;教室里准备口语表达相关的游戏道具;准备录音机,让孩子们能够尝试表达。
(二)正式教学1、教室里准备游戏活动,让孩子能够正确的使用普通话表达;2、使用语法表达的游戏,让孩子能够运用语法结构;3、小组之间练习,表达所学的普通话;4、用录音机记录孩子们的表达,让孩子在倾听他人表达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三)小结1、对孩子在此课时学习到的普通话进行总结;2、督促孩子正确使用普通话表达;3、让孩子记住基本的语法规则,尽量能在日常交流中能运用。
(四)课后作业1、读出普通话拼音,熟悉和模仿发音;2、准备一段短小的普通话对话,背诵并朗读10次;3、抄写普通话的基本语法,理解运用。
二、教学目标1、将母语方言与学习的普通话正确切换;2、通过练习,能够自如的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3、能够调整自我的中文表达,进行准确的语言沟通。
班会主题推广普通话教案(通用10篇)班会主题推广普通话教案 1一、教学目标:通过此次主题班会,提高对普通话的认识,自觉在校园使用普通话交流,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增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二、准备工作:(1)、选定两个主持人,发音清晰,普通话标准,活泼开朗。
主持人负责整个过程的主持,组织讨论和发言。
(2)、同学们选出三个同学作为发言评判团,负责对各个小组的发言评分,发言一次加2分,各个发言分开给分,满分为10分,评判团再根据发言的水平态度给分。
发放做好的评分表细说评分标准。
(3)、选出一同学负责统计发言评判团的分数,取其平均分,并在黑板上记分。
(4)、将全班分成5个小组,每组10人,各小组指定一小组长,负责召集和组织讨论发言。
(5)、同学们自行了解一些普通话的知识。
三、班会过程:1、普通话知识知(1)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什么意思“普通”二字是“普遍通行”,“共通”的意思什么叫做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国家规定的普通话宣传周的时间是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3)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2、自由讨论:我们为什么要讲普通话?老师适当给提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无论是事例论证还是道理论证,无论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还是自己所知道的故事,无论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还是必要性,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未来,只要你的`发言可以让我们认识我们要讲普通话就可以。
(自己所知的有关普通话的故事,对我们写作的影响,和同学的交流)。
总结: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语言不通,方言隔阂阻碍着社会交际,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也难以顺利进行。
因此推广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如果你想与人交流,你应该说普通话;如果你走出高淳,你要说普通话;如果你想做国际人,你必须学会说普通话!3、自己为什么不讲普通话,对普通话认识的误区有哪些?4、自我评价:自己现在的普通话水平如何,自己决定如何提高?5、学习普通话舌头操——学习饶口令:读好饶口令,加5分。
幼儿园学说普通话精品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1. 认识声母“b、p、m、f”2. 学习含有这些声母的词语3. 练习发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声母“b、p、m、f”的正确发音方法。
2. 帮助幼儿积累含有这些声母的词汇,提高词汇量。
3.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说普通话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b、p、m、f”的发音区别及正确发音方法。
2. 教学重点:含有这些声母的词汇学习及口语表达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卡片、图片、挂图、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幼儿用书、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物品的名称,引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声母“b、p、m、f”的发音方法,以挂图和教学卡片辅助讲解。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含有这些声母的词语,如“爸爸、妈妈、花朵、飞机”等。
4. 随堂练习:组织幼儿进行发音练习,互相纠正,教师指导。
5.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一个生活场景,让幼儿用所学词语进行对话。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练习发音并复习所学词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有趣的声母“b、p、m、f”2. 板书内容:四个声母、相关词语、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所学的声母和词语。
(2)练习发音,注意区分“b、p、m、f”的发音。
2. 答案:(1)声母:b、p、m、f(2)词语:爸爸、妈妈、花朵、飞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发音不准确、学习困难等问题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交流,提高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开展相关活动,如讲故事、唱儿歌等,丰富幼儿的普通话学习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母“b、p、m、f”的发音区别及正确发音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一个生活场景,让幼儿用所学词语进行对话。
普通话培训课程教案优秀5篇普通话培训课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大家都说普通话》,使学生知道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2.通过复习声母和单韵母,使学生感受学好拼音对识字的意义。
3.渗透性识字7个,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1个,学写笔画横折弯钩。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拼音识字法、听读识字法、上下文猜字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懂得说普通话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汉语拼音识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学好拼音对加快识字的意义。
学会笔画横折弯钩。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蘑菇图片、生字卡、电脑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些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你看,它们来了。
出示课件(丁丁、冬冬和同学们)师:你们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们想告诉我们什么吗?听录音机(播放两段儿歌:一段是用地方方言说的儿歌,一段是用普通话说的儿歌)师: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为什么?(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说普通话才能使大家听懂你表达的意义。
说普通话很重要。
)二、揭示课题、学习课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请大家齐读课题大家都说普通话。
(一)听儿歌老师范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儿歌讲了什么意思?请你用手指着书上的儿歌,再听老师读一遍。
(二)读儿歌既然说普通话这么重要,你想不想告诉你的父母和你的朋友呢?1.下面请你自己读这首儿歌,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字(老师巡视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2.的、话、歌、架、说、不、语、谜、大、普、家、风、唱、像、能3.识字:在这些字中,你能用学过的汉语拼音学会它吗?4.复习学过的汉语拼音(复习与本课生字有关的声母和单韵母)[]5.分小组学习黑板上带拼音的字6.汇报:学生到黑板上摘字带读(先读声母、再读拼音,然后读字,能组词最好)汉语拼音帮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它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定要把拼音学好呀。
学生字时用游戏的形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朗读并背诵儿歌现在儿歌中不认识的字越来越少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普通话教学备课教案(一)声母一、教学目的1、通过授课使培训对象了解学习普通话的意义及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2、通过授课使培训对象初步掌握普通话声母的基本常识;3、通过授课使培训对象了解衡阳人在说普通话时存在的声母问题;4、通过授课使培训对象掌握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技巧,提高其普通话水平。
二、教学重点:通过训练克服衡阳人说普通话存在的声母问题,提高受训人普通话水平。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工具及方式以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湖南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为教材。
录音机、板书、资料辅助教学集中面授。
五:教学过程:(板书)(一)什么是普通话?P20页普通话是我国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是各民族人民之间通用的语言。
作为语言的一种,必须要有三部分组成:1、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语音和其他方言相比有一种音韵的美北方方言区是我国的最大方言区,使用人口达70%以上。
普通话去掉了一些土音和方言。
例如:色shǎi→sè2、语汇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汇)用举例的方式说明不同语系词汇的不同。
例如:长沙:肚里→肚子里里面四路子→漫山遍野3、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例如:朱自青的《春》鲁迅的《阿Q正传》粤语:走先→先走坐坐先→先坐坐永州:晓不得→不知道(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意义、标准、方式及内容:1、意义2、标准三级六等每级分为两等,一级甲等为最高水平,公务员及窗口行业要求为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为最低级,基本无用,不发证3、方式:无笔试,仅口试4、内容:四道题P27页人们说话是一句一句说的,每句话又是由若干个音节组成的。
音节是最容易察觉到的语音的自然单位。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儿话音节除外),一个音节往往由三个部分组成:声母、韵母、声调。
我们首先来学习声母:(三)声母P38页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加上零声母(P44页yā→iā)共22个。
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第五版教案(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第五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试内容和要求;
2.熟悉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第五版的组织结构和学习方法;
3.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听力、口语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考试内容和要求的介绍;
2.教材第五版的组织结构和学习方法;
3.听力、口语和阅读理解练习。
三、教学步骤
1.介绍考试内容和要求
–解读考试大纲,详细介绍考试的测试项目和考查要点;
–分析不同级别的考试要求,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
2.教材第五版的组织结构和学习方法
–介绍教材的总体结构,包括教材的分册、单元和课文;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使用方法,如如何预习、听录音和做练习。
3.听力练习
–运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进行听力训练;
–引导学生注意听力技巧,如听懂关键词、理解上下文等。
4.口语练习
–启发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如模仿录音、对话练习等;
–提供话题和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训练。
5.阅读理解练习
–分析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教授阅读技巧,如快速定位、提取关键信息等。
四、教学评估
1.利用课后练习册进行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定期组织小测验,评估学生的听力、口语和阅读理解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互评互助,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
1.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第五版;
2.课后练习册;
3.录音设备和播放器。
普通话教案——音调(一)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音调规律和发音技巧。
音调是普通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音调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目标- 了解普通话的音调分类和规律- 学会正确发音和运用不同的音调- 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教学内容1. 音调分类- 第一声:高调- 第二声:升降调- 第三声:低调- 第四声:降调2. 音调规律- 第一声和第二声相邻时,第一声变成降调,第二声变成升调。
- 第三声和第四声相邻时,第三声变成升调,第四声变成降调。
3. 发音技巧- 第一声:发高三度音- 第二声:先升后降,注意起始音的高度和结束音的低度- 第三声:发低三度音- 第四声:发降二度音教学步骤1. 介绍音调分类和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调的感知能力,可以通过听、模仿和练来提高。
3. 练发音,在课堂上进行个别或小组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音调的发音技巧。
4. 进行口语练,让学生运用不同的音调进行句子的表达,提高口语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音调示范音频- 练资料和题- 学生笔记和课后复材料教学评估- 学生在口语练中的表现和发音准确度- 学生对音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课后复材料的成绩参考资料- 普通话教材- 普通话发音教程该教案旨在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音调,提供基础知识和实践机会。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有效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培养良好的普通话语音习惯。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听力理解能力,增强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兴趣。
4. 加强学生对普通话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概述(1)介绍普通话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
(2)讲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3)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
2. 第二课时:普通话发音训练(1)声母发音训练:b、p、m、f、d、t、n、l。
(2)韵母发音训练:a、o、e、i、u、ü。
(3)声调发音训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 第三课时:普通话词汇学习(1)讲解普通话词汇的构成规律。
(2)学习常用普通话词汇,并进行口语练习。
(3)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普通话词汇进行表达。
4. 第四课时:普通话语法学习(1)介绍普通话的基本语法规则。
(2)讲解词类、短语、句子结构等内容。
(3)进行语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
5. 第五课时:普通话听力训练(1)播放普通话听力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进行听力问答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分析听力材料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加深学生对普通话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2. 运用实践法,进行发音、词汇、语法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利用视听法,播放普通话听力材料,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4. 采用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普通话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等。
3. 阶段测试:进行普通话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包括发音、口语表达、听力理解等。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提高发音准确性。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交际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普通话概述普通话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普通话的语音系统2. 第二章:普通话发音发音器官及其功能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常见发音错误及纠正方法3. 第三章:普通话词汇词汇的构成与分类词的语音变化常用词语的掌握与运用4. 第四章:普通话语法语法的基本概念词的构成与分类句子的结构与类型日常交际用语常见场景的会话实例礼貌用语与交际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发音方法和语法规则。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发音练习、词汇记忆和会话训练。
3. 互动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发音准确性:通过发音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发音水平。
3. 会话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评估学生的会话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教材一本。
2. 辅助材料:普通话发音器官图解、语音示例磁带或音频文件。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普通话教程》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普通话听力训练听力理解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听力水平的途径与建议听力练习的材料选择与设计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分析阅读理解的步骤与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与效率的方法8. 第八章:普通话写作技巧写作的基本要求与规范文章结构的安排与组织表达手段的运用与创新9. 第九章:普通话口语表达演讲的准备与技巧辩论的方法与策略即兴发言的训练与提高10. 第十章: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测试的内容与形式测试的备考策略与技巧模拟测试与评估反馈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2. 实践法:进行听力训练、阅读理解练习、写作指导和口语表达练习。
普通话轻声教学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第五章“轻声”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轻声的定义、轻声的发音方法、轻声的词汇练习以及轻声在句子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轻声的定义和发音方法,提高发音准确性。
2. 培养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轻声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3. 增加学生对轻声词汇的积累,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轻声的发音方法,以及在句子中如何准确应用。
2. 教学重点:轻声词汇的积累和练习,以及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轻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录音机、音响设备、卡片。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含有轻声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轻声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轻声的定义、发音方法以及在句子中的应用。
3. 实践练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轻声发音,学生跟读。
b. 学生分组进行轻声词汇练习。
c. 学生进行轻声句子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4.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历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轻声题目,讲解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PPT上的轻声练习题,教师现场批改并讲解。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轻声发音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1. 轻声的定义、发音方法。
2. 轻声词汇、句子练习。
3. 普通话水平测试轻声题目及答题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轻声练习题。
答案:见课后练习册。
2. 拓展作业:录制一段含有轻声的语音,至学习平台,互相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发音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练习轻声,提高普通话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轻声的发音方法及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2. 轻声词汇的积累和练习。
普通话教案(1)
周口师范学院课时教学计划
章节第一章
第一节
课题普通话的概念
计划课时数 2 授课班级教
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概念;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学习普通话的意义以及学好普通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1、什么是普通话
2、普通话和方言
3、学习普通话的意义
4、学好普通话的方法
教
学难点1、普通话标准的确定
2、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既注重理论基础,又强调实践实用;
2、知识点重组,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注重师生互动;
3、利用多媒体课件,力求课堂教学的系统性、独立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扩大教学范围,提升教学效果。
备
注
2
教学内容批注
3
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