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商品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导言:中药商品学作为中医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中药商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中医药行业从业者提供实用的辅助手段。
本文将探讨中药商品学教学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中药商品学的内容设置中药商品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中药商品的基本定义和分类:介绍中药商品的概念、范围和分类,使学生对中药商品有个整体的认识。
2. 中药商品的生产与加工:介绍中药商品的生产与加工流程,如中药材的采集、炮制和制剂的加工等,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
3. 中药商品的质量评价:介绍中药商品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如外观、理化指标、控制标准等,使学生了解中药商品质量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4. 中药商品的贮藏与保管:介绍中药商品的贮藏与保管方法,如防潮、防虫、温湿度控制等,提高中药商店的管理水平。
5. 中药商品的市场销售与推广:介绍中药商品的市场销售和推广策略,使学生掌握中药商品的销售技巧和市场调查方法。
二、中药商品学的教学方法中药商品学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的探讨:1. 理论讲授结合实例案例分析: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引入实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 实践操作与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中药商品的生产与加工操作,如中药材的炮制和制剂的加工,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实地考察与实践实习: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中药材市场、药店和制药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中药商品的市场环境和实际经营管理。
4. 小组讨论与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中药商品学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药商品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培养和培训中医药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药行业的不断进步,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中药商品学作为学科的发展方向之一,不仅涉及传统中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还包括中药茶、中药饮品、中药保健品等现代中药商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当前的医疗行业中,中药商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相对应的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对于中药商品学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中药商品学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学生对中药商品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使其具备较强的中药商品分析和评价能力。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和总结中药商品学的核心内容,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2. 探讨适合中药商品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表现;3. 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对中药商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中药市场需求;4. 提出可行的教学改革建议,促进中药商品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饮片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别学、中成药学、中药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
在中药学基础知识中,主要包括药材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药理学等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不同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用量等知识。
中药饮片学是中药商品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学习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加工制作技术、贮藏和保管等知识。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中药商品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指对中药商品的来源、性状、药效、配伍、加工、贮藏、运输、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教学和研究。
中药商品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对中药的认识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提高中药商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1.中药商品的来源和质量标准:介绍中药商品的来源与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鉴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成药的质量标准等内容。
2.中药商品的性状和药效:对中药商品的性状和药效进行介绍与讲解,包括药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含量测定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药商品的特点和功效。
3.中药商品的配伍与加工:介绍中药的药材配伍原则和中药炮制技术,帮助学生了解中药的配伍规律和加工方法。
4.中药商品的贮藏和运输:讲解中药商品的贮藏要求和运输技术,使学生了解中药商品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中药商品的市场营销:介绍中药商品的市场分布、销售渠道和宣传策略,使学生了解中药商品在市场营销中的相关知识。
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中药商品学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辅以实际操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中药商品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堂上不仅要教师讲授知识,还要开展学生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药商品学涉及到较多的图表、实物和工具,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实物展示和图表演示等,提高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对中药商品的认知能力:通过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商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来源、性状、药效、配伍、加工、贮藏、运输、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中药商品学的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药商品的加工技术和贮藏运输技术等。
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中药分析鉴定方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药商品学是一门研究药材商品的来源、性质、购销、商品规格等级、质量和检验有关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研究范畴包括中药材商品的来源、产销、采收加工、性状、品质规格、鉴别、贮藏和用途。
要求掌握中药材发展史、药材分布、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商品特征及有关法律、法规,介绍中药商品学及其商品特点、中药材商业和形成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材资源概况、中药商品的管理法规及质量标准、中药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药材的集散地、药材进出口概况等)。
中药商品学课程为中药资源学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的限选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
1、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范围和任务。
2、掌握中药商品的道地药材和道地产区。
掌握中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3、掌握96种药材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商品特征、规格等级、主要或有效化学成分、质量要求等。
4、熟悉中药商品的命名、中药商品的经营管理。
熟悉中药商品的包装与贮藏以及中药商品的鉴定。
5、熟悉57种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规格等级、商品特征。
6种中成药剂型特点及典型药物的处方组成、主治、注意事项、包装及市场需求等。
6、了解76种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规格等级。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药商品学》第一版(张贵君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中药商品学教学总时数为45学时,其中理论为27学时,实验为18学时。
《中药商品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05278B建议课时数:72学时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先修课程:中医药学概论、药物化学技术等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中药商品学》是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用药观念~具备从事中药商品的生产、商贸、检验、临床应用和规格等级标准的制定等能力。
它要以中医药学概论、药物化学技术的学习为基础~掌握中药商品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从事药物购销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中药商品的基础知识、经营管理、质量标准与质量管理、包装与贮藏、贸易、鉴定、资源、采收与加工、炮制、市场流通的常用中药材鉴别、中成药鉴别等14个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保证中药在流通领域中商品质量为线索来设计的。
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典型中药的质量管理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72学时~顶岗实习200学时。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药品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包装与贮藏、贸易、鉴定,各类常用中药商品的来源、品质特征、质量要求,常用中成药鉴别等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药物购销工作打好基础。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中药商品的质量鉴定方法和标准。
3. 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对中药商品质量的认识。
4. 了解中药市场现状,提高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中药饮片:甘草、当归、黄芪、党参、白芍等。
(2)中药粉末:丹参粉末、川芎粉末、黄连粉末等。
(3)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水分测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步骤(1)中药饮片鉴定1)观察饮片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药用要求。
2)通过显微观察,鉴定饮片的组织结构、细胞特征等。
3)测定饮片的水分、灰分等含量,判断其质量。
(2)中药粉末鉴定1)观察粉末的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药用要求。
2)通过显微观察,鉴定粉末的细胞特征、组织结构等。
3)测定粉末的水分、灰分等含量,判断其质量。
(3)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粉末中丹参酮IIA的含量。
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芎粉末中川芎嗪的含量。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中药饮片鉴定结果通过观察和显微观察,所有饮片均符合药用要求,无杂质。
水分和灰分含量符合规定。
(2)中药粉末鉴定结果通过观察和显微观察,所有粉末均符合药用要求,无杂质。
水分和灰分含量符合规定。
(3)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1)丹参粉末中丹参酮IIA含量为0.48%,符合规定。
2)川芎粉末中川芎嗪含量为0.35%,符合规定。
三、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通过对中药饮片、粉末和有效成分的鉴定,提高了我们对中药商品质量的认识。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4.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了中药市场现状,提高了我们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
四、实验体会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谨认真,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通过实验,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药商品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培养中药商品学专业人才,为中药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满足中药商品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本课程设计上采用实验实训方式,从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的加工、制定中药饮片配方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目标2.1 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中药饮片的制作流程、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2.2 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应该掌握中药饮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饮片鉴别、制浆、制丸、制糕等操作技能。
2.3 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验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设计出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制作配方。
3. 课程设计内容3.1 实验内容1.饮片鉴别实验:通过饮片鉴别实验,了解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和质量评价方法。
2.中药制浆实验:了解中药制浆的过程和方法,并学习制浆中的技术要点。
3.中药制丸实验:了解中药制丸的过程和方法,并学习制丸中的技术要领。
4.中药制糕实验:了解中药制糕的过程和方法,并学习制糕中的技术要点。
5.中药饮片生产流程设计:根据学习的中药饮片制作技术和质量标准,自主设计出中药饮片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步骤。
6.中药饮片配方设计:根据学习的中药饮片制作技术和药材的性味归经等方面的知识,自主设计出中药饮片的配方。
3.2 实验安排本课程设计为实验实训课程,需要逐步完成各项实验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序号实验内容安排时间实验地点1 饮片鉴别实验第1周中药实验室2 中药制浆实验第2周中药实验室3 中药制丸实验第3周中药实验室序号实验内容安排时间实验地点4 中药制糕实验第4周中药实验室5 生产流程设计第5-6周中药实验室6 配方设计第7-8周中药实验室3.3 实验材料及仪器1.中药材2.中药加工设备:研磨机、制片机、制丸机、制糕机等3.中药鉴别仪器:显微镜、导水仪等4.中药质量检测仪器:水分测定仪、振荡筛等4. 课程设计评价4.1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本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完成对应的实验报告。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曰,教案时间2014年7月24日教研室方药课程名称中药商品学班级13普专中药专业、层次普专中药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时2授课教师李勇专业技术职务讲师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概论基本教材参考书目1 •教材:《中药商品学》张贵君,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参考书:《中国药典》、《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什么是中药商品学及其任务。
掌握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了解各时期中药鉴定著作的特征。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开学第一次课熟悉学生、自我介绍及课堂要求(15分钟)介绍本门课程(15分钟)简单介绍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及任务(20分钟)中药材的命名方法(30分钟)中药商品的起源、分类(15分钟)总结(5分钟)使用教具PPT教学重点、重点:中药商品学的概念及任务。
难点难点:中药材的中文命名方法。
提问及思考题:复习题(1 )如何学好中药商品学?授课:.理论课& 讨论课口实验课口练习课口英他口类型教学步骤设计步骤吋间主要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意图第一步(15分钟)熟悉学生介绍课堂要求自我介绍、点名认识新学生,介绍课堂要求、纪律。
便于管理课堂第二步(5分钟)引入新授内容提问与引导回答老师问题,随老师讲授进入对新课的了解。
引入新的授课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第二步(20分钟)讲授新的课程内容冲药商品学的定义及任务。
利用PPT展示慕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讲授展开深入介绍。
认真聆听老师讲授内容,结合课本把握课程重点打难点。
利用PPT和讲授止学生理解相关的基本内容。
第三步(25分钟)屮药材的命名引导同了对设左话题开展讨论;引导同学提问并答疑。
学生冋顾以前授课内容,开展相互讨论,对存疑问题提问。
通过相互学习加深理解,通过解疑释难促进对讲述内容的掌握。
第三步(25分钟)屮药商品的起源、发展及分类利用PPT展示;通过讲授展开深入介绍。
认真聆听老师讲授内容,结合课木做到了解即可利用PPT和讲授让学生理解札1关的基木内容。
中药商品学实验实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实验实训教学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验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中药商品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掌握;2.商品鉴别器械和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3.商品真假辨别的实践操作;4.商品的质量标准、安全性评价和控制方法;5.商品的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
三、教学过程1. 教学预备教师要提前到实验室检查所需器材、药品、材料是否齐备,安排好实验室顺序及分组,准备好教学PPT和课件,为学生做好思维准备。
2. 理论讲解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对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讨论,包括商品分类、鉴别特征、化学成分、药效作用等。
3. 鉴别器械和工具介绍教师随后从实践角度介绍商品鉴别器械和工具的种类、特点、使用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的冷热针、显微镜、熟料、薄层色谱等。
4.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对商品的外形、色、味、形态、纹理、断口、酸碱度等特征进行观察和检验,正确地判别商品的质量和真伪,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5. 商品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根据实践操作结果,教师进一步讲解商品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方法,探讨商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质量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6. 商品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最后,教师介绍了商品配方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内完成商品的配方和制备,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制药中的制粒、续搓、酸碱反应等步骤。
四、教学评估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测试,合理安排实验成绩的分配方式,给予及时反馈和建议,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五、教学收获本实验实训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验思维、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药学实践教学大纲范文中药学实践教学大纲范文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
中药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中药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中药学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学实践教学的目标中药学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中药学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准确地辨别和鉴定中药材,熟练掌握中药炮制、配伍和应用的方法,具备中药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中药,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二、中药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中药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的辨识与鉴定、中药炮制技术、中药配伍与应用、中药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中药临床应用等方面。
1. 中药材的辨识与鉴定中药材的辨识与鉴定是中药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材的形态特征、性味归经、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掌握中药材的辨识与鉴定方法。
2. 中药炮制技术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中药炮制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能,了解中药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要求。
3. 中药配伍与应用中药配伍与应用是中药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的配伍原则和方法,了解中药配伍的禁忌和注意事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中药配伍与应用的技巧。
4. 中药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是中药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了解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指标,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中药制剂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
5. 中药临床应用中药临床应用是中药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的临床应用原理和方法,了解中药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规律和注意事项,通过临床实习,提高中药的临床应用能力。
三、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方法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实验操作、临床实习和综合实践等。
附件1
药学院中药学专业
《中药商品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药商品学是一门研究药材商品的来源、性质、购销、商品规格等级、质量和检验有关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研究范畴包括中药材商品的来源、产销、采收加工、性状、品质规格、鉴别、贮藏和用途。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任务
1. 要求掌握中药材发展史、药材分布、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商品特征及有关法律、法规
2. 介绍中药商品学及其商品特点、中药材商业和形成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材资源概况、中药商品的管理法规及质量标准、中药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药材的集散地、药材进出口概况等)。
五、教材(实验指导书)选用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实验报告成绩加平时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