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北中医11级东硕)五运六气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中医五运六气某年夏天夜里,天气闷热,在吾将睡未睡之间,天空忽然间雷声大作电闪雷鸣,吾突然咳声不止极其怪异。
细想之下,当是夜中该藏不藏,电闪雷掣,阳气为之宣泄,木火之气反施于金水,急服桂附地黄丸一枚,使气降归藏,三分钟后,立止而安眠。
从小病例中可见,人与自然密切相关,而在我的认识里,五运六气就是探索自然之谜的,谈论运气是与五行分不开的。
什么是五行呢?《尚书》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樯。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樯作甘。
“金木水火土”被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
“行”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行”就是运动,即指动能,而“金木水火土五行”,则是动能的代表符号。
五行就是五种能量的运动规律,中医的气应当是这个“炁”,先天元炁,无物而生能,无形而致力,意念灵能之称,这里我理解为宇宙中那股无形的能量。
今天要谈的五运六气和五行、五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运六气学说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们先了解一下关于五运六气的名词。
每年的运气都是通过五个层面讨论的,五运即司天,在泉,主气,客气,主运。
六气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
什么是干支呢?就是天干和地支,天干有十、地支有十二。
今天我以南公怀瑾的观点来论干支。
五行代表了宇宙天体中五个星球:金是太白星,木是岁星,水是辰星,火是荧惑星,土是镇星。
这五个星球的放射,对地球不断地发生干扰,这个干扰的性质,就定名为天干。
而十二地支代表了地球本身的放射能,与天干交互作用影响,而形成了天地间变动的法则。
说了这么多,大家知道天干和地支是古代天文学的产物就行,有兴趣的同学可下可以找一找南师的《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看看,现在咱们先说一下运气推理吧,大家先熟悉一下每年运气的构成。
五运六气详解------------------------------------------作者xxxx------------------------------------------日期xxxx五运六气详解第一节基本知识五运:金、木、水、火、土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五运六气与时间的关系:①天干地支歌诀: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
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
子午少阴君火心,丑未太阴湿土临。
寅申少阳相火位,卯酉阳明属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是,巳亥厥阴风木寻。
②注解:甲己化土,甲土太过己不及;乙庚化金,庚金太过乙不及;丁壬化木,壬太过丁不及;丙辛化水,丙太过辛不及;戊癸化火,戊太过癸不及。
子午:少阴君火。
丑未:太阴湿土。
寅申:少阳相火。
卯酉:阳明燥金。
辰戊:太阳寒水。
巳亥:厥阴风木。
③节气化分所主六气:大寒到春分,天气为湿,属厥阴风木为主气。
春分到小满,天气为湿,属少阴君火为主气。
小满到大暑,天气为燥,属少阳相火为主气。
大暑到秋分,天气为湿,属太阴湿土为主气。
秋分到小雪,天气为燥,属阳明燥金为主气。
小雪到大寒,天气为燥,属太阳寒水为主气。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
”是五运的由来。
元气主天,五运为地,二者结合,恰好完整刻画了一个生物某个时候的主要生存环境。
第一节五运六气平面图帝曰:善。
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如何?歧伯曰:明显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相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帝曰:何也?歧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①纵向呈相克关系:五运、五行纵向相克。
②横向呈相生关系:六气、五行横向相生。
五运六气概念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解读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
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
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
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
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
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
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引言部分用于介绍本篇文章的主题——中医五运六气的基础知识。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围绕五运六气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首先,文章将从概念入手,介绍五运和六气的基本含义。
五运指的是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五个方面,它们互相制约、相生相克,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而六气则是指天地之间的能量流动,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素,它们在不同季节交替变化,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接下来,文章将深入探讨五运的概述。
具体包括五运相克、相生的关系,以及五运与人体脏腑、经络、病症的联系。
五运的运行规律不仅反映了自然界和人体的变化,还能够用于指导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五运的研究,可以了解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进而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然后,文章将详细介绍六气的概述。
具体包括六气的特征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的六气会产生不同的病理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了解六气的特征和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节自身的体质,预防和治疗一些与六气相关的常见病。
最后,文章将总结中医五运六气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五运六气理论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读者将对中医五运六气有着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临床实践中,从而提升医疗效果,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在本文中,为了全面介绍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医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人体与自然变化规律的关系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描述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五运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个运动状态,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候。
本文将探讨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自然变化规律来调节身体。
第一部分: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学中,五运被视为宇宙和人体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
五运分别对应了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以及人体五脏的功能。
金运代表了严寒的冬季,与肺脏相应;木运代表了温暖的春季,与肝脏相应;水运代表了较凉的长夏季,与心脏相应;火运代表了炎热的夏季,与小肠相应;土运代表了寒冷的秋季,与脾脏相应。
六气则是自然界中不同的气候特征,是由五运所变化而成的。
风气主要是指风的表现形式,如风寒、风湿等;寒气是指寒冷的气温;暑气指酷热的天气;湿气指空气中的湿度;燥气指干燥的环境;火气指炎热和燥热。
第二部分:人体与五运六气的关系根据五运六气理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
当自然界的五运六气发生变化时,人体的五脏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如果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那么身体将保持健康的状态,而如果不一致,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以春季为例,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万物都蓬勃生长,人体肝脏的功能也处于旺盛状态。
如果在春季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根据春季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节,如多参加户外活动、适当饮食等,可以促进肝脏的健康,提高免疫力,避免一些与肝脏相关的疾病的发生。
类似地,不同的季节和气候也会对其他脏腑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的肾脏功能比较旺盛,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保暖,多摄取温热的食物来保护肾脏。
在炎热的夏季,人体的心脏易受到影响,因此要适当避免高温,多喝水以保持体内湿润。
第三部分:根据自然变化规律调节身体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我们可以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合理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古之圣贤,观察天地,感悟自然,创立五运六气之学说。
五运者,木火土金水也;六气者,风火土金水火土也。
五运六气,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乃天地之大道,养生之要诀。
五运,首木也。
木者,生长之象,春之始也。
木旺则生发,木衰则凋零。
木生火,火为木之子,木旺火亦旺,火盛则木愈旺。
火生土,土为火之子,火旺土亦旺,土盛则火愈旺。
土生金,金为土之子,土旺金亦旺,金盛则土愈旺。
金生水,水为金之子,金旺水亦旺,水盛则金愈旺。
水生木,木为水之子,水旺木亦旺,木盛则水愈旺。
此乃五运相生之理。
然而,五运之间,亦有相克之理。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克,循环不已,此乃天地自然之规律。
六气,风火土金水火土也。
风者,木之性,春之始也。
火者,心之象,夏之始也。
土者,脾胃之象,长夏之始也。
金者,肺之象,秋之始也。
水者,肾之象,冬之始也。
火复生土,土复生金,金复生水,水复生木,木复生火。
此乃六气相生之理。
六气之中,亦有三阳三阴之分。
风属阳,火属阳,金属阳;火属阴,土属阴,水属阴。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阴阳相合,万物生长;阴阳相争,万物凋零。
五运六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如春木旺,则风大,木旺火亦旺,火盛则心火亢,心火亢则心神不宁,易患心疾。
夏火旺,则热病多,火旺土亦旺,土盛则脾胃热,脾胃热则饮食不化,易患脾胃疾。
秋金旺,则燥病多,金旺水亦旺,水盛则肾水寒,肾水寒则腰膝冷痛,易患肾疾。
冬水旺,则寒病多,水旺木亦旺,木盛则肝木郁,肝木郁则情绪抑郁,易患肝疾。
养生之道,在于顺应五运六气之变化。
春宜养肝,夏宜养心,长夏宜养脾胃,秋宜养肺,冬宜养肾。
调养身心,使之与天地之气相合,则身体健康,疾病自除。
五运六气,奥妙无穷。
古之医家,善用五运六气之理,治疗疾病,救人无数。
今人若能领悟五运六气之真谛,亦能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夫五运六气,天地之大道也。
吾辈当虚心学习,深入研究,以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医学之瑰宝,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译文】古代的圣贤们,观察天地,感悟自然,创立了五运六气之学说。
中医“五运六气”,蕴藏人体健康密码!我们常说“运气好”,或“运气不好”,那么运气是什么呢?估计很少有人能答的上来。
运气之说,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里的运气七篇(分别是:天元纪大论、五行纪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政纪大论、至真要大论。
)《气交变大论》云:“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
”又《六元正纪大论》云:“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
”运气,也叫五运六气,是中医里进行病情预测和治疗的一个重要理论。
何为五运?何为六气?上图:《素问运气论奥》五运六气枢要图五运以纪年的天干作为推演工具,推算出该年的岁运、主运、客运。
每年分为五时,五时各有木火土金水五运统管,十年一个周期。
六气以纪年的十二地支为推演工具,推算出该年的主气与客气。
每年分为六时,各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气统管,十二年为一周期。
运气上下相临,则产生三十年一纪、六十年一周的德化政令变化。
(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上图:《素问运气论奥》十干起运诀五运是根据天干来推算的,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如果按照天干本身的属性来说,甲乙为东方木,丙丁是南方火,戊己是中央土、庚辛是西方金,壬癸是北方水。
据北宋刘温舒的《素问运气论奥》的记载,五运的推算是根据十干合化来的,十干合化五运分别是: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所以五运的推算,逢甲天干的年份,不是木气司令,而是土气司令。
其中又分阴阳,甲丙戊庚壬是阳;乙丁己辛癸是阴。
阳为太过,阴为不足。
比如甲己化土,逢甲年为土气太过,己年为土气不足。
上图:《素问运气论奥》十二支司天诀六运则是根据地支来推算的。
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就地支本身的属性来说,亥子为水,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未金,辰戌丑未为土。
但是中医里六气的推算却不是这样的。
素问运气论奥》里有一个“十二支司天诀”,根据此诀讲述的是: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
中医五运六气基本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医里超级神秘又超有趣的五运六气。
这五运六气啊,就像是中医界的魔法密码一样。
你可以把五运想象成五个超级英雄,各自有着独特的超能力。
木运呢,就像是春天里那个活力满满的精灵,所到之处都充满了生机,就像它拿着魔法棒一点,花草树木就蹭蹭地长起来啦。
火运就像是个热情似火的舞者,跳着最热烈的舞蹈,带来炎热和活力,感觉就像太阳都成了它的跟班,到处都是炽热的气息。
土运呢,那可是个憨厚老实的大管家,默默地掌管着万物的根基,就像大地母亲一样,包容着一切,所有的东西都在它的怀抱里稳稳当当的。
金运像是个冷酷的剑客,所到之处,一片肃杀之气,叶子纷纷掉落,就像被它的剑气扫过一样。
水运就像个神秘的冰法师,把世界变得寒冷而静谧,河流都像是被它施了魔法,乖乖地冻起来。
再来说说六气,这六气就像是天气精灵们的聚会。
风、寒、暑、湿、燥、火这六位小精灵,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
风就像个调皮的小鬼,到处乱窜,一会儿吹吹你的头发,一会儿又把树叶吹得沙沙响。
寒呢,就像个冰冷的大怪兽,所到之处都被冻得哆哆嗦嗦的。
暑气就是个热情过头的家伙,在夏天里把大家热得只想躲在空调房里。
湿气就像个黏人的小妖怪,让你感觉浑身都不舒服,像是被裹在湿漉漉的棉花里。
燥气像个干巴巴的小老头,走到哪里都把水分带走,让你的皮肤干干的。
火气嘛,就像个暴躁的小火龙,一不小心就发火,让人口干舌燥、喉咙痛。
五运六气组合起来就更神奇了。
它们就像一场超级复杂又有趣的大戏。
有时候,木运和风气相呼应,那就像是春天里的一场欢乐派对,万物生长,微风轻拂,那画面简直美极了。
要是金运和燥气凑到一块儿,那就是一场“干燥大作战”,整个世界都变得干干的,皮肤都要抗议啦。
中医通过解读五运六气,就像是在解读大自然这个超级大老板的心情。
知道了这个心情,就能预测疾病的发生,提前做好准备。
这就好比你知道明天要下大雨,就提前带伞一样。
它可不是什么封建迷信,而是古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
中医五运六气之六气概述一.厥阴风木之气是和煦的,少阴君火之气是温和的,太阴湿土之气是湿润的,少阳相火之气是炎热的,阳明燥金之气是清凉劲急的,太阳寒水之气是寒冷的。
这是四时气化的正常现象。
二.厥阴之气的到来,是风之所聚,象征草木萌芽;少阴之气的到来,是火之所聚,象征万物繁荣秀美;太阴之气的到来,是雨之所聚,象征万物充实丰满;少阳之气的到来,是热之所聚,象征万物生长茂盛;阳明之气的到来,是肃杀之气所聚,象征万物变得苍老成熟;太阳之气的到来,是寒之所聚,象征万物潜藏于内。
这是六气所主,万物变化的正常现象。
三.厥阴之气得到来,为万物生发,风气动摇;少阴之气的到来,为万物繁荣秀美,形态显露;太阴之气的到来,为万物化生,云雨润泽;少阳之气的到来,为万物生长,茂盛鲜明;阳明之气的到来,为万物收敛,雾露下降;太阳之气的到来,为万物闭藏,阳气固密。
这是六气正常变化的现象。
四.厥阴之气至,产生风气,最终有肃杀之气来制约;少阴之气至,产生热气,但中气为寒;太阴之气至,产生湿气,最终会发生暴雨;少阳之气至,产生火气,最终会蒸发为湿热;阳明之气至,产生燥气,最终发生寒凉;太阳之气至,产生寒气,但中气为温。
这是六气变化的一般现象。
五.厥阴之气至,有毛的动物化育;少阴之气至,有翅膀的动物化育;太阴之气至,倮体的动物化育;少阳之气至,有翼的虫类化育;阳明之气至,有甲的动物化育;太阳之气至,有鳞的动物化育。
这是六气化育万物的正常现象。
六.厥阴之气至,风气散步,万物始生;少阴之气至,热气散步,万物向荣;太阴之气至,湿气散布,万物濡润;少阳之气至,火气散布,万物茂盛;阳明之气至,燥气散布,万物坚实;太阳之气至,寒气散布,万物闭藏。
这是六气敷布,万物顺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七.厥阴之气至,狂风怒吼,气候大凉;少阴之气至,气候大热,有水气制则转大寒;太阴之气至,雷霆暴雨,有木气制则出现狂风大作;少阳之气至,风热若炙,有水气制则寒凝霜降;阳明之气至,草木散落,有火气制则气候温暖;太阳之气至,见寒雪冰雹,有土气制则地面见白色尘埃弥漫。
五运六气之我见
与运气学说初识,是在大二年间翻看的《子午流注针法》,当时只觉其晦涩难懂,也没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便浅尝辄止。
为窥运气之全貌,遂选修了《五运六气讲座》,当真受益匪浅。
存在即是合理,运气学说是古人通过对太阳运动和昼夜寒暑变化的观测而总结出的客观规律,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糟粕,个人觉得它的实用价值应该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
通过5周的学习和相关书籍的阅读,不仅重燃了我对中医的激情,也更坚定了我对中医经典理论和传统文化的信仰,这不失为一件幸事。
但是几千年文化的失传与断层,使的运气学说的学习异常的艰难,5周的时间实在太短,说懂了也只能说是会计算了、会背天干地支24节气了,对于深奥的运气学说仍难窥一斑。
因此笔者在此只能说浅谈学习运气学的体会,其间亦有些个人粗鄙的见解,不对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谈一个问题,首先要追本溯源,那么何为五运六气?五运即地之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六气指天气,是为风、热、火、湿、燥、寒;运气学说即为天之六气加于地之五行后一切物候、气候运动变化的总规律,并以此决定人的健康与疾病的一套理论体系。
其归结起来有三大系统:中运主一年之主气;主运(司天)与客运(在泉),分主上半年与下半年之气;主气与客气,主气为每年不变之气,而客气则首尾相接,变幻无常。
例如分析1954年4月21日的气候状况,从大寒节算起,可知1954年为甲午年,主气为土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4月21日为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厥阴风木。
可知1954年上半年可能较为湿热,下半年以燥气为主。
4月较容易受到风气影响。
在推断运气变化时,应知“五运相袭, 而皆治之, 终期之日, 周而复始”,即天气物候的变化肯定是有一定规律的,但在具体运用中就要做到“既识一定之常规, 再审不定变化情”,既不能迷信盲从也不能“未达天道之常变, 反谓气运不相应。
”
下面,我想谈一下困扰我已久的“三阴三阳”问题。
《内经》、《伤寒论》都论述有“三阴三阳”,然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
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结合“开、阖、枢”原理和彭子益老先生的著作《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有关四季阴阳变化的论述,我将自己总结的关于运气学中“三阴三阳”内涵的观点阐述如下:我将阴阳比喻为水中之元阴元阳。
小雪-小寒,“冬至一阳生”,水中之元阳始升,阴气始降,但阴气仍占主导地位,故气候寒冷如水,又太阳主阳气之开,故这4个节气称之为太阳寒水;大寒-惊蛰,水中之阴气降至最低开始闭藏,《陰陽類論》“一陰至絕作朔晦”,厥阴既一阴,主阴气之阖,又阳气初得志故妄作,则风大,天气始温如木之柔和,万物发陈以树木花草为标志物,故称此4节气为厥阴风木;春分-小暑,此时阳气主令,但潜藏之阴气仍借助少阴少阳转枢之力不断的制化着阳气,使阳气不亢,因此热气尚在人的承受范围之内,此时热气的程度由太阳的光照强度和位置来决定,如阴天凉爽、晴天炎热;中午炎热,傍晚就凉爽。
不正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具体表现吗?因此春分-立夏较为凉爽时称之为少阴君火,小满-小暑天气炎热时称为少阳相火;大暑-白露,夏至时阴已升,此时阳气和阴气已降至可以媾合的位置,乾阳健,坤阴柔,阴阳交泰,云行雨施,化生万物,与土德相类,又太阴主土气,故称之为太阴湿土;秋分-立冬,此时阴气正蠢蠢欲动,需要蓄积薄发,大部分阴气留为己用,阳气得不到阴气资助,故阳气化燥,类金肃杀万物,阳气渐行渐衰,以致闭合,阳明主阳之阖,又阳明之为病,多为燥病,故曰阳明燥金。
如此可见,六时的变化是阴阳不断生克制化、此消彼长的结果,运气大法也不外乎是对天、地、人三才阴阳变化规律的一种总结。
但笔者中医功底浅薄,所论所述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学习运气学,使我思考颇多的还是它在指导针灸临床治疗上的重大意义。
我以我所接触的一个病人为例:王某,女,52岁,文员已退休。
一年前因与家人争吵后左下眼睑跳动不止,近一月加重,伴有心慌。
曾接受西医治疗无效。
既往体健。
眠可,纳可,小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舌下经脉瘀曲,脉弦滑。
公历1960年10月22日生人。
这一年为庚子年,主气为金运过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生于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少阳相火。
可认为此人先天燥火过旺,容易得与阳明有关的疾病,与大便常粘滞不爽,苔黄腻,脉滑等相合。
得病之时为一年之前,公历2011年2月10号。
这一年为辛卯
年,主气为水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2月为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阴湿土。
金水相生,水不及,燥金不致太过,故阳明病经不病腑,燥化2月湿气,故2月厥阴风木为主,又阳明主目下纲,故得下眼睑跳动不止之病,亦有迹可循。
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经络诊察:其人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里-曲池一段经脉涩滞,有结络与压痛;手太阳小肠经后溪-支正有结络、压痛;手少阴心经大陵-内关经络不畅,有滞涩感;足阳明胃经厉兑-足三里一段经络不饱满,缝隙不匀,滞涩;足厥阴肝经太冲穴,曲泉穴有压痛;足太阴脾经三阴交处压痛明显、有陷下空虚感。
再结合脉诊,脏腑辨证为:肝气郁滞,中焦有热,脾气不足。
取穴:头针+腹针+曲池、合谷、神门、大陵、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内庭、足三里。
一次治疗结束后,跳动明显减轻,心慌亦减轻,现在后续治疗中。
此例病人为跟随导师出诊亲眼所见,无言过其实。
可见,将运气学运用于临床审查病机病因、指导用药施术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将疾病与自然界的气化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取穴,能更好的达到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以平为期的治疗目的。
现今,运气学在指导中药组方、疫病的防治、养生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许继宗【3】等通过研究历代验方,发现历代医家用药与大司天理论联系密切。
例如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述之大疫,据考为建宁年间(168-179年),此时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其所治太阳病纯粹为太阳寒水之证,故用桂枝汤、麻黄汤多效如桴鼓;而傅青竹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第73甲子时期(1624-1638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因此傅山治太阳病初起之证,还加入了半个小柴胡汤,又因其所处年代与目前第七十九个甲子(1984-2043年)相同,所以现今临床治疗太阳初起证,用青山方多获良效;在疫病方面,03年的SARS、09年的手足口病均与《内经》中所论相关干支年疫情相符。
余瑾【4】等研究了SARS流行的时空背景因素:2003年为癸未年,中运火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上半年运生气,小逆,火兼水化,夏行冬令,夏天应热不热,气候反见寒冷,下半年湿邪为病反过来又客土。
全年以寒湿为主。
“阳气不治,杀气乃行”,这一年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病毒,SARS发病时白细胞不升反降,发病初期肺部即感染严重可为佐证。
寒湿困阻,火气郁久而爆发,因此发病时见高热,表达出强烈的刺激性变态免疫反应,肺部严重受损,以致最后窒息死亡。
因此,提早预知运气变化,做出相应的防范疫情准备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寒冷之季多服甘温、湿重之时常备藿香,水盛之时常灸足三里、脾俞等。
五运六气在中医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医临床在解除病痛、救死扶伤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历经几千年实践观察总结出来的五运六气学说,虽然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完全精确的,但中医本就是以象代素的医学,,要谈精确就不能谈中医。
随意否定或无视前人的经验,均不是科学的态度。
因此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 用辩证的方法去运用它,用现代科技手段去发展它, 相信可以使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重放光芒,
参考文献
【1】俞杰,王少杰.五运六气在针灸中运用浅析[J]. 中国针灸,2010,30(1):83.
【2】孟庆云.五运六气在中医学术史上的地位[J]. 中医杂志,2008,49(12):1061-1064.
【3】许继宗,王玉军,乔宪春.傅山伤风方治验及其引发的五运六气大司天理论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157-2159.
【4】顾值山. 让中医五运六气学说重放光芒[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37-142.
【5】俞瑾,刘亚敏,邓铁涛.非典型肺炎流行的中医五运六气分析和预防保健措施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2):88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