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方法对弹性体印模尺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53.11 KB
- 文档页数:4
过氧乙酸的制备方法与其稳定性的实验研究*马春玉,杜新玲(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4650)摘 要:为了分析、研究过氧乙酸生产中过氧化氢浓度、冰醋酸用量与不同稳定剂含量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对不同生产配方和加入稳定剂后的过氧乙酸产品在自然存放条件下的贮存稳定性进行了实验测定。
结果显示,当过氧化氢与冰醋酸的配制比例为1:2时,过氧化氢浓度越高,过氧乙酸的产率越高;过氧乙酸浓度越高,贮存稳定性越差;1g.L -1的8-羟基喹啉或0.1%磷酸稳定剂可有效提高过氧乙酸的稳定性。
关键词: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冰醋酸;8-羟基喹啉;磷酸;稳定性中图分类号:O 6111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13(2004)02-0042-020引言2002年底,我国首次发现了由变异冠状病毒引发的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0),目前,控制该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预防及全面消毒。
过氧乙酸作为一种杀菌效能高、对环境几乎不产生危害的消毒剂,被卫生部推荐为预防/非典0的首选消毒产品。
然而过氧乙酸的稳定性较差,存放过程中有效浓度会逐渐下降,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影响过氧乙酸稳定性的因素很多,有产品浓度、微量金属离子、各种杂质、光照和温度等,本实验仅对用过氧化氢法生产过氧乙酸时,不同生产配方和加入稳定剂后的过氧乙酸产品在自然贮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观察和研究。
1实验1.1过氧乙酸的制备过氧乙酸的制备用过氧化氢法[1,2,3]。
主要原料为:过氧化氢(含量分别为280g.L -1、350g.L -1、500g.L -1);冰醋酸(食品级,纯度\99.5%);催化剂为硫酸(化学纯)。
配制时,在17e ~31e 温度下进行,先取冰醋酸放入塑料桶中,加入硫酸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混合均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 后即可。
在实验中,按甲、乙、丙、丁4种不同配方制备过氧乙酸(见表1)。
1.2过氧乙酸浓度的测定采用碘量法,具体操作按5消毒技术规范6第一分册实验技术规范P72(1999.11)进行。
尺寸稳定性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概述1.1 测量依据:GB/T 8811-2008 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
1.2 测量方法:按照GB/T 8811-2008 要求,裁切规定试样,测量试样初始尺寸,经过一定条件稳定后,重新测量样品尺寸,计算样品的尺寸变化率。
方法中要求测量长宽高三个参数,本次评估以长度为代表进行评估。
其余参数可参考。
1.3 测量工具和仪器设备: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150mm,精度0.01mm,最大允许误差±1mm烤箱:测量范围25~150℃,最大允许误差±2℃。
1.4 被测对象:(100mm*100mm*100mm)方形试样1.5 环境条件:温度(23±2)℃,湿度(50±10)%,1.6 状态调节:70℃,48H。
1.6 评定日期: 2022.9.20-27.2、建立模型:ε=L1−L0L0∗100%--其中L1为调节后的最终样品长度平均值(3个点)=100.40mmL为初始长度的平均值(3个点)=100.24mmε=0.15%3.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尺寸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试设备、测试手法,基于烘烤过程是对确保样品稳定,有每24h的比对确认,因此不考虑烤箱等带来的影响:其中重量的不确定度来源有:(1)随机因素重复性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2)钢尺校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3)钢尺误差波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4)本次评估不考虑钢尺测量的相关性影响。
4.不确定度量化:4.1 随机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采用A 类方法重复性测量进行评定。
利用贝赛尔公式计算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其中n=10;平均值L=100.24mm,日常测量3次取平均值。
u L0−A=√∑(x−x̅)23∗(10−1)=0.045mm利用贝赛尔公式计算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其中n=10;平均值L=100.40mm,日常测量3次取平均值。
u L1−A=√∑(x−x̅)23∗(10−1)=0.051mm4.6 游标卡尺校准产生的不确定度:按B 类方法评定,根据校准证书,校准产生的扩展不确定度0.02mm(k=2),可知标准不确定度uL-1=0.02/2=0.01mm4.7 游标卡尺误差产生的不确定度:按B 类方法评定,根据游标卡尺规格,误差不超过±0.05mm,均匀分布,k =√3U L-2=0.025√3⁄=0.028mm4.8 尺寸合成的标准不确定度u L0=√u L−A2+uL−12+uL−22=0.048(mm)u L1=√u L−A2+uL−12+uL−22=0.053(mm)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计算L1和L的灵敏度系数 CL1=1/L= 0.01/mm, CL1=-L1/L2= -0.008/mm,uc=√C l02u l02+C l12u l12=0.07%6 扩展不确定度:U=2u c =0.14% (k=2)7 结果报告ε =(0.15±0.14)%,k=2,P=95%编制:批准:。
消毒产品稳定性测试方法1材料与方法1.1 试剂与药品1.2 器材1.3外观检查除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或杀灭微生物效果外,还应观察记录消毒剂有无颜色变化;并且对液体消毒剂应观察记录有无沉淀或悬浮物产生,对片剂应观察记录外观性状是否完好。
性状变化的记录应写进检测报告。
1.4 影响因素试验用一批消毒剂原料药进行,将其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的薄层,进行以下实验。
(1)高温试验消毒剂开口置于适宜的洁净容器中,60℃温度下放置10d,与第五、十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查,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消毒剂的重量,以考察消毒剂风化失重的情况。
若供试品有明显变化(如含量下降5%),则在40℃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
若60℃无明显变化,不再进行40℃试验。
(2)高湿度试验消毒剂开口置于恒湿密闭容器中,25℃分别于相对湿度75%±5%及90%±5%条件下放置10d,与第五、十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查,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消毒剂的重量,以考察消毒剂吸湿潮解的情况。
(3)强度照射试验消毒剂开口置于光橱或其它适宜的光照仪器中,于强度为4500±500lx的条件下放置10d,与第五、十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查;同时要注意消毒剂的外观变化。
1.5加速试验法:(1)取包装好的消毒剂,置37℃(对粉剂、片剂要求相对湿度>75%)恒温箱内3个月,或54℃恒温箱内14d。
于放置前、后分别测定消毒剂杀菌有效成分含量。
每次检测样品为三批,每批样品重复测2次,取其平均值即可。
(2)加速试验法结果评价以有效成分下降率超过10%为不符合要求。
若经37℃存放3个月的样本,其杀菌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10%,可将贮存有效期定为2年;经54℃存放 14d者,杀菌有效成分下降率≤10%,则贮存有效期可定为1年。
(3)未通过本试验的消毒剂,或需观察2年以上储存有效期的消毒剂,可按室温留样法测定其储存有效期。
变化,可用含氯消毒剂、乙醇、过氧化氢、戍二醛等反复消毒处理而不被损坏。
病房床垫目前大多数未定期进行清洗或更换,病人长期使用难免受到污染,特别是在产科、烧伤科、儿科等病房,床垫的污染更为明显,后果也最为严重。
床垫虽属低危险物品,但被血液、脓液、引流液等渗入床垫后很难清洗消毒,可成为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场所,这对住院病人构成很大潜在感染的危险。
本研究结果证明,使用新型防污染保护罩对病房床垫可起到良好的防污染作用,且使用方便,容易清洗和消毒处理,很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在临床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新型防污染保护罩,病人少量的血液和痰液污染物只印染在保护罩的表面,不渗入床垫中;当被大量尿液、便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床单和保护罩,不致污染物渗入到床垫中。
因此,使用新型防污染保护罩可明显降低床垫污染程度、保持床垫干燥清洁,且病人无不舒适感觉,未发现有过敏现象。
参考文献〔1〕 邓云清,罗万英,龙德蓉.介绍一种简单有效防床褥床垫被污染的方法[J].四川医学,1999;20(5):514.〔2〕 符丽玲,汪友良,赵萍.病床垫絮的监测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7250.〔3〕 黄丽君,俞莲花,林梅芳,等.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对床单位消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5):411.(2006-05-17收稿)文章编号:1001-7658(2007)01-0057-02 【研究报告】酸性氧化电位水杀菌效果和稳定性试验观察张志成 董晓峰 孙 晔(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安 710054)提要 目的 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细菌杀灭效果和储存稳定性。
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研究。
结果 该酸性氧化电位水氧化还原电位为1181m v,p H值为2.02,含有效氯192.5m g/L。
以含有效氯19.25m g/L的酸性氧化电位水作用1m i 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均为100%。
过氧乙酸稳定剂及固态缓释消毒剂的研究过氧乙酸稳定剂及固态缓释消毒剂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卫生与公共卫生的日益关注,消毒剂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无毒、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
然而,过氧乙酸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分解,降低了其杀菌效果。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过氧乙酸稳定剂的开发,并结合固态缓释技术,开发出新型的过氧乙酸消毒剂。
过氧乙酸稳定剂是指一类能够稳定过氧乙酸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过抑制过氧乙酸的分解反应,延长了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过氧乙酸稳定剂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寻找适合的稳定剂,二是改进稳定剂的稳定性和效果。
在寻找适合的稳定剂方面,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利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筛选出具有较好稳定性的化合物。
有研究表明,咪唑和聚酰亚胺等化合物能够有效地稳定过氧乙酸。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对比研究,筛选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
例如,对比研究了不同稳定剂对过氧乙酸分解速率的影响,发现戊二醛和氯化苯等物质能够显著提高过氧乙酸的稳定性。
在改进稳定剂的稳定性和效果方面,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测试。
一方面,他们优化了稳定剂的结构和组成,以提高稳定剂的稳定性和效果。
例如,通过调整稳定剂的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与过氧乙酸发生反应,从而提高稳定剂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他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稳定剂的效果,如温度、光照、溶液酸碱度等,以找出最佳的使用条件。
与过氧乙酸稳定剂相结合的是固态缓释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将过氧乙酸稳定剂与固体基质结合,使其可以缓慢释放过氧乙酸。
固态缓释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延长消毒剂的使用寿命,减少频繁添加的次数。
同时,固态缓释技术也可以提高过氧乙酸的稳定性,减少其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分解。
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固态基质,如纤维素、聚合物、陶瓷等,将过氧乙酸稳定剂制备成颗粒或膜状结构。
经过优化工艺,使得过氧乙酸能够缓慢释放,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口腔药物学消毒防腐药物总结第一篇:口腔药物学消毒防腐药物总结消毒防腐药概念:消毒药(disinfectants)是指在一般浓度下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防腐药(antiseptics)是指在一般浓度下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作用机制:1.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或凝固2.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统3.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药效学分类: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高效:对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一切病原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
eg:戊二醛次氯酸钠优氯净环氧乙烷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中效:对除芽孢外的一切病原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
eg:酚类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等)醇类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等低效: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不能杀灭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
eg:氯己定、季铵盐类等影响消毒防腐作用的因素:药物化学结构、药物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 PC药物在脂质与水中溶解度之比);药物的浓度与作用时间(一般成正比)、溶剂(苯酚水溶液杀菌力大于苯酚甘油或油溶液,碘酊刺激性大于碘甘油)、温度(一般每增高10℃,消毒效果增加1-2倍)、pH值、有机物存在的影响、微生物对其敏感性、药物配伍及相互作用(甲醛与乙醇合理,酸碱配伍禁忌,红汞与碘溶液配伍禁忌)、湿度、临床需要。
代表性药物(代表人物:Joseph Lister,为仿佛、消毒以及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酚类:都不稳定,羟基易氧化,避光保存。
酚类构效关系1.苯环烷基化取代基在6个碳原子以内时,岁碳原子数的增多,抗菌作用增强,毒性下降,邻甲酚强于苯酚2.甲基取代基间位作用大于对位,对位大于邻位。
eg:间甲酚>对甲酚>邻甲酚3.苯环上引进卤原子(通常为氯原子),抗菌力增强。
eg:对氯苯酚>间苯酚>苯酚4.苯环上-OH增多,抗菌性和毒性均降低。
间苯二酚基本无毒性,常用作药用辅料。
5.苯环上的烃基侧链,抗菌力:正烃基>异烃基酚类口腔临床应用:常用,包括酚、酚制剂、酚的衍生物酚类杀菌作用机制:1.高浓度下,裂解并穿透细胞壁,菌体蛋白凝固沉淀2.低浓度/较高分子的酚类衍生物→酶系统失活3.溶液表面张力↓细胞壁渗透性↑→菌体内含物逸出4.溶于细胞类脂体,与蛋白质氨基反应5.衍生物中某些烃类与卤素,有助于降低表面张力,卤素可促进衍生物电离增加溶液酸性。
口腔印模常用几种消毒方法的比较摘要】口腔修复工作中,印模材料是保证修复质量十分重要的材料之一。
由于口腔印模在制取过程中会直接接触到患者的唾液甚至血液,表面可能携带大量致病菌,虽经流水冲洗可减少污染,但如不经过特殊消毒处理,就可能成为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源,存在传播疾病的可能。
因此,印模材料消毒问题受到了口腔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主要针对临床常用印模材料不同的消毒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印模藻酸盐消毒精度口腔诊室发生污染及院内感染的机会较多,而从事口腔修复的临床医务人员在取印模、灌模型以及义齿制作等操作都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口腔科工作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有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1]。
Runnell的调查显示美国修复科医生血浆中HBV阳性率为17.2%,远高于大众平均水平2.5%[2]。
冷泰俊的研究也证实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普通人的3~6倍,而口腔科医生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的4倍[3]。
口腔印模如未经消毒立即灌注模型则易造成乙肝、艾滋病、结核等疾病的传播。
因此,口腔印模的消毒必不可少。
目前临床上常用印模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流水冲洗法、浸泡法、喷涂法、臭氧、紫外线消毒法以及自身消毒法等。
1 流水冲洗由于常见的一些印模消毒方法比较繁琐以及对印模尺寸稳定性(精度)有影响,很多医院对印模没有执行严格的消毒。
美国牙科协会(ADA)、英国牙科学会(BDA)均建议首先对口腔印模用流水冲洗,初步去除印模表面的唾液、血液等污染物,再行印模的消毒。
但流水冲洗最多只能去除 4 0 %~ 90 %的细菌[4]。
国内也有研究表明[7],冲洗可以使印模表面的附着细菌数减少95.15%。
由于自来水冲洗达不到消毒效果,只能清洗印模上粘液和唾液,而不能清除细菌和致病菌,因此,临床操作中应对口腔中取出的印模即刻进行冲洗,初步去除印模表面污染物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射和反射作用,这将会导致全瓷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修复体的色度[10]。
两个物体间颜色的差别需要量化。
国际照明委员会L*a*b*表色系统中以色差ΔE来表示。
由于人眼的分辨力是有限的,因而确立了色差宽容度来判别两种颜色的差别是否对观察者有意义。
当两种颜色的色差小于色差宽容度时,认为这两种颜色不能被人眼所区分。
O’Brein等[11]认为ΔE不超过2为临床可接受范围。
当ΔE大于2时,人眼可辨别颜色的差异,且这种差异临床不可接受[12]。
庞莉苹等[4]在研究烧结次数对多种牙科全瓷材料影响后认为,烧结次数和全瓷品牌与色差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而多次烧结后的色差值都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
本实验选用ΔE小于2为临床可接受色差的标准。
研究发现烧结次数对IPS e.max铸瓷色差的影响较小。
随着烧结次数的增加,色差在不断增大,但色差的变化范围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并且不同的烧结次数之间色差的变化在不断减小,其原因可能与随着烧结次数增加晶相结构发生的改变越来越少有关。
IPS e.max Press系统包含不同颜色的瓷块,如A1、A3等。
本研究只选用了临床常用的颜色为A2的瓷块进行试件制作,使得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在以后进一步研究其他颜色的IPS e.max瓷块反复烧结后对色度值的影响。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认为烧结次数对IPS e.max铸瓷颜色有显著影响,但反复烧结所带来的色差变化不能被肉眼察觉。
参考文献[1]巢永烈.全瓷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临床杂志,2007,4(2):16-18.[2]Pires-de-Souza Fde C,Casemiro LA,Garcia Lda F,et al.Color sta-bility of dental ceramics submitted to artificial accelerated aging after repeated firings[J].J Prosthet Dent,2009,101(1):13-18.[3]Cho MS,Lee YK,Lim BS,et al.Changes in optical properties of enamel porcelain after repeated external staining[J].J Prosthet Dent,2006,95(6):437-443.[4]庞莉苹,姚江武.烧结次数对牙科全瓷微结构和色差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4):344-349.[5]徐海,王贻宁,邢文忠.染色烧结次数对CAD-CAM全瓷半透性和颜色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21(5):666-669.[6]Dwairi Z,Hamad K,Khasawneh M,et al.Influence of dentine thickness and repeated firing on the colour of IPS e.max press[J].Eur J ProsthodontRestor Dent,2013,21(2):88-94.[7]汤顺青.色度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156-157.[8]Manolagas SC,JilkaRL.Bone marrow,cytokines,and bone remod-eling.emerging insights in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osteoporosis[J].N Engl J Med,1995,332(5):305-311.[9]Sahin V1,Uludag B,Usumez A,et al.The effect of repeated firings on the color of an alumina ceramic system with two different veneering porcelain shades[J].J Prosthet Dent,2010,104(6):372-378.[10]姚江武,李水根,林昌健.牙科乳光透射参数的测量与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3):69-73.[11]O’Brien WJ,Groh CL,Boenke KM.A new small-color-difference equation for dental shades[J].J DentRes,1990,69(11):1762-1764.[12]Touati B,Miara P.Light transmission in bonded ceramic restora-tions[J].J Esthet Dent,1993,5(1):11-18.(收稿日期:2014-08-27)(编辑刘长虹,张辉跃)·综述·消毒方法对弹性体印模尺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钱小亚综述;林云红*,吴云鼎审校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云南昆明(650031)【摘要】口腔临床制取印模时,印模材料直接接触患者体液,口腔印模容易受到患者体液污染,导致印模表面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因此口腔印模制取后有必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患者、医生、技师间交叉感染。
在印模消毒过程中,不同印模消毒方法会对印模尺寸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就不同消毒方法对弹性体印模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作一综述。
*通讯作者:林云红E-mail:guiyangxiaoya@163.com【关键词】印模消毒方法;弹性体印模材料;尺寸稳定性【中图分类号】R7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245(2015)06-327-04【引用著录格式】钱小亚,林云红,吴云鼎.消毒方法对弹性体印模尺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2015,23(6):327-330.口腔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部分患者本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自己并不知道,是重要的感染源。
在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由于存在牙体预备、排龈等侵入性操作,制取口腔印模时,印模易受到患者唾液、血液等的污染。
弹性体印模材料相对于传统水胶体印模材料而言,具有细节再现性好、尺寸稳定性好、弹性回复率高、与石膏配伍好等优点[1],能精确反映口内软硬组织情况。
弹性体印模材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类印模材料[2-4]。
弹性体印模材料包括聚硫橡胶、聚醚橡胶、缩合型硅橡胶、加成型硅橡胶。
聚硫橡胶由于质地偏软、永久变形大、硬化时间长等缺点现已很少使用[3]。
在印模消毒过程中,不同印模消毒方法会对印模尺寸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担心印模消毒会影响印模尺寸稳定性也是制约口腔医生进行印模消毒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就不同消毒方法对弹性体印模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作一综述。
1印模消毒的重要性尹海等[5]对口腔门诊连续提取的206份印模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2%,其中78.9%呈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未经合适消毒处理的口腔印模会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严重污染,对医务工作者健康威胁很大。
张丽等[6]研究证明口腔印模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可能性极高,部分病毒污染印模传染性强。
故口腔印模制取后必须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否则有可能会导致致病微生物在患者、医生、技师间交叉感染。
邓立梅等[7]调查发现,有66.15%的口腔医生对印模进行了消毒。
其中30.3%的医生选择了简单流水冲洗。
而流水冲洗印模最多只能去除40%的细菌[8],只有对口腔印模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才能杀灭这些致病微生物。
2化学消毒对弹性体印模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化学消毒是口腔临床上常用的消毒手段。
临床上常见的印模消毒剂按种类可分为含氯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酸性氧化电位水等。
按消毒效果可以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灭菌剂。
常用的消毒方式有喷雾消毒、浸泡消毒。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化学消毒法对弹性体印模尺寸稳定性的研究较多。
2.1缩合型硅橡胶印模材料缩合型硅橡胶的副反应产物为乙醇,挥发后会导致材料一定的固化收缩,缩合型硅橡胶性能较加成型硅橡胶略差。
缩合型硅橡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制作导板或制取非工作印模。
缩合型硅橡胶印模制取后用流水冲洗印模表面血液和唾液等,再用喷雾法对印模进行处理,操作方便,容易被医生接受,Sa-ber等[9]对不同缩合型硅橡胶印模进行喷雾消毒研究中发现,喷雾消毒印模尺寸变化率小于0.4%,小于美国牙科协会规定的0.5%,邓宏燕等[10]研究认为,缩合型硅橡胶在体积分数2%酸性戊二醛消毒剂、体积分数2%中性戊二醛消毒剂、体积分数2%碱性戊二醛消毒剂中浸泡30min,印模尺寸稳定性消毒前后无明显变化。
但在84消毒液中浸泡30 min,会引起明显形变。
2.2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加成型硅橡胶是目前较理想的一类橡胶印模材料,材料聚合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细节再现性好。
喷雾消毒对尺寸稳定的影响小性[11-12],这可能与材料本身的结构稳定性有关。
从临床使用来看,选择浸泡消毒比喷雾消毒更普遍,浸泡消毒方法使印模与消毒剂完全接触,并维持消毒剂的高浓度,消毒效率更高。
Johnson等[13]研究发现,用体积分数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浸泡加成型硅橡胶,印模尺寸稳定性和细节再现性不受影响。
郭翠等[14]把亲水加成型硅橡胶浸泡在体积分数2%酸性戊二醛溶液和84消毒液中30min后,测量印模灌注的模型,结果表明印模在两种消毒液中浸泡后的尺寸稳定性都较好,用体积分数2%酸性戊二醛溶液消毒的印模灌制的石膏模型细节再现性和模型表面质量稍好。
Ahila等[15]对加成型硅橡胶浸泡消毒10min、30min、1h后灌制模型,通过评价石膏模型的尺寸稳定性和表面质量的方法来间接评价印模消毒剂对印模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印模消毒不会对加成型硅橡胶印模尺寸稳定性产生影响。
同时,选择体积分数2%戊二醛消毒剂对印模消毒会得到比碘伏和体积分数5.25%次氯酸钠消毒剂更满意的印模表面质量。
长时间的浸泡传统加成型硅橡胶印模,不会对印模尺寸稳定性、表面质量、湿润性产生显著影响[16],但是改良加成型硅橡胶中加入亲水基团和表面活性剂,大大改善了加成型硅橡胶亲水性,长时间浸泡会破坏亲水基团和表面活性剂。
杜方翀等[17]的研究认为,对传统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浸泡消毒,随着时间的延长接触角变化不大,接触角反映液体对固体的湿润性,接触角越大,湿润性越差;但是亲水加成型硅橡胶,随浸泡消毒时间的延长,接触角逐渐变大,这可能与亲水的成份被消毒剂破坏和降解有关,影响模型精确性,增加石膏模型产生气泡的风险[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