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认识多媒体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1
《我喜欢上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上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并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重师长、友爱同砚,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大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表达对上学的积极情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大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准备一些关于学校生活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准备一些文具和书籍作为奖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砚们,你们好,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语文课。
起首,请同砚们用掌声欢迎我。
2. 自我介绍,引入主题。
教师: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主题是“我喜欢上学”。
每天早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园里,我们就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
那么,为什么我会喜欢上学呢?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主题。
(二)新课展示1. 朗读课文,让学生们熟悉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在朗读过程中适当停留、诠释关键点,帮助学生理解。
2. 小组讨论(1)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4-6人,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我喜欢上学”的看法和理解。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 集体分享(1)教师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并给予必定和鼓励。
(2)教师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上学的喜爱的地方,包括与老师、同砚相处,学习新知识等。
(3)教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
4. 提问与回答(1)教师提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鼓励学生互相回答问题,增强互动和交流。
5. 作业安置(1)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一篇关于“我喜欢上学”的小作文,描述自己上学的感受和体验。
(2)学生分享到班级群,供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
(三)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我喜欢上学”的原因和感受,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学目标1. 认识“天地人”三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一、二、三”三个汉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天地人》。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编排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3. 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给予评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大家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2. 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教师点评归纳。
)3.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字音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吗?(学生提出难读的字音,教师相机指导。
)4. 大家再试着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 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教师点评归纳。
)6. 课文明明有三个生字宝宝,大家在读课文时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就来开火车认读这三个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7. 这三个生字宝宝非常淘气,它们又跑到田字格里面去了。
谁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这三个生字?(教师板书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观察交流。
)8. 学生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
)9. 检查书写情况。
展示学生书写作品,教师点评指导。
10.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句话是写“我”看到的?找到后用波浪线画下来。
想一想:这句话中写“我”看到了什么?是谁告诉“我”的?找到后用直线画下来。
(学生边读书边画线,教师巡视指导。
)11. 检查学习效果。
指名汇报交流。
(教师点评指导。
)12. 再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篇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第一课初步认识PowerPoint教学目的: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及兴趣,养成良好的上课及上机习惯教学内容:学会图形的删除、复制、旋转或翻转。
教学重点:什么是计算机信息道德?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教学方法:谈话启发法教学时间:二课时(谈话——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各抒己见——总结)教学要求:对教师2008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总课时数.第一课时面带表情、语言亲切,做到条理清晰2.把教学过程分成较小的独立的步子,并按步完成3.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门口站队,并分成五组,领同学们进入机房并对号入座二、简短谈话引出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及上微机课的四点要求:1、门口站队做到快、静、齐2、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不带小食品进入微机室3、对号入座,并保护好自己的电脑4、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电脑,不懂就问。
三、授新课(1)什么是计算机信息道德,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计算机信息道德。
(2)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共15课,并提出每节课的要求。
(3)欣赏电子幻灯片作品:启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4)师生共谈学习电脑的感受,经历,以及对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对上好电脑课有什么想法。
-虽然大家已经对Powerpoint 有了较深的了解,并会它制作电子报刊,但在二维动画这方面,尤其和国家参赛作品相比,还存在一些距离,大家就把眼光放(52008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总课时数 五、学生实践:插入一个图形后再复制它和删除它。
六、教师讲解图形的旋转和翻转:将图2顺时针旋转90度后得到图3。
七、学生自已找方法实行图形的翻转完成以下几幅图。
图4 图5板书板书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上面图案的”对表达准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八、学生实践:教师巡回辅导九:课堂小结课后小记:第二课创建演示文稿教学目的:(1)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学习形的渐变(3)学生形的重复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谈话启发法相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谈话——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总结)教学重点:运用形的渐变与重复给妈妈设计一条纱巾教学要求:对教师教学要求:对教师1.面带表情、语言亲切,做到条理清晰2.把教学过程分成较小的独立的步子,并按步完成3.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第一课认识多媒体报告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在计算机中,我们把、、、、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主题的作品,成为多媒体报告。
2.多媒体报告又称。
3.一个多媒体报告通常有多个,其中的每一个称为一张。
4.第一张幻灯片时关于的幻灯片。
主要包括多媒体报告的、的信息等;第二张幻灯片是关于,接下来的几张幻灯片就是。
5. 和同属于Office办公软件家族。
6.课本第3-4页所示,要制作这个多媒体报告需要张幻灯片,其中包括张封面幻灯片、张目录幻灯片、张介绍具体内容的幻灯片。
二、简答题
制作多媒体报告的步骤?
第一课认识多媒体报告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在计算机中,我们把、、、、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主题的作品,成为多媒体报告。
2.多媒体报告又称。
3.一个多媒体报告通常有多个,其中的每一个称为一张。
4.第一张幻灯片时关于的幻灯片。
主要包括多媒体报告的、的信息等;第二张幻灯片是关于,接下来的几张幻灯片就是。
5. 和同属于Office办公软件家族。
6.课本第3-4页所示,要制作这个多媒体报告需要张幻灯片,其中包括张封面幻灯片、张目录幻灯片、张介绍具体内容的幻灯片。
二、简答题
制作多媒体报告的步骤?。
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课件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我们的民族小学》和《金色的草地》都是描写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但区别在于《我们的民族小学》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金色的草地》讲的则是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
学情分析:爱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兄弟俩的故事。
故事涉及小朋友在草地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
可爱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这些内容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们的心。
由于学习这篇课文的孩子都生长在城市,对“蒲公英的变色”理解起来会有难度。
要想更好的理解课文,需要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2.多媒体情景法: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