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1、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

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5、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6、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干将莫邪》。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7、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8、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9、《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

导“新乐府运动”。

10、文言虚词: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

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12、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13、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辞》,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梁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东汉

民歌《孔雀东南飞》

1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15、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16、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人独立创作诗歌的开始,他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叫楚辞,又叫骚体诗。他用这种诗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另有代表作《九歌》《九章》《天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他的纪念日。

17、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8、“明清四大奇书”(又称中国小说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19、文言句式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

何厌之有?(….怎么….)。

20、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2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2、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23、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

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2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相当于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25、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XX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2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7、对偶的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28、文言翻译: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而绝江河。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2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30、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31、通假字: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通“非”)

3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33、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4、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35、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36、“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

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37、一词多义:①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②引(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引:拔。)③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④乃(1)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38、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39、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抬高(形作动)

40、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及译文

《陈情表》知识点及译文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二、文言虚词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1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碎琼乱玉:比喻洁白而凌乱的雪花。 2.《装在套子里的人》 六神不安:形容惊惶失措,心神不定。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心慌意乱: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正大光明: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也说正大光明。 3.《归去来兮辞(并序)》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 迷途知返: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4.《滕王阁序》 人杰地灵:人物杰出,山川有灵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区,也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形容来宾很多。 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命途多舛(chuǎn):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

屡受挫折。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老当益壮:年纪虽老,志向更高、劲头儿更大。 穷且益坚: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5.《陈情表》 茕茕(qiónɡ)孑(jié)立,形影相吊: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单,无依无靠。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呼吸极其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比喻情况已到衰颓的地步。 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6.《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也说锱铢必争、锱铢必计。 点铁成金:神话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头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才高八斗:形容文才非常高。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语言形式之一,文言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语文必修五大纲中,文言文是必修内容之一,其中包含了多篇文言文课文。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必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言规则和特点,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本文将为大家总结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基本语言规则和特点 文言文是汉语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以下的语言规则和特点: 1.词汇: 文言文运用的词汇来自古代汉语,大多比现代汉语用词更简单,语义较为明确且重视精准用词。有很多专有词汇,也有很多字现在语言中已经不再使用。 2. 语法: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繁琐,句子经常长达十几到几十个字。文言文注重修辞,重视“清”、“丽”、“妙”,构成华丽辞藻和文化内涵,也重视语言的平衡和对称。

3.标点: 文言文的标点很少,常见的标点符号有句号、“、”、“。、”等符号。 4. 发音: 古代汉语比现代汉语发音更为复杂,且音节发音规则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1. 历史背景 文言文知识点中常涉及到作者及其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如《孔乙己》中的“洋务派”、“地契”,《岳阳楼记》中的“乾隆时期”,《滕王阁序》中的“唐朝贞观年间”,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才能深入理解文本。 2. 文言文常用结构 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包括“因果结构”、“举例结构”、“转折结构”、“并列递进结构”等,学生需要能够准确识别各种结构类型,并灵活运用。 3. 文言文修辞手法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誓、排比、铺垫、绝句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及应用,以及学会通过修辞手法寻找文本的表达意义。 4. 词语辨析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1、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 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5、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6、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干将莫邪》。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7、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8、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9、《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 导“新乐府运动”。 10、文言虚词: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 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12、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13、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辞》,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梁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东汉 民歌《孔雀东南飞》 1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15、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16、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人独立创作诗歌的开始,他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叫楚辞,又叫骚体诗。他用这种诗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另有代表作《九歌》《九章》《天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他的纪念日。 17、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8、“明清四大奇书”(又称中国小说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19、文言句式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 何厌之有?(….怎么….)。 20、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2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1、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2、两汉散文:1、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着《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2、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着《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3、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 4、通假字:府吏见丁宁(“叮咛”,嘱咐) 5、词类活用:1、一:定于一(数作动,统一)2、旱:七八月之间旱(名作动,发生旱情)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阿房宫赋》和《清明》诗的作者是杜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 8、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9、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10、一词多义:1、之:①吾将瞷良人之所之(前者是助词,后者是动词,去,往)。②之祭者,乞其余(向,介词)。③而良人未之知也(它。代事情的真相)。④又顾而之他(到,往,动词)。⑤通国之弈者也(的,助词)。2、施: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迤,暗中跟踪)。②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 势异也(施行,实行,动词)。④妾不驱使,徒留无所施(用处,动词)。2、卒:①卒之东郭蕃间(终于,最后,副词)。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名词)。③初,鲁肃闻刘表卒(死亡,动词)。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通"猝",突然)。 11、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12、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名作动) 13、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 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 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

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说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注音庇祐(bì)玷辱(diàn)央浼(měi)酒馔(zhuàn)尴尬(gān gà)絮烦......(xù fán)仓廒(áo)赍发(jī)恁(nan)掇(duō)搠(shu?)剜(wān)..◆古今异义(1)少刻便知。古义:一会儿。今义:此词已消亡。..(2)只顾将来。古义:拿。今义:将要。.(3)不见消耗。古义:消息。今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4)好歹结果他性命。古义:结束,了结。今义:长出果实或事物发展到最后状态。..(5)这两人来得不尴尬。古义:鬼鬼祟祟,不正派。今义:处境困难,不好处理。..(6)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古义:胜过。今义:好像。..(7)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古义:冒犯;制造。今义:讨厌;惹事。...(8)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古义:只要。今义:转折连词。.(9)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古义:时时;给。今义:此词已消亡;和。....◆文化常识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作家。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 2.装在套子里的人 ◆注音规矩(j?)祈祷(qí dǎo)谗言(chán)怂恿(sǒng yǒng)讥诮(jī qi.ào)周济(jì)陶冶(táo yě)辖制(xiá)难堪(nán kān)漆黑(qī)◆文化常识 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短篇小说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高中语文必修五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一部分,共包含了15 个单元,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和文化主题。作为高中学生,在学习本教材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点,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以此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下面将详细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五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是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及文学理论知识的介绍和解释。在必修五中,有关的文学常识主要包括: 1. 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个文化和艺术重新兴起的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对现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唯美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是一种主张美的独立性和优 越性的思想体系,其贡献在于探索了文学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文学: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主要表现为现代主义,它强调感官体验和人类经验,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挑战。 二、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是必修五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单元。其中的作品涵盖了从《诗经》到唐宋八大家的诗文,下面是该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由305篇不同风格、体裁的古诗组成。要重点掌握其中的《关雎》《蒹葭》和《卫风》等重要篇目。 2. 唐宋八大家:唐代史籍学家韩愈、经学家柳宗元、诗 人杜甫和白居易、元曲作家关汉卿和白朴,宋代的诗人苏轼和辛弃疾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三、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是必修五中的重点,它包括了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不同语言和地区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了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 1.《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通过对 中国现实的直接描写和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批判,展示了一个充满阴暗面的社会形态。 2. 余华的作品《活着》:余华的这部作品描写了一个普通农民对家人和自己命运的抗争,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可贵和生命的珍贵。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部分是必修五中的难点。在这个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规则和理解能力,以便于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1.文言文基本功:文言文的基本功包括了基本词汇的掌握、语法规律的理解、文言文特有的修辞语言和句式等方面的技能。

高考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2021

高考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2021 没有那么多的幻想的成功,只有更多的踏实与努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更高的成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各位考生能够喜欢。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1 1.字音识记 倒涎(xián)锱(zī)铢(zhū)岑(cén)寂付梓(zǐ)王嫱(qiáng)憎(zēng)恶尺牍(dú)没镞(zú) 嚼(jiáo)咬文嚼字(jiào)倒嚼(jué)咀嚼 漂(piào)漂亮(piǎo)漂洗(piāo)漂泊 乘(chéng)上乘(shèng)千乘之国 藉(jí)狼藉(jiè)蕴藉 隽(juàn)隽永(jùn)隽秀 鲜(xiān)鲜活(xiǎn)寡廉鲜耻 2.字形辨识 辑(jí)辑录揖(yī)作揖楫(jí)舟楫缉(jī)通缉 牍(dú)案牍犊(dú)牛犊渎(dú)渎职黩(dú)穷兵黩武椟(dú)买椟还珠蝉(chán)蝉联婵(chán)婵娟惮(dàn)肆无忌惮殚(dān)殚精竭虑 涓(juān)涓涓细流娟(juān)娟秀绢(juàn)手绢 3.词语释义 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 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点铁成金:神仙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作品改好。 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索然无味:也写作“索然寡味”,形容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4.词语辨析 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顺畅·通畅 顺畅:顺利通畅,没有阻碍。 通畅:(1)运行无阻。(2)(思路、文字)流畅。 简洁·简捷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1)直截了当。(2)简便快捷。 幻觉·错觉 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错觉: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归纳2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一、文化常识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二、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三、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四)使动用法 ①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 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五、重点实词、虚词 1.行 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 ③《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 háng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 ①(动词,开弓,拉弓。) 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 ⑤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3.乘 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shèng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4.策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 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 5.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 ②如土委地《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动词,托付。)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大家更好地掌握,小编整理了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必修5 《归去来兮辞》教与学知识点梳理 一、《归去来兮辞》基本常识 1、题解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2、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

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归去来兮辞》字词语言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指农事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正确今:判断词非古:过错、错误今: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 (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 (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 3、一词多义 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1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宇 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 二、词类活用 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 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 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今:穷困; 2.一介书生古:量词,个今:介绍,介于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 4.盛筵难再古:第二次。今:又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古:语气词,用在句尾今:无意义。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 7.识盈虚之有数古:定数今:数量 8.彩彻区明古:日光今:彩色 9.序属三秋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 10.路出明区古:过今:向外走四、一词多义 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潦人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2.胜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3.穷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 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4.临临别赠言副词,将要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2 《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二、词性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 2.名词作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 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3.使动用法 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三、古今异义的词 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腹犹果然古:食饱之状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众人匹之古:一般人今:多数人。4.之二虫又何知古:泛指动物。今:虫子。 5.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古:毛,指草林。今: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古:寿命。今:时间单位 7.野马也,尘埃也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8.蟪蛄不知春秋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9.我决起而飞古:快速的样子今:决定 10.枪榆枋而止古:触,碰今:枪械 11.适莽苍者古:往今:刚好 12.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古:旋风今:羊的角 13.行比一乡古:合今:比较四、虚词积累 1.之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穷发之北(助词,的)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3 《陈情表》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躬亲抚养(亲自) 则病日笃(一天天地) 2.形容词作名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精华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精华知识点总结1 《滕王阁序》 一、通假宇 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 ①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句意: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盛筵难再(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①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 ④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的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四美具,二难并“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指俊杰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②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④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屈 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匿 四、一词多义 1. 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动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 副词,最。 2. 胜: 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高中语文必修五各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各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第一单元 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故事情节 路遇李小二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是情节发展的开始; 买刀寻敌为他走向反抗奠定行动基础,矛盾冲突紧张了起来; 看管草料场,局势又平缓下来; 雪夜杀敌,这事情节发展的高潮。 二、人物性格 林冲的性格: 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正直、善良、侠义;刚 猛激烈、嫉恶如仇;细心、缜密。 三、小说主题 “逼上梁山”“官逼民反” 四、环境描写 ⑴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⑵“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

2、交代人物身份或活动场所,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3、象征和暗示,深化主题。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写作素材 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走向反抗道路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揭示了人民被迫反抗的社会原因。封建吏治的黑暗残暴,必使劳动人民承受深重灾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应用指南: 这则素材可以应用到与“忍让与抗争”、“命运之路”等相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去。应用时注意调整语音风格。原著《水浒》中的许多人物和事件均可直接用到作文中去。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人物性格 别里科夫的性格: 封闭、怀旧、胆小、多疑 二、小说主题 ⑴社会的角度: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 ⑵个人的角度:别里科夫作为一个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拒绝、恐惧社会进步,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

高三语文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点(苏教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高三语文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点(苏教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语文是学习其它科的基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ﻭ 1、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明确:①青年的血:艰于呼吸视听;②文人学者:悲哀出离愤怒.这样写既揭露了的敌人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ﻭ 2、文章开头作者如此郑重其事的说明本文的写作时间“十五年”,其中有何深意ﻭ 明确:含有揭露和讽刺意味。并非人民的,而是屠民的机器。ﻭ 3、“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一句,他们指什么人“快意于我的苦痛”怎么理解 明确:“它们”指反动派.“快意于我的苦痛"实际是反动派别高兴的太早,总有一天必将血偿!ﻭ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一句,“真的猛士”指什么“惨淡的人生”什么意思“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什么人ﻭ 明确:“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者。“惨淡的人生”指反动派下的黑暗现实.“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看到黑暗现实,哀痛于国家和人民而无力改变的人和敢于正视黑暗现实,为国为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人。 5、解读“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

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段话。ﻭ 明确:a、“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流言"指御用文人的无耻诬蔑。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有形的刀加上无形的刀,这就是式的,这就是式的白色恐怖!正是这野蛮而严密的,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以致“默无声息”了。 b、“沉默"有两种含义、两种结果:一是“爆发",沉默的过程是积蓄力量的过程,是爆发的先兆;一是“灭亡”,甘受,国家、民族更加衰颓下去。作者选用选择复句,启示人们:事情已到了尽头,对中外反动派说什么也没用,必须起来斗争,表明了作者的斗争意志和殷切期望。ﻭ 6、解读“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段话。ﻭ 明确: a、第一句中的“这"指代“三个女子的从容”;第二句中的“这几缕血痕"指的是“三一八”大。 b、“伟大”一词有“赞颂”说与“反语”说.持“赞颂”说的认为这一部分的中心是赞颂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沉勇友爱、临危不惧的精神,另外在此句中“当…的时候”这一介宾短语使用并不恰当,用了这个介宾短语使句子成了无主句,如删去,就不难理解“这”指代前一句,侧重点是“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惊心动魄的伟大”是赞颂主和珍等人的勇敢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持“反语”说的认为这是讽刺执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这样也就能与下文的“伟绩"、“武功”等反语相协调一致。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 导读:科学之光 字音部分: 栖(qī)息冒昧(mèi)槲(hú)寄生 瓤(ráng)肉醴酪(lǐlào)龟(jūn)裂 浸渍(zì)渣滓(zhāzǐ)赵佶(jí) 萌蘖(méngniè)逶迤(wēiyí)青睐(lài) 嗜(shì)好酋(qiú)长偏袒(tǎn) 强悍(hàn)螫(shì)针蛊(gǔ)惑 疱疹(pàozhěn)妊娠(rènshēn)罪孽(niè) 根茬(chá)老趼(jiǎn)湮(yān)没 船坞(wù)琥珀(hǔpò)袒(tǎn)露 悄(qiǎo)无声息 词语部分: 绪论:学术著作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的部分。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词)。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 迁怒:把对甲的怒气发到乙的身上,或自己不如意时跟别人生气。萌蘖:植物长出新芽。 逶迤:弯弯曲曲的样子。 青睐:(书)比喻喜爱或重视。 船坞:在水边建筑的停泊或修造船只的地方。

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炊,做饭。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耸,惊动。 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纵,放;逝,消失。 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厚,深重;非,非议,否定。 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熟视,细看;睹,看见。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 文本选萃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1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总 结 高中语文陈情表知识 (一)通假字 1. 夙遭闵凶。 闵,通“悯”。 2. 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3.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4. 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5.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 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7. 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8. 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9. 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10. 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三)异义词 1.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 晚有儿息。 古义:子女,这里指儿子。 今义:今无此义。 4. 而刘夙婴疾病。 古义: ①被……缠着。 ②多指病重 今义: ①今天此义。 ②指病。 5. 逮奉圣朝。 古义:及,到达。 今义:今天此义。 6. 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 古义: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今义:今无此义。 7. 寻蒙国恩。 古义:随即,不久。

今义:今无此义。 8. 除臣洗马。 古义:任命,授职。 今义:今无此义。 9.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古义:大概、或许。 今义:今天此义。 10.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谦词,私爱,或诚挚恳切或固执任用。今义:多指小。 11. 臣之辛苦。 古义:指辛酸苦楚。 今义:指劳累的意思。 12.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古义:为谦词。 今义:指动物。 (四)多义词 1.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的,助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