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自然 崇敬生命——王跃奎山水画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654.50 KB
- 文档页数:3
《名家名作》·品味028墨笔绘就中国梦跃华自古以来,画家都是把绘画当作一种颐养性情的休闲方式,艺术的不断进化演变,使当代名家的国画作品出现了新的突破,而写意山水画更是杰出代表。
当代山水画的笔墨形态、水墨秩序、表现手法、审美观点、艺术表现等都有着重大的创新。
让我震撼的是,韩玉强老师能从众多山水景物中走出来,又从从容容地走回去。
高山流水,一泻千里;屋舍俨然,井然有序,不管是田园村舍还是远山近景,在韩玉强老师的笔下都显得那么和谐静谧、浑然一体。
现代艺术的迅猛演变,使当代的写意山水画摆脱了以前单一化和概念化的模式,现代审美的改变促使写意山水画必须向现代化转变,从而获得艺术新生。
在《山水夜来急》的创作中,韩玉强老师用夸张的笔触再现了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千万里,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壮阔场景,古法新用,把写意山水画含而不露的特点表现得形象具体。
山水画不是地理标志,而是通过笔墨来表达人的主观感受的艺术形式,文化性、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时代性都给中国画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没有了笔墨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画。
山水是形式,笔墨是骨架,中国人特有的主观感受是精神,只有达到三者合一,山水画才有生命力。
在《雄关漫道》的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出韩玉强老师的良苦用心,表达艰辛的手法有很多种,但在这幅作品中,用沟壑纵横、崎岖不平、重峦叠嶂、树木葱茏来映衬就恰到好处,而且在该作品中墨笔和色笔交替使用,充分展现了中国画的精髓。
《幽谷山居》 韩玉强/作——记韩玉强的写意山水029《太行山写生图》 韩玉强/作《名家名作》·品味030韩玉强,生于1968年,字溪山,山东济南人,先后就学于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山东艺术学院画院张志民高研班,师从马殿普、宋丰光、张志民等先生。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会员,北京盛世轩高级画师,九天神马书画院特聘院士,颜真卿书画院艺术顾问。
2003年,作品《溪山访友图》入选《中国书画宝典》;2006年,作品《鱼归》入选中国第一届中国书画小品展;2006年,作品《山水》在第五届全国师生优秀作品展中获铜奖;2012年,书法作品获山东省安全教育一等奖;2012年,山水画《幽谷觅源》入选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17届新人新作展;2014年,山水画作品《红旗跃过江南》获中国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庆祝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画展金奖。
美术作品赏析狼牙山五壮士(油画)巍峨重叠的高山,悬崖峭壁的险峻,悄然俯首于五壮士的脚下,使他们越发的高大,雄壮的身姿,庄严的神情,怒目于那贪婪矮小的敌人.那大义凛然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跃然于纸上,生动的刻画了5位高大的英雄形象.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感受:联系着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悬崖好比是无数的坎坷与挫择,等着我们去克服战胜他。
而选择那条绝路则是一生无数次经历后最最重要的选择。
我们需要五壮士的精神,这种精神应无处不在。
这就是生命的写真,这就是永远的丰碑!最后的晚餐作者简介: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桑迪.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
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10多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要联想到达·芬奇的那些丰功伟绩。
介绍: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该画421X903厘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
著名美術教育家國畫大師孫其峰為王景奎修改《黃山雲煙圖》畫稿意境典雅色墨新颖——记著名津派花鸟画家王景奎王富杰自明清以来,天津绘画高手层出不穷。
尤其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天津绘画创作开始了新的纪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到1995年,年画、国画、油画、版画、漫画等主要画种的画家创作作品多达上万件,举办大型展览30余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画家和优秀作品,“津派国画”由此产生。
津派国画不仅包容传统绘画的美质,而且包容民间绘画和西方绘画的优点,以及当代各地区画派的成功经验,享誉全国。
在津派国画的行列中,画家王景奎是个后起之秀,他以严谨的章法,典雅的意境,新颖的色墨,博得同行的一致好评。
早在2009年2月11日,在天津美术学院展厅举办的“孙其峰师生书画展”上”王景奎两幅以金鱼为题材的国画作品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以《庄子〃秋水》篇为立意,题为“鱼乐图”的作品,画中12条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的金鱼,悠闲悠哉,趣意眷恋,水草点缀其间,笔墨交融,意趣盎然,清新典雅,色墨出新,那典型的津派画法让观者不禁眼前猛地一亮。
王景奎,1963年出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喜欢书画,少时用铅笔、蜡笔在绘图纸、图画纸上练习画画,渐渐显露出自己的绘画天才。
后来,在母亲的带领下,来到邓开圮家学习绘画。
邓开圮,中国美协会员,天津美协理事,天津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全国书画百杰。
邓开圮老师非常喜欢聪明好学的王景奎,从透视、结构、造型、素描、色彩、绘画、技法等给予王景奎耐心的讲解,并借给王景奎大量的绘画书籍,使得王景奎对绘画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邓开圮老师的启蒙下,王景奎一步一个脚印,正正规规、脚踏实地地走进了绘画艺术的大门。
小雨微寒花自若,东风劲舞柳从容。
当时,为了解决造型问题,王景奎随身装着速写本,走到哪里画到哪里。
他与同伴一起去东站(天津站)候车室画速写,画一段时间就拿着速写本到邓开圮老师那里去请教,邓开圮老师百问不厌地给予王景奎热心的指导,使他的画技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代新锐雄浑厚重 质朴苍劲——观张红宇先生山水画文/范亚丽第一次拜访张红宇先生,是在一个炎热的午后。
在我的印象中,艺术家常常都是有些孤傲的。
刚开始有些担心,在这么热的天气去叨扰他,会不会让他更加不耐烦。
及至张红宇先生的画室,见到他本人后,一切疑虑均烟消云散了。
张红宇先生非但没有一般艺术家的孤傲,甚至可以说是谦恭的,异常热情。
尤其是在见到他的作品之后,让我更感敬佩。
一个创作了如此之多精品的艺术家竟然还能如此谦逊,在如今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不能不令人心生敬意。
品味张红宇先生的画作,仿佛徜徉于雄浑壮阔的山水之间,瞬间感觉到天地的宽广,人类的渺小。
他笔下的山水,与婉约、秀丽无关,均是崇山峻岭,雄浑厚重,质朴苍劲,山之气魄和精神被他摹写得淋漓尽致。
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说过“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其台阁,一定器耳,差易为也”。
在顾恺之看来,越需要展现风骨、意蕴的对象,越难描画,所以具有不同性情的人是最难画的。
而山水,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眼中,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是画家人格和精神的象征,所以也是难画的,故李唐在一首题画诗中曾有“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的感叹。
而张红宇先生的山水画,却能将山之气魄,水之神韵,尽展于尺幅之上。
之所以能有如此境界,与他构图的方式,笔墨的运用,甚至和他的人生态度,都不无关系。
一是满幅构图。
为了凸显山之雄伟、重叠之势,在构图上,张红宇先生喜画满幅山水,构图紧实,整幅画面只有一两处留白。
且画中多用“高远”视角,以刻画山之雄伟苍劲,以“深远”视角展现山之深邃厚重。
如《白云生处有人家》,作品仅在上方左右角落及右下方处留有小片空白,其余均为山水树木及掩映在山水之间的房屋。
置身于这样的作品面前,如身临其境,似乎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山势压迫。
二是线繁点密,色彩浓重。
中国山水画创作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既要能够展现山水的自然面貌,又要能够传递画家的主观情感,达到主客和物我的统一。
王跃奎山水画作品东方笔墨与西方色彩的碰撞王跃奎 1972年生于四川泸州,文学博士,教授。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
多次在全国大展中入选和获奖:2004年《风过溪声远》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2011年《生命之旅》获2011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2012年《菏塘月色》获八荒通神——哈尔滨2012年全国中国画双年展优秀奖(最高奖);2015年《河岳洪荒》入选第六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19年《守望故园》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王跃奎 河岳洪荒 180cm×193cm 2014年詹泽慧“他是当代画坛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画家,在中西融合道路上注重东方笔墨精神与西方色彩内涵融会贯通,东方笔墨语言与西方图式语言紧密结合,成为21世纪开拓新风的优秀画家。
”这是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对王跃奎的评价。
如今,青年画家层出不穷,但像王跃奎这样有着深厚传统功力而又令人耳目一新的画家却很少。
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传统的艺术似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王跃奎一直都在努力突破,寻求一种打破传统束缚的艺术语言,画出属于自己的山水人生。
一切始于与美术的相遇说起自己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王跃奎已经记不清了。
但在他的记忆里,家乡河边的沙地、田埂,老家的院子、土墙、窗户、竹林……到处都留着儿时涂鸦的印记。
多年以后,回忆起当初画画的场面,王跃奎很有感触,他说,他很怀恋儿时这种美好的无拘无束的涂鸦生活,这对他后来的艺术生涯有很大的帮助。
他说,如今许多孩子在初学绘画时一味地被要求临摹,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儿童的创作天赋,其实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画并加以正确引导才是儿童学习绘画的最佳方法。
说起是如何发现自己的绘画天赋时,王跃奎说那是一个偶然的经历。
他初中毕业的时候,有一次给同学们写留言贺卡,为了让贺卡更加美观,王跃奎照着语文课本封面上的一朵月季花画了下来。
论山水写生中的意境作者:王跃奎来源:《书画世界》2018年第06期王跃奎1972年生于四川泸。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特聘导师、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
作品多次在全国大展中获奖。
山水写生,不仅仅是为了收集创作素材,更是画家发现自我、创造个性语言的重要途径。
但语言会相应地表达一定的精神境界,特定的意境追求必须借助恰当的艺术语言来实现。
“笔墨当随时代”,其实就是说笔墨背后的意境要当随时代。
意境是山水写生的灵魂,是构成山水美的核心因素。
“意境”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王昌龄的《诗格》,而在画论中,北宋郭熙《林泉高致》第一次才提出“境界”一词,与意境同义。
清初笪重光在《画筌>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意境”一词,才开始涉及“意”与“象”的关系问题。
近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意境有系统的论述。
山水写生“以意为主”,强调“表现”,通过有限的视觉现象“迁想妙得”,情景交融,不但表现具体的“情景”,也体现人类普遍的审美理想与道德情操。
郭熙云:“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
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
”此“意外妙”即为“意境”也。
李可染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作意境。
”李可染在写生中重视意境的营造,通过情景交融触发艺术想象。
近人王国维也说:“情不能离开景,—切景语皆情语也。
”情景相生,才有意境,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
首先,山水写生的意境表达需要“哲心”,这里的“暂心”是指中国艺术的哲学精神。
清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其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笪重光把境界分成实景、真境、神境三个层次。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收藏价值何在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是指书画艺术家——刘咸宜、张为熙、梁兆金、刘玉妹、霍玉山、潘世钊、高瑀、刘奇新、吴凤、李家原创作的十幅作品,可以说极具收藏价值。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的收藏价值。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的收藏价值之刘咸宜《听泉》评赏:其国画既有山川河流的气势恢宏,又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庄户人家之雅趣,再加以自然巧妙的结合、融会贯通,使其国画具有自然、生活、唯美、天人合一的神韵。
此山水画寓意:青春永驻、长命百岁、财源滚滚、步步高升。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的收藏价值之刘奇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品赏:从本幅作品的字里行间既能看到“于派”草书的法度严谨,笔势流动,又能感受到行草相宜相融,错落有致,笔锋斗转星移、雄健有力,笔迹肥瘦相间、虚实相生、收放相应、生动有力、舒展洒脱、优美严谨、婉转圆润、结构饱满、质朴自然。
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表现得动感十足,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的收藏价值之吴凤《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品赏:此书法作品“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
这幅作者独创的“梅花组合篆书”作品,不仅提升了书法作品本身的美观度,更是给“梅花篆字”赋予了更多深层次的书法艺术文化内涵,也使的此作品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梅花篆字书法的一块“活化石”。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的收藏价值之李家原《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赏:其书法作品笔法古秀苍劲,风神潇洒,笔势遒逸,风味古澹。
以雄强笔法辅以丰富墨法,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
自创风格十足,可谓大家风范、大家之作。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的收藏价值之张为熙《双喜觅春》评赏: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
此国画寓意步步高升,双喜临门,百年好合,吉祥好运的到来。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的收藏价值之梁兆金《大野猎手.鹰》评赏:笔墨大胆泼辣却又严谨紧凑,笔法变化丰富,突破了前人风格局限,不以细腻传形,而是以独特风格结合纸、笔、墨之间的互渗效果形成动感的轮廓成形。
一湖佳色醉心房——衡水湖写生感想作者:暂无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8年第6期高志水1965 年出生于河北廊坊市。
主修中国画山水。
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谢永增山水画工作室画家。
作品《耕云》荣获公安部第五届金盾文化艺术三等奖,《山居图》荣获河北省首届人民警察文化周一等奖,《山高水长》入选国庆五十五周年河北美术展,《大岳雄魂》荣获公安部与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公安系统“卫士之光”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
作品被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收藏。
碧光清影秀荷芳,渔家灶台品酒香。
湖岸绿阴寻惬意,一湖佳色醉心房。
情感的使然,令我情不自禁地吟咏出一首不和韵律的诗,或许这也算是一个画家内心的感悟与独白。
金秋时节,我有幸随导师谢永增先生和导师工作室的画家们一行来到美丽的衡水湖畔写生采风,并领略这里的湖光秀色。
走近衡水湖,美不胜收的景色已不再是普通旅游者眼界中的影像。
而作为画家,我们是在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去捕捉“千顷洼”的自然生命与灵性,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视觉所见,衡水湖是一片水的世界,天连水,水连天,青天碧水,色彩明丽,碧叶荷芳,芦苇摇曳,一情一景无不显露出这里一草一木皆有情的胸怀,好像天水都在有意地展示自己的风采,招揽八方来客,一同畅想衡水湖的未来……远处,轻舟荡漾,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俨然就是一幅绝妙而生动的“渔舟唱晚”之水墨佳作。
陶醉眼界,心旷神怡,这是心与自然的碰撞。
灵感与激情相伴,便也孕育出无数画由心生的绝妙构图。
大自然的沃野,哺育了一方勤劳而纯朴的子民,是他们用勤劳和真诚打造着衡水湖的未来。
采莲渔舟穿梭于荷塘,湖岸渔商不畏风吹日晒,童叟无欺,打理着每一位顾客。
忙碌喂鱼的汉子更是春风得意,脸上透着幸福的笑容。
不难想象,你懂得……这次的衡水湖之旅,也让我着实的过了一次酒瘾,那就是真正品到了传说中的衡水老白干。
一种“酒香不醉人,湖美惹人醉”的体验如我所是。
也印证了“行多久,方为执着;思多久,方为远见,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的广告之意义。
成功美术馆王跃奎作品
成功书画家网6月19日讯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青年画家王跃奎签约成功美术馆。
其山水画作无论何种面貌,都是画家乐观向上,悠然纯净的心灵写照,都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真善美的永远的赞颂与呼唤!
画家王跃奎的山水画,以酣畅淋漓、浑厚华滋的笔墨语言,表现天人合一、中和纯美的中国传统艺术境界。
他试图将道家的无性、儒家的和性、佛家的空性融为一体,创造一种幻象迷离、郁勃沉雄的新境界。
这是对自然的礼赞,对生命的热爱,对宇宙的歌咏,是精神逍遥于宇宙洪荒,逍遥于林林总总的微空粒子之间,洞达宇宙万物,鸟瞰时空,传达一种儒雅清新潇散淡泊的人文情怀。
王跃奎作品
王跃奎, 1972年生于四川泸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教于扬州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书记、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助理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方向在读博士。
出版专集合集100余部,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被评为“全国最具收藏价值的山水画家”之一。
(记者/汪利利)
王跃奎作品
王跃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