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山水绘画欣赏》教学大纲2017年5月修订刘建冰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6
教学设计二、以大观小的北宋山水画播放《溪山行旅图》视频。
出示投影《溪山行旅图》。
提问:(1)“行旅”在哪里??????(2)为什么人画得这么小?1.以大观小这就是中国画中所说的“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是中国画表现宏大空间时常用的“以大见小”的方法。
2.构图 提问: (1)天空与山哪个是描绘的主题?(投影上以线画出天与山的分界。
)(2)那一部分山体面积最大?(投影上演示山的层次分割。
) (3)这样的画面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处于画面的这个区域被大山占据了。
山顶天立地,构图非常饱满。
我们把画面最中心的这个区域叫做1号区域。
请大家记住这个区域。
北宋时期其他山水又是什么样呢?(出示投影李成、关仝的作品。
) 提问:(1)你能看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吗?(2)这些作品你感觉像雄强的男性还是柔和的女性呢?北宋时期的作品,无论是范宽的雄强,李成的旷远,还是关仝的峭拔,都给人一种雄阔、浑厚、整体的感觉,努力表现天地之无限,宇宙造化之壮观。
然而南宋的山水就完全不同了。
在画面上找到人物。
为了显示山的高大。
山是主体。
最远处的。
有气势。
山或作为主体的树在画面的正中央,顶天立地,构图饱满。
1号区域被山或树占据。
男性。
三、以小显大的南宋山水画 出示《深堂琴趣图》。
伴随着优美的琴声,请你仔细看一看,画中画了些什么? 1.留白:明明什么都没画的空白,为什么会让人想到是天空呢?留白的手法是国画所特有的。
南宋的山水画尤其注意留白。
留白给了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如同文学中的“言外房屋、树木、弹琴的人、桥、仙鹤、远山、天空等想像出来的。
没有。
景物画在一角。
意境和北宋山水相似还是和南宋山水相似?为什么?2.你还能想起哪些诗句能表现北宋的山水画意境?3.(出示投影《浣溪沙》)秦观的《浣溪沙》中写道“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意境像北宋还是南宋的山水画?为什么?《望岳》和《浣溪沙》一个是诗,一个是词。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诗是言志的,所以往往胸襟开阔,气象万千。
第六章宋元美术[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宋代和元代的代表画家和画论,掌握画家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品,充分认识到宋代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地位。
[教学内容]1.宋代山水画2.元代文人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宋代山水画难点:宋代古典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中国绘画史的影响。
宋初山水画宋代流行理学思想,提倡“格物致知”,知识分子以“推究天下万事万物的究竟”为学术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达到对宇宙间普遍原理的认识。
画家都致力于研究自然界详细形态,大到空间层次、季节气候的变化、质感、量感;小到各类岩石的纹理、水的波纹、树叶的筋脉样式。
并将这种研究落实到画面上,获得了真实再现的能力。
古人说,中国山水画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
宋初的山水画以李成和范宽为代表。
他们都是北方画家、李成描绘山东风景,范宽描绘关陕地区风景,他们两人的画风影响背诵前期花坛百余年。
李成五代时就很有名,喜欢游历,常以名士独善其身的高傲态度拒绝贵族邀请,他继承荆浩、关仝传统,以画寒林平远著称。
擅用淡漠表现丰富层次与虚旷空间,画风清润幽渺,墨色精微,被誉为“得山之体貌”。
《晴峦萧寺图》【规格】绢本,墨笔,淡设色,纵111.4厘米,横56厘米。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
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
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
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
宋《宣和画谱》中著录有《雪霁江行图》不知是否即此图。
此画面上半部二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右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
宋元山水画欣赏教学大纲制定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制定时间:2003年2月修订时间:2017年5月课程中文名称:宋元山水画欣赏课程英文名称:Appreciati on of pain ti ngs of Ian dscape of song dyn asty and yua n dyn asty 课程代码:41100020学时数:18学分数:1先修课程: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 课程性质《宋元山水画欣赏》课程是全校性的通识教育选修课。
《宋元山水画欣赏》课程主要介绍宋元山水绘画的历史与演变,以期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欣赏水平。
2. 课程任务本课程任务在于介绍宋元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旨在通过宋元山水画的学习以期提高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及自我艺术修养,从而有助于财经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主要通过对历代名家作品的解读及任课教师现场示范,使学生领略宋元山水绘画的意境与气韵,从而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鉴赏水平,为进一步欣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宋元山水绘画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宋元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概述。
目的在于了解宋元山水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了解:宋元山水历代名家作品理解:宋元山水历代绘画理论掌握:宋元山水绘画的技法要点熟练掌握:宋元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宋元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难点:宋元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第一节宋代山水绘画特色、北宋山水绘画特色、南宋山水绘画特色第二节元代山水绘画特色一、元代山水绘画的基本特色二、元代山水绘画的传承影响第二章北宋山水绘画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北宋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
目的在于了解北宋山水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北宋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了解:北宋山水历代名家作品理解:北宋山水历代绘画理论掌握:北宋山水绘画的技法要点熟练掌握:北宋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难点:北宋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第一节北宋山水绘画的构图一、全景式山水绘画构图二、范例赏析1. 李成山水绘画的构图2•范宽山水绘画的构图第二节北宋山水绘画的笔墨一、北宋山水绘画的笔墨特色二、范例赏析1. 李成山水绘画的笔墨2. 范宽山水绘画的笔墨第三章南宋山水绘画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南宋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
第七课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以及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的目的。
(二)内容结构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5件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
整个课文分成以下7个自然段落:第1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第2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首先在于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同时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所经历的过程。
本课则着重通过对北宋、南宋和元代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山水画代表作的赏析,说明它们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第3段以北宋三位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范宽、郭熙和王希孟的3幅作品,说明北宋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特色。
第4段以南宋的山水画,特别是以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说明南宋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特色,同时说明中国古代绘画在运用空白、虚实关系时的一些独特的艺术手法。
第5段以元代两位著名山水画家倪瓒和王蒙的山水画代表作,说明元代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特色。
第6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还表现在对空间的处理上。
第7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也表现在一些源于生活的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山石的皴法上。
本课图版共5幅,除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一长卷,图版只能选一局部外,其他均系全图。
课文中作重点分析的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见课本第9页。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课文中在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后,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所欣赏的山水画作品也主要是借以说明这一点。
宋元山水的构图形式在当代风景装饰画创作中的运用汇报人:2023-11-25CATALOGUE目录•引言•宋元山水构图形式的解析•宋元山水构图形式在当代风景装饰画中的运用•案例分析与实践•结论与展望引言主题介绍历史背景特点宋元山水构图形式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多样化发展国际化趋势生活化应用当代风景装饰画的发展概况宋元山水构图形式的解析稳重感01空间层次02当代运用0303当代运用01平衡感02庄重典雅视觉张力当代运用动态感宋元山水构图形式在当代风景装饰画中的运用借用山水构图形式表现当代风景的特点借用留白手法运用远近法则强调线条韵律融合现代审美观念的创新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经典作品中宋元山水构图形式的运用层次丰富01留白手法02俯仰视角0301 02 03借鉴与创新主题与情感多元与融合当代风景装饰画创作实践结论与展望传承与发扬宋元山水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将其构图形式运用于当代风景装饰画创作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其精神的发扬。
通过这种方式,现代艺术家们赋予了古老艺术新的生命和活力。
丰富视觉语言宋元山水的构图形式独特且丰富,如“三远法”等。
这些构图形式为当代风景装饰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视觉元素和表现手法,使得作品在视觉效果上更为丰富和多样。
提升审美境界宋元山水构图形式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如“天人合一”、“意境深远”等,对当代风景装饰画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运用这些构图形式,可以提升作品的审美境界,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宋元山水构图形式在当代风景装饰画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深度融合与创新随着艺术家们对宋元山水构图形式的理解和掌握不断加深,未来有望看到更多将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的风景装饰画作品。
这些作品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艺术理念和手法进行创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要点一要点二拓展国际影响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未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宋元山水的构图形式有望在国际风景装饰画创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艺术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略谈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内容摘要:宋元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它突出展示了隋代展子虞、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山水画作品大青绿、金碧山水一派的独具特色,展示了吴道子、王维、王洽及张璪创立的风格不同的水墨山水画派。
五代画家深入自然,所画景物真实生动,北方画家的画风峰峦丛峙,雄浑壮美;南方画家的画风平淡天真、清丽秀美,南北方画家创立了全景式构图与不同风格的皴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使宋元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着很高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各流派特征审美特色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作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
据《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图绘宝鉴》所载统计,仅画家就有180余人。
题材、内容广泛,江南江北,名山大川,宫景台阁,村野渔樵,各尽风貌。
从形式上看,水墨、淡彩、青绿巧整点缀,皴法、构图、题款各具特色。
其分类主要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三种,分别以工笔或写意的技法形式予以表现。
北宋之初以巨然、李成为代表,形成南北两家流派。
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画家依据自我的观察,以强调近景、中景,由近及远按比例逐渐放小的方式来描绘北方平原苍茫的地形面貌;同时还关注季节气候与环境的描写,创作出具有荒漠和严酷季节的“寒林”的形象,烘托出一种荒寒而悲怆的诗意。
从而形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豪锋脱颖,墨法精微”的作品面貌;李成的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
现存代表作品有李成与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茂林远岫图》(辽宁博物馆藏)、《晴峦萧寺图》(美国纳尔逊知陆藏)。
至后是以北方画派的范宽、郭熙为代表形成“雄健与秀美”的两种流派。
北宋初期的李成、范宽与中期的郭熙深受荆浩的影响,作品仍体现着雄浑壮美的五代之风;范宽常年深入终南山、太华山,对景凝想与构思,其山水画的风格与李成的风格迥然不同,偏重壮美气势的意境表达,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壮观山石,山顶设置密林群体结构,一泻千尺的瀑布装饰点缀,使北方山川的壮美有着身临其境之感。
诗意与风骨:基于宋元山水画鉴赏培育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朱伟青;刘月娥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2()14
【摘要】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该文以宋元山水画为切入点,为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全新、全方位的培育路径,通过品味宋元山水画的诗意和风骨,帮助学生提升文化审美能力、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面对新时代的美育要求,教师必须以“讲解—引导—临摹—拓新”的多维度、多层次教学路径为发力点,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总页数】3页(P158-160)
【作者】朱伟青;刘月娥
【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强化师范鉴赏课程,培育学生审美素养——鉴赏古代山水画,树立正确审美观
2.依托地域文化,培育中学生文化自信
3.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与培育路径--基于百度指数“文化自信”大数据分析
4.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基于《高职英语教学中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调查报告》
5.从诗意到尚逸——宋元山水画风的嬗变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水有境——宋元山水画构图演变及绘画思想研究
张红梅
【期刊名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77)002
【摘要】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历史阶段,山水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北宋、南宋、元三个阶段,其构图形式也发生了几次根本性的转变:由北宋以表现自然山水为主的程式化全景式构图转变成南宋以表现局部景色为主的截景式构图和边角式构图,最后至元代多以简练的平远构图为主,从而形成了山水画的最完美阶段.这三个阶段山水画构图,传达出了各自不同的绘画美学思想,由儒家到道家,再由道家转化为禅宗思想,通过儒、释、道三种审美思想在不同时期山水画上的指导作用,使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感受到不同时期从山水画构图上所体现出的绘画审美,感受各个时期文化意识对山水画的渗透融合及不同意境所表现出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流转.【总页数】6页(P14-19)
【作者】张红梅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6.1
【相关文献】
1.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试论宋元之际山水画意境内涵的拓展 [J], 朱剑
2.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看宋元山水画意境的转变 [J], 常心愿
3.宋元山水画中的水隐喻——以南宋马远的《水图》绘画为例 [J], 丁文星
4.宋元山水画中的水隐喻——以南宋马远的《水图》绘画为例 [J], 丁文星
5.宋元山水绘画中的三种构图意境分析 [J], 瞿大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宋元山水画欣赏
教学大纲
制定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制定时间:2003年2月
修订时间:2017年5月
课程中文名称:宋元山水画欣赏
课程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paintings of landscape of song dynasty and yuan dynasty
课程代码:41100020
学时数:18
学分数:1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宋元山水画欣赏》课程是全校性的通识教育选修课。
《宋元山水画欣赏》课程主要介绍宋元山水绘画的历史与演变,以期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欣赏水平。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任务在于介绍宋元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旨在通过宋元山水画的学习以期提高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及自我艺术修养,从而有助于财经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主要通过对历代名家作品的解读及任课教师现场示范,使学生领略宋元山水绘画的意境与气韵,从而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鉴赏水平,为进一步欣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宋元山水绘画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宋元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概述。
目的在于了解宋元山水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了解:宋元山水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宋元山水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宋元山水绘画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宋元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元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难点:宋元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宋代山水绘画特色
一、北宋山水绘画特色
二、南宋山水绘画特色
第二节元代山水绘画特色
一、元代山水绘画的基本特色
二、元代山水绘画的传承影响
第二章北宋山水绘画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北宋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
目的在于了解北宋山水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北宋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了解:北宋山水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北宋山水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北宋山水绘画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北宋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宋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难点:北宋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北宋山水绘画的构图
一、全景式山水绘画构图
二、范例赏析
1.李成山水绘画的构图
2.范宽山水绘画的构图
第二节北宋山水绘画的笔墨
一、北宋山水绘画的笔墨特色
二、范例赏析
1.李成山水绘画的笔墨
2.范宽山水绘画的笔墨
第三章南宋山水绘画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南宋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
目的在于了解南宋山水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南宋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了解:南宋山水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南宋山水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南宋山水绘画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南宋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南宋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难点:南宋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南宋山水绘画的构图
一、边角式山水绘画构图
二、范例赏析
1.马远山水绘画的构图
2.夏圭山水绘画的构图
第二节南宋山水绘画的笔墨
一、南宋山水绘画的笔墨特色
二、范例赏析
1.马远山水绘画的笔墨
2.夏圭山水绘画的笔墨
第四章元代山水绘画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元代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
目的在于了解元代山水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元代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了解:元代山水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元代山水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元代山水绘画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元代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元代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难点:元代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元代山水绘画的构图
一、元四家山水绘画的构图特色
二、范例赏析
1.黄公望山水绘画的构图
2.倪云林山水绘画的构图
3.吴仲圭山水绘画的构图
4.王叔明山水绘画的构图
第二节元代山水绘画的笔墨
一、元四家山水绘画的笔墨特色
二、范例赏析
1.黄公望山水绘画的笔墨
2.倪云林山水绘画的笔墨
3.吴仲圭山水绘画的笔墨
4.王叔明山水绘画的笔墨
四、学时分配表
《宋元山水画欣赏》课程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宋元山水画欣赏》是一门鉴赏性较强的课程,主要介绍宋元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并借以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水墨绘画的欣赏水平。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技法与作品赏析的相互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进一步增强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欣赏中国传统绘画打下初步基础。
2.现场示范
本课程虽然是一门鉴赏性较强的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可由任课教师现场示范宋元山水绘画的创作过程,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水墨绘画的认识。
3.课外作业、答疑课
第1章到第4章结合大纲要求掌握和熟练掌握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通过课外作业提高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作业批改对作业进行讲评,重点突出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
六、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中央美院编写,《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 主要参考资料
[1] 岳仁译著,《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1版
七、课程成绩考核
课程成绩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及展示、课外作业等。
期末考核采取论文形式。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详见下表。
考核内容及比例
大纲制(修)订人:刘建冰
大纲审定人:裴海峰
日期:2017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