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ppt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28
初中化学: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酸雨的产生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或石油等排放的,以及汽车尾气释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等酸性物质.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图所示:综合起来说,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2.酸雨可破坏水体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3.酸雨也可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4.酸雨还可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通讯电缆、铁路桥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令人十分心痛.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例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5.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 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酸雨的防治: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调整以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比如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2.加强技术研究,减少不达标的废气排放,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主要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另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还有,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pH的测定、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及其来源、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及其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及其实现途径和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识记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时,可以联系着空气的污染或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些.2.对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不仅仅是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等尾气的排放;主要是使用含有硫元素或氮元素的物质,都会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导致或加重酸雨的形成.例如,如果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来冶炼生铁时,就会使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污染或酸雨的产生.3.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碳酸钙(或金属铁)与相应的酸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有,使用熟石灰(或生石灰)来改良酸雨造成的酸性土壤时,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相应的酸发生的中和反应(若用的是氧化钙,则还有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如下:
1、酸雨成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空气中的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形成酸雨。
2、酸雨危害为酸雨能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和草原,使土壤酸性增强.酸雨还会使湖泊酸化,造成鱼类死亡.另外,酸雨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以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3、防治措施为工业废气需净化后才能向大气中排放,防止造成大气污染及浪费硫资。
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如何预防酸雨一、酸雨是如何形成的1、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2、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3、酸雨与大理石反应:4、此外还有其他酸性气体溶于水导致酸雨,例如氟化氢,氟气,氯气,硫化氢等其他酸性气体。
二、酸雨的危害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
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2、酸雨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
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
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3、酸雨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至34%。
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
4、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
5、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被人们称之为“黑壳”效应。
6、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三、如何预防酸雨(一)完善环境法规,加强监督管理1、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SO2排放总量控制。
2、经济刺激措施。
其手段有征收SO2排污费,排污税费、产品税(包括燃料税)、排放交易和一些经济补助等,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大气污染的治理。
3、建立酸雨监测网络和SO2排放监测网络,以便及时了解酸雨和SO2污染动态,从而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酸雨是指降水酸性增加的大气降水。
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硫酸和硝酸。
一、酸雨的成因1.1 二氧化硫(SO2)的排放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它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如煤炭的燃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工业设施的废气排放等。
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后,随着空气流动被输送到其他地区,并最终以酸性形式落下,形成酸雨。
1.2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氮氧化物也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它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工业燃烧过程以及农业施肥等活动。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并形成酸雨。
此外,氮氧化物还会进一步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影响2.1 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对土壤的酸化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作物的产量。
同时,酸雨还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另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对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2.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下,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伤害。
此外,酸雨中还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三、酸雨的防治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防治。
3.1 淘汰高污染排放设备我们可以通过淘汰老旧的高污染排放设备,如高排放的燃煤锅炉和机动车辆,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同时,对新设备的环境标准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其排放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
3.2 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这不仅有利于减少酸雨的形成,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3.3 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数据收集体系。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一、成因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降水,主要包括硫酸、硝酸和盐酸等物质。
其成因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密切相关:1. 工业排放: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物质,这些物质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相互作用,形成酸性物质,最终降落在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交通排放: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这些排放物质同样会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进而引发酸雨。
二、危害酸雨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表水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降落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中,导致水体酸化。
这种酸化现象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2. 土壤贫瘠:酸雨通过降落在地表,会使土壤的酸度升高,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导致土壤逐渐贫瘠化。
这使得植物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植被受损:酸雨使得植物叶片和树木表面出现腐蚀、烧伤等现象,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长期积累下来,会导致大面积的植被死亡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金属等材质,导致建筑物老化、腐蚀,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防治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 减少排放: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2. 能源转型: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酸性气体的排放。
3. 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酸雨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大气中的酸性气体浓度,采取预警措施,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
4. 植被恢复和保护:加强植被保护工作,种植适应酸性环境的植物,提高植被的抗酸性能力,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