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对女性顾客称谓的个案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案例一:北京亿元百货商场中年女性女装消费购物行为调查方案一、调查背景及有关定义(一)关于“北京亿元百货商场中年女性女装消费购物行为”调查项目女装消费群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注重购物体验。
购物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动作和心理反应是影响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北京亿元商场众多,其中在百货商场中女装销售额所占比重大,同时北京市各亿元百货商场的竞争也很激烈,为了帮助这些百货商场更好的改善女装类商品的销售技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二)有关定义1.亿元百货商场:指营业面积在万平方米以上、年销售额在一亿元以上的百货商场。
2.中年女性:指年龄在45岁至59岁的女性。
(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3.女装消费者:指进入调查地点(亿元商场)的潜在女装消费者和实际购买女装的消费者。
二、市场调查目的通过研究北京亿元商场中年女性女装消费者在实际购物中发生的各种消费行为和市场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北京市亿元商场提高中年女性女装类商品的销售技术,且满足消费者需求。
具体研究思路为,主要通过调查研究北京市亿元商场中年女性女装消费者购物的各种行为特征,和女装消费者进行购物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行为动作、各种行为动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行为动作和卖场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以上各种因素对女装成交率的贡献值。
并且通过比较不同的地理位置、商场环境、消费时间、顾客类型对于消费行为以及女装成交率的影响,提炼出促进女装购买的有效因素。
二、市场调查总体范围、调查对象及调查地点本次调查的总体范围是北京市亿元百货商场的中年女性女装消费者。
具体调查对象是进入调查地点(亿元商场)的潜在女装消费者和实际购买女装的中年女性消费者。
调查样本企业包括翠微大厦、王府井百货大楼、西单商场、蓝岛大厦、当代商城、东安市场、长安商场、双安商场、燕莎友谊商城、赛特集团有限公司、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中旭三利百货公司、城乡贸易中心、北辰购物中心、复兴商业城、甘家口大厦、天桥百货商场、星座商厦、顺义国泰商业大厦、顺义西单商场、通州人民商场、昌平新世纪商城家百货商场,共22个商场。
购物中心消费者行为性别研究报告(一)购物动机分析第一,女性消费光顾购物中心的购物指向性更强。
为了分析消费者光顾购物中心的目的性别差异,将光顾目的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分别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发现仅对“购物”一项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33,小于0.05)。
而对就餐(P=0.373)、娱乐/休闲(P=0.431)、会友(P=0.536)和旅游(P=0.332),消费者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从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女性选择购物的比重达44.7%,也明显高于男性的34.09%,从一定程度上说,女性消费者光顾购物中心的购物指向性比男性消费者更强。
第二,男性消费者购物目的性更强。
从消费动机和即兴消费心理来看,消费目的可以分为四大类别:目的性购物、休闲性购物、新奇性购物和比较性购物。
为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在购物动机上性别差异,对消费者购物类型选择按照性别分组并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男女性消费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earson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11.310,p=0.023,小于0.05)。
调查数据显示,男性购物的目的性更强,女性比较性消费行为特征比男性更加明显。
(二)购物方式分析第一,男女性消费者光顾购物中心选择的交通方式差异不显著。
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一方面受到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自身经济条件及观念等影响。
三个购物中心的交通条件较为完备,消费者可以选择多种交通方式到达。
从消费者交通方式的选择上,男女性消费者在“公交车”选项存在显著差异(P=0.009),在地铁(P=0.490)、出租车(P=0.804)、私家车(P=0.060)和步行或者自行车(P=0.386)等交通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
一定程度上反映,女性消费者可能更注重经济成本,选择公交车的比重为44.7%,略高于男性消费者的31.82%。
第二,女性消费者在购物中心停留的时间较长,二者光顾购物中心的频率不存在显著差异。
称谓语性别差异研究共3篇称谓语性别差异研究1称谓语性别差异研究一直以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男性和女性时使用的称谓语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与某些人眼中的性别歧视有关。
本文将探讨称谓语在语性别差异方面的研究,并解释这些差异的成因和可能对人际关系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男性和女性的称谓存在着很大差异。
男性一般称为“先生”、“阁下”、“大人”等,而女性则总是用“小姐”、“女士”、“太太”等称谓。
这种差别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社会性别角色的分化,即男性被视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和社会的担当,而女性则被赋予了照顾家庭和儿育的责任。
虽然现代社会对此已有了较大的改变,但许多人仍习惯于使用这些已有的称谓。
在西方国家中,对男性和女性的称谓语也存在很大差异。
如果把男性称为“sir”、“Mr.”和“Mister”,那么称呼女性就会用到“madam”、“Mrs.”和“Miss”等不同的称谓。
在这些差异背后,同样反映了社会性别角色的分化,体现了社会的一些歧视现象。
在过去,女性在社会地位上比男性低很多,因此给她们贴上不同的称谓语,是为了强调男性的优越性。
除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外,其它许多国家也存在着对男性和女性使用不同称谓语的现象。
对这种称谓语的差异,人们在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也已做了大量的研究。
很多研究发现,在称谓语使用上的差异,只有一小部分与语言学因素有关,更多是基于社会文化和文化认知的人际关系。
职业、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也会对人们使用的称谓语产生影响。
尽管这些称谓语的差异已经在不断减少,但其仍面临一定的歧视和偏见。
在职场和社交场合,要注意使用得体的称谓语,并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可能带有性别歧视的言辞。
通过完善人际交往方式和语言使用,我们可以逐步减少称谓语的差异,促进社会的平等和进步。
总之,称谓语的差异主要是由社会性别角色分化、文化认知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进步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平等和包容,人们应该通过有效的语言交流和人际互动,逐步消除其差异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称谓语的差异仍然存在,但是人们的观念和意识正在不断变化和进步,逐步消除差异,促进平等和包容。
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贬损探析的开题报告
一、背景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壮大,商业广告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在广告中,经
常出现对女性形象的贬损和歧视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对于商业
广告中女性形象贬损的原因和影响,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被贬损的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为消除贬损女性形象的现象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
1.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被贬损的现象
2.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被贬损的原因
(1)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
(2)商品化的商业文化
(3)与消费者偏好相关
3.商业广告中贬低女性形象对社会的影响
(1)对女性形象的歧视
(2)对公众价值观的影响
(3)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4.商业广告中消除女性形象被贬损的措施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广大
群众对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被贬损的认知和看法。
然后,通过文献查找和整理相关研究,分析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被贬损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最后,提出消除贬损女性形
象的措施。
五、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分析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被贬损的现象及其原因,探讨贬损女性形象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消除该现象的措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一定的贡献。
网络购物称呼语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摘要]网络购物过程中商家与顾客的称呼语使用体现了语境的特殊性以及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性,通过分析网络购物称呼语与使用者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职业等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其规律与特点进行考察与归纳,并与传统购物过程中称呼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揭示社会变量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称呼语;网络购物;话语权势商家和顾客交易时的言语很多方面都有独特之处,而因网络语境的特殊性,网络平台上商家和顾客的言语也有了一些新特点。
本文主要考察商家和顾客在网络购物过程中称呼语的使用与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与实体店购物称呼语的使用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其规律与特点。
1 称呼语的界定与网络购物的特点1.1 称呼语的界定称呼语指人们彼此间打招呼所用的名称,如“哥哥、师傅”等,它的使用可以对人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位,而称谓语指的是“人们用来表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所使用的名称”,如“教师、母亲”等,它与称呼语是“具有密切联系,却又存在明显差异的不同的词汇现象”,二者有相互交叉的部分,如“同学、老师”既是称呼语又是称谓语。
称呼语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①姓名称呼语;②社会性称呼语,如“先生、小姐”等;③亲属称呼语,如“爸爸、妈妈”等;④拟亲属称呼语,用在非亲属的社会成员间,如“大妈、大爷”等;⑤第二人称代词“您”和“你”。
1.2 网络购物的特点(1)网络语境的特点网络语境与现实语境相比,其最大的特殊性是交流的双方不见面,个人的身份都是隐蔽的,因此日常交流中身份、等级等无形的制约都消失了,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并被赋予极大的自由度,语体混杂而以新奇为趣。
语境的约束力变小,网络交流和现实交流相比具有延宕性,交流双方心理的变化并不一定反映到交流中,而参与者对其所说的话要负的责任相对降低,信息的不真实成为常态。
(2)网络购物的特点网络商店因其商品多样、交易便捷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建立在各大网络商店平台上的店铺数量大增,所售商品的类别也更趋繁杂。
论文女性消费者行为分析女性消费者行为分析摘要:据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女性占我国人口的48.7%,其中消费能力较强、对消费影响较大的20-50岁中青年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1%。
同时有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行为中,女性往往充当家庭的“首席采购官”角色。
尤其是在购买家庭用品中,是由妻子担当主角的。
关键词:女性消费者消费行为及其分析在日常的生活中,女性不仅是个人消费品的购买者,也是大多数儿童用品.老年人用品.男性用品的决策者。
目前,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就业机会的改善和收入的提高,女性的经济独立性和在家庭经济决策中的话语权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在现有的消费市场中,女性消费者越来越重要。
进而,对女性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也变的重要起来。
一.女性消费特点(一).女性原有的消费特点1.情感消费在购买的过程中,女性消费者易受打折.情绪.广告等影响而进行的“非必要”的感性消费。
非理性消费占女性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0%。
其中,受打折信息的发出而产生的购买行为较为突出,女性一般知道哪家店打折多就赶去。
中国女性消费者普遍存在着占小便宜的心态,所以一般的商场促销,大量的广告销售,及其店员的热心叫卖,都会吸引我们广大的女性消费者的注意,在情感的促使下进而容易产生购买行为。
2.对美的不懈追求俗话说的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在当今社会,女性特别是青年女性,喜欢追求时尚,表现自己,对美的渴望十分强烈。
女性除了注重提升自身美之外,对商品本身的色彩美,包装美,艺术美也很重视,强调商品能与自己的个性,气质,家庭环境和谐统一。
因此,商品的细微优点和美感,都很容易抓住女性,唤起她们的某种情感。
她们会忽视商品的价格,功能等基本的方面,仅仅出于一丁点的不一样而引发购买欲望,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3.注重商品的便利性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现代女性的自主意识增强,在家庭中,她们强烈希望拥有不受丈夫或孩子影响的时间,做家务以外有益于自己的事情。
出版中女性称谓的性别特指现象研究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多元化,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性别平等的问题。
在出版领域中,女性称谓的使用是否适当,是否存在性别歧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对出版中女性称谓的性别特指现象进行研究。
一、女性称谓的背景和现状女性称谓是指用于指称女性的称谓,常见的有“女士”、“小姐”、“夫人”、“她”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和对传统性别角色的重视,人们使用女性称谓时会明显区分性别。
比如,“女士优先”是旅馆等场所的普遍原则,亦或是“尊敬的女士”“尊敬的先生”这样的格式。
这种称呼方式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尊重。
然而,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种称呼方式是否存在性别歧视。
因为这种称呼方式明显区分了男性和女性的权利和地位,表现出了一种男尊女卑的态度。
一些人提出了抹平性别差异的呼吁,认为我们需要非性别差异化的称谓,以体现对女性的平等尊重。
女性称谓的性别特指现象指的是在使用女性称呼时,带有对女性特定性别属性的强调。
比如,“女士优先”这样的规定就是区分性别的典型例子。
在日常生活中,像“美女”、“姑娘”、“小姐”等称呼带有浓烈的性别色彩,即使用这些称呼更多的是基于性别的差别而不是用于表示尊重。
在出版领域的文本中,存在一些令人不满的女性称谓的性别特指现象。
一些书籍和杂志的作者、编辑和读者都容易因此产生误解,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职位称谓的性别差异在一些职位称谓中,对男女的称呼方式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例如,“教授”、“会计”等职位,使用“女教授”、“女会计”等称呼,强调了性别差异,让女性更容易被认为是一个独立且特定的群体。
此外,在领导头衔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相似的现象。
2、人称代词的性别倾向在一些文本中,使用“他/她”来区分男女性别。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在避免性别歧视的要求下,应该为男女选择一种非性别歧视的代词。
3、性别特定的称谓以及语气在文本中,常常使用“女性阅读者”、“女性客户”这样的称谓,表明这些商品或服务是专门为女性设计的。
[收稿日期]2009-03-25[作者简介]邵敬敏,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语法学史以及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等。
“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邵敬敏(暨南大学中文系 广州 510632) [摘要]本文探讨21世纪初中国大陆兴起的面称“美女”以及由“美女”构成的称呼“美女作家”等,借助于电脑、网络以及语料库和数据库,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进行抽样比较、年代排序、类型综合,指出这一称呼的崛起是面称“缺位”与方言词语“仿用”引发的,但是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通过“美女”与“靓女”的比较,发现后者的虚化泛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具备面称的资格。
此外,文章还对“美女作家”这类组合进行了语义分析和历史追溯。
[关键词]美女;靓女;面称缺位;虚化泛化;认可度[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397(2009)0420071209A Sociolinguistic Survey on the Controversyover “Mein ü”as an Address FormSH AO Jingmin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Mein üas an address form and otherderivatives such as Mein üzuojia in Chinese mainland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We use a s ociolinguistic method to com pare sam ples ,arrange them on a historical basis and synthesize different types with the aid of com puter ,netw ork ,and corpus data.Then we point out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is address form was brought by the address form vacancy and the imitation of dialectal w ords ,but that is not without controversy.C om paring Mein üand Liangn ü,we found that the latter has been delexicalized and m ore generalized s o as to qualify for an address form.In addition ,the paper has a semantic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review about phrases ,like Mein üzuojia.K eyw ords :Mein ü;Liangn ü;address form vacancy ;delexicaliz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2009年11月第4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N ov.,2009N o.4degree of acceptance我国古代有所谓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商场对女性顾客称谓的个案研究
作者:潘媛媛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11期
摘要:本研究就秦皇岛商城商场和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对女性顾客称呼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
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两大商场对女性顾客称呼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称呼语女性顾客影响因素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日常生活中说话人会提到某个人或与其交流,这时就会用到称谓语。
一说到称谓语,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称呼语。
二者的界定,学术界众说纷纭。
(一)认为称谓语就是称呼语,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名称。
张鲁宁认为“人们进行交际就需要称呼对方,称呼语也就是称谓语”;孙维张认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
(二)认为称呼语是称谓语的一部分。
周健指出“称谓系统包括名称系统和称呼系统两大类”。
学界认为二者等同或有交叉。
本文所做的实地调查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称呼语的使用情况,不区分称谓语和称呼语。
语言学界的研究者把称谓语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
从称谓语的使用范围上看,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
社会称谓也称社交称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关系称谓、职衔称谓、亲昵称谓等。
售货员对女性顾客的称谓属于社会称谓中的交际称谓。
称谓语的使用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如特定的交际场合、社会地位、性别、年龄、职业等级、交易地位等,而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能够指示出交际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他们各自所充当的社会角色。
因此商场的售货员对女性顾客的称谓会受地位、年龄、场合、时尚、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的学者研究称谓语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一)外在因素
从文化角度研究称谓语的学者很多。
李树新《现代汉语称谓与中国传统文化》,从文化角度探求称谓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考察了现代汉语称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陈月明《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交称谓作义素分析,并且论述了社交称谓在不同时期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的社会观念。
黄俊英《称谓词的文化流变》认为称谓词的变化要受到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于林龙、颜秀萍《汉语社会称谓的文化内涵》描述了汉语社会称谓的归类及使用状况,揭示了汉语社会称谓的复杂性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多元性。
(二)内在因素
李树新《论汉语称谓绪论的两大原则》提出汉语称谓的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是深层原则,决定着汉语的称谓方式;齐沪扬、朱琴琴《上海市徐汇区大中小学生称谓语使用情况调查》认为称谓语具有多种社交指导功能,如角色认同功能,礼貌功能,提醒注意、引出话题的功能,情感指示功能等;秦学武、赵欣等《称谓语的泛化及其形态标记》提出称谓语的泛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呈现出相应的形态标记;李晓静《现代社会称谓语的分类及使用情况分析》认为常见的社会称谓语包括姓名称谓语、职务称谓语、通用称谓语、拟亲属称谓语和零称谓语等。
并针对使用情况作了具体分析。
张莉萍《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引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社会语言学强调的“人与社会”的角度,审视性别差异在称谓语上的表现,揭示称谓语体系中的性别特征以及两性使用称谓语的情况,探究其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历史原因。
综合上述研究,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就卖方对女性顾客的称呼语在“秦皇岛商城商场”和“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进行了调查,旨在探究这两大商场的卖方在对女性顾客的称呼语方面的异同及其成因。
三、调查描述
(一)商场概况
商城商场隶属于渤海物流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河北大街中段,是秦皇岛市规模较大、设施较先进的大型零售商场,经营商品达8万余种。
现代购物广场是渤海物流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继华联商厦、秦皇岛商城、金原广场商业组合之后的又一商业力作。
位于民族路与河北大街交叉口中心地段,是秦皇岛市目前单店面积最大的,以潮流服饰、时尚名品为主打,集休闲时尚、唯美格调于一身的新都市型商业空间。
这两大商场距离近,是女性逛街的首选,在这里能够收集到对女性顾客称谓语的一手资料。
(二)调查过程及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采取了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秦皇岛商城商场和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的女士服装楼层将各自的28份调查问卷分给不同的营业员,其中20位年龄在20~25岁之间,6位年龄在25~30之间,2位年龄在30~40之间。
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营业员的性别,年龄,服装种类,对女性顾客的称谓习惯(心里称谓),对女性顾客的实际称谓以及好的建议等内容。
这次调查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对调查数据做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影响因素
比例
称谓秦皇岛商城商场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
称呼者被称呼者称呼者被称呼者
主观意愿年龄着装主观意愿年龄着装
您 64.3% 14.3% 21.4% 33.3% 42.1% 24.6%
阿姨 41.7% 38.2% 20.1% 14.3% 49.6% 36.1%
小姐 0 0 0 0 0 7.1%
姐 39.8% 45.6% 14.6% 10.7% 44.3% 45%
美女 43.4% 22.7% 33.9% 49.3% 21.8% 28.9%
1.称呼语的选择情况
秦皇岛商城商场64.3%的营业员选择按商场规定来称呼女性顾客;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仅有33.3%的营业员是按这个标准,其他的营业员是按自己的经验来称呼女性顾客的。
2.称呼语的具体使用情况
秦皇岛商城商场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语是“您”,其次是“阿姨”和“美女”,再次是“姐”,绝不使用“小姐”这个称谓;而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的称谓语使用情况是:“美女”使用最频繁,“您”次之,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阿姨”和“姐”,“小姐”这个称谓也是排在最后。
(三)两个商场对女性顾客称谓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秦皇岛商城商场和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的卖方都把女性顾客的年龄和着装作为选择称谓语的参照。
(2)“您”的称谓在两个商场中所占比例都很大,在秦皇岛商城商场排在第一位,占64.3%,在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占33.3%。
(3)“美女”这一流行的称呼语在两大商场的使用也很频繁,在秦皇岛商城商场占
43.4%,在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占49.3%。
2.不同点
(1)秦皇岛商城商场卖方对女性顾客的称呼用语比较稳定。
(2)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卖方对女性顾客的称谓语使用得比较灵活,根据商家自己的经验居多。
三、形成差异的原因
(一)营业员的差异
秦皇岛商城商场的营业员由商场统一雇佣,上岗前都会接受商场的培训,要严格遵守商场的规定,所以绝大多数营业员称呼顾客为“您”。
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的营业员本身就是小店的业主,他们自身有很大的自主性,所以使用的称呼语多样。
(二)女性顾客的年龄
这符合社交中的礼貌原则。
年长的就称呼“您”或“阿姨”,年轻的就称为“姐”或“美女”。
(三)女性顾客的着装
营业员会把女性的服饰作为选择称谓的标准之一。
顾客的着装如果时尚前卫就称呼“美女”,着装朴素就称为“姐”。
(四)称呼语本身的语义限制
“小姐”是旧时有钱人家里仆人称主人的女儿。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小姐”这样一种职业人群,所以在公共场合下人们摒弃了“小姐”这个称谓。
“您”是一种正式场合的尊称;“阿姨”是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是口语词;“姐”称呼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女子,属于亲属称谓,在商场这种特定语境下转化成了非正式的社会称谓,社会语言学称这种现象为假亲属称谓,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增加买卖交易的成功率。
“美女”称呼美貌的年轻女子,这个称谓是特别流行的时尚称谓,所以在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使用的频率最高。
四、结语
本文通过这次调查对比了秦皇岛商城商场和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对女性顾客的称谓用语。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把调查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在商场这样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影响对女性顾客称谓的因素有:营业员与雇主的关系,女性顾客的年龄、着装以及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等。
并得出如下结论:(一)秦皇岛现代购物广场的称呼语使用者多凭借主观意愿选择称呼语,使其对女性顾客的称谓更加多样化;(二)称谓语会随着社会这个大的时代背景而变化,两大商场都使用了现代社会较流行的称呼女性的用语“美女”;(三)社会语言学中的亲属称谓
在商场这样公共场合有了新的用法,假亲属称谓可以拉近买方和卖方的心理距离,从而增加买卖交易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2]刘永厚.商贩称呼语的调查分析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5).
[3]曹炜.现代汉语称谓语与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2005,(2).
[4]潘之欣,张迈曾.汉语亲属语扩展用法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2).
[5]Wardhaugh R.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潘媛媛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05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