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集体)
- 格式:docx
- 大小:342.17 KB
- 文档页数:15
波航中心学校导学案位置与方向【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位置的“数学化”过程,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建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刻度尺、直尺、量角器。
学具:刻度尺、量角器、铅笔。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小兔为什么又会输?这是因为小兔跑错方向了。
怎样才能走到终点呢?由哪几个要素决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于: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上?终点和起点相距多远?请学生回答。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
瞧,这是某年的一个强台风位置图,请测算一下。
(一)教学例11. 现在台风中心的位置。
(课件出示)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2.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否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3.如果这样预告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样预告会更加的准确?4.还要预告什么?(距离)(距离600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5.小结:预告台风时既要说方向又要说距离。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设计教材版本新人教版教材年级六年级上册备课单元及内容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备课时间2021-9备课地点备课教师你认为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有哪些?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以及航海、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使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名词描述物体的大致位置,能够利用数对精确地表示平面内一个点或一个区域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利用方向与距离这两个参数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初步渗透关于坐标法的思想和方法。
在平面坐标系中,用两个坐标参数可以确定二维平面上的一个点,例如点是由直线和相交得到的;在极坐标系中,点(ρ,θ)是由极径为ρ的圆和极角为θ的射线相交得到的。
同样地,用三个坐标参数可以确定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点。
通过坐标系,把点与坐标(有序实数对)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把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就可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并解决几何问题,实现数与形的结合。
学生之前所学的用表示列、行的数对确定平面上的位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而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平面上的位置则是极坐标系的雏形。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空间坐标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的位置与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1)根据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其中一个点为参照点,描述另一点在参照点的什么方向上,距离参照点多远距离。
其中,方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大致方向的确定,如在参照点的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还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二方面是精确方向的确定,就需要用角度来刻画。
(2)根据一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找到这个点。
(3)用数学语言描述出物体运动的路线图。
课题第1课:位置与方向㈠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例1、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预案预案修改一、情景导入: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二、探究新知:㈠教学题例11.投影出示例题1。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3.组织计算。
师: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预案预案修改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二)教学例题21.投影出示例题2。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4.算一算。
200÷40=5(小时)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时《根据描述确定位置》集体备课说课稿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根据描述确定位置。
在学习这个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方位词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方位词用法。
本课时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描述确定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听懂他人的描述,根据描述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能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讨论、分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能够根据描述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 通过描述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复习方位词的知识,让学生回忆方位词的用法,为课堂学习做铺垫。
二、呈现新知(10分钟)1. 引入新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描述确定位置。
2. 观察描述:教师给学生呈现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听取描述,尝试根据描述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分组合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5人,组内分工明确,开始进行合作学习。
2. 小组内部讨论,尝试用方位词对图片或实物的位置进行描述,然后互相交流验证对方的描述是否准确。
四、总结提高(10分钟)1. 教师展示几个小组的合作成果,进行展示点评,给予认可和指导。
2. 总结方位词的用法,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五、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通过描述确定家居物品的位置,并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六、课堂结束(5分钟)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和预习准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优秀14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的进步,让差生在老师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
优秀的培养方案应该付诸实践,发现并培养一批尖子生,挖掘他们的潜力,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坚实的基础,辅助教师进行辅助活动,提高全班的质量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这个学期这个班有40名学生,包括20名男生和20名女生。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素质好。
但也有少数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差,文笔潦草,有时作业不能及时完成。
所以这学期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外,我还准备通过培养学生的才能,补充学生的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优秀。
现特制定如下计划:三、教材简要分析:这本教材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圆柱体与圆锥体”、“正比例与反比例”和“总论”。
《综合评论》由4个单元组成。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掌握它们的特性,知道圆柱体的底部、侧面和高度,知道圆锥体的底部和高度,求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和反比的含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学会用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知道如何按一定比例放大缩小。
了解规模的意义,才能正确计算计划的规模。
提高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认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整数与小数、分数与百分比、简单方程、比率与比例等基础知识。
具备进行整数、小数、小数运算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简便算法进行合理灵活的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单的方程;养成查来查去的习惯。
4.使学生巩固所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征,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适用范围,牢牢把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度,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名数转换。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份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通过让学生掌握方向的判断、位置的表示以及图形的运动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03页的第106页的“位置与方向”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方向的概念、位置的表示方法、坐标系的建立以及图形的运动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方向的概念,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方向的判断和位置的表示方法。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图形的运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地球仪、坐标系模型、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指出某个物品的位置。
接着,我会讲解方向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方向。
然后,我会教授如何用坐标表示位置,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
我会通过一些图形的运动示例,让学生理解图形的运动规律。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和文字,将方向的判断、位置的表示和图形的运动等内容呈现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1. 根据给定的坐标,画出对应的位置。
2. 描述一下你所在的位置,并画出你前方、后方、左方、右方的位置。
3. 画出一个图形,并展示该图形的三种不同运动方式。
答案:1. 根据给定的坐标,画出对应的位置。
答案:根据坐标,画出对应的位置即可。
2. 描述一下你所在的位置,并画出你前方、后方、左方、右方的位置。
答案: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并画出前方、后方、左方、右方的位置即可。
3. 画出一个图形,并展示该图形的三种不同运动方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3)》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例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进一步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距离的估算和方向的判断还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尺子、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方向知识,如“上、下、左、右、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呢?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例3,描述小明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明家和学校的位置。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要去找小明,你会怎么走?”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操练(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其他同学的位置。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评价其描述是否准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根据观测点描述位置》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根据观测点描述位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观测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位置的描述方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对位置的描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或者描述方法不规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描述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利用观测点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利用观测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描述位置的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描述位置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坐标纸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物品(如书包、文具等)、坐标纸、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幅教室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室内某个物品的位置。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坐标纸,呈现不同的物体位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运用观测点,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描述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运用观测点描述物体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时《相对位置的描述》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及语言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实例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左右”、“前后”、“高低”等词语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表达观点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好描述相对位置的图片和动画,便于讲解和示范。
2.教具:彩色图卡、小白板和笔、教学挂图、学生作业本等。
3.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第3课时内容,备有足够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三、教学内容与流程安排一、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打卡游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强化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认知。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图像,讲解“左右”、“前后”、“高低”等描述相对位置的词语及其用法。
2.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集体练习,巩固新学的词语。
三、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学过的位置词语描述组内成员之间的相对位置。
2.鼓励学生多交流、协作,正确描述相对位置。
四、课堂展示与讨论(10分钟)1.随机抽取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练习成果,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2.老师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学生正确描述相对位置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练习,加深对词语描述的理解。
2.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检查。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内容主要以练习为重,但也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
2.在小组练习时要注重学生合作、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3.课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指出错误,及时纠正。
以上为本次课《相对位置的描述》的备课教案,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shùxué)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分数(fēnshù)乘法单元(dānyuán)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fēnshù)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lǐji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 秋雨 - 心灵之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 秋雨 - 心灵之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 秋雨 - 心灵之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 秋雨 - 心灵之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 秋雨 - 心灵之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 秋雨 - 心灵之雨=2.引出课题。
英买力镇小学6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上册电子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
学
习
过
程
扩展备课板书设计
英买力镇小学6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上册电子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
学
习过
程
、列式解答:如果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每小时,几小时后到达【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够根据表述,在
的例2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英买力镇小学6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上册电子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绘制路线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敢于动手画一画,能与同伴交流。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阅读教材P22的例3的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台风生成地到B市要经过几段路线?
2、台风生成地到B市的具体路线是怎样的?
3、我发现描述路线图时需做到
三看:一看(),二看(),三看()。
每走到一个位置都要这样做,并用“先”“再”“最后”等词语连起来说。
三、自学检测
完成书本P22标签中的填空,再读一读。
(温馨提示:每一段路线的观测点不一样,一定要找准观测点哦!)四、合作学习
阅读教材P22的例3的内容,
五、达标测试
1、完成书上P22“做一做”。
2、张华从家往正东方向走600米到红绿灯处,再往西偏北45°方向走300米到书店,最后往北偏东30°方向走450米到学校。
(1)根据下面的“画法提示”,画出张华到学校的路线示意图;
(画法提示:绘制步骤和方法如下)
(1)确定起点的位置画上圆点,确定1厘米代表的距离。
(2) 书店是以()为观测点,学校是以()为观测点。
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
(3) 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用量角器量好角度并标好距离,一段一段地画。
六、课后总结
今天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自己的表现给_____分。
本节课我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做的好, 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要加油,我的疑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买力镇小学6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上册电子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
五、达标测试
英买力镇小学6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上册电子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
一、学习目标:倒数的认识
自学检测师:关于倒数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习倒数的含义。
二、自学检测:观察教材28 页的例1,归纳,总结倒数的含义。
三、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1、举例验证:4和41
, 7和71, 3和3
1
4乘41的积是,所以4和4
1互为倒数;7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就是71,所以7和7
1
互为倒数。
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特殊数:0和1 (引导学生辩论0有没有倒数,1有没有倒数,是多少?)
教师归纳板书:0没有倒数,1 的倒数就是它本身。
3、求倒数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集体订正,教师归纳,板书:求倒数的方法 四、达标检测
1、找一找下列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 4381127
1 76 0 346741
2、填空
43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81。
10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
五、课后总结:学完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乘积是1 的来年各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
六、作业
完成教材29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3、4题
倒数数的认识乘积是1 的来年各个数互为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