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 闹花灯教案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闹花灯_沪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方法与技能: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与态度:感受元宵节夜晚闹花灯的欢乐气氛,增加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习俗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预备:投影、生字卡片、小黑板。
问题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连续来学习第25课——《闹花灯》(齐说),上一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在大伙儿的努力下差不多解决了许多问题,你们的小脑袋里还有什么问号呀?(什么缘故叫“闹花灯”而不叫“看花灯”?花灯是什么样儿的?人们什么缘故要闹花灯?)你们的问题提得真不错,这一课,我们就来一一解开你们这些小问号。
讲读第一自然段先让我们一起到元宵节晚上的大街上瞧瞧吧,小朋友们认真看(播放画面),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大街上是如何样的一番景象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到153页,你能在课文的第一小节中找出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吗?(人流如潮、灯火通明),小朋友们找得真准。
出示:人流如潮,齐读,什么叫“人流如潮”呢?(人专门多,就像潮水一样)你们看看大街上有哪些人呀?(看花灯的人中都有哪些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有这么多的人就叫——(人流如潮)他们正在高快乐兴地干什么呢?刚才小朋友们还找到了一个词语,出示:灯火通明,齐读,这么多的花灯照得大街一片光明就叫——小朋友们看到这么喧闹的场面,这么多的花灯,你们的心情如何样呢?哪些小朋友能读好课文的第一小节?指名读。
谁能说说他读得如何样?谁能读得更喧闹更愉快些?谁再来试试看?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模样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讲读第二自然段是呀,大街上不仅人多,灯多,这些灯还专门有味呢!(挂图)你们看,有些什么样的灯呀?兔子灯是什么样儿的?(板书:兔子灯)(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你观看得专门认真),你们明白吗?兔子依旧短跑健将呢!你们看今天这只小兔子正跃跃欲试呢!真是太有味了!鸽子灯又是什么样儿的呢?(板书:鸽子灯)(雪白的羽毛,红红的眼睛)这只鸽子灯正扑扇着翅膀———向上飞,(引说)因此,书上说———(挂黑板)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板书:跑、飞)(引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谁再来试试看?多指几个。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闹花灯》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了解“闹花灯”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节日;3.学会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4.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5.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发展。
教学准备:1.《闹花灯》课文;2.黑板、粉笔;3.课堂工具:对话练习卡片、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直接展示一幅花灯的图案或图片。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有什么感想?知道这是什么吗?(3)引出“闹花灯”的话题,让学生了解“闹花灯”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为学生朗读课文《闹花灯》。
(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着重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自己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更深一层次的意思,如“这孩子咋那思维扭曲啊!”的意义是指该孩子思考问题有些难以理解和认知。
第三步:对话练习(1)教师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制作对话练习卡片。
(2)学生分组,在组内完成对话练习,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对话情景。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第四步:朗读课文(1)教师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评价作业。
(1)让学生在家完成练习册上的“闹花灯”的练习。
(2)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分和评价,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避免恶意粘贴。
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闹花灯”节日的内涵,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魅力。
沪教版语文闹花灯教案【篇一: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一年级下语文教案1.春天在哪里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9个;描写其中4个左窄右宽的字。
2.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植物的一些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重点和难点:1.认读生字8个:枝、柳、舞、桃、换、洒、探、暖。
积累“柳条、桃花”等9个词语。
2.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植物的一些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近了,近了,春姑娘带着风弟弟,在向我们招手呢!同学们,你们看见春天了吗?2.出示课题:春天在哪里3.齐读课题,说说你在哪里看见了春天?二、感知课文1.听录音,想一想:春天在哪里?2.流并板书:枝头上草地上竹林里田野里3.学习生字:枝(读准翘舌音)4.自由轻声读课文,口头填空。
三、读课文识字1.分节朗读课文,说说每节分别介绍了春天的哪一个特点? (板书) 2.学习生字:洒暖3.春天的风、雾、雨、太阳是美好的,给哪些植物带来了生机?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1)学习生字:柳、雾、桃、换、探。
(2)正确朗读词语。
(3)朗读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读、比读、合作读、引读等。
5.试背课文。
四、复习巩固1.抽读生字卡片。
2.比一比,口头组词:3.游戏:春姑娘送信五、拓展延伸出示句式: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春天的六、写字指导1.复习部首:提手旁,木字旁。
积累文中带有“提手旁”和“木字旁”的字。
2.描写生字:枝、桃、操、换。
(1)交流书写笔顺。
(2)教师范写,注意左右结构的生字在田字格中的相应位置。
(3)学生照样子描写。
2.闹花灯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9个,描写4个左中右结构的字。
2.积累9个词语;注意词语中前后鼻音字的读音。
3.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重点和难点:1.积累9个词语;注意词语中前后鼻音字的读音。
2.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闹花灯——沪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3. 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闹花灯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
2. 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教学准备:1. 教材《闹花灯——沪教版》。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闹花灯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闹花灯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3.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三、课文学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上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学生在课文的朗读和理解上也有待提高,可以增加课后阅读和背诵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课堂活动:花灯制作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准备花灯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彩纸、彩笔、剪刀等。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花灯。
闹花灯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8个、积累“人流如潮、灯火通明、金光闪闪、情不自禁”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8个生字。
积累“人流如潮、灯火通明、金光闪闪、情不自禁”等词语。
2.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生:简单介绍自己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教学过程:(一)介绍元宵节,引入新课。
(1)春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佳节。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般意义上的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有许多习俗,最常见的是闹花灯和吃元宵(汤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元宵节的课文。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元宵节的夜晚是怎样的?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
出示: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
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
2.根据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出示: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
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
3.学习生字:流、潮、通、片1)独立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能正确书写“流”。
3)读准词语:人流如潮、灯火通明、响彻夜空。
4)观看有关元宵节的录像,理解“人流如潮、灯火通明、响彻夜空”这3个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边看投影,边思考:课文中写了哪几种灯?(3)借助拼音,轻声读第2节。
1)自由读。
划出写花灯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2)交流。
3)是不是就是这三种灯?(认识省略号,初步了解作用。
)4)重点指导写龙灯的句子。
(个别读、齐读、配上动作读一读。
)5)师生配合读第2节。
重点指导读句: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高喊:“龙活啦!”(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选节读课文。
2.按兴趣分组学习。
3.交流,用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小节,读出兴奋的语气。
(五)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诵。
2.老师引背全文。
(六)复习巩固(1)游戏巩固认读生字:听音取卡片(2)填字读词。
闹花灯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9个,描写4个左中右结构的字。
2.积累9个词语;注意词语中前后鼻音字的读音。
3.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重点和难点:1.积累9个词语;注意词语中前后鼻音字的读音。
2.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你知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出示句子: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齐读句子)2.学习生字:元、宵(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和家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出示课题:2 闹花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要吃元宵,闹花灯。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闹花灯。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部分生字1.元宵节的夜晚是怎样的呢? 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
出示: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
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
2.根据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出示: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
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
3.学习生字:潮、通、彻。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课文中写了哪些灯?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第2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龙、追、禁3.再读第2小节,找出描写龙灯的句子。
4.根据回答出示描写龙灯的句子。
5.指导读句: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高喊:“龙活啦!”四、拓展延伸,练习说话1.你想闹花灯吗?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参观一下我们的教室,然后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花灯?它是怎么样的?(注:可以说图中的灯,也可以说自己在元宵灯会上看到的灯。
)(1)好朋友间相互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2)全班交流,评一评,谁说得清楚连贯。
2.朗读课文。
五、复习巩固1.游戏巩固认读生字:听音取卡片2.填字读词。
出示:灯火( )明、人流如( )、响( )夜空、情不自( ) 、元( )节、 ( )赶、 ( )流、 ( )知六、写字1.看老师写注意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描摹“潮、彻、翻、柳”。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闹、花、灯”等10个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与理解: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闹、花、灯”等10个生词。
2. 句子朗读与表达: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的正确认读与书写:指导学生掌握生词的正确书写和认读。
2. 句子的理解与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朗读。
2. 生词卡片:用于生词的教学和复习。
3.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分组并进行小组规则的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谈论关于“花灯”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词学习:采用游戏、卡片等方式,让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并进行互动游戏,巩固生词记忆。
3.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跟读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喜欢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文化延伸:介绍元宵节的相关习俗,如猜灯谜、吃元宵等,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灯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灯笼的样式和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情况,收集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闹花灯》教案范文(通用5篇)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闹花灯》范文篇1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语言,体会闹花灯的欢乐气氛。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两遍。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大街上去看花灯。
你们快看大街上!二、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自由练读两遍。
3、说一说: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口答,教师引导。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灯?(生说)2、读第一句话:“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提示:后边是“!”)指名读、齐读。
3、轻声读课文,看文中写了几种花灯?(3 种)哪两种写得简单?哪种写得详细?4、投影出示写龙灯的句子,引导体会。
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
⑴自由充分地练读句子,想一想自己喜欢哪个词,为什么?⑵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⑶指名说,引导多种形式理解词意。
⑷指导朗读:喜欢哪个词,读的时候就要抓住它。
读出龙灯的有趣。
①自由尝试。
②指名读。
5、读最后一句。
⑴指导读“龙活啦!”⑵引导理解“情不自禁”,指导说一句话。
三、学习第三段。
1、师生一起读课文。
2、理解“融成一片”、“响彻夜空”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四、听录音读全文,同桌互相比赛读全文。
五、总结板书。
课外延伸:你还想看到什么样的花灯?学生练说。
布置作业:把自己设计的花灯画下来,参加班级花灯设计比赛。
板书设计:兔子灯闹花灯鸽子灯……龙灯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闹花灯》教案范文篇2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受元宵节夜晚闹花灯的欢乐气氛,增加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习俗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