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京市鼓楼区物理一模试卷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10
南京市鼓楼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 (2020八下·长沙月考) 把吹胀的气球压在一根大头针上,稍一用力气球就被刺破,而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它压在大量的大头针上,气球却安然无恙(如图所示),这是因为()A . 气球的受力面积增大了B . 气球受到的压力减小了C . 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了D . 压力对气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了2. (2分) (2017八下·东阿期中) 现实当中,人们的许多活动、做法都跟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对涉及压强和浮力的事例论述不正确的是()A . 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其实是大气压强的作用B . 石头扔进河里会沉入水底说明石头在水中不受浮力C . 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加大使液体(锅内的水)的沸点升高D . 拦河坝坝堤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坝里的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3. (2分) (2017九上·泰兴期中)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的,下列物理量所采用的定义方法与速度不一样的是()A . 功B . 功率C . 热值D . 比热容4. (2分)(2011·河池) 科学家的发明与创造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下列科学家中,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 . 法拉第B . 焦耳C . 奥斯特D . 安培5. (2分)(2017·无锡模拟) 针对图下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甲图中易拉罐变瘪了,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B . 乙图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能悬挂若干钩码而不分开,说明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C . 丙图中,人造地球卫星从A点运动到B点时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D . 丁图中白雾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液化放热6. (2分) (2015九上·房山期末) 如图所示的各个电路所接的电源完全相同,已知R1=R2=R3 ,四个电路中电流表示数最大的是()A .B .C .D .7. (2分) (2015八下·吉林期中) 下列数剧中与实际相符的是()A . 中学生脚的长度约为50cmB . 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C . 人站立对地面压强约为1.0×104paD . 1标准大气压气压约为103pa8. (2分) (2017九上·兰陵期中) 如图电路,将滑片P向左端移动,则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 .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大B .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小C .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 .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二、填空题 (共7题;共24分)9. (2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教室内日光灯、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________ ,日光灯开的越多,电路中的总电流越________;10. (2分) (2016八下·榆树期末) 生活在深海中的鱼,惯于承受很大的________.因此,在被捕捞到水面上后,由于所受的________较小,就会因内脏破裂而很快死亡.11. (3分)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0.02m2和0.01m2 ,容器甲中盛有0.2m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3m高的酒精,此时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_ Pa.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使两容器中剩余的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两容器内剩余的水和酒精的高度之比为________ ,m等于________ kg.(ρ水=1.0×103kg/m3 ,ρ酒精=0.8×103kg/m3)12. (2分)(2018·郑州模拟) 如图所示,装有少量细沙的长直平底玻璃管长0.25m,漂浮于水面,玻璃管的底面积为5×10﹣4m2 ,浸入水中的深度为0.1m。
20 年 月 日A4打印 / 可编辑南京市鼓楼物理中考一模试卷及答案物理参考答案14.D 解析:带电微粒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A项错误;氢原子可以处在不同的能量状态,不同能级间跃迁可产生不同波长的光子,B项错误;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释放的一个电子,而不是失去的核外电子,C项错误;核反应过程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D项正确。
θαℎx =tanα=12tanθ15.C 解析:由几何关系可知,小球在B点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设A、B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设A、B的高度差为h,A、B的水平距离为x,则,C项正确。
x=v0t−12at2xt=v0−12at16.D 解析:由于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因此加速度恒定,且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C项错误;物块运动的方向一直沿正方向,B项错误;物块做匀减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见A项错误,D项正确。
F1=mgsinθ+μmgcosθF1=mgμ=0.5F2cosθ=mgsinθ+μ(mgcosθ+F2sinθ)F2=2mg F1F2=1217.A 解析:用推力F1时,,,解得;当用推力F2推时,,解得,故,A项正确。
1 2IU B×12I=UIU B=2UU A=4UI A⋅4U=IUI A=14I18.CD 解析:设灯泡C的额定电压为U,额定电流为I,则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2U,原线圈中的电流为,由于B、C灯泡额定功率相同,且此时,因此,,由得,由此可以判断A、B项错误;C、D项正确。
F=G MmR M=FR2GmF−mg=mR(2πT)2g=Fm−R(2πT)2F=G MmR=m v2Rv=√FRmG Mm(R+ℎ)=m(R+ℎ)(2πT )2ℎ=√FR2T24π2m3−R19.AD 解析:由得星球的质量,A项正确;由,求得,B项错误;由得第一宇宙速度,C项错误;由,得,D项正确。
qE1>mgmgx1−12(qE0+qE1)x1=12mv2v=√2gx1−q(E0+E1)x1m20.CD 解析:如果,则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A项错误;由于电场力越来越大,因此小球的加速度可能越来越小,也可能先减小后增大,B项错误;由于电场力做负功,因此小球的电势能增加,C项正确;小球运动到x=x1处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求得,D项正确。
鼓楼区xx年第一次模拟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计30分)1.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 城市里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D.闭着眼睛,就能听得出是哪位熟悉的人在讲话,是因为其声音的音调跟其他人不同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g B.健康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km/h C.对人体而言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D.一个鸡蛋的重大约为5N3.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一定保持不变D.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4.如图所示的四种事例中,应用了光的折射规律的是5.下列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和通讯设备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A.B超诊断仪B.移动电话C.电视机D.微波炉6.如图所示,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若左、右杯中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则由图可知A.ρ1>ρ2B.ρ1<ρ2C.ρ1=ρ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夹子处于关闭状态。
给左边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再将NaOH溶液滴入封闭有CO2气体的瓶中,待充分反应后,停止对水加热,片刻后打开夹子,下列对试管中水的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试管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水不沸腾B.试管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重新沸腾C. 试管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不沸腾D.试管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水重新沸腾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不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30Ω,2A”字样,当开关S闭合后,滑片P从最右端往左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B.电压表示数不变C.当滑片P在R’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3A,电压表示数为9VD.当滑片P在R’的正中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48A,电压表示数为4.8V9.xx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两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飞行5天左右成功返回,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我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将成为现实。
2015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取一根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装有阀门,内有羽毛和金属片,用抽气机把筒内的空气抽尽后关闭阀门,先把玻璃筒竖直放置,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则()A.金属片下落的加速度大B.羽毛落到底端的速度小C.羽毛运动的轨迹是曲线D.金属片和羽毛同时落到底端【答案】D【解析】解:把管内的空气几乎抽尽,羽毛、金属片都只受重力作用,下落加速度均为g,经过相同时间,物体的速度为v=gt,g相同,v一样大,即下落一样快,所以金属片和羽毛同时落到底端.故选:D把管内的空气几乎抽尽,羽毛、金属片都只受重力作用,下落加速度均为g,下落一样快.本题考查对落体运动快慢的理解能力,要区别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观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理解有空气的环境重物下落快的原因.2.四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解: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是速度,根据图象可知,A做匀速运动,B处于静止状态,C的斜率逐渐增大,做加速运动,D的斜率逐渐减小,做减速运动,故C正确.故选:C.位移时间图线反映了物体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情况,图线的斜率表示是速度.本题关键要明确位移时间图线中,斜率表示速度,速度时间图线中,斜率表示加速度,不能混淆.3.如图所示,两根等长带电棒放置在第一、二象限,其端点在两坐标轴上,棒与坐标轴围成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棒带电量相等,且电荷均匀分布,此时O点场强度大小为E,撤去其中一根带电棒后,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变为()A. B.E C.E D. E【答案】B【解析】解:两根等长带电棒等效成两个正点电荷如图,两正点电荷在O点产生的场强的小为E=,故撤走一根带电棒后,在O点产生的场强为,故选:B先把带电棒等效成点电荷,利用点电荷产生的场强进行矢量求解解可本题主要考查了带电体电荷的等效,然后利用电场的矢量性即可求得4.减速带是交叉路口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车辆驶过减速带时要减速,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当汽车前轮刚爬上减速带时,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为F,如图中弹力F画法正确且分解合理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方向垂直车轮和减速带的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故A、C错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将F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的分力产生的效果减慢汽车的速度,竖直方向上分力产生向上运动的作用效果,故B正确,D错误.故选:B.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知道力分解要按照实际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A、B和电感L与直流电源连接,电感的电阻忽略不计,灯泡A的阻值是灯泡B的2倍,电键K从闭合状态突然断开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A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B.B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C.A立即熄灭,B逐渐变暗D.A、B两灯泡都逐渐变暗【答案】A【解析】解:由于电感的电阻忽略不计,灯泡A的阻值是灯泡B的2倍,所以闭合开关,电路稳定后流过L的电流大于流过A的电流;断开开关时,线圈产生与原电流方向相同的自感电流阻碍原电流的减小,而灯泡A中原来的电流消失,流过A的电流与流过线圈L 的电流相等,所以A灯先变亮,然后两灯泡都逐渐熄灭.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当电键S闭合时,通过线圈L的电流增大,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作用,分析哪个灯先亮.断开瞬间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思路分析.对于自感现象,是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理解,注意灯泡L2为何闪亮的原因,及断开后通过两灯泡的电流方向.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6.位移传感器能够将位移这个力学量通过电容器转化成电学量,如图所示,电容器两极板固定不动,带等量异种电荷,且保持不变,当被测物体带动电介质板向左移动时,电容器()A.电容增大B.电容减小C.两极板电压变大D.两极板电压变小【答案】BC【解析】解:由公式C=ɛ知,当被测物体带动电介质板向左移动时,导致两极板间电介质减小,那么其电容C减小,由公式C=知,电荷量不变时,U增大,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根据电容的决定式判断电容大小,根据定义式判断电压变化.本题考查电容的定义式及决定式的配合使用,注意只能根据决定式判断电容的变化,再由定义式判断电压或电量的变化.7.如图所示,A、B是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一号”椭圆形轨道上的近地点和远地点,则“天宫一号”()A.在A点时线速度大B.在A点时重力加速度小C.在B点时向心加速度小D.在B点时向心加速度大于该处的重力加速度【答案】AC【解析】解:A、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所以A点的速度大于B点的速度,故A正确;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g=,因为A的轨道半径小于B的轨道半径,所以在A点时重力加速度大,故B错误;C、向心加速度a=,A点的速度大于B点的速度,A的轨道半径小于B的轨道半径,所以在B点时向心加速度小,故C正确;D、在B点卫星做近心运动,即万有引力大于需要的向心力,所以该处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在B点时向心加速度,故D错误故选:AC.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根据做功公式判断功的正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判断加速度的大小.本题主要考查了开普勒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公式、力做功正负判断方法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8.航母上飞机弹射起飞是利用电磁驱动来实现的,电磁驱动原理如图所示,当固定线圈上突然通过直流电流时,线圈端点的金属环被弹射出去,现在固定线圈左侧同一位置,先后放有分别用横截面积相等的铜和铝导线制成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闭合环,且ρ铜<ρ铝,合上开关S瞬间()A.从左侧看环中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B.铜环受到的安培力大于铝环受到的安培力C.若将铜环旋转在线圈右方,环将向左运动D.电池正负极调换后,金属环不能向左弹射【答案】AB【解析】解:A、线圈中电流为右侧流入,磁场方向为向左,在闭合开关的过程中,磁场变强,则由楞次定律可知,电流由左侧看为顺时针;故A正确;B、由于铜环的电阻较小,故铜环中感应电流较大;故铜环受到的安培力要大于铝环,故B正确;C、若环放在线圈右方,根据“来拒去留”可得,环将向右运动;故C错误;D、电池正负极调换后,金属环受力向左,故仍将向左弹出;故D错误;故选:AB.由右手螺旋定则可求得线圈中的磁场方向,再由楞次定律明确电流方向及环的受力方向.本题要掌握楞次定律的两种描述,一是“增反减同”;二是“来拒去留”;并能灵活根据它们去判断电流方向及受力方向.9.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轻杆两端固定有甲、乙两小球,甲球质量小于乙球质量,将两球放入轨道内,乙球位于最低点,由静止释放轻杆后,则甲球()A.能下滑到轨道的最低点B.下滑过程中杆对其做负功C.滑回时一定能返回到初始位置D.滑回过程中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乙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答案】BC【解析】解:A若甲球沿凹槽下滑到槽的最低点,乙则到达与圆心等高处,但由于乙的质量比甲大,造成机械能增加了,明显违背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故甲球不可能到圆弧最低点,但返回时,一定能返回到初始位置,故A错误,C正确;B、下滑过程中,乙的机械能逐渐增大,所以甲的机械能逐渐减小,则杆对甲做负功,故B正确.D、甲与乙两个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滑回过程中,甲球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乙减小的机械能以及甲的动能.故D错误.故选:BC.甲与乙两小球系统,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系统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即可.本题关键是甲与乙两个球系统机械能守恒,也可以找出系统重心,当作单个物体进行分析.四、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2.如图所示,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钝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玻璃是非晶体,熔化再凝固后变成晶体B.玻璃是晶体,熔化再凝固后变成非晶体C.熔化的玻璃表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使其表面绷紧D.熔化的玻璃表面分子间表现为斥力使其表面扩张【答案】C【解析】解:A、B、玻璃是非晶体,熔化再凝固后仍然是非晶体.故AB错误;C、D、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溶后尖端变成球形,是表面张力的作用,因为表面张力具有使液体表面绷紧即减小表面积的作用,而体积相同情况下球的表面积最小,故呈球形.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溶后尖端变成球形,是表面张力;本题关键是理解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的现象的特定和本质,注意学习时的记忆与区别.六、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5.如图所示,偏振片正对工作的液晶显示器,透过偏振片看到显示器亮度正常,将镜片转动90°,透过镜片看到的屏幕漆黑,则()A.显示器发出的光是纵波B.显示器发出的光是横波C.显示器发出的光是自然光D.显示器发出的光是偏振光【答案】BD【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只有当入射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方向相同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强;若与与偏振片的方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即为零,因此显示器发出的光是横波,且偏振光,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偏振片(叫做起偏器)由特定的材料制成,它上面由一个特殊的方向(叫做透振方向),只有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如果检偏器的偏振方向与透射方向垂直时,这时透射光最弱,几乎为零.本题要知道检偏器的偏振方向与透射方向垂直时,这时透射光最弱,几乎为零.考查横波与纵波的区别,掌握偏振光与自然光的不同.九、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8.下列的四位物理学家,他们对科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首先提出了能量子概念的物理学家是()A.爱因斯坦B.普朗克C.汤姆生D.贝克勒尔【答案】B【解析】解:首先提出了能量子概念的物理学家是普朗克,不是爱因斯坦、汤姆生和贝克勒尔.故B正确.故选:B.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根据各个科学家的成就进行解答.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10.小球A从桌边水乎抛出,当它恰好离开桌边缘时小球B从同样高度处自由下落,频闪照相仪拍到了A球和B球下落过程的三个位置,1图中A球的第2个位置未画出.已知背景的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为2.45cm,频闪照相仪的闪光频率为10H z.①请在1图中标出A球的第2个位置;②A球离开桌边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__ m/s.为测定滑块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某实验小组用弹射装置将滑块以不同初速度弹出,通过光电门测出初速度v0的值,用刻度尺测出其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距离s,测量数据见表(g=10m/s2).①在2图示坐标中作出v02-s的图象;②利用图象得到动摩擦因数μ= ______ .【答案】0.735;0.4【解析】解:(1)①因为A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与B球的运动规律相同,则第2个位置与B球的第二个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第2球距离第3个球水平距离为3格.如图所示.②频闪照相仪的闪光频率为10H z,则T=0.1sA球离开桌边时的速度(2)(1)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2)由动能定理可得:W=F合s=mv2-mv02=m(v2-v02)△v2=s=2μgs;则可知图象的斜率等于2μg,由图可知,图象的斜率为=8;解得:μ==0.4;故答案为:(1)①如上图所示;②0.735;(2)①如图所示;(2)0.4(0.35~0.45).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该规律得出A球第2个位置.根据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得出相等的时间间隔,从而得出频闪照相仪的闪光频率.通过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求出A球离开桌边时的速度大小.根据图象用直线将点相连,误差较大的点舍去;结合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分析图象的可得出图象中斜率与动摩擦因数的关系,从而即可求解.对于实验的考查应要注意实验的原理,通过原理体会实验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及仪器的选择;有条件的最好亲手做一下实验,注意本题图象的斜率与动摩擦因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1.某同学要测一只额定电压为6V、额定功率约为1W的小灯泡的电阻.(1)他选用多用电表,将其选择开关旋至“×1”挡,调节好多用电表,测量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1所示,读数为______ Ω.(2)他再利用表中提供的器材,采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①图2四幅电路图中最合理的是______ ;②电流表应该选用______ ,电压表应该选用______ (填写表中的序号)③按照①中最合理的电路图把图3中实物连接完整.(3)该同学发现用多用电表和伏安法测出小灯泡的电阻差距很大,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5;C;B;D;电阻丝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析】解:(1)欧姆表的读数是5,倍率是×1,所以总读数是5Ω;(2)①灯泡的电阻值约为5Ω,属于小电阻,电流表要使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大于灯泡的电阻值,要使用限流式接法,故实验的原理图选择C.②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为A,所以电流表应选量程200m A的电流表B;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6V,所以要选择量程15V的电压表D,不能选择3V量程的电压表;③连线图如图所示(3)该同学发现用多用电表和伏安法测出小灯泡的电阻差距很大,其原因是电阻丝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1)5;(2)C,B,D,如图;(3)电阻丝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本题①读数时应分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部分来读,注意半毫米刻度线以露出;题②的关键是明确欧姆表指针偏角过大说明待测电阻过小即倍率选择的过大;题③的关键是根据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来选择电流表量程,根据要求电压调节范围足够大可知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应选择阻值小的变阻器以方便调节,明确待测电阻阻值较小时应用电流表外接法.应明确:①根据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来选择电流表量程;②当待测电阻满足>时,电流表应用外接法,满足<时,电流表应用内接法;③当实验要求电压调节范围足够大或变阻器全电阻远小于待测电阻时,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应选择阻值小的变阻器以方便调节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1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AB、BC分别与p轴和T轴平行,气体在状态C时分子平均动能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状态时分子平均动能,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对外做的功为W,内能增加了△U,则此过程气体吸收的势量为______ .【答案】大于;W+△U【解析】解:由图可知,C点的温度最高;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C点时分子平均动能大于A状态时的分子平均动能;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对外做功;则有:△U=-W+Q;则Q=W+△U;故答案为:大于;W+△U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析温度变化;则可得出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U=W+Q求解.本题考查了理想状态方程的应用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各物理量的正负意义.14.导热良好的圆柱形汽缸置于水平地面上,用质量为M的光滑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开始时汽缸开口向上,被封气体的体积为V0,如图1所示,现将汽缸平放,如图2所示,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p0,环境温度不变,待系统重新稳定后,求活塞相对于缸底移动的距离.【答案】解:对活塞受力分析:M g+P0S=PS得:P=气缸倒置后:对活塞受力分析得:p′=P0对封闭气体运用玻玛定律PV0=P1V1得:V1=所以△h==答:活塞相对于缸底移动的距离【解析】对活塞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压强,气缸倒置后,对活塞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出等式,对封闭气体运用玻意耳定律求解.该题关键要能对活塞受力分析求出压强,找出初末状态时的压强和体积,由玻意耳定律求的体积,即可求得活塞移动的距离七、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6.P、Q是一列简横波中相距30m的两点,各自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此列波的频率f= ______ H z,如果P比Q离波源近,且P与Q间距离小于1个波长,则波速v= ______ m/s.【答案】0.25;10【解析】解:由图象读出此波的周期T=4s,频率为f==H z=0.25H z.据题P比Q离波源近,且P与Q间距离小于1个波长,则得:λ=30m解得:λ=40m波速为v==m/s=10m/s故答案为:(1)0.25;(2)10.由图可读出周期,由公式f=求出频率.P质点距波源近,P先振动,从而确定波从P到Q的波形个数,结合P与Q间距离小于1个波长,求出波长,再求解波速.此题考查基本的读图能力,能根据波形图来得出波传播的波形个数,此题是特殊值,而没有多解.八、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7.如图所示,一透明球体置于空气中,球半径R=10cm,折射率n=,MN是一条通过球心的直线,单色细光束AB平行于MN射向球体,B为入射点,AB与MN间距为5cm,CD为出射光线,求CD与MN所成的角α【答案】解:连接OB、BC,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知sini==则i=45°根据折射定律:n=得:sinr=r=30°同理射出透明球的光线折射角为45°由几何知识得到α=30°答:与MN所成的角α为30°.【解析】作辅助线,画出光路图,由折射定律结合几何知识去分析求解.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正确画出光路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十、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7.0分)19.一个轴核(U)放出一个α粒子后衰变成钍核(T h),其衰变方程为______ ;已知静止的铀核、钍核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真空中光速为c,上述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核能为______ .【答案】U→T h+H e;(m1-m2-m3)c2【解析】解: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得到衰变方程为:U→T h+H e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m1-m2-m3)c2故答案为:U→T h+H e;(m1-m2-m3)c2.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写出衰变方程;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计算释放的核能.本题考查了衰变方程的书写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应用,核反应过程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要注意元素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电荷数,二者之差为中子数.20.质量为m的小球A,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0与质量为3m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碰撞后小球A被弹回,其速度变为原来的,求碰后小球B的速度.【答案】解:两球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碰撞前A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0)+3mv,解得:v=v0,答:碰后B的速度为v0.【解析】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碰撞后B的速度.本题考查了求小球的速度,分析清楚运动过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21.如图所示,在水平虚线范围内有B=0.5T,高度为h=1.0m,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质量m=0.2kg,边长L=1.0m的正方形线框abcd,其电阻R=1.0Ω,cd边跟磁场下边平行且相距一段距离,现用F=3.0N竖直向上的恒力由静止开始拉动线框,cd边刚进入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并穿过磁场区域,最后到达Ⅱ位置,整个过程中线框保持在竖直平面内,求线框(1)开始运动的加速度;(2)刚进入磁场时c、d两点间电势差;(3)在穿越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答案】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线框开始运动的加速度a==-g=-10=5(m/s2)(2)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恰好开始做匀速运动,则有F=mg+BIL可得I==A=2A根据右手定则判断知c点的电势比d点低,则c、d两点间电势差U cd=-I R=-2×1V=-1.5V(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在穿越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F-mg)•2L=2J答:(1)开始运动的加速度是5m/s2;(2)刚进入磁场时c、d两点间电势差是-1.5V;(3)在穿越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是2J.【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线框开始运动的加速度;(2)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恰好开始做匀速运动,分析线框的受力,由平衡条件列式得到感应电流的大小由欧姆定律求解c、d两点间电势差;(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解线框内产生的热量.本题是电磁感应与力学、电路知识的综合,掌握电磁感应中的基本规律,如法拉第定律、欧姆定律,结合力学的动能定理和平衡条件进行研究.22.如图所示,斜面ABC中AB段粗糙,BC段长1.6m且光滑,质量为1kg的小物块由A处以12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到达C处速度为零,此过程中小物块在AB段速度的变化率是BC段的2倍,两段运动时间相等,g=10m/s2,以A为零势能点,求小物块(1)通过B处的速度;(2)在C处的重力势能;(3)沿斜面下滑过程中通过BA段的时间.【答案】解:(1)设物体在AB段加速度大小为a1,BC段加速度大小为a2由于a1=2a2t1=t2=v B=4m/s(2)由题意分析可知,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相等,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W f+W G=mv B2-mv A2从A到C,根据动能定理,则有:W f-mgh=0-mv A2解得:W f=-32Jmgh=40J;因此,E PC=mgh=40J(3)在上滑AB段:v A2-v B2=2a1L AB在上滑BC段:v B2=2a2L BC得:L AB=6.4m物体下滑通过BA段做匀速运动:t′=得t′=1.6s答:(1)通过B处的速度为4m/s;(2)在C处的重力势能为40J;(3)沿斜面下滑过程中通过BA段的时间为1.6s.【解析】根据运动学公式以及在AB段和BC段加速度的关系,求出通过B处的速度;根据动能定理求出C处的重力势能;由运动学公式求出沿斜面下滑过程中通过BA段的时间.本题考查了运动学公式和动能定理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仍然是以分析受力情况为基础的.23.如图所示,在x O y平面内,MN与y轴平行,间距为d,其间有沿x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y轴左侧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MN右侧空间有垂直纸面不随时间变化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以v0的速度从坐标原点O沿x轴负方向射入磁场,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坐标原点,此过程中粒子两次通过电场,总时间t0=,粒子重力不计,求:(1)左侧磁场区域的最小宽度;(2)电场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3)右侧磁场区域宽度及磁感应强度满足的条件.【答案】解:(1)粒子在左侧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0B1=m,解得:R=,由几何知识可知,左侧磁场的最小宽度是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则L min=R=;(2)粒子在电场中来回的总时间:t0=,粒子一次通过电场的时间:t=,设粒子到达MN边界的速度为v,电场强度为E,则:d=t,v=2v0,v2-v02=2d,解得:E=;(3)粒子在电场中加速,粒子带正电,该电荷在左侧磁场中向下偏转,通过电场加速后进入右侧磁场,要使其能够回到原点,在右侧磁场中应向上偏转,且偏转半径为R或2R,粒子通过电场加速后进入右侧磁场的速度:v=2v0,设粒子在右侧磁场中轨道半径为r,磁感应强度为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 B=m,解得:r=,已知:R=,粒子在右侧磁场中的运动情况有两种,如图所示:。
(完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鼓 楼 八 下 2016、6(本卷g 取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题2分,共24分)1.下面图中的做法,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 B C D2.估计我们自己喝一口水的质量大约是( )A .300mgB .3gC .30gD .300g3。
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A .热水壶的手柄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B .划玻璃的刀头镶嵌有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C .输电导线的内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D .汽车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4.氢原子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下列表示氢原子结构的模型图中,正确的是5.5。
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力B .用力扣杀排球时手不感到疼痛,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C .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 .击球时,球拍先给羽毛球力的作用,羽毛球后给球拍力的作用6。
.如图所示,物体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假设在运动过程中重力突然消失,物体将( )A .立即停止运动B .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C.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向右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7.如图,一只钢球从弧形槽的顶端滑下,若滑到最低点O点时(此时小球速度方向水平向右),钢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此后钢球的运动路线应是A.1 B.2 C.3 D.48。
2014-201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的.1.“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小华接听电话喊道.小华主要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判定是外婆打来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3.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冰箱冷冻室的最低温度约为5℃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4.下列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冰冻的衣服变干B.钢水浇铸得到钢件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罐,外壁出现水珠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A.花开时香气扑鼻B.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飘散在空中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6.“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平面镜成像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光的折射7.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程15cm,分度值0.5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3m,分度值1mm8.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下列图中的()A. B. C. D.9.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项操作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10.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地球 C.“天宫一号” D.“神舟九号”1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一定为9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一定为10.2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12.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C.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二、填空题:第16小题第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计26分.13.“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14.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选填“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15.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现象,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图.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实验中,位于光屏处以外(选填“a”或“b”)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光屏上呈现的红、绿、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16.小红站在平面镜前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发现梳过的头发相互散开,这是因为.当她站在离镜子0.5m处观察自己的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若以1m/s的速度向后退了2s,此时像离人m,此过程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 点.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 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透镜制成的眼镜.1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其中折射光线是,反射角等于度,分界面的侧是玻璃.19.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1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图2中的图象描述的是球的运动.20.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透镜.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像,在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在光屏上会出的是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三、解答题:共计50分.21.如图所示,P为人眼的位置,请在图中用作图的方法,作出人眼所能看到的挡板右侧墙壁的范围.2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3.如图是一束射向凹透镜且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请画出它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4.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完成下列有关测量的问题.(1)图甲中秒表的读数为s.(2)如图乙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A尺的分度值是,由图可知(填字母)尺使用不正确,根据正确使用的尺读出木块的长度为cm.(3)如图丙所示的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填字母)25.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松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说明:,下列现象中能应用这一知识解释的是:.A.破镜很难重圆 B.十月桂花香 C.铁丝难拉断 D.液体很难被压缩.26.在练习使用刻度尺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理课本的宽度是;(2)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小明与同学交流后确定了测量方案.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③2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1)如图甲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此时看见的(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像(完整描述像的特点).(3)如图丙所示是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把一枚硬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硬币不见了.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它与箱底的夹角为度.28.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上的硬纸板ENF是由两块硬纸板拼接起来的,它可随垂直于平面镜的接缝ON转动.(1)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在图甲中应进行的操作是:多次改变的方向,观察并记录的大小.(2)将图甲、乙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可以得到的结论是.29.如图所示.(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只改变凸透镜与的距离(选填“光源”或“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乙(a)所示,则物距满足的条件是.(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丙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最合理的做法是.(4)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丁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5)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眼睛应在什么位置朝着什么方向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答:.(6)图戊是“视力矫正”的实验装置图,此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若将眼镜撤去,将光屏向透镜移近一些才能再次呈清晰的像,所用眼镜片是透镜.30.取两张圆形纸,将它们做成如图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图所示的位置释放.(2)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来比较下落的快慢.31.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l 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0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1)”;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2)”.同学的方案正确.(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你认为这个数据可能是,依据是.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32.从南京到上海的K1158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1所示,从南京到上海的G7013次高速动车时刻表如表2所示.表2:K1158次快速列车节省的时间为多少小时?(2)求 G7013次高速动车的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3)G7013以50m/s的平均速度通过全长为3200m的大桥,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多少秒?(列车长为150m)2014-201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的.1.“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小华接听电话喊道.小华主要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判定是外婆打来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①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小华通过声音就能分别出是外婆打来的电话,就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3.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冰箱冷冻室的最低温度约为5℃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考点】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低于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在45min=0.75h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不到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4.下列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冰冻的衣服变干B.钢水浇铸得到钢件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罐,外壁出现水珠【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弄清楚每个选项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断吸放热情况.【解答】解:A、冰冻的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冰升华成为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B、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钢水变成固态钢件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罐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及其吸放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每个选项中的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A.花开时香气扑鼻B.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飘散在空中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考点】分子的热运动.【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解答】解:A、花开时香气扑鼻,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B、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飘散在空中,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液体分子运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扩散现象的结果,能证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要把宏观物体或者物质的运动和微观分子的运动区别开来,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的这个基本条件.6.“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平面镜成像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光的折射【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解答】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错误;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故C正确;D、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C.【点评】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倒影、照镜子、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透镜、看水下的物体等都是光的折射原理,此题是一道光学的综合题,也是物理中考的一个热点知识.7.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程15cm,分度值0.5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3m,分度值1m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选择尺子的原则有二:能够满足测量要求,也就是尺子的最大测量值应该大于身高;尺子的精确度要高,因为身体长度差异非常小.【解答】解:A、C、尺子的量程太小,不能满足测量要求,都不合适;B、量程是10m,满足测量要求,但分度值是1d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结果误差太大,不合适;D、量程是3m,满足测量要求,分度值是1mm,准确程度较大,测量结果误差较小,合适.故选D.【点评】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测量工具时尽可能地选择量程较小的工具,一般这样的工具准确程度高,测量结果误差小.8.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下列图中的()A. B. C. 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位置降低,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A、B选项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C选项中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应该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C错误,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要知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项操作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光屏上能承接清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2)光路是可逆的,当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凸透镜左移,使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解答】解:(1)光屏上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像是实像,要使像成放大的,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凸透镜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同时向右移动光屏.(2)因为光路是可逆的,如图位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时,凸透镜向左远离光屏时,使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这条规律在凸透镜成像习题中有广泛的应用.10.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地球 C.“天宫一号” D.“神舟九号”【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解答】解: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相对它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是静止的,地球相对于“神舟九号”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地球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一定为9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一定为10.2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路程和发生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确定路程与总时间即可求解.【解答】解:(1)根据v=,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故AB错误;(2)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为s=100m 总时间为t=10s则平均速度为:v===10m/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求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严格按定义式求解.12.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C.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从这两种可能进行分析.(2)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解答】解:A、太阳光对着凸透镜时,才会形成光斑,而凹透镜不会形成光斑,因此该透镜为凸透镜,故A错误;B、当光斑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其光斑不是凸透镜的实像,故B错误;。
南京市鼓楼区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八年级物理2015.11.3一.选择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能区分不同老师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3. 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
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4.下列四幅图对应的应用解释正确的是A.声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B.汽车导航仪利用次声波导航C.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D.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侦察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冬天,温暖的室内窗玻璃变模糊,是液化现象D.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6.如图所示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7.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A.不变B.逐渐变小C.逐渐变大D.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大小及视角8. 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A.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红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9.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烛蜡的熔化特点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到达100℃的水一定能沸腾B.-10℃的酒精也能汽化C.把-5℃的冰放入0℃水中,冰会熔化D.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12.已知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183℃、-196℃和-33.5℃,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195℃,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A.氨、氧、氮B.氮、氧、氨C.氨、氮,氧不液化D.氨、氧,氮不液化二.填空题(共9 题,21 题最后一空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28 分)13.请利用所学的声音有关知识解释:诗句“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_____;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________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2015年度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上)7.(2分)(2014?海安县一模)自动电压力锅当锅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压强过大时电键S过压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电键S过热自动断开.图中反映了压力8.(2分)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相同质量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9.(2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有一个电表的指针没有发生偏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此时观察到只有一个电表指针的位置在改变,则故障是()10.(2分)(2013?枣庄)标有“6V 3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它与一只阻值为8Ω的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4V 的电路中,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11.(2分)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所示.先在AB间接入15Ω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接着取下15Ω的电阻换上10Ω定值电阻,不进行其它操作就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示数及应进行的操作是()12.(2分)(2014?秦淮区二模)某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 4.5V,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20Ω 1A”,灯泡L标有“2.5V 1.25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3.(2分)(2014?江西模拟)2013年6月11日,我国“神十”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升空过程中,飞船的机械能增大(填“增大”或“减少”);在穿越大气层时,“神十”载人飞船克服摩擦,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4.(4分)教室里的日光灯、家里的各个家用电器都是联连接的,它们正常工作时的两端电压为 220 V;为了能保证教室内的用电安全,需在火线上安装熔丝;如果你家中的用电器突然全部停止工作,经检查发现是空气开关跳闸了,你认为原因可能是某一用电器短路或者接了大功率用电器(说出一种即可).15.(3分)有许多重大火灾都是因用电线路连接处接触不良所造成的.当线路连接处接触不良时,该处的电阻将增大(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在该接触处就会局部过热引起升温,接触处的电阻又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从而形成电热的逐步积累和恶性循环,以致引发火灾;电炉丝与导线串联接到电路里,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导线和电炉丝串联,通过的电流、时间相等,而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大得多,根据焦耳定律,电阻大产生热量多.16.(2分)2014年青奥会开幕前,南京开始运行“燃气公交”.若“燃气公交”一次往返用掉8燃气21kg,这些燃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为9.24×l0 J,若这些热量用来烧水且全部被水吸7收,可以将5500kg的水升高40 ℃.(已知燃气热值为4.4×10J/kg,水的比热容为34.2×l0J/kg?℃)17.(3分)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物体重为5.4N.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则拉力做的有用功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75% .若仅增加物体的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绳重及摩擦)18.(3分)某照明灯额定电压是36V,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24Ω,则照明灯的额定电流为 1.5 A.如果电源电压是48V,为使照明灯正常发光,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阻值为 8 Ω的电阻.19.(2分)LED灯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某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 4.4W的LED灯泡,灯泡的额定电流是 0.02 A,若它每天正常发光5h,一个月(30天)消耗的电能是kW?h.20.(3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30Ω,R2=60Ω.当开关S3闭合,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则电源电压等于 9 V;当开关S1闭合时,S2、S3都断开,电流表的示数 0.15 A;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S3断开,电流表的示数 0.45 A.21.(3分)小明家电冰箱和电能表的铭牌如下表,图中电能表的示数是kW?h;若小明家电路只接入电冰箱,当冰箱致冷5min时,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25次,电冰箱功率为 120 W;若某天只接入电冰箱并使其正常工作,则这一白天(12小时内)电能表的指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50分.解答第29、30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2.(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请在图甲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力臂L2.(2)在图乙中画出滑轮组提起重物最省力时绳子的绕法;(3)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未画完整,请你在图中的①②的缺口处选择开关或灯泡的符号填上,并把③处的三孔插座连接好.23.(3分)在图中,甲是用绳和木棍体验“滑轮组”威力的装置;乙是正在旋转着升降的滚摆;丙是用于“探究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的装置.(1)图甲证明了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2)图乙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3)图丙的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24.(4分)(2012?武进区模拟)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1)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1,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100% .(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为h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大于/等于/小于)F1,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第一次做的功.(3)他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h2,则第3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前两次相比最大(最大/最小/三次相等).25.(4分)小明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酒精的热值的(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小明同学选择了两套相同装置,在实验中还控制了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它们是:水的质量、燃料的质量.(2)你认为煤油和酒精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煤油.(3)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那么小明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天平.26.(3分)(2014?徐汇区一模)为了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小徐在一段容易拉伸的橡胶软管内灌入硫酸铜溶液,在软管两端分别接一个接线柱且将软管封闭,制成可以形变的“导电液体”.他将小灯、“导电液体”、电键串接在电压一定的电源上进行实验.闭合电键,拉伸“导电液体”时,发现小灯的亮度发生变化,如图(a)和(b)所示.①根据上述实验请做出与探究内容有关的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②小徐在猜想的基础上用两根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丝A、B做了图(c)和(d)的实验,由此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导体的材料跟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③为了完成与猜想有关的探究,小徐用另两根合金丝C、D取代A、B继续实验,则合金丝C、D应满足的条件是:.27.(7分)小明利用电阻箱和一块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他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1)为了测出电阻Rx的阻值,请添加一根导线完成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2)请把小明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I后断开开关.②闭合另一开关,接下来的操作调节变阻箱,直至电流表读数电流表示数仍为I ,③Rx(3)若把图中电阻箱换成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读数为I1,只闭合开关S2,电流表读数为I2,则待测电阻Rx=28.(8分)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的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小(1)从数据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5 W.(2)小华想亲自做一次,看能否测得同样的数据.于是她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准备对该小灯泡进行再次测量.电源用的是2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标有“50Ω 1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A 端(选填“A”或“B”).(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b)所示)为 2.2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a)中滑片P向 B (选填“A”或“B”)端缓慢移动,使电压表读数为 2.5V .(4)实验过程中,小华发现无法得到上述表格中的一组数据,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推断应是第 1 次(填序号)数据,理由是无论如何移动滑片,灯泡两端电压均大于0.5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阻不足.如果想得到表中完整的数据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更换最大阻值大一些的滑动变阻器.29.(7分)下面的图表是从某台电热饮水机说明书是收集到的信息.某次加热时,测得水3箱中有水从12℃到100℃所用时间为8min.(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1)若让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开关S应接在a处还是b处?(2)电阻R1的阻值(不考虑温度对阻值的影响).30.(9分)(2014?秦淮区二模)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图甲是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是小明和他的同学根据半导体材料这种电阻的特性自制的半导体温度计的原理图,利用电流表的示数来指示某一空间的温度.已知电源电压恒为12V,电流表的量程为0.6A,R0为定值电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保护电路.(2)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多少?(3)该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多少?此时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