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在生物技术与药物研发领域的高速发展下,制药行业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
这样,对生物技术制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一挑战,许多学校
和教师开始进行实践和探索,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首先,针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传统的生
物技术制药类课程更注重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操作上的涉猎较少。
而现在的新型课程则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除了基本理论知识外,加强了实验室的实训环节,并加入了大
量的实验案例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用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导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比如
采用“倒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在家进行预习,然后到课上进行讨论和互动学习,既有效降低了教师的讲课负担,同时也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采用了网络课程、VR技术、远程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全方位的知识。
最后,在评价方法方面,教学改革更注重学生实践、实验和创新性能力的综合评价。
同时,还引入了测验技术、综合实验与答辩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检验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
技能是否适合应用于实践中。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是必要的,不仅对培养具备实践
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师有重要意义,也使得制药企业吸引到更优秀的毕业生。
因此,教师
部门需要持续地探索与实践,将更多创新元素引入到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
而更有效地培育优秀的生物制药人才。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生物技术制药已成为医药制造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在药物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一、课程目标的明确及重要问题的引入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了解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具备相关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生物技术制药研发、生产和管理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首先需要引入一些重要问题,如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开发新药物的途径与方法、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等,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蛋白质工程等多个学科知识,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技术在制药产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讨论。
实验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和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开设专题讲座与实践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专题讲座可以邀请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最新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生物技术制药企业或科研机构,实地了解生物制药的生产流程和现代化生产设备,近距离感受生物技术在制药产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因此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讨论表现、实验操作成绩、专题研究报告、实践活动表现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制药行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就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课程背景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作为生物医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制药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1. 强化实践性教学传统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强化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课、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结合产业需求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与产业需求脱节。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结合产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
3. 培养创新思维生物技术制药行业需要不断创新,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环节。
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培养创新思维,通过案例教学、论文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设计案例教学针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生物技术制药案例教学。
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引入企业导师为了更好地结合产业需求,我们邀请了一些制药企业的专业人士担任课程的企业导师。
他们将与学生分享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了解产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3. 举办实验设计比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组织了一次生物技术制药实验设计比赛。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相关的实验课题,设计并完成实验,最终提交实验报告。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生物技术制药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在现代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快速发展的科技给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
但是,传统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领域的需求,对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的更新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应该保持与时俱进,随着生物技术及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
新药研究的机制不断改变,教师需要关注、学习和吸收这些变化,才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改进。
除此之外,要关注国外的生物技术制药发展,不断了解国外的新发展、新技术、新药物和新应用,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二、注重实践环节生物技术制药属于实验科学,因此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在开设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时,应该充分关注实践环节的设置。
由于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对实验室设备和技能要求较高,学校应该配备精良的实验室设备,并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验室教师进行指导。
三、跟踪学生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跟踪学生学习成果,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
在进行考试和评价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的质量,这样才能评价学生的真正技能水平。
除此之外,在考试后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弱点给出建议,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也不应停留在传统的课堂和实验中。
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适当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移动教学、数字化教学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科学研究、竞赛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
总之,进行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应该保持课程的更新,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跟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得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达到更高的水平,真正起到为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
生物技术制药在预防和治疗人类重大疾病上发挥着重大作用,使社会对生物技术制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技术制药是生物技术与药学有机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
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以高校医学本科教学为背景,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实验课进行了改革、整合和优化,积累了一些心得。
1精编教材,靶向生物制药关键技术,涵盖生物制药产业前沿生物制药技术翻新较快,本教研室编写人员全面综合分析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关键支柱技术、新技术趋势和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对现有的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进行了整改,在内容安排上,将原教材中的原理部分整合到具体实验中,使教材对实验的指导性更强,更利于做到将理论有效应用于实践;在具体章节上,有选择增加原教材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工程、细胞工程实验技术中的实验项目,使学生的实验更具体,更贴近产业需求;此外,单独增加了生物技术制剂实验和生物制药综合实验两大章节,整本教材涉及技术面广,为学生面向社会需求,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储备。
2“一体化”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中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实验教学内容涉及从原料灭菌、发酵生产、分离纯化到药物制剂、分析检验的各个环节的综合技能,笔者旨在以社会化的职业导向来培训和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针对关键技术设计的综合性实验,目的是将产业问题、关键技术流程和理论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
笔者在有限的实验课时,最大化利用本室的实验条件,利用国家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平台,贴近产业实际,整合多种实验技术设计综合性实验。
在本教研室所开设的综合性实验中,有不少是团队教师的科研成果,如重组幽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赵卓,郭刚,邹全明,吴超,鲁东水,罗萍(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研室,重庆400038)【关键词】生物技术;工艺学,制药;教学;教育改革;实验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1-1742-01中图法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B(下转第1753页)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6月15日第28卷第11期J Mod Med Health,June15,2012,Vol.28,No.11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的构建、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的实验,重组蛋白是最常见生物技术药品,该实验涉及知识面广,不仅包括与生物工程技术相关的理论,还包括细胞生物化学、免疫学及药物化学相关的知识,突出了生物技术与药学的有机结合。
生物制药专业之生物药物学课程的改革探索作者:王春晓,钦传光,张朝燕,吴文惠,康永锋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4期王春晓1,3,钦传光2,张朝燕1,3,吴文惠1,3,康永锋1(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2.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129;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上海201306)摘要:生物药物学是海洋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该专业本科教育完成“掌握药物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这一要求的一门必要课程。
本文作者通过生物药物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文字材料、药物分子结构示意图、作用关系示意图的搜集,课件制作,双语讲授、课堂发挥、课堂气氛调动,双语讲义及教材整理、编辑,考核方式改革以及开辟自学战场共七个举措入手,详细阐述了我们对生物药物学教学的改革探索,分析了双语教学对这门课授课效果的影响,及“育人”对提升学习积极性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海洋生物制药专业;生物药物学;教学改革;双语教学;汉释英文版教材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61-03基金项目:上海市085工程项目和2015年度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项目(No.A2035150068)作者简介:王春晓(1968-),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博士,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制药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制药。
通讯作者:吴文惠(1965-),男(满族),内蒙古赤峰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活性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一、前言21世纪是海洋科学在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蓬勃发展的时代。
探索海洋的自然科学规律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新世纪海洋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
半个世纪以来海洋天然产物引起了全世界生物学家和化学家的关注。
不同学科的科学家致力于将其中有效成分发展成新的药物。
目前已经发现了至少16000种海洋天然产物,其中许多化合物显示出很有前景的生物活性。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生物技术制药是现代制药工业的核心领域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也对相关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不断改革和探索。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探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应根据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传统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如基因工程原理、蛋白质工程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
可以将实验教学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实验课程的时间和比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生物技术制药是一个充满创新和实践的领域,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项目和实践研究,提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和团队合作学习。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物技术制药项目中,让他们了解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困难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高效和准确。
还可以与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正的生产环境和技术要求,了解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的实际运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根据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整,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入案例教学和团队合作学习,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广东化工2019年第12期·184·第46卷总第398期生物制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李琦,房仙颖,裴建军,赵林果*(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iopharmaceutical ExperimentalCourseLi Qi,Fang Xianying,Pei Jianjun,Zhao Linguo*(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Abstract:Under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double Top-class”University construction,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biopharmaceutical experiment”course for the fourth-year students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the reform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aspects:experimental scheme design,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we have added inter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 experiments with 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and constructed a student-center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and diversified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methods.Through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content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course is further deepened,and the knowledge reserve and practical exercise for their future engagement in bio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are also done.Keywords:biopharmaceutical 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diversification;innovation ability21世纪是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世纪,生物制药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由于新生物制药基地的迅速扩张,也拉动了国内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需求。
生物制药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在生物制药、天然药物分离纯化、小分子药物或农药合成及生物化工等领域,从事医药产品或中间体的工业生产、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1]。
作为生物制药专业学科中的重要实践教学部分,生物制药实验课程是是一门涉及多元学科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应用课程。
因此,做好生物制药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南京林业大学自2013年设立生物制药专业以来就开设了“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课程。
但随着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要求生物制药的专业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实践,使本科教学和科研创新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目前,在生物制药实验教学中存在课程结构体系不当;实验内容设计陈旧,缺少行业特色;教学方法单一;实验课程不受学生重视等问题。
为此,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不断推进下,为了适应当前林业工程产业的发展需求,针对当前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对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手段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2]。
1通过生物制药实验大纲的更新,整合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我校自开设生物制药实验课程以来,每班只安排了32课时,共5次实验,总实验课时和实验次数较少;且所沿用的教学大纲内容单一;实验教材非正式出版,多为教师自编的上课讲义。
为了区别于其他药学类高校的生物制药专业,使实验课程更能突出林业院校的生物制药专业的办学背景和就业需求,我们对生物制药实验大纲及相关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3]。
将原来的32课时增加到64课时,增设带有设计性的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更加偏重于林源药物的开发与利用,具体包括林源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活性评价等方面,涉及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微生物及酶工程制药、生物源活性物质制备及药理学评价等学科内容。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角度出发,分阶段开设实验内容:(1)基础性实验阶段,包括:细胞的获取与培养技术和头孢菌素C的发酵及活性检测;(2)综合性实验阶段,包括:药物蛋白的细胞表达与检测、云芝多糖的发酵与定量分析和银杏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3)设计性实验阶段,包括:酶法制备黄酮苷/苷元、银杏黄酮的制备和黄酮等活性物质的检测与分析。
改革后的实验课程不再是理论课的补充,而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同时鼓励学生将目光聚焦在当前科技研究的前沿,围绕热点科学问题来设计实验内容与方案,学生参与度高,设计性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原有的生物制药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照搬讲义内容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学生机械性的按照实验步骤去完成实验,最后上交一份实验报告。
学生对这样的简单重复性的实验操作早就丧失了兴趣,再加上小组成员众多,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上手操作,导致了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很好的参与到实验中来。
因此,我们对这样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每次课前,仅给学生们发布实验课程题目,学生们自由组队,以团队的形式事先查阅资料,了解实验原理和相关背景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流程,完成实验预习报告;课中,任课老师以PPT和经典实验操作视频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同学们可以提出意见,任课老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完善和指导,充分的发挥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后,学生根据自己所设计进行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增设思考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结合实验过程来回答问题。
通过这种学生全程参与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将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成果转化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面向对生物制药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开设。
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制药方向的热爱,对于那些实验技能掌握全面且具有科研热情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发表科研论文,将学生进一步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改革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生物制药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
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不仅能够确保实验教学的成功,而且能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实验效率。
(下转第187页)[收稿日期]2019-04-22[基金项目]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作者简介]李琦(1988-),女,镇江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酶工程。
2019年第12期广东化工第46卷总第398期·187·3.1规章制度3.1.1电镜室管理条例工作人员进出电镜室需穿专用实验服、无尘鞋;所有观测人员进出电镜室需穿公共实验服、鞋套,并听从工作人员安排。
工作人员及获得上机资格的人员可以使用JEM-2100PLUS 电镜,其他人员不得操作电镜。
为减少噪声、震动对高分辨拍摄的影响,在电镜室内禁止大声喧哗、禁止长时间聊天打电话,一经发现将谢绝其再次进入电镜室。
工作人员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打扫地面并清理实验垃圾,禁止用湿拖把拖地,观测人员产生垃圾及时自行带走。
3.1.2电镜数据管理每个上机样品做好样品信息记录。
测试完的样品由实验室负责统一保存或测试人员自行带走,以便一定时间内可以再次测试。
电镜所有数据的拷贝需由工作人员完成,采用光盘刻录,严禁任何人使用U 盘、移动硬盘拷贝数据。
查看、拷贝实验数据需有工作人员在场,非经相关导师允许不得查看、拷贝其它课题组或导师的实验数据。
3.1.3电镜预约及制样事项通过“曲阜师范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预约电镜时间。
预约前需联系工作人员商定制样方式,粉末类样品需在实验前一天制样,磁性材料需使用双联铜网。
严禁欺瞒样品性质,视情节暂停所在课题组一定时间的电镜测试服务。
对仪器造成严重损伤的,如电镜不能正常工作而需要维护或维修,责任人应马上通知下面的预约者取消已约机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维护或通知工程师来维修并承担相应费用。
3.2测试流程管理3.2.1网上预约测试图1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界面Fig.1Instrument &Equipment and share platform 我校大型设备以“曲阜师范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index.aspx)为依托提供分析测试服务,平台界面如图1所示,平台对所有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设备管理员老师以本设备管理员身份登录,师生以用户身份登录。
无论校内外人员均可通过平台预约设备进行分析测试。
以透射电镜为例阐述测试流程。
师生登录网站搜索到“透射电子显微镜”,选择相应的日期与时间段,选择测试项目并填写样品数量,提交预约单;管理员老师审批该预约单样品是否符合测试要求,通过审核后通知该用户提前制样;测试完成后管理员老师根据实际测试情况,在费用核定页面对本次测试进行核算,并保留测试样品和数据。
管理员老师和用户可在平台进行相互信用评分、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平台提供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分析测试服务,提高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效率,实现了设备共享。
3.2.2缴费流程对于校外人员,首先从我校实验教学与设备管理中心办公室领取缴费单,然后去财务处缴费,将回执单返还至办公室,由负责老师向平台转入相应测试费金额,即可从平台预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