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对子歌二首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590.00 KB
- 文档页数:15
《对子歌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 个生字,会写5 个字。
朗读课文,注意对子的读法。
2、发现对子的规律和特点。
3、理解文中生词的含义,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
发现对子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介绍对子,指导发现对子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最近老师发现我们班有一种好的风气在悄然形成。
那就是:入校慢步又轻声,进班朗朗读书声,早起晨来做什么?诵读古诗好学风。
2、为了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老师想考考你们。
我说古诗的上句,你们来对古诗的下句。
有信心吗?3、看到大家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的样子。
我送大家一副对联来夸夸你们:行如轻风文思敏捷读书郎坐如苍松遵纪守礼好学生4、各位读书郎,各位好学生,刚才在我们一连串的表达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什么学习方法?(对偶)5、今人采用对偶的方法写了一篇又篇好文章,古人用对偶的方法写了一首又一首好诗。
清代人车万育又主要运用了对偶的方法编著了一本好书,那就是《声律启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对子歌二首2》,就节选自《声律启蒙》上卷(二)冬。
二、介绍《声律启蒙》这本书。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1.师范读对子歌(一)。
2.学生自由朗读3.扫清字词障碍。
4.指名读,齐读,上下联接读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这多遍的读,你们能准确找出文中相对的字或词或句子吗?6.重点理解:冯妇虎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锋。
四、合作交流。
1..同学们谁能用自己的话逐句翻译一下这两首古文。
4..介绍对子,发现对子规律和特点。
四、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采用诵读方式来记忆《对子歌》。
2.采用节奏读的方式来记忆《对子歌》。
3、赏析音乐《声律启蒙》(二冬)五、完成课后练习六、扩展练习你能否也说几个对子?小组合作创作对子。
七、《声律启蒙》是国学经典之作,但它只是国学宝典中的沧海一粟。
老师真心希望你们能多读《三字经》《山海经》《四书五经》成博学多才之士。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教案(通用9篇)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象形字、看图、找朋友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对韵歌的韵律美。
3、会写“虫”、“山”两个字,学习基本笔画“提”。
教学重点通过象形字、看图、找朋友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在读对子的过程中,产生识字兴趣。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1分钟)过渡:王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已经和前面学过的生字宝宝成为了好朋友,今天他们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词语(日月、水火、天地、坐下、大人、你好、我们、耳目)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你们到风景秀美的大自然里去游玩一番。
准备好了吗?图片导入过渡:大自然美吗?(美)其实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家,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来自大自然的朋友吧)。
相机出示云、雨、风、鸟图片和从象形字到汉字的演变过程。
(出示带箭头演变过程)聪明的小朋友们,这几个字和我们前面学的日月水火一样都是?(象形字)你们认识了吗?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找它们吧。
一出示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圈出生字,如果你圈不出,请你向同桌求助。
2.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适时鼓励)3.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吧!(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流利!过渡:这会儿呀!生字宝宝都着急了,特别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瞧!它们都从课文里跳出来了。
4.出示6个生字(云、雨、风、花、鸟、虫)自己先试着读一读,看谁最先和他们交上好朋友。
(学生自读)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互读)。
哪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内容为《对韵歌》。
该课程主要包括教材第12页的《对韵歌》文章,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韵律知识,感受汉语音韵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对韵歌》,并理解其中的韵律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对仗、押韵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仗、押韵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重点:《对韵歌》的朗读、理解和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有趣的《对韵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韵律美。
2. 新课内容展示:让学生打开课本第12页,集体朗读《对韵歌》。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对仗、押韵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句《对韵歌》中的句子,分析其对仗、押韵的特点,并在黑板上展示。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几个简单的对仗、押韵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布置的对仗、押韵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对韵歌》2. 内容:对仗:词语对仗、句子对仗押韵:韵脚、韵母相同3. 示例:山青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对韵歌》的对仗、押韵特点,创作一首小诗。
2. 答案示例:山青青,水秀秀,鸟语花香满山沟。
花开时,蜂儿忙,蝶儿舞,好风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对仗、押韵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的《对韵歌》素材,进行创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讲解与示范。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对韵歌》的阅读与欣赏,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对仗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对仗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仗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人吟诗作对的趣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展示课文课件,引导学生跟读,感受对仗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进行认读练习。
4. 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对仗的特点。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对仗练习,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编写自己的对仗句子。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对仗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对韵歌》全文2. 黑板右侧:生字词,对仗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写一个对仗句子。
答案示例:山青青,水绿绿。
2. 作业要求:用彩笔在作业本上完成,要求字迹工整,对仗工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生字词掌握情况,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对仗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对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对仗的理解和应用;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字词卡片、课件等教具,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并在黑板上进行示范书写。
《对子歌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重点及难点: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教学准备:对联的初步知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
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1.范读课文。
注意其中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朗读并正音。
4.齐读课文。
做到正确。
5.上下联对比接读。
(男女生或小组间)三、学习对子歌(一)1.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注释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参商:二星名。
《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
兄弟不睦,日寻戈矛。
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3.交流互补。
四、当堂积累1.齐读,齐背。
2.同桌互相考: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五、留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对子歌》(其一)并背诵下来。
3.预习《对子歌》(其二)。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1.指生背诵《对子歌》(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提问《对子歌》(其一)中的个别对联。
二、继续学习《对子歌》(二)1.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对子歌》(其二),边默读边标记。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教师点拨四、总结全文1.你喜欢哪几句?为什么?2.做课后题五、留作业1.抄写《对子歌》(其二)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2页的《对韵歌》课文,以及课后的练习题目。
详细内容涉及对韵的认识、朗读与背诵、对韵的应用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韵的基本知识,能正确朗读和背诵《对韵歌》。
2.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韵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韵的认识、朗读与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录音机、磁带。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对韵故事,引发学生对对韵的好奇心。
(2)展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对韵现象。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对韵歌》。
(3)讲解对韵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对韵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出示一些对韵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2)学生分小组,进行对韵接龙游戏,提高学生对韵的应用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1)选取课后练习题目,进行讲解和示范。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学生模仿《对韵歌》的格式,创作一首自己的对韵歌。
(2)学生互相交流、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对韵歌2. 板书对韵的定义和特点。
3. 在黑板上展示正确的对韵例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对韵歌》的格式,创作一首对韵歌。
2. 答案示例: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鸟对花,虫对草,绿野对青山。
3. 作业要求:内容健康向上,格式正确,对韵工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对韵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教案(通用12篇)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篇1一、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一)、学习书写生字“云”1.课件出示“云”字,说一说“云”字部首、结构。
2. 引导生说出“云”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云”这个字。
4.同学们我们来观察这个字有几个部件组成?分别是什么?(由“二”和“厶”组成)5.【部件本义】①“二”(同“上”)表示天空。
②“厶”(胎儿)表示像胎儿那样的云团。
6.你能根据这两个部件的本义试着说一说“云”本义是什么?7.师小结:天空的云团,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点成团地在空中飘浮叫“云”:云对雨。
8.指导书写“云”字。
强调“云”新笔画撇折。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三)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以下生字:chònɡ甲秾稀【字形】甲骨文像蛇之形。
【本义】蛇,俗称“长虫”。
指导书写时强调“虫”的笔画提。
shān甲金苩【字形】甲骨文、金文像山峰连绵之形。
【本义】连绵的山峰。
指导书写时强调“山”的新笔画竖折。
(三)、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口头造句。
2.课件出示词语。
二、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课件逐一出示认读生字“对、雨、风、花、鸟” 5个字。
1.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2.多种形式朗读识记字形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三、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作业布置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对韵歌》教案篇2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
《对对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对对歌》。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对子的概念、分类及对对子的创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对对子的概念,掌握对对子的分类和创作方法,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对对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理解对对子的概念,掌握对对子的分类和创作方法,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对对子。
难点:对对子的创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对对子”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对对子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对对子的概念、分类和创作方法。
3. 示范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对对子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创作对对子,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7. 课堂小结: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对对子的概念、分类、创作方法。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对对子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创作一组对对子。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完成对对子的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對对子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对对子的创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邀请语文学科专家或传统文化传承人,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对对子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加对对子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