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线与色
- 格式:pdf
- 大小:205.97 KB
- 文档页数:2
剖析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色彩运用[摘要]《千与千寻》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著作,它冲破了电影界一直以来对动画片的偏见,这部著作不仅是动画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宫崎骏本人对人命运长期思考后的一次重要总结及提升。
在《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中的选取了既能符合其形象特征,又能充分表现其感情流露的色彩,使得动画角色的色彩设计与动画片整体影像风格的完美融合,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视觉盛宴。
这部获得过金熊奖的动画电影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启迪。
本文重点论述了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色彩用运用,了解色彩对于动画的重要性。
[关键词] 《千与千寻》动画电影色彩运用剖析引言动画是一门较为独特的艺术,是动画艺术家们表达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上的追求更加迫切,动画电影也渐渐的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色彩是动画艺术中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形象,也是最为直观的视觉形象。
日本动画在国际动画行业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并且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电影的一代大师,在他的《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动画中的色彩运用的十分到位,从他的这部作品中,我们了解到作品中的色彩不仅可以吸引人的视觉,更能代表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是动画电影中的“东方明珠”。
一、《千与千寻》的创作背景《千与千寻》的创作主要来源于宫崎骏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根据他的回忆进行改变而成的。
在《千与千寻》中的“神秘之城”是根据江户东京建筑植物园而描绘出来的,因为在宫崎骏童年的时候,他经常到那里玩耍,不管是童年的他,还是长大后的他,对那儿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现在,它依旧会到那个地方散散步,看看风景,主要是为了缅怀童年时的美好时光。
面对已经古旧而又十分熟悉的建筑,在看看如今的社会,不得不让他觉得如今的现代人需要好好的进行自我反省。
[摘要]日本动画在国际上已取得相当突出的成绩,且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宫崎骏作为日本动画电影的一代大师,其作品中的色彩更有代表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丰富的人文内涵的作用。
《千与千寻》动画角色的色彩设计与动画片整体影像风格统一,选取了能符合其形象行为特征、充分表现其情感流露的色彩,但此动画影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宝贵的启示。
[关键词]《千与千寻》;电影;动画;色彩动画是一种充满想象的视觉表现形式。
自诞生以来,在动画世界里,色彩是动画艺术最直观、最具感染力的视觉形象,那些斑斓的色彩吸引着观众的视线,开启了他们的心灵,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画电影成为大众娱乐领域中最主要的手段。
日本动画在国际已取得相当突出的成绩,且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宫崎骏作为日本动画电影的一代大师,其作品中的色彩更有代表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丰富的人文内涵的作用。
一、会讲故事的色彩语言我们经常说色彩是有灵魂的,那是因为我们的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呼应时,便会引起我们的某种情绪,进而影响观众对动画内容的注意程度和信息的认知程度。
柔和的色彩表现宁静的心态,而强烈的色彩则表现亢奋的心情,《千与千寻》中故事开始镜头显现的是一束红色的花,红色是热烈、冲动的色彩,预示了故事的整体基调和小主人公的奇幻历险。
不同色调、比例的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内涵和故事内容。
故事开篇小主人公千寻与父母一起从都市搬家到郊区,场景色彩明度适中,以叙事为主。
千寻的爸爸迷路将车开进了一条林中小路时,画面场景色彩开始变得阴郁、深沉,使人感觉神秘而紧张,似乎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当车最后终于停下来时画面色彩又重新变得明亮,但突然出现的红色的古老城楼使人感觉突兀而又神秘,红色的出现,则常常伴随着动荡与不吉祥事件的发生。
约翰内斯•伊顿教授在描绘受不同色彩刺激的红色时说:“在黄绿色底上,红色变成一种冒失的、鲁莽的闯入者,激烈而又无常。
”正是这绿与红、重与轻的色彩转换,有效地暗示了情绪的波动。
《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000影片名称:千与千寻000导演/编剧/原作/脚本/监督:宫崎骏000(一)背景:《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献给曾经有过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一部影片,它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故事。
000(二)主题思想:成长是动画永远不变的主题,本书所分析的八部经典动画无一不是此范畴的理念再现。
本卷的千寻与尼莫,下一卷的希达与辛巴,接下来的小鸡金婕与洛齐、怪物长毛与大眼仔、救母的沉香与救国的木兰,无论故事的背景是什么,故事的亮点在哪里,角色是什么身份与性格,角色成长都是贯穿故事的线索,是故事向前推进的动力。
同时,成长意味着什么,成长需要什么,成长的关键是什么,组成了动画的每一个细节,支撑起了每一个经典的亮点。
成长就是动画的全部。
不但如此,成熟的商业电影也是经常用此主题作为表现内容,无论这个影片依靠的是科幻还是警匪,爱情还是战争。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角色都是在成长中发生故事,从《星球大战》到《哈利•波特》和《指环王》,从《阿甘正传》到《蜘蛛侠》,这些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又赢得巨大声誉的影片无一例外地都在叙述着关于主角成长的故事。
000成长是每一个人从童年走向社会后要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第一次开始与别人产生关系,有了交流,并与这个成人社会有了对抗,进而从叛逆到顺应的过程。
成长意味着妥协,也意味着开始了精神机制的思考。
成长其实是成人给予儿童的一个枷锁,同时也是引领儿童走向自己的途径。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成人与儿童这两个词语其实只是人自己对自己身份的概念划分,这里不单是指生理年龄,更有一种对这个身份的理解。
电影也罢,动画也好,都是在对这个概念作出自己的诠释。
每一个角色在复杂的环境中,在不断的磨难中,按照某种既定的理念逐步前进,这就是我们乐于感知的“真理”。
当然,这种精神实质肯定要被表面故事包含在视听中,让观众在从容中接收社会主流价值。
宫崎骏的电影作品的评论和赏析最近看了宫崎骏的几部电影,觉得很有感触。
这位“动画界的黑泽明”,以其独特又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现实与梦幻交织的世界,并让观众从中受到启发,意犹未尽。
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宫迷”。
先来稍稍介绍一下宫崎骏本人吧。
2002年,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这两个耀眼的奖项全部颁给了一部动画长片,出自日本动画导演宫崎骏之手的《千与千寻》,2005年,宫崎骏本人也被授予了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动画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伴随着其低龄定位的固定印象常常被置于电影学术视角之外。
10年前,宫崎骏以其作品动画长片《幽灵公主》打破动画界为儿童观众制作电视动画短片的时代,红遍亚洲电影院线;10年后,《千与千寻》以动画这一类型片形式史无前例地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项;这足以留给我们许多思考:显然动画片作为电影的特殊类型之一,看似单薄的画面、出自画笔或电脑软件的人物也能超出我们想象地成功承载导演试图传达的思想、成功传递人类特有的感情,动画电影在票房与艺术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并逐渐走出浅薄单纯的刻板印象,在审美与艺术价值上得到了承认。
日本动漫产业市场除了数量繁杂众多的印刷出版物,还包括动画电影、动画电视片和动画音像(录像带、DVD)与周边产品。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内产品内容无所不包,目前全日本有40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科幻、灵异、侦探、恋爱、格斗、人际关系、伦理批判、个人奋斗等各种题材与内容的动画产品每天在这些公司中生产出来,其中也不乏暴力、血腥、尚武、颓废、色情、肉体刺激等充满负面内容的动画作品。
在这样一个庞大芜杂的环境内,靠观众以自身脆弱的感知与判断在消费中来辨别动画产品的良莠实在过于勉强,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宫崎骏、押井守和大友克洋这“三大权威”所代表的这部分深刻、人性化、富有哲思并激励感悟的动画电影作品才得以以标杆的位置竖起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旗帜。
千与千寻视听语言分析《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执导的一部动画电影,于2001年上映。
该电影以日本传统神话与幻想元素为基础,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千寻在神灵世界中寻找父母的冒险故事。
除了精美的画面和精心构建的剧情之外,千与千寻还以其独特的视听语言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视觉语言方面,千与千寻以极富细节的动画场景营造出了一个神秘而又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在画面构图上,电影采用了多层次的结构,将主角千寻与周围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独特的色彩运用,电影创造出了层次丰富且具有立体感的画面。
例如,在千寻进入神灵世界后,观众可以看到眼花缭乱的灯笼、五颜六色的建筑以及闪烁的水面,这些细节的描绘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奇幻世界的存在。
音效也是《千与千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电影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音效,通过声音的巧妙搭配与剧情的相互呼应,营造出了各种情绪和氛围。
比如,在千寻面对丸卷时,电影采用了尖锐的音效,使观众感受到了角色的紧张与恐惧。
而在千寻与湖底的河神一起玩耍时,柔和的音效则传递出了平静和快乐的氛围。
这些音效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除了视觉和音效语言,对白也是《千与千寻》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电影中的对白富有诗意和寓意,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对话,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
比如,千寻与汤婆婆之间的对白,探讨了人性的善恶和欲望的平衡。
而在千寻遇到梢时,一系列对白触及到了成长与责任的话题。
这些对话在影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扩展了角色的性格,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即使在无对白的场景中,《千与千寻》也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带给观众丰富的信息。
千寻的眼神、体态以及面部表情都展示了她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这些无声的语言让观众更加贴近角色,共情其情感与成长。
总之,《千与千寻》通过精美的视觉画面、富有情感的音效以及深入人心的对白,打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独特而魔幻的世界。
2018年5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从宫崎骏动画电影看色彩在动画中的作用代振,李娜(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当前在动画电影中,美国的迪士尼动画与日本的宫崎骏动画已成为世界动画的两大主流。
与迪士尼动画相比,民族 特色是宫崎骏动画当中的重要特点。
《千与千寻》、《起风了》等为代表的宫崎骏动画电影,一方面能够将愉悦的心情带给观众, 也能够使得人们对视觉色彩进行享受。
而纵观其作品,色彩在所有作品当中都十分重要,并对剧情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宫崎骏电影作为研究对象,对宫崎骏动画电影中色彩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电影;色彩;作用中图分类号:7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 1602 (2018) 10 -0103 -011用色彩强化角色的性格和形象1. 1强化角色性格。
角色的色彩能够有效的吸引观众视线, 丰富观众的视觉效果,并且角色的色彩能够强化角色的内心情感, 让观众更快速的了解到角色的性格特点,更直观的感受到设计师所 塑造的角色形象。
特别是动画中的主角色彩设计,当某一个颜色在 主角配色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时,就会使观众不知不觉融入色彩中, 例如白色的动画角色带给观众神圣、纯洁的视觉体验;而红色则洋溢着热情的内心;紫色带给观众神秘、高贵、优雅的感染力;黑色 带给观众严肃、冷酷、高傲的感受。
对于宫崎骏动画电影而言,在 片中角色色彩设计上带给了观众较为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例如在《龙猫》中,宫崎骏将小美和小月的衣服,分别设计成热情洋溢的红色以及精力充沛的橙色,从而凸显了姐妹两人活泼、纯真的性格 特点,随着剧情的发展,姐妹两人的性格也与角色色彩相互呼应, 从而带给观众完美的视觉享受。
1. 2形象识别。
在动画电影中,仅通过角色名字并不能快速 的识别每个人物的特点,而通过对角色色彩进行识别能够使观众快 速的认识每个角色,由此看出,色彩能够更容易加深人的印象。
在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因为角色动作的关系,归于角色造型的设计也尽量追求简单明了,所以在色彩设计方面也追求简洁、明快的视 觉体验,从而使观众能够快速的对人物角色进行色彩识别。
宫崎骏作品《千与千寻》中的色彩运用在《千与千寻》中,各种缤纷多彩的色彩塑造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对于动画电影作品来说,色彩就是它的灵魂所在,通过顺其自然的色彩语言快速的把观众带入到影片中,还能对整个故事情节所蕴含的感情表现出来。
对于动画电影来说,人文精神是色彩创作的核心,动画的创造者通过色彩的变化向观众传递整部电影所要展示的精神
内核,通过色彩换气大众对这种精神内核的共鸣。
河神,一个全身都是垃圾,被一层厚厚的污泥所包裹,宫崎骏给河神涂上了深灰色的云彩和深蓝色的雨夜,让整个环境都处在一种压抑中,让我们觉得世界末日的到来。
当单纯的千寻帮助河神洗净了身体上的污泥时,宫崎骏有采用了白色和绿色,代表着干净和希望。
通过这种巧妙的颜色搭配,让我们感受到了污染环境所造成的的后果和保护环境给我们所带来的愉悦之情。
同时让人们认识到破坏大自然对人类来说无意于作茧自缚,只有大自然清洁美丽,我们人类的生活才能变得健康,停止破坏大自然,刻不容缓。
赏析《千与千寻》李晓东创意工作室201321013316《千与千寻》中的色彩、人物分析动画是一种充满想象的视觉表现形式。
自诞生以来,在动画世界里,色彩是动画艺术最直观、最具感染力的视觉形象,那些斑斓的色彩吸引着观众的视线,开启了他们的心灵,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画电影成为大众娱乐领域中最主要的手段。
日本动画在国际已取得相当突出的成绩,且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宫崎骏作为日本动画电影的一代大师,其作品中的色彩更有代表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丰富的人文内涵的作用。
一、影片中的色彩分析会讲故事的色彩语言。
我们经常说色彩是有灵魂的,那是因为我们的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呼应时,便会引起我们的某种情绪,进而影响观众对动画内容的注意程度和信息的认知程度。
柔和的色彩表现宁静的心态,而强烈的色彩则表现亢奋的心情。
《千与千寻》中故事开始镜头显现的是一束红色的花,红色是热烈、冲动的色彩,预示了故事的整体基调和小主人公的奇幻历险。
不同色调、比例的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内涵和故事内容。
故事开篇小主人公千寻与父母一起从都市搬家到郊区,场景色彩明度适中,以叙事为主。
千寻的爸爸迷路将车开进了一条林中小路时,画面场景色彩开始变得阴郁、深沉,使人感觉神秘而紧张,似乎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当车最后终于停下来时画面色彩又重新变得明亮,但突然出现的红色的古老城楼使人感觉突兀而又神秘,红色的出现,则常常伴随着动荡与不吉祥事件的发生。
正是这绿与红、重与轻的色彩转换,有效地暗示了情绪的波动。
当千寻随父母穿过令人感到压抑的城楼门洞时,几近黑色的背景渲染更加突出地表达了主人公的不安与恐慌。
但随着故事的进展,千寻随父母走出大厅,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蓝天、白云、山泉清澈、绿草如茵,暗色转而鲜艳明亮,让人不禁对之前的疑惑感到怀疑,而事实上他们已步入了一个不属于人类的领域——神隐世界,等待他们的是重重的危险。
正是这色彩的切换传达了主人公细腻的情感变化,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强化了影片的节奏。